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我给签约弟子杨钰莹写"真" >

第4部分

我给签约弟子杨钰莹写"真"-第4部分

小说: 我给签约弟子杨钰莹写"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他感觉如何。他说:“你说她如何如何漂亮,我不觉得呀。”我连忙说,她当然不能跟那些已经成名的人相比。从小地方来的,没见过大世面,见了人还害羞还胆怯,家庭经济又很一般,也没什么好衣服穿,再加上自己不自信,自然就这样了。如果是好好地包装一下,感觉肯定不一样。梁老板说,你说的这些也有道理。不过,一个歌星,最重要的是一双眼睛,这个小姐的眼睛灰蒙蒙的,一点神都没有。    
      接着,我就带她去见王总。王总是上海人,脾气很好,亲切温和,见人一团和气。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杨岗丽,并且亲切地和她聊天,聊了些闲话,又听了杨岗丽在我们公司以及白天鹅公司的录音。出门的时候,也是客客气气的,还和杨岗丽说笑话。当时我觉得或许有点戏吧。谁知道回来后再给他打电话,他非常客气地说,我们暂时不考虑了,以后再说吧。这就等于拒绝了。    
      我对这三家公司是挺有把握的,没料到三家都碰了钉子。那时,我心里还不是太着急,广州还有别的公司,那些公司没有这三家名气大,但只要能签上一家,也就可以立住足了。    
      接下来,我带她去见广州音像出版社的陈社长。陈社长十分热心,见面那天,还特别约来了一位香港的程老板。我们在沙河顶的一间餐厅吃了一餐饭,由那位香港老板请客。    
      当时,广州还有一间台湾人开的唱片公司,名字很特别,叫“冬木古雨”。这间公司的老板黄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台湾音乐人,他在甜歌以及闽南歌制作方面颇有建树。因为大家都是同行,彼此间有一些交流。    
      听说他的出版重点,主要是甜歌一类的唱片磁带。黄先生想通过自己发掘新人加以包装,培养自己的歌坛明星。因此在几家国内公司没有结果之后,我就将这间公司列为首选目标。    
      冬木古雨在五星级的花园酒店包了一间套房,作为公司的接待室。我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带着杨岗丽赶到了那里。寒暄几句之后,他说:“我们到下面的卡拉OK去唱唱歌吧。”    
      我心里暗喜,深知这是杨岗丽的一次好机会。以前几家公司听的都是她在专业录音棚里录的歌,那里的设备太先进,有什么毛病,全部都暴露无遗。卡拉OK属于一遍过的即兴演唱,混响又开得大,声音以及演唱方面的缺点,可以掩盖不少。我们坐下后,黄先生拿过放在桌面的点歌单,让杨岗丽点歌。杨岗丽点了两首歌,一首是台湾歌曲《我的小妹》,另一首是《谁不说俺家乡好》。她在台上唱的时候,我注意黄先生的表情。黄先生倒是饶有兴味地看着她,面带着微笑,至于是否欣赏,我还真的没底。她唱歌时,旁边一张台有位顾客从台上的小花瓶里抽出一朵小红花,走上台去送给了她。我想,他可能觉得杨岗丽唱得不错,才会这样做的吧。    
      这次见面,同样是没有结果。    
    


