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第17部分

正说清朝三百年-第17部分

小说: 正说清朝三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让西太后当第二个武曌,以后自己死了也无法见文宗。于是便说,能处置安德海的人只有山东巡抚丁宝桢。同治听了很高兴,急求钮祜禄氏密告丁宝桢,俟机把他干掉。丁宝桢接到上谕后想,安德海要去广东,一定经过山东,于是密嘱德州知州赵新:传闻安德海要过山东,如见他有不法之事,将他逮捕,然后报告。   
  安德海率两只船到德州,船上龙凤旗飘扬,带有男女多人,还有女乐,观者如堵。安德海自称奉旨差遣,置办龙衣。安德海过德州境时,赵新密报丁宝桢。慈禧太后听后惊恐起来,因为根据祖制,太监是不允许离宫半步的。她不得不忍痛与慈安太后、奕䜣及军机大臣和内务府大臣议论此事。大家都说,按照老祖宗规矩,内监不得离开都门,违反者杀无赦,应当就地正法。但慈禧太后把逮捕安德海就地正法的朝旨扣留了两天,直到醇亲王催,才发。   
  赵新有心计,怕惹祸,说正要拿获安德海,但他已扬帆南下。丁宝桢急令东昌、济宁各府州县跟随追捕。丁宝桢令东昌府程绳武追赶。程绳武跟踪了3天不敢动手,丁宝桢又派总兵王起率兵追赶,直到泰安才追上,押解到济南。安德海有恃无恐,大声说:“我是奉皇太后之命来的,谁敢动我?哪个要是动我一下,是想死得早一点儿罢了。”官吏听后感到恐惧。这时朝旨尚未到达,丁宝桢想,朝旨是否命令杀还是个未知数。不如先把安德海杀了,即使受到严惩也不为遗憾。泰安知县何毓福长跪,请求稍等一下朝廷命令。隔了一会,处决安德海的朝旨终于到达,丁宝桢于是在八月初七夜晚将安德海杀了。   
  杀安德海后,丁宝桢声名鹊起。 
李莲英 
  李莲英(1848…1911)生于直隶河间府大城县,原名李英泰,字灵杰,年幼死了父亲,是个无赖,落拓不羁。7岁净身,两年后由内监沈兰玉介绍入宫,当了一名太监,改名李莲英。李莲英为人乖巧,那拉氏追求新发型,要梳头房为她仿作,多次易人都不中意,李莲英刻意揣摩,数日技成,得幸于慈禧太后。   
  咸丰十年,咸丰帝担心自己死后,朝政将被那拉氏把持,在避暑山庄与宠臣肃顺商议,欲效法西汉钩弋故事除掉她。李莲英得知消息,连夜报告那拉氏的妹妹,奕之妻。第2天早上,奕之妻以生命向咸丰帝担保那拉氏,救了那拉氏的命。后来慈禧太后先立奕之子为光绪帝,后来又立其孙为宣统皇帝,有报恩之意。自此,慈禧太后更宠信李莲英。   
  同治八年(1869),李莲英由梳头房太监升为内廷总管太监。他可与慈禧太后并坐听戏,权倾朝野。慈禧太后赐予2品顶戴,赏给黄马褂。李莲英40岁时,慈禧太后赐以珍品蟒缎与福寿字。朝内外知道慈禧太后宠信李莲英,内自军机,外至督抚无不献礼。   
  李莲英贪婪。慈禧太后经常赏赐他,他不满足。他借权营私牟利,卖官鬻爵。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前他就攫取了5000多万两银子,这笔巨款被八国联军抢走,后来他又谋得2500万两。李莲英死后,摄政王载沣还对这笔款子垂涎,处心积虑地企图弄到手。   
  在戊戌政变中李莲英站在慈禧太后一边,但他不同意以大阿哥取代光绪帝。在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间做了弥合关系工作。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病死,树倒猢狲散,李莲英被撤销总管一职,赶出皇宫。宣统三年李莲英死去。他的财产全部充公。               
清朝宗室概况    
  宗室指皇帝的宗族、族人。清朝宗室是满洲贵族的核心。清朝的宗室是指太祖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子孙。塔克世生有5子:努尔哈赤、舒尔哈赤、穆尔哈赤、雅尔哈赤与巴雅喇。这5子的子孙都属宗室。努尔哈赤的伯叔兄弟的旁系子孙叫觉罗。前者俗称黄带子,因系黄带子得名;后者俗称红带子,因系红带子得名。觉罗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方面都不如宗室优厚。宗室和觉罗的区分是皇太极时期开始的。天聪九年(1635)正月,皇太极说:“宗室者,天湟(皇族、宗室称天湟)之戚,不加表异,无以昭国体,甚或两相诋毁,詈及祖父,已令系红带以表异之。又或称谓之间尊卑颠倒,今复分别名号:遇太祖庶子,俱称‘阿格’;六祖子孙,俱称‘觉罗’。”“六祖”指努尔哈赤的祖父景祖觉昌安兄弟六人:除觉昌安外,还有德世库、刘阐、索长阿、包朗阿与宝实。   
