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18部分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18部分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同时也反映出强烈的反封建的色
彩。富有时代气息,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嬉笑怒骂的语言,突
现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

(王鲁英)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国作家,出身没落贵族家庭。1786 年投
身军界,后由亲戚引荐到了宫廷。路易十六被推翻后,参加了反革命军事行
动,战斗中受伤,辗转逃到伦敦,开始了文学创作。1797 年,发表第一部作
品《革命论》。曾投靠拿破仑,1801 年被任命为驻罗马使馆的秘书。1804
年又辞职回到了巴黎。第一部小说《阿达拉》是他的《基督教的真谛》中的
一章,1801 年出了单行本,这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勒内》也是《基
督教真谛》中的一章。1811 年,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1814 年拿破仑下
台后,他发表抨击拿破仑的小册子《论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受到了路易十
八的赞赏,成了贵族议员、驻外大使,最后官至外交部长。1830 年,查理十
世垮台后隐退,闭门著书。晚年发表的作品有《历史研究》、《论英国文学》,
并完成了六卷本长篇巨著《墓外回忆录》。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对19 世纪浪漫
主义文学有很大影响。

(王鲁英)


《阿达拉》中篇小说。夏多布里昂著。是他的长篇《基督教的真谛》中
的一章。作于1801 年。作品采用回忆的手法写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18 世纪的印第安部落。阿达拉是酋长的女儿,信奉天主教。她爱
上了一个俘虏沙克达斯,两次冒险救他逃生。他们真诚相爱,但阿达拉的母
亲死前发誓要女儿献身天主。阿达拉为忠于宗教,服毒自杀。沙克达斯也改
信了天主教。小说写了宗教对于爱情的胜利,歌颂了基督的伟大,阿达拉是
个殉教者的形象。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

(王鲁英)


贝朗瑞(1780~1857)法国谣曲诗人。出生巴黎一个平民家庭,只上过
三年小学,当过学徒、杂役、排字工人、小职员。1799 年到1813 年是他的
文学探索时期。1809 年同一些民歌爱好者组织过一个民主主义歌社。从1812
年起致力于歌谣创作。1813 年写的一首《意弗都国王》是他的成名之作。1814
年王政复辟,贝朗瑞的创作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期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
共出了四部歌集。七月王朝时期的歌谣中又加进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新内容。
贝朗瑞的歌谣,继承了民歌的传统,朴实、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并与现实
生活结合密切。毕生以歌谣为斗争武器,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马克思曾
称他为“不朽的贝朗瑞”。

(申伟)


《意弗都国王》歌谣。贝朗瑞的成名作。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善
良、简朴、爱好和平的老国王的形象,他的近卫军就是一只狗。通过这样一
个老好人国王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专断、奢侈、穷兵黩武的拿破仑皇帝形成
鲜明的对照。以绝妙的反衬手法讽刺了拿破仑一世。语言通俗流畅,尖刻生
动,是诗人的成名佳作。

(申伟)


司汤达(1783~1842)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资产阶级家
庭。早年丧母,受外祖父影响大。1799 年,加入拿破仑军队转战欧洲,直到
1814 年拿破仑失败。司汤达也被扫地出门,他来到意大利,参加了烧炭党人
的活动,并开始文学创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音乐家传记《海顿·莫扎特·梅
达斯太斯的生平》。1817 年又出版了《意大利绘画史》、《罗马、那不勒斯、
佛罗伦萨》。主要作品有第一部长篇《阿尔其斯》、短篇《伐尼娜·伐尼尼》
和他的代表作,也是西欧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红与黑》,以及《回忆拿
破仑》、《意大利遗事》、《红与白》、《巴马修道院》。作品中提出了许
多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定人之一。为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申伟)


