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正说清朝三百年 >

第4部分

正说清朝三百年-第4部分

小说: 正说清朝三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极即位后重视生产,采取了发展生产措施。   
  皇太极首先采取措施提高汉人地位,缓和民族矛盾,安定汉人,促进汉人的生产积极性。   
  努尔哈赤时期对汉人不是杀掉就是用作满洲贵族奴隶,引起汉人的不满。他们不是逃跑就是反抗或隐匿起来。皇太极认为,治国首先要安民。为稳定汉人,他采取了3大措施:   
  1、分屯别居。努尔哈赤时期,汉人13人编为一庄,按满人官职,分给他们为奴,汉人始终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天聪元年(1627)皇太极采取分屯别居政策,树立在今韩国汉江东岸的“大清   
  皇帝功德碑”每庄留汉人8人,其余5人与满人分屯别居,选汉官管理。这样40%的汉人就改变了地位成为自由农户。   
  2、颁布《离主条例》。天聪五年,皇太极颁布《离主条例》,规定:奴仆“凡讦告不入八分贝勒私行采猎、隐匿出征所获、擅杀人命,奸属下妇女,冒功滥荐,压制讦告该管之主等项罪行者,均准其离主。”   
  3、任用汉人知识分子。努尔哈赤痛恨汉族知识分子,在俘虏中查出明朝士子就处死。曾有300个汉人知识分子隐匿身份脱逃,但皇太极重视汉族知识分子。他说:“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戡祸乱,以文教佐太平。”天聪三年(1629),举行科举考试,录取200人,赏给缎布,免了他们差役。   
  皇太极重视对汉人的团结利用政策,后来才组织了汉军八旗。   
  第二是推行发展农业生产政策。   
  庄妃像皇太极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停止妨碍农业生产的建筑工程,禁止屠杀牲畜,禁止满人擅取汉人财物,禁止放鹰糟蹋庄稼,实行“三丁抽一”政策:一家三丁,一人出去打仗,两人留下从事生产,以保证劳力。由于有这些措施,发展了农业生产,后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皇太极还重视风俗习惯的改革。例如满洲有乱伦婚俗:嫁娶不择族类,父死,子可娶后母;兄死,弟娶嫂子等。皇太极下禁令,永远禁止娶继母、伯母、叔母、兄嫂、弟妇、侄妇。   
  东海部在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完全征服,皇太极即位后继续这个地区的统一事业,数次派兵征伐,天聪八年十二月派兵出征库尔喀就是其中的一次。   
  皇太极的极终目标是夺取中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采取先断明朝羽翼,然后打通进入中原通道。   
  后金与朝鲜和蒙古相邻。朝鲜是明朝的属国,漠南蒙古察哈尔部主张投靠明朝。征服朝鲜和察哈尔就可以断明朝羽翼而免除后顾之忧,并给自己增添两翼。皇太极即位后先后于天聪元年(1627)与崇德二年(1637),两次派遣军队出兵攻打朝鲜,迫使朝鲜投降,答应进贡。   
  天聪二年、六年、九年,皇太极对蒙古察哈尔部三次用兵,击败察哈尔部长林丹汗。林丹汗西逃,病死甘肃。其子额哲率众归附皇太极。皇太极获元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漠南蒙古归属后金,后金势力扩大到河套地区。天聪末年,金国疆域“东自鸭绿江,西至贺兰,塞外山河,皆隶其版”。为了巩固它对蒙古的统治,皇太极以各种手法拉拢蒙古上层,以次女下嫁林丹汗儿子额哲,让济尔哈朗娶了林丹汗的妻子苏泰,将蒙古的贝勒封为亲王或郡王。他还做出信奉喇嘛教的姿态,以宗教笼络信奉喇嘛教的蒙古各部。   
  对于明朝,气盛的皇太极登基后即积极进攻,分别在关外、关内两个战场进行。以三大战役打通宁锦线,完成了对东北的统一:(一)天聪元年(1627)皇太极进攻宁远、锦州,但都被袁崇焕击退。(二)天聪五年进攻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州),破之。(三)崇德六年(1641)与七年,清兵攻破松山、杏山和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投降。昭陵正红门此外,天聪七年,先后降金的明登州参将孔有德、耿仲明引金兵攻陷旅顺。   