  端郡王载漪宗室的子女、继嗣、婚嫁、封爵、授职、升降及死亡须俱报宗人府,登入黄册,觉罗登入红册。宗室包括皇室成员犯罪,交宗人府处置。康熙帝处置次子允礽,雍正帝处置其兄弟允禟、允禩都是交宗人府。晚清慈禧太后专权,对待不听她话的皇室成员如皇后皇妃动辄用家法惩治。   
  清王朝对宗室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是优待的。   
  努尔哈赤之时,其子侄只封贝勒、台吉之号,皇太极时,崇德元年(1636)宗室封爵定为九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和奉国将军。爵号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前4等爵都“入八分”,辅国公与镇国公则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都冠宝石顶,以补服翎眼为差次。奉国将军比较武职正三品。顺治六年(1649)增为十二等。这十二等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乾隆十三年定为十四等: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爵位等级用不同的章服(以图文为等级标准的礼服)和冠顶相区别:辅国公以上的都冠宝石顶,再以补服(朝服。用金线和彩色丝线绣成图案,缝于胸前和背后)和帽上的孔雀翎眼区别其等级。不入八分公以下的冠珊瑚顶。区分等级的目的一是与百姓区别,二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份,促其自爱。   
  封爵等级不同年俸区别大,一等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5千石;三等的多罗郡王俸银5千两,禄米2500百石,六等的固山贝子年俸银1300两,禄米650石。   
  一等和硕亲王年俸比文职一品官年俸高50多倍。   
  皇子15岁封爵,由宗人府提出意见,皇帝批准。亲王子20岁,由宗人府奏请皇帝考试授封。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一子袭爵,其余儿子要考试骑射和满语,分别等级封爵。   
  王室成员封爵,根据军功大小和嫡庶亲疏决定。没有爵位的称闲散宗室。   
  勋劳卓著者,其爵位子孙可以世袭罔替,例如睿亲王、礼、郑、豫、肃、庄这六大亲王及克勤、顺承两郡王,其爵位就可世袭罔替,他们称为铁帽子王。其他人子孙袭爵,或保持爵位,或降一等,到十二世才断。高宗长子永璜于乾隆十五年去世,追封定亲王。死后,他的长子绵德袭定亲王,后降为郡王。四十一年因事革爵,四十二年封镇国公,四十九年晋升贝子,五十一年去世。其子奕纯袭贝子爵,道光元年去世。奕纯子载锡袭贝子爵,道光元年去世,载锡子溥喜袭镇国公。   
  入关后任官实行考选制度,朝廷有意为宗室入仕搭桥铺路,开方便之门。顺治十年(1653)令八旗各设宗学,没有封爵的宗室子弟,10岁以上都入学,选择满、汉官员讲授经史,乾隆后满语和骑射也列为教学范围。康熙三十六年(1697)举行宗室会试,但三十九年怕讲八股,习诗赋,会沾染汉人习俗,于是停止此类考试。雍正时令宗人府设笔帖式考试,让他们从笔帖式开始逐步升级。另外是于雍正二年(1724),在金鱼胡同和帘子胡同设左右翼宗学,专门教授宗室子弟。乾隆九年(1744)每5年一次合试宗室学生,由皇帝决定名次。醇亲王奕与其家人合影会试之年赐以进士。嘉庆四年,又恢复了宗室乡试和会试。只考八股文1篇,五言八韵诗1首,一天考完。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说:“觉罗旗人乡、会试,与满洲相同,但宗室考试,不与满、汉同试,另于大场后一、二日,以一文一诗试之。亦在贡院,只一日毕事。十人取中一人,如有奇零,数不及五人则不取,过五人又取中一人。故乡试中七、八名,会试中二名,后增至三名。”   