培育成材篇杨钰莹的第一份“三年”合约

    杨钰莹的第一份“三年”合约    
      吴颂今自述:    
      1990年8月,我出差路过南昌。杨岗丽的母亲熊永红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一定要请我去她家吃饭。    
      两年来,我给杨岗丽介绍的演唱有了几笔收入,总数是2350元。这个数字如果是以今天的币值来计算,是一笔小钱。可在90年代初,这笔钱却不是个小数目。我从这几笔钱中提成了30%,总数是735元。连支付她第一次来广州的路费,以及三个人吃住都不够。尽管我费力又倒贴,毕竟拿了提成。如果没有一个文字的约定,这钱我就拿得不明不白。而且,如果要继续帮助杨岗丽,仅仅只是一个口头协定是不行的,许多事说不清楚。    
      正因为有这一考虑,我便在电话中对熊永红说,如果岗岗继续跟着我的话,我觉得我们之间,应该签一个正式的合约,这样才名正言顺。熊永红一口答应说,吴老师,这是应该的。你帮了岗岗那么多,别说拿30%,就是拿50%或60%,我也没话说。    
      那天下午,我特意拉上了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发行公司吴经理,请他这位有商业头脑的老朋友帮忙参考,顺便作个见证。    
      这是多年后我再一次去杨家。我们进去后,发现屋里有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看上去相貌堂堂,很壮实,但脸色不太好。熊永红向我介绍那个男人说,这是老方。后来杨岗丽又介绍了一次,说是方伯伯。她们俩都没有特别介绍老方和这个家庭的关系,我有些诧异,不知道这个老方是何许人也。直到后来闲聊的时候,我才渐渐弄明白,熊永红再婚了,他是杨岗丽的后父。    
      熊永红为我们倒上茶,客气了几句,然后提着篮子出门买菜去了。按照熊永红的意思,上次拜师只是口头上说说。这次置了酒菜,请了中间人,是正式拜师了。餐桌上,吴经理和老方还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要杨岗丽向我敬拜师酒。拜师酒喝过,我顿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比以前重了很多。我说,岗岗既然跟着我去发展,有些话,我就得说在前面。岗岗的天资不错,只要好好培养,一定可以成才。不过,她身上也有不少缺点甚至是毛病,比如不太听话,怕吃苦,任性等,跟了我以后,这些毛病,一定要改。她后父对她说,你快向吴老师保证,以后一定跟吴老师好好学,改正所有的毛病缺点。我说,仅仅保证还不行,我觉得我们应该签一个合约,在上面写清楚“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因生活等问题影响演唱录音”。老方说这个好,她如果再不听话,你就拿合约给她看。我说,按照国外的惯例,我就属于岗岗的经纪人,需要对岗岗进行一些投资。这笔钱先由我垫付,待岗岗将来赚了钱,我从岗岗今后的演艺收入中提取30%,作为我为岗岗推荐、包装、宣传以及提供其他工作条件的费用和酬劳。30%这个数字,也不是我个人的创造发明,港台以及国外的经纪人,最低大致都有这样一个比例。    
      熊永红说,吴老师,这个没有问题,只要为岗岗好,我们都没有意见,全力支持。我说既然你们没有意见,那我们吃完饭后,就弄一个书面的东西,大家在上面签个字。    
      吃完饭,我和杨岗丽一起进了她的房间,她从抽屉里翻出一张南昌市光华印刷厂印的信笺纸。有关条款,我们在餐桌上基本都已经商量过了,我稍稍斟酌文字,就在纸上写起来:    
      师生合约    
      一、为帮助杨岗丽在我国歌坛早日成材,经双方协议,特定立如下合约:    
      二、吴颂今全力为杨的提高而努力。    
      (1)辅导提高杨的演唱水平和技巧。(2)根据杨的演唱特点,为杨创作歌曲。(3)帮助杨确立演唱风格,选择曲目。(4)作为经纪人,与音像单位签约,安排和联系录音、录像事宜。    
      三、杨岗丽应与吴通力合作。    
      (1)刻苦锻炼,不断提高演唱水平。(2)认真参加完成好吴安排的录音、录像演唱。(3)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因生活等问题影响演唱录音。    
      四、吴颂今努力为杨争取最佳工作条件与演唱酬劳,维护杨的肖像版权等合法权益。录音演唱酬劳双方三七分成(杨70%,吴30%)。    
      五、此合约有效期五年。    
      六、吴全力为杨争取成为公司合约演员及进音院深造努力。    
      末尾签约人的姓名和时间空着等定下来再签。    
      我很清楚,这是一份经济合同。最初,我确实想直接写上合同两个字,或者写上经纪人合同。可再三斟酌,觉得这样有些太商业化了。她的母亲不是弄了这个拜师仪式吗?我就写《师生合约》好了。    
      写好后,我将合约交给杨岗丽,让她拿去给她妈妈看。熊永红在厨房洗碗,只是随便地扫了一眼,说,我不太懂得这些,你让方伯伯看看吧。杨岗丽拿出来,交给老方。老方看了一遍,还给杨岗丽,然后对我说,吴老师,你晓得我们中国人向来是这样的。我是她的后父,这个后父不容易当。这件事我如果管好了就没事,如果我管得不好,她会恨我一辈子,我就不插手这件事了,你和她妈妈谈好就行。再说,岗岗已经年满18岁了,从法律意义上说,她已经不需要监护人替她签字了。    
      听了这一番话,我觉得这个老方挺通情达理的。见他们都这样说,我只好面对杨岗丽。我说岗岗,这是合同,有法律效力的。你好好看清楚,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妥,提出来,我们可以商量。我起草合约的时候,她一直在我身边,看着我一个字一个字写完。听我这样说后,又仔细看了一遍,然后说:“吴老师,五年是不是长了点?”    
      我在合约上写五年,是因为考虑到包装一个歌手,从策划、培养、制作,到出成果,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就现在来说,一般公司如果和歌手签约,都希望在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少于五年,肯定不会干。她既然提出五年时间太长了,我说,那好,改成三年好了。她也表示同意,说那就改成三年吧。我拿出笔,从她手里接过合约,直接将上面的“五”改成了“三”。现在留下来的合同中,这是唯一改过的地方。    
    


