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另类西安事变 >

第27部分

另类西安事变-第27部分

小说: 另类西安事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示支持後,才揭橥反蒋抗日大纛。'注3'其实早在一九三一年七月,西南就派陈友仁赴日活动,据日本外相原喜重郎,密告南京国民政府驻日公使蒋作宾称:陈友仁表示,将以 “满州利权” 换取日本对粤方的援助,诱使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权力的欲惑力太大了,就连胡汉民这位当他在中央时,认为蒋公的政策太软弱,责怪蒋公为了和平统一中国,而提出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政策不当。 他认为地方只能服从中央,听命於中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绝对不是合作关系。极力反对蒋公为了促使早日和平统一中国,而开放政权,分一部分中央政府的职位给地方人士的政策。但当他离开中央後,又来一个一百 八十度大转弯。横指蒋公 “独裁”、“法西斯”。这样一位 “一贯正确”,“有操守的革命家”,面对日益强大,靠自己本身力量无法於之抗衡的蒋公,不得不求助日本,蒋公恰好是日本鲸吞中国的最大障碍,胡汉民与日本在反蒋这一点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因而二者一拍即合,日本答应以五千万元经济援助,以及大量军火。
  '注3'扶助胡汉民当 “总统”,胡汉民则帮助日本打败他鲸吞中国的最大障碍蒋公,打出的旗帜竟是 “抗日爱国”。在权力的欲惑下,胡汉民在日本人的暗助下,制造中国内乱,心中无半点愧意,气壮山河,铿锵有声的 “抗日爱国” 的宣言、誓词,使胡汉民一贯正确的 “革命家” 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人们做萝也未曾想到,胡 汉民等轰轰烈烈的 “抗日爱国”,竟是在日本授意与支持下进行的制造中国内乱之举,胡汉民还没有得及圆总统梦就死了。
  在强敌入侵,国家民族处於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全国亿万军民强烈要求国家统一,以能御外的形势下。甚至连日本人也知道,政客武夫们只能用 “抗日爱国”为号召,才能阻挠中国统一。日本人也不在乎这些政客武夫高呼 “抗日”、“爱国”口号。只要能阻挠中国统一,日本都乐见其成,并给予援助,苏联根据他们的情报 机构所收集的情报指出:“西安事变是日本的阴谋。”'注4'是不是空穴来风呢?笔者另有专文 《高分贝抗日爱国声後的可疑身影!》一文中详加探讨。这里只提一点,蒋公才是日本鲸吞中国的最大障碍,因此日本人最恨蒋公,甚至派飞机专门轰炸蒋公的故居,炸死经国先生的母亲,而对张学良在东北的故居,日本妥为照看。张学良的家人,如张学铭等均得到日本人的优待。正如毛泽东所说: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日本人的爱与恨,从反面告诉世人:谁的实际行动(战略布署、方针、政策……。)有效的阻止日本实现鲸吞中国的图谋,深为日人忌恨,而谁仅仅以抗日为号召,所作所为实为日寇入侵中国铺平道路,使日人暗喜。
  中共更是妙用 “爱国抗日” 的高手,就以中共的 “北上抗日” 为例,中共把他们被迫退出南方中国的心脏地区,向西逃窜,称为 “北上抗日”。让我们认真的分析一下,中共是怎样 “北上抗日” 的。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共被迫退出江西中央苏区,〃最初也只是把目的地,定在靠近 黔东的湘西地区,并没有长驱四川的打算。〃'注5'
  十二月十八日,中共中央改变十月份的计划,决定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为甚么 会有如此改变呢? 这是因为十一月西渡湘江之战,损失惨重,巳无力去湘西与那里的红 军第二、 六军团会合,而不得不放弃去湘西的的计划,改为在川、黔发展。'注5'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旬,根据遵义会议的决定,改为向四川西北发展,与川北的红四 方面军会合,建新的根据地。改变一个月前决议的原因是:“中共进至遵义後,因受国民 党四面包围,失去在川、黔建立根据地的可能。”'注5'
  二月初,因渡江不成,又受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不得不放弃一月中旬遵义会议的 决定,改为在云、贵、川三省地区中创立根据地。以川、滇、黔边界为发展地区。'注5'
