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影像冲动:对话中国新锐导演 >

第25部分

影像冲动:对话中国新锐导演-第25部分

小说: 影像冲动:对话中国新锐导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两部片子的主题是偶然的,至于你说的这种“寻找”,我觉得还是有必然性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每一天都在寻找,不管你是寻找一个事业还是寻找一个你喜欢的爱人。    
    ●现象:说说你自己的电影之路吧。    
    ○潘:我本是学法律的,毕业的时候没有留京,被分到了沈阳,做航天遥感测量。后来自己开了家公司,做货物航空运输代理,这样做了一年半之后,突然有一天,早上起来觉得无聊,回想起做生意的这段时间,每天起早贪黑,一点意思都没有,所以我就把公司卖掉了。后来偶然的一个机会到北京的一个朋友家里,他是算卦的宝通大师,他那有很多录像带,那时候都流行VCD了,不明白他为什么收藏那么多录像带,后来我才明白搞电影的都必须要用录像带。当时我就找他借了几盘,有贾樟柯的《小武》、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安哲洛普洛斯的《雾中风景》,看了那几部电影后,我整个人傻了: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电影,这样的真实,这样的好看。那天晚上开始,我就决定做电影,我要做这行。后来我就常到宝通那里借片子看,他也向我介绍了大量的好片子。后来的五个月我什么事情都不干,专门看片子。宝通那里的录像带全被我看光。我的第一部作品是一个十多分钟的短片,花了5万元钱做的,叫《鳗鱼》,只是没剪完。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创意和想法都是不错的。    
    ●现象:《早安北京》入选了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    
    ○潘:一直以来,都把柏林作为电影的一个圣殿,没想到能入选“青年论坛”单元。《早安北京》在柏林一共放了四场,国外的观众对导演都是很尊重的,不管你的片子是好是坏,他们都会给你一定的掌声,除非是太烂了,他们才会拂袖而去。我的片子放完后都有大半的人留下来对话。    
    ●现象:国外的观众关注的是些什么问题?    
    ○潘:他们都比较关注一些政治问题,能不能在国内公映啊,拍的时候会不会有些限制啊之类的。我的回答是一概没有,我说我觉得我拍片子挺自由的,没有人干涉我,我做一部电影就像画家画幅画一样,就像一个诗人写首诗一样。    
    ●现象:我感觉这部片子镜头还是很中规中矩的,感觉有种很强的记录风格。是不是跟你以前拍纪录片有关?    
    ○潘:一开始我就是准备把它拍成纪录片。    
    ●现象:你现在是怎么看待导演这个职业的?    
    ○潘:我觉得做个导演是件很可怜的事情。    
    ●现象:为什么?    
    ○潘:他的可怜不是在于制作经费是多是少,而是他的每一个作品出来的时候,站在台上和观众对话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犯人,观众就是法官,他在接受观众的审判。因为只有观众有权力说你的片子是好还是坏,观众想判你多少年就是多少年。所以我说导演最可怜的时候,是当他坐在电影院里看他的片子,每走一个观众,就会有像从他身上割下一块肉一样的感觉(笑)。可能我现在也不是特别满意自己的这部片子,我觉得没有做到极至,我还是太平和了。    
    (采访:万小刚)    
    作品赏析/潘剑林    
    《早安北京》    
    彩色DV2003年    
    出品人:陈蔚    
    策划:宝通 孙鹏 吴石友    
    导演:潘剑林    
    编剧:潘剑林    
    摄影:邹勤    
    灯光:张学军    
    剪辑:张一凡    
    主演:孙鹏 陈南轩     
    故事梗概    
    这是发生在夜晚的故事。    
    小童的女朋友被绑架,绑匪要他拿一万元钱来赎人,他不愿意拿,就找了一帮私家侦探在晚上与绑匪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城市的另一边,两个按摩女郎在空旷闭塞的房间里迎接着一个又一个客人,她们无聊孤独,唯有靠收音机来慰藉自己。    
    一夜过去,天亮了,小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而另一边,一个新女孩加入进了那两个按摩女郎的行列,她走到窗户旁,把糊在上面的黑纸撕了下来,让清晨的阳光照进了这空旷的房子里……


第三部分跋

    “与导演对话”已经成为现象工作室的一个品牌活动。自2002年7月20日第一期邀请王小帅导演参加开始,这一系列活动已经进行将近两年的时间。除了“非典”以及长假外,活动几乎是每周一次不间断地举行。每次活动,现象工作室都会放映年轻导演的影片,邀请导演和其他创作人员或者演员来参加交流。虽然形式一直没有大的变化,但是能够至今仍在继续,我们已经很荣幸了。    
    这些活动凝聚了现象工作室工作人员的辛苦和汗水。从工作室创始至今,他们都在不断的努力,他们的付出远远超过旁人的想象。各种联系工作、宣传准备、周六周日的加班以及夜里经常为之忙碌的情景在现象工作室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持续。我们这里需要感谢现象工作室或者曾经在现象工作室辛勤工作过的每一个人。我们同样感谢在我们身后全力支持着现象工作室的发展并提供各种建议和条件的朋友,没有他们就没有现象工作室的发展。    
    这本书只是现象工作室系列图书的第一本。在我们的出版计划里,现象图书系列将会涵盖电影的方方面面,包括故事片、纪录片、实验作品和动画片等,而形式将包括访谈、评论、资料甚至包括影像展现等,作为中国电影孜孜不倦的推动者,现象工作室将在图书建设方面为电影传播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    
    现象工作室    
    2004年5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