《伐尼娜·伐尼尼》中篇小说。司汤达作于1820 年。讲述了一个革命
与爱情的矛盾的故事。主人公彼得罗是烧炭党首领,越狱时受伤,为躲避追
捕,藏在公爵家中,并受到了公爵的保护。与公爵小姐伐尼娜·伐尼尼产生
了热烈的爱情。但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彼得罗毅然离开了伐尼娜,继续投
身于政治斗争。为了独占彼得罗的感情,伐尼娜向政府告密,烧炭党人因此
被捕。彼得罗决心与同志们患难与共,主动投案入狱。当他得知被捕真相,
愤而与伐尼娜决裂。小说表现了革命者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热情,歌颂了意
大利烧炭党人的正义事业。后被收入《意大利遗事》。

(申伟)


《红与黑》长篇小说。司汤达的代表作,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
于1827~1830 年。故事发生在波旁王朝时期。“红”指红色军装,代表拿破
仑帝国时代;“黑”指教士黑袍。代表教会势力复辟时期。主人公于连是外
省一锯木场老板的儿子,天资聪颖,胸怀大志,靠精通拉丁文做了市长家庭
教师。不久与市长夫人发生暖昧关系,事情败露后,进神学院学习。后又成
为巴黎木尔侯爵私人秘书,得到侯爵赏识,并成了侯爵女儿玛特尔的情人。
玛特尔怀孕后,侯爵不得不准备了军衔和封地送给于连。这时市长夫人被教
会逼迫写了一封揭发信,使于连的辉煌前途成了泡影,一怒之下,于连枪杀
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作者以同情的笔调,塑造了于连这样一个小知识分
子个人奋斗的典型。并通过于连的奋斗史,广泛地反映了法国现实斗争的尖
锐和复杂,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是一部真实地反映法国当代
社会风貌的现实主义杰作。结构严密,心理刻划细致,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
性的和谐统一是它的艺术特色。

(申伟)


《巴玛修道院》长篇小说。司汤达作于1839 年。它以复辟时期的意大
利为背景展开故事。巴玛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公国。主人公法布利斯和他的姑
母都是拿破仑的崇拜者。法布利斯听到百日政变的消息,就跑到法国投奔拿
破仑,却被当作间谍投进监狱。出狱后,偏巧碰上了滑铁卢战役,目睹他的
英雄的惨败。他回到意大利后,由于哥哥告密而被迫捕。后通过姑母的关系,
谋得副主教之职。因误杀人,被送进要塞,爱上要塞将军的女儿克莱利奴。
最后,克莱利娅嫁了别人,法布利斯当上了红衣主教,但他却郁郁寡欢,终
至忧郁而死。小说通过法布利斯一生的经历和他的理想幻灭过程,真实地反
映了19 世纪前期欧洲风云变幻的局势,抨击了封建制度的残暴,表现出强烈
的反封建思想。小说人物形象生动,心理描写细致。这部仅用52 天写成的长
篇巨著使作者生前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和赞誉。

(申伟)


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出身资产阶级家
庭。1816 年至1819 年在大学学习法律。从1819 年开始文学创作。最初写悲
剧和浪漫故事,没引起反响。1829 年写出《朱安党人》,获得成功,标志着
他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从此进入《人间喜剧》的创作时期。1831
年发表《驴皮记》,同年加入保王党。1833 年,发表《欧也妮·葛朗台》,
从此,他每天工作18 个小时,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创作,写出了一系列的优秀
作品。30 年代,他产生了将自己作品联成整体反映社会的想法。为此,他写
出《高老头》再现了过去作品中的人物,未来作品中的人物也登场。之后,
又写了《纽泌根银行》、《古物陈列室》等。1841 年,巴尔扎克把自己的作
品总称定为《人间喜剧》。之后,又写出了《幻灭》、《贝姨》、《帮斯舅
舅》、《农民》等。作品对后世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巨大影响。马克思称
他为“超群的小说家”,恩格斯评价他是“比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左拉
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

(申伟)