  四代同堂的满族大家庭入关后,王朝还专门规定宗室缺。宗人府规定府丞1人、堂主事2人为汉缺外,其他都是宗室缺。此外在六部、理藩院等机构中也用一些宗室缺。康熙时,为解决无路入仕的宗室成员官职问题,钦定侍卫90人,规定在宗室中挑选。雍正时,裁撤宗人府满洲司员笔帖式的一半人,让宗室人员补充。乾隆时设宗室御史4员,作为司员晋升之阶。嘉庆朝,除特设宗室翻译乡会试外,又在六部、理藩院增设宗室司员,扩大宗室入仕之途。   
  在司法方面宗室有特权。宗室在关外时期是用宗族内部的家法管的。入关后,宗室由宗人府管。宗人府是顺治九年(1652)沿袭明制建立的。它位在内阁、六部之上。宗人府掌管皇族谱籍,按时修辑玉碟(王族谱系),确定宗室爵禄,告诫宗室成员,赏有功,罚有过,祭祀先帝。宗人府制定了《宗人府则例》。律例一共有26条规定:例如王到一般官员免责打,宗室、觉罗罪犯可以折罚,犯笞杖罪,可以折罚钱粮;犯枷罪,可以折为圈禁空房;初次犯徒三年或二年半罪的,折圈禁一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奉恩将军伊冲额,打死雇工,圈禁80天便了事。但是最高统治者如果将宗室成员视为死敌,那处置也是残酷的,例如慈禧太后处置肃顺、载垣、端华就够残酷的。   
  轻微罪不革去宗室籍。除了这些优待外也有一些限制和禁止,例如不准抗传不到,王等不许擅传等。王公及闲散宗室不许离开京城40里,不许任外官,不许经商。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使他们显“贵”。   
  经济方面,关外时期宗室没有多少特权,没有官职的一律不免徭役。入关后,王朝照顾宗室,可谓无微不至。除了分封的一部分土地给他们外,每年给宗室数百万两的补贴。婚嫁有专门的补贴:娶妻、嫁女补助100两,续娶则给50两。生育有物质鼓励,子女到10岁就有粮米和银两补助,每月有2两赡银,一直补到20岁。依赖王朝分封的土地和补助,宗室人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成为寄生集团。一部分不会营生,多妻多子,王朝补助不足以挥霍,他们把田地都卖了。乾隆年间,乾隆帝“笃念宗室贫乏,以致失产无以自活,因命宗人府堂官详为抚恤。”按照贫乏等第,其最贫者,赏银三百两,其次者,半之,命其赎回田产,以资生理。此外婚丧嫁娶无不补助。此外,朝廷时常宴请宗室。“每岁元旦及上元日,钦点皇子皇孙等及近支王、贝勒、公曲宴(私宴)于乾清宫及奉三无私殿。皆用高椅盛馔,每二人一席,赋诗饮酒,行家人礼焉。”类似宴会在乾隆九年、四十七年和嘉庆九年都举行过。其中乾隆四十七年的宴会宴请的宗室成员人数达3000人。   
  由于王朝宠着他们,加上市井小人对他们大献其媚,宗室很多人养成了傲慢态度。他们不但不与汉人士大夫亲近,就连地位比自己高的满洲亲戚也不甘居其下。一些宗室成员还为非作歹。《啸亭杂录·权贵之淫虐》说的一件事就是一例:“雍正中,某宗室家有西洋椅,于街衢间睹有少艾,即掳归,坐其椅上,任意宣淫,其人不能动也。”   
  宗室也出过一些文人。《啸亭杂录》作者昭梿(1776…1829)就很著名。他是努尔哈赤二子代善之后,嘉庆七年授散秩大臣,十年袭礼亲王爵。他著《啸亭杂录》保存了大量有关道光初年以前清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典章制度资料,是研究清代的重要资料。可是他在嘉庆二十年被人控告凌辱大臣,拷打自己的庄头,圈禁了3年,革去封爵,其他还有诗人文昭,饶余亲王曾孙,号紫幢居士,著有《紫幢诗钞》。敦诚(1734…1791)、敦敏(1728…1796)两兄弟都是诗人。前者有《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后者有《懋斋诗钞》。他们诗宗晚唐,颇多逸趣。康熙十四子允禵(tí)嫡孙永忠,“诗体秀逸,书法遒劲,颇有晋人风味。”   
  宗室中还有东晋陶渊明那样性格的人。书诚,袭封辅国将军,不为世俗所婴,40岁就辞官为农。官邸有隙地,他手持泥箕、锄头,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