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鹰的阴影 >

第27部分

鹰的阴影-第27部分

小说: 鹰的阴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区。消费品的包装同样过分奢侈,每个水果同样都分别包装。同样有使人用了之后就丢弃的心理状态,供打包的食品装在塑料盒里,一次性筷子用完就扔掉了。佛教倡导的清心寡欲的朴素观念与美国风格的24小时方便店数量的激增发生了明显的冲突,就像日本对于广告的迷恋、消费的赞颂,以及对汽车的崇拜诋毁了日本的生态环境的声誉一样。    
       有时,日本对于美国的效仿很有趣,尤其是涉及到英语语言时更为可笑。日本人在学校里学习6年英语,但是由于很少有机会练习对话,大部分日本人到头来还是张不开嘴,不会说英语。在京都的一个晚上,我正在寻找一家著名的茶会时,无意间踏进了一个巨大的娱乐中心:那个7层楼里到处充满了粗腔横调的喧闹声、计算机游戏,以及其他的通俗文化活动;到处贴满了好莱坞明星的照片,甚至还有美国最流行的保龄球。中心的管理人员尽力使保龄球看起来很“酷”,墙上写满了鼓舞士气的类似英语的训词:“你能攻破它吗?你喜欢保龄球吗?让我们一起来打保龄球。”    
       日本迷恋所有美国化的东西,这似乎看起来很奇怪,因为从基础上讲,这两国的文化有很大的区别。美国体现了最卓越的、野心勃勃的个人主义。在日本,人们却有这样的格言:“枪打出头鸟。”主要倡导集体的利益优先。当然,对手也可以相互吸引。美国人习以为常的个人自由,对于一个集体至上的凝聚力很强的文化肯定有吸引力,由这种自由产生的创造性也许可以解释日本喜爱美国通俗文化的原因。    
       但是,又如何看待历史呢?美国确实在日本扔过两颗原子弹。难道它们没有留下任何残余的仇恨吗?实际上,似乎没有太多的怨言。我所询问的年轻一代的日本人认为,原子弹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与当今无关。年龄大一些的人们虽然比较严肃,但是并不气愤。在日本佛教圣地日江井山上,我与一位名叫塔卡马的退休文学教授同坐在一张能眺望到风景的长板凳上,他对我说:“当那场战争结束时,人民都很兴奋。我们当时是既疲倦又饥饿。”此外,还有东京的一位名叫尾正加世的出版公司和服装公司的行政官解释道:“当时大多数日本人不知道广岛和长崎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当时的新闻审查制度十分严密。后来,在美国占领日本的6年期间,麦克阿瑟将军巧妙地利用宣传,将日本人关于对战争的仇恨转移到日本军队的身上。应该谴责的是日本的军队,因为是他们发动了那场战争。”    
       尾正加世补充说,现实是“日本人喜欢所有外来的东西,但是美国是最受欢迎的模仿对象,因为它最直观与最易于模仿。法国的食品、意大利的艺术等,都没有美国的电视、时装或购物风格那么容易模仿。”事实确实是这样,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跃成为一个经济超级大国,其主要原因是模仿了美国的生产模式,建立了像美国一样的电子商品基地。况且,由于日本的劳动力比较廉价,所以在世界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也比较低廉,具备较好的竞争优势。    
       现在,日本的美国化呈现出许多形式,包括年轻人已经抛弃的进屋先脱鞋的传统习惯。那位艺术史学者治子说:“我自己的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家里只有一个传统的日本式卧室,地面上放着榻榻米垫子;但是,其他的房间都摆放着西方风格的椅子和沙发。双腿向后盘起,双脚藏在屁股底下的传统坐姿,我每次只能坐一个小时,然后就感到疼痛,坚持不下去了。我的母亲能够一直那样坐下去,永远不会感到疲倦。”    
       正像我遇见的大多数日本人那样,治子最喜欢美国的还是好莱坞的娱乐产品。她可以流利地背诵古日本的俳句和寺庙经典经文,但是她绝对迷恋好莱坞的电影。《超人》序列是她最喜欢的电影,《星球大战》的传奇故事,对她几乎有一种重要的宗教意义。这些电影她已经看过无数遍,还买了有关这类书刊,并对网址进行跟踪查询,经常与其他影迷争论电影故事情节。她似乎真的渴望知道《第二集:克隆人的进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急切地问我,它是否已经在美国发行。她说:“我急切盼望这部电影赶快来到日本。我必须看一看那个漂亮的金发男孩是如何变成了达思·韦德的?”    
    


