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现代间谍组织大写真:谍海泛舟 >

第13部分

现代间谍组织大写真:谍海泛舟-第13部分

小说: 现代间谍组织大写真:谍海泛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秘密保安局概况

  秘密保安局通称为军情五局(也有人称其为“军事情报第五处”,简称军情五处),是英国实施反间谍工作的主要机构。其任务是:对付恐怖主义、破坏活动和间谍活动的威胁,保卫国家的安全,并肩负着保卫本国经济繁荣的任务。1992年,英国内阁又将对付最为棘手的爱尔兰共和军恐怖活动的任务交给了秘密保安局,让他们提供爱尔兰共和军进行恐怖活动的情报。
  军情五局成立于1909年,总部原来设在伦敦梅菲尔区柯尔曾大街一座八层楼里,最近迁到泰晤士豪斯的造价2。3亿英镑的新总部。在总部内存放着大约200万人的档案。除总部外,它在伦敦的梅菲尔、圣詹姆斯、卢卡姆斯伯里各区都设有办事处、训练所。在英国掌管的其他领土上,军情五局也设有情报机构和海外站。此外,它还与军情六局共同使用建在格罗夫公园的侦察中心。
  军情五局主要由行动和管理两个部门组成。行动部包括5个处:情报资源和信息处,反国际恐怖处,反国内恐怖处,反谍报和防扩散处,反颠覆处。管理部门包括人事处、计财处和后勤处。此外,军情五局还设有一些独立的处,如秘书处、法律顾问处以及安全保卫处,各处均以代号称号。各处下设科、组、小组或按地区、工作方向分工的“片”。
  军情五局名义上曾先后归属陆军部、内政部管辖,但它实际上一直是首相直接控制的。该局有局长一人,局长下设两位副局长:一位管行政部,另一位管管理部;而秘书处和法律顾问处则由局长直接掌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该局的主要职责是反谍保安、防止别国、特别是共产党国家的情报间谍活动。这一点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类似,但它不享有警察权力,不能进行人身搜查;如需搜查和逮捕,必须会同伦敦警察厅进行。
  冷战结束后,军情五局的主要任务是重点打击国际国内的恐怖活动,包括爱尔兰共和军在国内进行的恐怖活动,防止英国核武器、化学武器及生物武器技术的扩散泄漏,调查国内工会以及其他“抗议组织”的政治活动,防范国外针对英国所从事的各种间谍活动。它依靠广泛的雇佣秘密情报人员进行窃听、监视、邮检等手段实施自己的职责。
  军情五局的人员编制与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相比不算多。1991年12月,英国内政部任命斯特拉·里明顿夫人为军情五局局长,成为英国反间谍机关的第一位女首脑,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男性在这个反间谍机关中的统治局面。军情五局目前大约有雇员2000余名,其中妇女约占1/2,牛津和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大约为1/4。
  军情五局的女情报人员大多有学位,与男同事一样献身于情报工作。她们比男士们更谨慎,不容易暴露身份,比男士更细心,更擅长于搜集和整理各类信息,素质较高。该局录用雇员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英国的文官体系进行筛选,其次是通过在报纸上刊登匿名“广告”吸收新人。
  据估计,MI5现在每年的经费大约在1。5亿英镑左右,其中44%用来打击国内恐怖活动,26%用来打击国际恐怖活动,反间谍和防扩散活动占25%,反颠覆活动占5%。
  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军情五局面临三大目标:集中力量打击北爱尔兰的恐怖活动,防范全球范围的恐怖主义,协助侦破恶性的有组织犯罪等。英国政府也加强了对军情五局的支持力度,为其增加了大量的经费,并批准其招募新人,扩充实力。军情五局在英国间谍情报机关中的地位大为提高。
  2002年5月17日,经首相布莱尔批准,英国内政大臣布伦基特任命有“仙姑”之称的军情五局现任副局长伊丽莎·曼宁汉姆·布勒为军情五局的下一任局长,以接替2002年10月退休的斯蒂芬·兰德。这样,军情五局继斯特拉·里明顿夫人迎来了第二位女总管。
  一般情况下,军情五局仅在英国本土活动,遇有特殊情况或紧急情况,它也执行海外任务。总之,对军情五局来说,英国的国家利益是高于一切的。