歌坛走红篇甜歌包装“甜妹”

    吴颂今:我用甜歌包装“甜妹”    
      策划人旁白:    
      所谓甜歌;实际上是指流行歌曲中比较甜美、民族风格较强的爱情小调。    
      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为打破港台甜歌独霸市场的局面,吴颂今与广东歌坛几位艺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为李玲玉、任静、朱晓琳 、黎娅、杨钰莹、灵丽、常安等歌手谱写录制了大量新创作的岭南甜歌,上市后极为畅销。特别是为杨钰莹创作的《风含情水含笑》、《茶山情歌》等作品,由于歌词内容健康,旋律清新优美,加上演唱者清纯亮丽的形象和甜美动人的歌喉,十分符合中国老百姓的民族传统审美观和大众心理,可谓雅俗共赏,从而赢得了城乡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听众普遍而热烈的欢迎,一时间风靡全国,成为中国流行歌坛一朵色彩别致盛开不凋的美丽花朵。音像界将这一流派的歌,称为“岭南甜歌”。    
      歌坛风云变幻、斗转星移,流行歌曲的寿命和市场周期越来越短。而甜歌音像制品却始终稳占柜台,成为音像市场的“长销碟”,十多年来长销不衰,在货架上常卖常新,成为内地原创歌曲中能够与港台名曲相抗衡的经典之作。    
      事实证明,“甜歌”有听众、有人缘、有市场、有价值,而且社会影响大、流行范围广,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示出它独特迷人的艺术价值和市场含金量。由吴颂今等人共同策划创作并以杨钰莹为演唱者代表的这类甜歌,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出版这些甜歌的各大唱片公司创造了巨额利润。    
      遗憾的是,吴颂今这位“甜歌神话”的主要策划创始人和实际操作者之一,反倒成了被人盘剥的对象,他的许多优秀甜歌作品被一些不法出版商侵权出版;被甜歌星无偿使用演唱;多年来;稿酬少得可怜;近乎于白用。    
      吴颂今自述:    
      1989年夏末,送走前来广州试音的杨岗丽(杨钰莹原名),我开始替她筹划国庆节的演出曲目。经过几天考虑,我为杨岗丽制定了一个全面完整的计划:首先要树立她的自信,帮她找到良好的舞台感觉。她的声线不够宽,嗓子偏于尖和细,一定不能唱民歌,要唱通俗歌曲,也就是那种娓娓道来、如泣如诉、清丽甜美的流行甜歌。我设想将来的杨岗丽,就是一个甜甜小妹的形象,未来的定位主要是四个字:人靓歌甜。站到台前,首先以清纯美丽健康打动观众,让男女老少,感受到青春的魅力。一张口,声音如清泉流水,温婉缠绵,浅吟低诉,将观众带入一种梦幻般的遐想意境之中。    
      这个形象,首先要在国庆节演出中一炮打响。要让她打响,就不能只唱口水歌,她必须至少有一首体现这种形象定位的原创新歌。    
      所有这一切考虑成熟之后,歌也就呼之欲出,这就是我专门为杨岗丽度身订做的第一首原创甜歌《甜甜小妹》:    
      甜甜的酒窝窝/甜甜的笑/甜甜的脸蛋儿/长得俏/眉毛弯弯会说话/甜甜的小嘴儿赛樱桃/小妹对你笑一笑/叫你心里甜滋滋/睡也睡不着/睡也睡不着/    
      甜甜的酒窝窝/甜甜的笑/甜甜的歌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