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5364-高岗饶漱石事件始末 >

第3部分

5364-高岗饶漱石事件始末-第3部分

小说: 5364-高岗饶漱石事件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50年代初期的东北,在一般干部和群众中,对于高岗私生活的腐化堕落,如果不是尽人皆知,也是流传极广的。高岗喜欢跳舞,喜欢在女人中间混。高岗善于也敢于向女人调情。高岗对女人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他的桃色新闻很多。一见了女人,尤其是有几分姿色的女人,高岗的眼睛就放射出淫邪的光芒,在她们身上的女性特殊部位扫来扫去。    
    俄国十月革命后,有不少地主资本家和没落贵族,也就是所谓“白俄”,逃到我国东北。“白俄”中的一些年轻女性,实际上过着卖笑生涯。有一次,高岗在一个“白俄”女人那里睡了一夜,没有付钱。第二天,那女人打电话给高岗,向他讨债。高岗放下电话,一个电话打到东北交际处,命令他们向这个“白俄”女人送去一笔不小的“交际费”。    
    还有一个名叫珍妮的外国女人,经常在公开场合活动。此人爱好男装打扮,身穿皮夹克,头戴礼帽,身材窈窕,风姿绰约。这个女人,是公安局掌握和注意的重点人物。    
    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她突然在舞厅门口出现了。便衣保卫人员立刻警觉起来,走上前去。正想对她进行盘问,发现她向舞厅门里面打招呼,便衣人员回头一看,舞厅里的那人正是高岗。    
    珍妮被高岗请进舞厅。顷刻之间,便搂着她纤细的腰身,翩翩起舞了。    
    保卫人员又紧张,又坐蜡。 这可怎么办?据内部掌握的情况,这个女人有一枚特殊的戒指,只要这戒指在你身上划上一道,见点血,你就甭想活命了。可是高岗居然把她请进舞厅,还同她跳舞!出了事可怎么办?他又不能直接去找高岗,更不能向高岗陈述这一切。    
    保卫人员只好跑回公安局,找局领导反映。    
    几位局领导经过研究,觉得事关重大,决定由主要领导人亲自出面,找到高岗,总算把这个女人打发走了。    
    高岗身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又是东北地区党政军第一把手,有权有势,“炙手可热”。想玩哪个女人,就把她调来;玩腻了,或者不顺心了,就调走,都是易如反掌的事。这类事,不仅限于东北地区,到了外地,也一样。有一次,高岗在南方一个大城市视察,看见一位漂亮的服务员,高岗越看越心动,就对一位负责人说:    
    “这姑娘很不错嘛,调到我们东北局去吧!”    
    说办就办。第二天,高岗就又多了一个漂亮而年轻的情妇。    
    高岗在他的住地,经常举办家庭宴会和舞会。他的宴会,带政治性的居多,而舞会,则完全是寻欢作乐。    
    高岗开始搞家庭舞会的时候,总要让秘书通知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务必请总理光临。    
    周恩来身为政务院总理,高岗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现在又调到中央,兼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周总理听说高岗郑重邀请,曾经高高兴兴地去过。可是,在舞场上,高岗那追逐女性曲线的目光,那粗俗的调情话语,以及同女性互相抚摸的不堪入目的动作,使周恩来不能忍受,就愤然离开舞场,不辞而别。    
    后来,高岗又多次让秘书通过周恩来身边的人员,邀请周恩来光临他的家庭舞会。周恩来断然回答:    
    “告诉他,不去!他的舞会,我再也不要参加!”