克隆美国可能吗被影响的焦虑

      被影响的焦虑    
       现代美帝国殖民的是思想,而不是土地。近50年来,它也许是通过控制最重要的技术来达到此目的的:通过电视屏幕来实行精神思想上的殖民。曾经有一段时间,世界主要是通过电影屏幕了解美国的,这就是好莱坞电影所描绘的美国生活。后来,电影受到了电视的补充,再往后就是录像带的传递。录像带可以到达更远、更偏僻的地方,而且还可以一天24小时放映。这两个优势同样也适应于因特网,网络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屏幕都联系起来了。所有这些技术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年轻人。它们都反映并扩展了英语对全球的统治地位。这些技术的动力可以是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它们都被一种基本的对于商务的承约方式联合在一起了。不久,它们就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单一的通信、消费与具有潜在控制能力的电子邮箱。    
       美国人是世界上最好的推销员,屏幕就是我们最得力的工具。通过屏幕,我们说服其他人购买我们生产的商品。这也是消费主义者对于幸福的一种定义。音乐电视(MTV)就是美国人的一个发明,它的独特功能在于使全世界的年轻人都能够享受美国文化的熏陶,从而促进了商品消费。自从1980年问世以来,到1998年为止,据说MTV已经深入到世界上83个不同的国家中的2。735亿个家庭中,尽管这类数字经常被广告商夸大,因为它具有更大的市场销售意义。传媒网络的成功纯粹取决于世界人口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第三世界的婴儿死亡率下降,而出生率却在迅猛增加,其结果是人口众多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了。当今世界60亿人口中,有10亿是十几岁的青少年。1996年,为可口可乐公司、汉堡包王快餐店公司和其他公司实施了市场调查,对象是45个国家里的青少年。雷奥米·克莱恩在《不要标识:瞄准品牌恶霸》一书援引了这次的调查结果,发现中产阶级家庭中85%的青少年每天都收看电视。参加这次调查的一名纽约广告公司的行政官说,成长起来的新世纪青少年“一直是最大的市场营销对象之一。”    
       美国音乐电视(MTV)的执行总裁汤姆·弗雷斯顿在描述印度的MTV内容时说道:“没有太多的焦虑,只有放肆的消费主义。”这种消费主义所包括的范围远远超出了音乐,还包括时装、运动、快餐、饮料等美国式的时髦生活方式所需要的配套装备。20世纪90年代我在国外旅行时,在第三世界的国家里,看见公共汽车上和学校的院墙上到处张贴着迈克尔·杰克逊和麦当娜的画像。到了1997年,他们已经被迈克尔·乔丹的画像取代了。我在北京有专门提供环境信息的人,其中之一是一位大学教授。他有一个16岁的女儿,他说自己的女儿和女儿的朋友都极度迷恋乔丹,“就像迷恋电影明星一样”,她们现在过生日时,都想要芝加哥公牛队的夹克衫作为她们的生日礼物。2001年在西西里岛的阿格里真托,一名来自马达加斯加的青年男子给了我一份有见识的评论文章,它是关于头天晚上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第二场比赛中洛杉矶湖人队的表现的评论性文章。    
       NBA是如何吸引全世界的青年人的?在过去30年里,美国对于国外媒体市场的控制出现了惊人的业绩,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最快。罗伯特·W·麦克切尼斯在他的《富裕的媒体,贫穷的民主》一书中这样写道,到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的电影、音乐与电视产业都在依赖在美国国外的销售,其销额占其营业收入的50%~70%。1998年,本杰明·巴伯在《圣战与麦当劳世界》一书中报道,美国电影控制了欧洲大陆票房排行榜的前10名,占法国电影业营业收入的60%,占英国电影业营业收入的95%。美国音乐和电视节目的销售额不仅在欧洲出现了高峰,在新兴市场亚洲、非洲,以及南美洲的市场也同样有很高的销售额。    
       美国娱乐业的拥护者们辩解说,这些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产品优越,外国人愿意掏腰包购买他们的产品,他们喜欢好莱坞的电影。但是,观众是否能得到他们喜爱的产品,或者还是喜欢他们所得到的产品呢?决定要购买哪部电影,是由某个国家中的媒体产业决定,而不是受这个国家的民众所控制。所有提供的电视节目和音乐节目,都是供人们购买的商品。当今控制欧洲、美国和其他地方的媒体产业市场的,都是以下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如迪斯尼公司、时代华纳、维亚康姆电视集团、索尼公司、新闻集团、贝塔斯曼公司、AT&T公司等。虽然这些公司之间也本能地相互竞争,但是他们同时也携手合作,来创造一种使各方都能够赢利的商业气候。1997年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当时欧洲联盟试图限制美国对欧洲大众文化的占领。欧盟准备建立一项法律,要求在欧洲播放的电视节目中,必须有50%的份额是欧洲本土的产品。结果是,由于欧洲自己的媒体公司的强烈反对而未能通过。因为那些欧洲公司想从他们的美国伙伴那里购买更多的节目,而不是更少的节目。    
       “在我们欧洲被称之为‘文化’的东西,美国人已经用工业化‘娱乐’产品代替。”卢恰娜·卡斯泰利纳是一名欧洲议员,这是她在2001年5月在意大利的讲话。当时我正参加那个“欧洲社会与美国方式”的会议,她就在那个会上发了言。那个会场本身的布置就显示了美国人与欧洲人在感受力方面的差异。那次会议召开的地点选在托斯卡纳区,是公元980年一所用石料建造的女修道院。卡斯泰利纳身后的整个一面墙,是一幅从1400年至今保存完好的《最后的晚餐》的精美壁画。使卡斯泰利纳感到不安的,不仅仅是美国的重商主义,而且它正在将欧洲土生土长的文化挤出欧洲。她抱怨说:“我们欧洲人现在更熟悉的是美国人的形象和面孔,而并非欧洲人。我们赏识的城市是纽约市和洛杉矶,而不是柏林和马德里。”    
    