  秘密安全局的起源(1)

  MI5的诞生
  1887年,大英帝国认识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首次设置了军事情报总局局长和海军情报局局长两个职位。由军事情报总局领导的陆军部情报部门主要从事搜集外国军事情报的工作,同时还负责动员和本土防务。反间谍活动由海军部负责,从拿破仑一世战争时就一直这么做,没有人反对过。
  19世纪末,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英国不断进行对外扩张,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米字旗在世界各地飘扬。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统治,更多的进行掠夺,英国加强了海军力量的建设。当时英国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且有效地控制了世界贸易航道。这就理所当然地意味着海军是英国最得宠的军种,海军情报局受到更多的重视。1904年军事情报总局局长的职位被撤销了,反间谍工作交给了陆军部军事作战局所属的特别任务处。军事作战局本身便是情报动员总局的一个下属机构。实践表明,这种安排也没有令人满意。
  后来,英国内阁设立了帝国防务委员会,它有两项重要任务:一项是对军事战略和政策问题实行直接的文职控制;二是促进各个军种及其所属的各个情报部门之间的协调。在英国防务委员会的保密记录里有关于英国保安局的原始记载,最后发展成了人们所熟知的军事作战局五处和后来的军事情报总局五局。
  帝国防务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各军种参谋长,防务委员会的会议由首相本人或他的一位内阁同僚主持召开。因为防务委员会没有一个常设机构,这样,许多事必须先到白厅进行游说,使委员会做出的决定获得通过。帝国防务委员会一成立,便立即对英国的情报体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委员会认识到对情报机构进行改革的迫切需要,经白厅同意后防务委员会开始进行改革。
  1907年,退休的海军情报局局长查尔斯·奥特利被任命为英国的防务委员会秘书。1909年8月,在防务委员会的支持下,奥特利建议成立一个秘密情报局,负责情报搜集的一切事宜,这个建议得到了内阁的批准。它把秘密情报局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负责国外和国内两个相同领域的工作。国外部分决定由皇家海军上校曼斯菲尔德·卡明领导,后扩展为秘密情报局,又名军事情报总局六局,代号MI6。国内部分决定由弗农·凯尔上尉筹建,后发展为军事情报总局五局,又名保安局,代号MI5。
  MI5的创始者凯尔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领导军事作战局五处即后来成为军事情报总局五局长达三十余年,使这个1909年创建时规模很小的机构,到1939年时已成为具备许多专业分支的庞大部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MI5随着英军参战也不断地扩大。大量有才能的人进入了MI5,使它发展了非凡的技术。出于战争的需要,所有的部门都在加紧搜集情报,不论是在英国有利益要保护的那些国家,还是在世界其他地区。在这些地区,不管有关的政府同意与否,英国都在进行情报搜集活动。在国内,军事作战局五处追捕间谍、叛徒和破坏分子;在其他地区,情报搜集活动由秘密情报局和海军情报局分管,后来在海军部第40号房间还配备破译人员。
  1916年,军事情报总局成立了,军事作战局五处改称为军事情报总局第五局,但这只是机构名称上的改变,并不影响其地位、活动和人员。虽然军事情报总局在编制上仍然是陆军部的一个下属机构,并对陆军大臣负责,可是它取得了独立地位,可以直接与首相联系。实际上,凯尔很少同当时的首相或其他的任何一位大臣进行单独接触,但是在一战后的那些年代里,他逐步同那些位居政府最高层的人物,如内阁大臣、常务次官和军种参谋长等,建立了较密切的关系。此外,他同当时的财政部首席大臣和政府的其他各个特别顾问们建立了经常不断的联系,同工业界、同伦敦市政府、甚至同新闻界巨头们均保持着极好的关系。通过一部秘密的电话交换机,他可以直通秘密情报局局长、外交部、首都警察厅长和海军情报局长。