两个人物——高岗、饶漱石其人(一)收复东北是一项极重要的任务(1)

    中央意图陈毅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毅谦让。饶漱石得知后,说:“你不担任我担任!”    
    “七大”后,陈毅滞留延安期间,中央对陈毅的工作安排,作了认真研究。从中央对当时全国形势的通盘战略考虑出发,收复东北是一项极重要的任务。谁去完成这一任务?中央考虑的人选有二,一是陈毅,一是林彪。但是,看来陈毅去华中似乎更为合适。    
    1945年8月中旬,毛泽东找陈毅谈话。毛泽东说:    
    “你的工作问题,中央反复考虑过,觉得你还是回华中去更为合适。你以为如何?”    
    陈毅思索了一会儿,毛泽东的话是不错的,他自己对华中情况熟悉,几天前还代中央军委起草了对华中局和新四军工作的指示。但是,一想到同饶漱石的关系,心里就发怵。他便坦率地说:    
    “回华中去恐怕做不了什么事,起不了什么作用。”    
    毛泽东笑笑说:    
    “怎么起不了作用?只要你往那里一坐,就会起作用!”    
    毛泽东气势不凡的语调,感染了陈毅。    
    “那好吧!只要我去,就请中央放心,我陈毅答应的事是算数的。”    
    1945年8月25日上午,陈毅便同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陈赓、林彪等二十多名高级干部一起,乘美国军用飞机,从延安飞到晋东南黎城县,然后各奔东西。第二天,中共中央电告华中局:    
    陈毅同志昨日飞抵太行,转赴华中。陈态度很好,一切问题均谈通。分工:饶为书记及政委,陈为军长及副书记,其余不变。    
    饶漱石接到这封电报,自然高兴,代书记的“代”字,终于去掉了。当然,毛泽东还算是“知人”的,不然也不会下这个决心。但是,话说回来,这也是我饶漱石咬紧牙关“顶”的结果,1944年春天毛泽东那封电报,不是叫我给“顶”回去了吗?倘若不顶,很难说会出现现在的结果。在这类问题上,在关键时刻,是不能退缩,不能让步的。饶漱石这样总结着经验,这样提醒自己。不管怎么说,他陈毅还是回来了,还得同他在华中这口大锅里搅勺子,以后很难说还会发生一些什么。    
    饶漱石等待陈毅的到来。    
    等了一个来月,情况又有变化,中央命令陈毅不去华中,直接到山东去接替罗荣桓的工作。饶漱石想,他不来也有不来的好处。可是,又过了两个月,中央军委又决定陈毅只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而政治委员,还要他这个身为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的饶漱石兼任。再过半个月,中共中央又决定成立华东局,饶漱石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1947年1月,为了统一和加强华东全军的领导,中央军委命令,撤销新四军番号,山东军区、华中军区合编为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由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为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要论经城略地,克敌制胜,饶漱石对陈毅只能望其项背;然而,要论明争暗夺,巧算机关,饶漱石就整整高出陈毅一头了。    
    1949年10月,中央决定成立各大区军政委员会。中央召集各大区负责同志商量各大区军政委员会名单,决定以各大军区的司令员任各大区军政委员会主席。其他各大区都很顺当,唯独华东区饶漱石不在北京,未能定案。毛泽东只好致信陈毅:    
    陈毅同志:    
    请邀集刘晓粟裕诸同志拟一个华东军政委员会的名单草案,党员占半数多一点,党外民主人士占比较少数,共约三十人左右,于明(十三)日交我为盼。    
    毛泽东       
    十月十二日上午七时    
    陈毅照办了。    
    关于军政委员会主席人选,毛泽东对陈毅说:    
    “军政委员会主席一角,就非你莫属了。”    
    陈毅说:    
    “我是大军区司令员、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又是上海市长,够忙的了。这个主席,还是让饶漱石同志来当吧!”    
    毛泽东说:    
    “这样恐怕不妥。”    
    毛泽东对于各大区军政委员会人选作了通盘考虑以后,仍然坚持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应当由陈毅担任,并再次向陈毅明确提出。    
    陈毅也仍然坚持自己的理由,再次推让。毛泽东说:    
    “我已经说过两次,你仍然坚持。那么,我就让华东局的同志们讨论一下好了。”    
    饶漱石得知要讨论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的人选,陈毅又一再推脱,便找到陈毅,说:    
    “军政委员会主席,你不担任,那就只好我来担任了。反正一道商量着工作吧。”    
    陈毅抱紧双拳,连声说:    
    “感谢!感谢!”