《人间喜剧》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按作者的计划,这个总集包括137
个中、长、短篇小说,作者只完成了91 部。作者把总集分为《风俗研究》、
《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内容最为丰富,
它又被分作六类。总集的定名是作者受了但丁《神曲》(直译《神的喜剧》)
的启示,作者所描绘的是人间舞台上的喜剧。在《人间喜剧》中,作者深刻
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和金钱的罪恶,形象地描绘了贵族阶级的必然衰亡
的历史命运,塑造出形形色色的各阶层的典型人物,史诗般地气势磅礴地再
现了一个时代,是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恩格斯语)。
“我们这个可怕而又动荡的真实的时代就在书中生活着、前进着、行动着。”

(雨果语)(申伟)


《驴皮记》长篇小说。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哲理研究”部分最有影
响的一部。作于1831 年。这部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有部分的幻想形式。出
身破落贵族之家的青年法埃尔梦想成为科学家,服务人类,并自愿为此过清
贫的生活。但他遇到种种无法克服的困难,周围只是冷漠的人群,久而久之
他成了一心发财的无耻之徒。最后山穷水尽,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却意外
得到一块神奇的驴皮。凭着驴皮的魔力他可满足任何愿望,但每满足一次愿
望,就更早一天接近死亡。通过主人公的形象,作者指出人的欲望和生命的
矛盾,也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矛盾的深刻感受:人类要生存,需要耗费巨大的
精力。如果满足更大的欲望,得到更大的快乐,那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

(申伟)


《夏倍上校》长篇小说。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一部。作于1832
年。夏倍上校原是拿破仑的军官,战斗中受重伤,在国外流浪十年后回来,
却谁都不相信他是夏倍上校。妻子已改嫁,并据不承认他。并侵吞他的财产,
让他远走他方。夏倍上校悲愤交加,悄然离去,埋没在巴黎衣衫褴褛的人海
中。最后驰骋疆场的将军死在了乞丐收容所里。通过夏倍上校的悲惨遭遇,
作者深刻揭露了金钱的罪恶和金钱对人的腐蚀作用。在金钱的诱惑下,人与
人之间,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别的联系了,金钱主
宰了一切。

(申伟)


《欧也妮·葛朗台》长篇小说。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作于1833 年。
它通过描写葛朗台的家庭生活,揭露了金钱毁灭人性,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
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化身,他眼中只有钱,为了省钱,他的妻子和女儿也象仆
人一样劳作。弟弟的自杀,侄子的哭泣,他无动于衷。女儿送给他侄子金币
被他发现,他怒而把女儿幽禁起来。妻子死后,他千方百计哄骗女儿放弃财
产继承权。临时还嘱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好,到那里来向我交帐。”欧也
妮最后也成了金钱的牺牲品。她苦苦等待堂兄归来,堂兄为了金钱而娶了另
一个资产阶级的女子。在金钱的统治下,欧也妮没有了家庭的幸福,没有了
真诚的爱情。《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
幅之一。”语言精美生动,细节描写精彩独到,情节紧凑,布局严密,成功
地塑造了葛朗台这个世界文学人物画廓中著名的吝啬鬼的形象。

(申伟)


《高老头》长篇小说。巴尔扎克作于1834 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第一次使用了人物再现法,《人间喜剧》的一些重要人
物首先在这部小说中粉墨登场。从内容上,他展示了《人间喜剧》的“中心
图画”。在艺术上,它标志着巴尔扎克现实主义风格的成熟。小说以1819
年底到1820 年初的巴黎为背景,由4 个人物的故事交织成4 条线索:退休商
人高老头的父爱及悲剧;贵族青年拉斯蒂涅由天性善良到腐化堕落,迈出了
野心家的第一步;苦役犯伏脱冷对拉斯蒂涅的引诱和他的被捕;贵妇鲍赛昂
夫人败于资产阶级女子之手,退出上流社会。小说以极大的艺术力量揭露金
钱的罪恶,抨击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揭示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同时也
形象展示了贵族阶级被资产阶级取代的历史过程。小说的环境描写详细逼
真,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塑造典型人物性格突出,使该作品广泛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