  然而,权力和政治势力似乎更明显地同秘密情报局和海军情报局连在一起。军事情报总局五局缺乏吸引人的魅力,他们的军官干的是不显眼的工作,而且功劳常常是他人的。所以MI5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自然也就不够风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MI5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它还没有发挥作用,战争结束了。
  一战后,军事情报总局的规模从1918年的八百余人逐步下降,但他们还是不断开拓新的领域。这正是它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巩固其在秘密情报界中的地位的时候,也正是它四处招收可进行专业训练的新成员的时刻。凯尔巩固了他同伦敦警察厅和其他情报单位的联系,为此他创办了一个内部俱乐部,通过俱乐部的活动,加强了同这些重要部门的联系。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英国海外的属地,并同各个殖民地和自治领地建立了更加牢固的联系。驻扎在国外的各个英军司令部总要委派一名参谋军官作为联络官或者国防保安军官向伦敦的凯尔汇报情况。这些殖民地和自治领地又逐渐发展起它自己的保安组织。在建立了这种保安组织的地方,军事情报总局五局又派驻一位联络官。最大的自治领地情报局是印度政治情报局,名义上它是一个独立机构,设在印度政府内政部内,实际上它直接受控于MI5。
  这期间,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MI5的重要性,或是出于其他原因,有一些人试图合并军情五局,但由于凯尔的顽强抵制,那些想把MI5挤垮的人没有获得成功。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情报机构不仅要对付由纳粹主义崛起引起的问题,而且还要对付爱尔兰民族主义问题。
  1919年11月21日,由奥蒙德·温特上校领导的英国联合情报局在都柏林地区经营的几座“安全房子”遭到了迈克尔·科林的爱尔兰共和军的行刑队袭击。在枪战中,共有14名联合情报局的人和皇家爱尔兰警察厅的2名警察被打死。而爱尔兰共和军在这次袭击中,只有一人被击中。这一天被称为“血腥的星期天”。
  “血腥的星期天”对军事情报总局五局和军事情报总局六局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原先MI5可以在当地警察的积极帮助下进行活动。但1921年爱尔兰脱离英国后,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了。
  在1930年代初期,当军事情报总局五局的本部设在伦敦的克伦威尔路时,其参谋人员总共不到25人,这些数字还包括偶尔进行一些活动的秘书人员。这么一点人被要求搜集所有的情报资料,并伸出灵敏的触角,去侦察敌方情报机构的颠覆活动。他们要警觉地注视着国家的稳定,特别是武装部队中的颠覆性活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迅猛发展,使当时的MI5变得十分不安。
  1937年,军事情报总局五局的参谋人员(总共28人)从克伦威尔路搬到了米尔班克的泰晤士大厦的两层楼办公,接着他们又搬到了霍斯费旦等拐角的居住地区。到这次搬家时凯尔已经断定战争不可避免。他越来越对洪水般涌入英国的难民感到不安。到1937年中,已经有2万多德国人向警方登了记,这些外侨中就混有希特勒的第五纵队。为此凯尔极力向上级反映,要求扩大机构增强MI5的作战能力。经过努力,凯尔终于得到了扩充他的机构的许可。但是,事情被拖的太久,以至于军事情报总局五局感到很难在扩大规模时做到保密。为了满足扩大MI5的需要,凯尔也废除了他选拔每一名雇员时都亲自谈话的原则。在战争爆发前的18个月中,MI5比它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发展都快。
  随着战争的临近,MI5开始增加人员。但即使到1939年9月,它还是显得很不充实,还不能应付欧洲战场的负责局面。在战争的头10个月中,MI5的规模扩大了好几倍,但其机构的改组一直进行到1941年。
  MI5在这期间的基本组织结构中通常有相当大“内部机动人数”,在战争期间整个英国情报界确实如此。妇女一般先到令人生畏的登记科,作为她们在军事情报总局五局工作的开端。她们在那里填写表格和进行归档工作,然后逐步升到秘书的职位,少数几个走红运的妇女,凭自身的能耐成为军事情报官员。男的也是从一个部门调到另一个部门,甚至从这个机构调到那个机构。在MI5的经历被认为是调到秘密情报局(MI6)或特别行动执行部工作的一个有利条件。
  随着战争的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