  三月初,“中共再度被迫放弃川、滇、黔边界为发展地区的计划”,改为 “准备坚持黔 北地区。”'注5'四月,在黔北无法立足,又转至云南东北,“消灭敌人取得新的发展局面。” '注5'四月底,又被迫撤离滇东北,横渡金沙江,折回四川,决心“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 立苏区根据地。”'注5'五月,很快发现损失惨重的红一方面军独自在四川建立根据地很少可能。'注5'遂决 定与由川北根据地西来的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合。
  六月下旬,中共的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後,召开两河口会议,决定主力进入 甘肃南部地区,努力 “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注5' 中共从一九三四年十月退出江 西,决定西征,进入西南地区创造根据地。在湘、贵、滇、川转战八个月,均无法立足,而不得 不於一九三五年六月,改变西征的方针,开始考虑北上甘南。在从之前,中共曾考虑建立根 据地的目标中,有湘西、川黔边、 川西北、川滇黔、黔北、滇东北、川西。既没有半点北上 的影子,更没有丝毫抗日的意愿,中共所干的实际上是在西南地区频频挑动内战。因 而,尽 管西南地区众多的军阀之间矛盾很深,但在中共这个入侵者面前,“兄弟斗於墙,而外御其 侮。”抵御中共这个入个侵者,使中共损兵折将,而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方针。
  中共六月下旬的决定还没来得及执行,就被意外的情况打断了,这是因为张国焘的红四 方军与毛泽东的红一方面会合後,毛泽东看到红四方面军多达八万人。而毛泽东的红一方面 军仅几千人,感到非常不自在。毛泽东为了从张国焘手中夺走红四方面军,运用他贯用的伎 俩,妄图在政治上整垮张国焘,竟把张国焘提出的 “打通国际路线” 这样工作上的意见,(其 实这正是毛所求的,如一九三六年秋,毛发动宁夏战役,“打通国际路线。”)打成 “是一 个危 险的退却方针”'注5',“客观上正适合於敌人的要求。”'注5'妄图用此政治高帽,置张国焘於 死地。可张国焘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控制红四方面军已久,根基深厚,不是毛泽东一顶 政治大帽,就能压倒,而部属都倒向毛的。相反,张国焘的部属反倒帮张挑毛的错,毛动杀 机在先,唯恐对方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惊恐得乘夜秘密出逃,跟毛出走的只有约 五千人,还有大批伤病员,如此突变,要实现六月下旬 “在甘南建立根据地的没想,已完全没 有可能。” '注5'九月十二日,毛泽东等在俄界开会商讨他们的出路,俄界会议留下的记录,是研究枭雄 心理的有趣的资料。毛泽东妄图从张国焘手中夺走八万红军的阴谋失败後,乘夜出逃,是不 是真的像中共後来所编造的那样,有高明之计呢? 完全没有,因而俄界会议所制定的方针,竟是不久前张国焘提出的 “打通国际线” 建议的翻版。请看看毛泽东九月十二日所提出的行动 方针:
  “目前应经过游击战争打到苏联边界去,这个方针是目前的基本方针。过去中央曾反对 这个方针。(因为)一、四方面军会合後,应该在陕、甘、川创造苏区。但是现在不同了,现 在只有一方面军主力,一、三军,所以应该明白指出这个问题,经过游击战争,打通国际联 系。”'注5'认真分柝研究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中,所提出的行动方针,不难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毛泽东用 “客观上正适合敌人的要求”,“是一个危险的退却方针”,正如他後来用所谓 “右倾机会主义” 等大帽,打倒刘少奇、彭德怀那样,毛泽东欲置他的同党於死 地,并不是真的他的同党违背共产党教义,而是为了从他的同党手中夺取权力。如 “打通 国际路线”,本来就是毛泽东心中所求。因而毛随後在俄界会议上,就提出了同样的 “打 通国际路线” 的方针。特别是一年後的一九三六年秋,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後,毛泽东与张国焘共同发动了西北地区规模空前的大内战——-宁夏战役,“打通国际路线”,证明了根 本就不存在毛泽东在俄界会议自辩的那种 一、四方面军会合後,不应该打通国国际路线;而 “只有一方面主力,一、三军时,就应该打到苏联边界去” 的问题。更没有违背共产党 教义,可见毛泽东在一九三五年六月,用 “正适合敌人要求”,“是一个危险的方针”等政 治大帽,攻击张国焘,纯粹是欲置张国焘於死地,以能从张手中夺走八万红军;第二,毛泽东只是利用别人为他打天下,他本人是不准备为革命牺牲的。必要时,他会毫不犹豫的逃往国外保命;第三,毛泽东宁愿逃往外国做二等公民,也不愿受自己同胞,甚至他的同党张国焘的 掣肘。