克隆美国可能吗真的越来越美国?

        
         
      真的越来越美国?    
       全球文化的美国化包含了一个复杂的故事情节,许多人在其中扮演了角色,但在这些大腕儿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就是罗纳德·里根。他本人以前就是好莱坞银幕上的男演员。里根对于美国的广播电视行业的松绑政策,在世界上掀起了层层波澜。里根的政策允许广播企业拥有最多的频道,限定不再是7个,而是12个电视频道、12个调频、12个调幅无线电电台,里根给媒体企业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收入。这种利润金融的注入帮助这些企业扩展了它们的海外市场,但更深刻的东西是美国这种政策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广播电视业被松绑后,使企业赢得了高额的利润,这大大地刺激了外国的同业同行,他们加倍努力,争取在自己的国家里获得类似的机会,广播电视行业在国外通常是被国家的公共传媒实体控制着,例如说英国广播公司(BBC)。    
       这类事情很复杂,而且因国家不同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但是从总体上说,这类努力的结果是成功了。因此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地的商业电视,迎来了蓬勃向上发展的大好时期。    
       广播电视规模的扩充,其鱼目混珠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首先,就是电视中的质量低劣,垃圾节目的大量滋生。到90 年代后期,平均每天有10亿人都在收看《海滩护卫者》的节目,那是一部十分白痴的好莱坞喜剧,该电视剧的主调就是展示美女性感的身材,情节结合海滩救险的经历。在埃及,国家电视网络放映的节目中,有1/3都是来自美国的犯罪题材的影片。其结果,就是让史蒂文森·西格和查克·诺里斯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在整个欧洲,商业优先的成果是如此普及和发达,以至于国家的公共广播网络也创办了商业部门,开始播出商业广告。譬如,英国的BBC及其在荷兰和瑞士国家的同行们都是如此。无论人们在世界上的哪一个地方,只要打开电视机,电视屏幕上播放的内容越来越像美国的电视了。像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