  皇太极领兵入关或派兵入关,骚扰明边则先后有五次之多。第一次是天聪三年(1629)十月,皇太极分三路攻明,入遵化,陷滦州、永平等地,至京师。袁崇焕驰援,皇太极施反间计杀之。第二次是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率军,五月出发,昭陵图七月至宣府(今张家口南),复西进,掠大同,陷宁夏德隆、固原。闰八月破河北万全左卫,始折返。第三次是崇德元年(1636)五月,皇太极命武英郡王阿济格和饶余贝勒阿巴泰率军自喜峰口入关,在京南一带掳掠,连陷昌平、永清等12城,九月返回。第四次是崇德三年八月,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统帅左翼军,贝勒岳托、杜度统帅右路分别从青山关和密云墙子岭入,破京畿真定、广平、顺德、大名等县,攻陷城池70余座,崇德四年三月返回。第五次是崇德七年十一月,皇太极令阿巴泰率军伐明,分两队从迁安县与抚宁交界与古北口西段入。攻克天津蓟州、山东兖州、江苏海州(今连云港)、丰县、沛县等地,崇德八年五月返回。五次对关内入侵,都是势如破竹,疾似飙风。皇太极命令武英郡王:“凡遇人口,即行俘之……凡物,见则取之。”清军蹂躏了明朝广大地区,掳掠了大批人畜和财物。例如第三次俘获人口18万。第四次入关骚扰,杀明将官100多人,俘获人口46万,抢劫白金百万余两。第五次,攻破城池88座,俘获人口37万,抢夺金银财物不可胜计。   
  要扩张,必须扩军。崇德七年(1642)六月与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在努尔哈赤所建满洲八旗的基础上又建立起汉军八旗(3万3千人)与蒙古八旗(2万5千人)。同时,一些明将纷纷投降,也使后金如虎添翼。此外在天聪五年正月,开始造炮,所造红衣大炮在后来的征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皇太极在位16年。崇德八年(1643)去世,终年52岁。葬沈阳昭陵,庙号太宗,累谥“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反间计杀袁崇焕 
  袁崇焕像天聪二年(1629)皇太极率兵从喜峰口入关抢掠。皇太极驰至北京城下。督师蓟辽的明兵部尚书袁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人)率总兵官祖大寿、副将何可纲自山海关千里兼程入援京师,败皇太极军于北京广渠门外。   
  皇太极对袁崇焕恨之入骨。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为袁崇焕所败并怀恨而死。皇太极本人曾于天聪元年五月攻打宁远、锦州时也败在他手里。皇太极自然是想把袁崇焕除掉才解心头之恨,才能搬掉他入关的障碍。既然用武力奈何不了袁崇焕,皇太极便用上了阴谋。   
  因为皇太极以前跟袁崇焕讲过和,明廷便有人诬陷袁崇焕与皇太极有勾结,将为城下之盟。皇太极决定利用袁崇焕与明廷的这个矛盾来除掉袁崇焕。   
  首先他派人散布谣言,说袁崇焕纵敌而保存自己的力量。他将抓来的明朝杨太监关在营帐里,然后秘密地让已经降清的明副将鲍承先在帐外偷偷对杨太监说:“我们要撤兵了,这是皇上的主意。皇上与袁崇焕有密约。要不了几天,他就投降了。”皇太极故意将杨太监放回,杨太监将他听到的所谓袁崇焕要投降的谣言报告崇祯帝朱由检,愚蠢的崇祯帝信以为真,便于十二月下袁崇焕于锦衣卫狱。大学士礼部尚书成基命请崇祯帝慎重再三,但崇祯帝不听。翌年八月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外。这样,皇太极用崇祯帝之手除掉了他在战场上战胜不了的劲敌,搬掉了入关障碍。 
《三国演义》育将才 
  皇太极十分重视学习汉族文化。明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含有深厚的战略、战术思想,对于指挥打仗很有借鉴作用。他命令翻译这部书为满文,抚育了一代又一代清朝将领。   
  大学士达海(1595-1632)是满洲正蓝旗人,满文、汉文兼通,有满洲圣人之称。他受命翻译了《孟子》、《通鉴》、《六韬》。皇太极令他翻译《三国演义》。达海接受了任务,但没译完就死了。大学士范文程等受命继续翻译。直到顺治七年(1650)才译完,并颁发全军。译者接受了鞍马、银币的奖赏。   