  就在毛泽东等由俄界出发,日夜兼程逃奔苏联边界途中(哈达铺),意外的地从当地报 纸中得知,陕北有块中共根据地,且很快在与陕西中共地方党部联系中,证实了这一消息。 九月十二日,俄界会议的决议“打到苏联边界去”,本来就是为了逃命,现在有一块让毛泽东 藏身的根据地,而 “打到苏联边界去” 还危险万分,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因而毛等於十月 中旬开进陕北苏区後,停下来不走了。'注5'这就是从一九三四年十月,毛泽东离开江西(中共)中央苏区,於一九三五年十月中旬,到达陕北苏区的全过程。不难看出,中共的所谓北上抗日只不过是欺世盗名而已,他们真正 想做的是武装割据,为他们在全国夺权做好准备。因而引用中共口中的抗日,需非常慎重。
  诚然共产国际於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大会提出 “反帝统一战 线” 後,以及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共发表了〃八一宣言〃,冠冕堂皇的提出:“只要国民党 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有任何宿怨,红军不仅立即停止敌对 行动,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
  但是,毛泽东的真际行动又如何呢?
  共产国际於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大会提出 “反帝统一战线”,以及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国共产党起草的《八一宣言》时,毛泽东还未抵达陕北。此时 西北本是一个相对安定的地区,早在一九一四年二月,就连被认为 “一介武夫” 的冯钦哉也 提出:“恳荒、栽树、设银行、辨平民工厂” 的治西北方案。'注3'西北各地方势力,经过多 年较量、重整。胜利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使他们深深体会到,要能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只有:“稳定人心、二分军事、三分政治、五分经济,经济有辨法,一切有辨法。” '注4'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西北不少地方政府,都在励精图治。如山西阎锡山政绩显著,成了全 国著名的模范省。青海、甘西的马步芳,也在致力於本地区的建设,并获得本民族的拥护,因而具有相当大的战斗力。此时,西北地区本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
  不幸,自从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中旬进入陕北後,频频挑动内战,破坏了西北地区相对安定的局面。如中共 “向南要夺取甘泉、宜川两城,赤化宜川、洛川两县,向东要占领黄 河西岸五县以上。”'注5'挑起与井岳秀、高桂滋等地方势力的内战。
  同年十二月中共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在 “进一步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路线”的 烟幕下的真实计划,是在山西 “创造大规模的根据地”'注7',而进攻全国模范省山西,把内 战战火烧至全模范省——-山西。
  中共中央於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七日,在他们发动新内战,新占领的山西石楼召开会 议,讨论贯彻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精神。请看看毛泽东这位精於谋略的中共决策者,怎样理 解和贯彻共产国际第七次大的精神的。为了 “有效地争取同盟者,必须高举抗日的旗帜。”
  '注7' 并提出了 “全国红军集中河北”'注7'的口号。提出该口号的目的是甚么呢? 仅仅是为 了 “争取同盟者。”'注7' 该口号的实质是甚么呢?毛译泽东做了专门的解释:“并非真的要去河北寻日本开战”'7',“故东征山西,打通抗日路线。”'注7'实际上是 “创造大规模的根据地。”
  '注7' “惟一的任务,是取消卖国贼”(谁是‘卖国贼’ 呢? “其'指蒋'两次抗议蒙苏,协定尤见端倪”,“卖国铁证” 即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南京中央政府)的资本,并扩大红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