两个人物——高岗、饶漱石其人(一)收复东北是一项极重要的任务(2)

    饶漱石根本没有提到华东局的会议上讨论,也没有同华东局的任何其他同志商量,就用华东局的名义上报中央: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由饶漱石担任。    
    毛泽东接到报件后,心存疑惑,压了下来,没有批复。待饶漱石到北京后,毛泽东问饶漱石:    
    “陈毅同志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一事,你们华东局怎么讨论的?同志们有什么意见?”    
    饶漱石说:“我们商量过,研究过,华东局的几位同志都不同意陈毅同志担任这个职务,那就只好我来担任了。”    
    疑惑归疑惑。事已至此,毛泽东就不得不批准了。    
    这样一来,饶漱石既是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治委员,又是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显然又比陈毅高了一头。    
    饶漱石在骗取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头衔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也做了一些工作,有几次还得到中央和毛泽东的赞扬。    
    1949年10月11日,饶漱石向中央报告:“我们选择上海附近松江县,创造召开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经验。此种会议,已于9月30日举行。我曾赶往参加,并作报告。会议结果良好。经过各界代表的热烈讨论和辩论后,制订了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处理劳资纠纷等实施办法。……会议的经过和经验,拟全部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上述各件,已于今日由新华社发给中央。”    
    毛泽东将饶漱石的报告,批给各大区第一书记,指出:    
    “你们看了松江县的经验后,请即通令所属一律仿照办理。这是一件大事。如果一千几百个县都能开起全县代表大会来,并能开得好,那就会对于我党联系数万万人民的工作,对于使党内外广大干部获得教育,都是极重要的。务望仿照办理,抓紧去做。”    
    1950年1月9日,饶漱石向中央报告,在一、二、三月农闲时间,华东各省将普遍开一二次乡农民代表会议,完成区乡政权的改造,作为土改的先决条件之一。    
    毛泽东看完后致电饶漱石:    
    (一)一月九日报告收到,阅悉甚慰。(二)土改准备工作中改造区乡政权极为重要,并须如期完成,否则不可能进行土改。(三)为要在今年冬季进行土改,必须在今年春夏秋三季完成土改的各项准备工作。    
    1950年秋季,美帝国主义在朝鲜仁川登陆,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国大陆各地残余的反革命分子以为时机已到,便加紧进行各种破坏活动,一时之间,气焰十分嚣张。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上海镇压反革命和肃清特务的工作,原来是饶漱石抓的,由于他态度消极,进展很慢,受到中共中央的批评。    
    饶漱石在对待镇压反革命问题上的消极态度,暴露出了他骨子里的右倾情绪,由于他的伶俐机智,中央批评了以后,很快转过来,掩饰下去了。然而,他在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警惕性却出奇地高,并以此对陈毅进行含沙射影的攻击。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积极性。”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以后又强调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即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陈毅根据中央的这个精神,大胆做资本家的工作,同资本家“交朋友”。    
    1950年秋天,上海工商界代表人物荣毅仁和刘靖基要请陈毅市长去家里吃饭。陈毅请干部讨论,去不去?有人主张去,有人反对去,怕影响不好,犯错误。陈毅说:“吃饭也是做工作嘛,我看可以去。怕犯错误把自己的手脚捆起来,我才不干!”陈毅摇着大葵扇欣然赴宴。一进门,陈毅便大声说:“我是来交朋友,不谈工作。”    
    事后,党内就传出嘁嘁喳喳的议论:“陈毅同志没有经过华东局讨论,就到资本家家里去吃饭,谁也不知道,饶漱石同志也不知道。”    
    还有一件事。资本家拖延不向国家交税,陈毅知道此事,在一个大会上狠狠批了一通:“为什么不交税?不交税怎么行呢?共产党哪一点对不起你们?!你们敢站出来说说吗?!”这么一批,不出半个月,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