  清初,满洲那些不识汉字的武将很多都得益于此书。嘉庆时额勒登保以侍卫跟随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征战,每次都能破敌。海兰察说:“你是可造就的人才,但须懂点儿兵法。”他把满译《三国演义》交给他读。最后额勒登保成为川楚陕三省经略,指挥平定了三省白莲教起义,封三等公。 
五将降清 
  皇太极即位后积极从事扩张政策。为了扩大武装力量,他除了把八旗变为24旗外,还采取种种措施招降纳叛,从明朝网罗将领。从天聪七年(1633)到崇德七年(1642)这10年间,明朝有五位重要将领投降了皇太极,使清朝的力量大大增强。这五将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和祖大寿。五将尤其是前四将归清,极大地壮大了清朝的力量。   
  孔有德(1602-1652),辽东人。努尔哈赤攻克辽东,孔有德与耿仲明(1604-1649)奔皮岛(辽宁南大海中)明总兵毛文龙麾下。由于毛文龙屡为清所败又骄纵不受节制,为袁崇焕所杀。孔、耿二人走投登州巡抚孙元化,担任参将。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率兵围大凌河城,孙元化派遣孔有德率骑兵800赴援。孔有德到吴桥,下大雪,没有吃的,士兵便掠夺百姓财物。在部将李九成儿子李应元的唆使下,孔有德叛变,耿仲明为内应,攻下登州。孙元化自杀未遂,孔有德让他乘船离开,自号大元帅,耿仲明自称总兵官。明遣朱大典围攻,天聪七年三月,孔有德、耿仲明航海投降皇太极。孔有德一投降,皇太极就按原来他的自封号封他为都元帅,隶汉军正红旗。崇德元年封恭顺王。入关后随多尔衮进攻李自成起义军,又下江南镇压南明政权。顺治三年封定南王。九年为李定国围于桂林,自杀。耿仲明投降后,皇太极就按原来他的自封号封他为总兵官。崇德元年,封怀顺王。入关后,跟随孔有德进攻李自成,下江南镇压南明政权。顺治六年改封靖南王,领兵入广东。以匿逃人罪自杀于吉安。   
  尚可喜,辽东人。崇祯时,为明东江总兵官(驻皮岛)黄龙部下。孔有德登州叛变后,黄龙提升他为广鹿岛副将。天聪七年,孔有德、耿仲明引后金兵攻旅顺,黄龙兵败自杀。明以沈世奎代黄龙为总兵,部校王廷瑞、袁安帮构陷尚可喜,可喜还据广鹿岛。天聪八年投降皇太极。皇太极封他为总兵官,崇德元年封智顺王,隶汉军镶蓝旗。顺治元年随阿济格西追李自成,三年又随孔有德南下。六年改封平南王,驻广东。康熙十二年,乞归海城。三藩起事,他仍然忠于朝廷,封平南亲王。十五年因子尚之信叛,忧而死。   
  洪承畴(1593-1665),福建南安人。明万历进士,历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尚书。崇德四年(1639)督师蓟辽,次年在松山为清兵所俘。皇太极派范文程劝降他,发现他爱惜衣服,梁上掉下一点灰尘,撒在他的衣服上,他拍了又拍。从此可见他更爱惜生命。听了这个报告,皇太极便亲自去看洪承畴。将身上的御衣解下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睁大眼睛感激地看着皇太极,叹息说:“真命世之主也!”(命世的意思是著名于当世)便归顺了清朝。①后来洪承畴隶属汉军镶黄旗。顺治二年到南京总督军务,经略湖广、广西、贵州。顺治亲政后,他积极贯彻顺治的怀柔政策,成绩显著。由于他的诱降,永历政权中很多官员投降了清朝,对于瓦解西南抗清力量起了很大作用。   
  祖大寿(?-1656),辽东人。天聪二年(1628)守宁远,擢前锋总兵官,驻守锦州。三年,皇太极率大军打到明都,袁崇焕与祖大寿千里入援。皇太极施反间计,制造谣言,崇祯误信,袁崇焕系狱。祖大寿惊惧出关。五年,祖大寿率军为大凌河(今辽宁锦县东)筑城。尚未竣工,皇太极率兵围城。城中缺食,祖大寿表示投降,说妻子在锦州,他愿回锦州作内应。但到锦州后,他就拒绝投降了。崇德三年(1638)十一月,皇太极领兵第4次伐明,当时祖大寿方屯中后所(在山海关和兴城之间)到中后所城。祖大寿出兵击退多铎。第二天,祖大寿被多铎与济尔哈郎围困。皇太极致书祖大寿,求相见,祖大寿闭城不出。崇德五年至七年,明清松锦大战,明军大败,七年二月,祖大寿据守的锦州被皇太极团团围困,城中无食,祖大寿投降。投降后仍授总兵官,隶汉军正黄旗,不受重用。顺治十三年去世。   
  …   
  注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