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草原帝国 >

第24部分

草原帝国-第24部分

小说: 草原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吉思汗的个性与事业    
      成吉思汗的出现,使游牧民族对定居民族古老文明的摧残达到了极致。同他的前辈们相比,他的名声最为可怕,已经被当作了人类的灾难。为了一统天下,他把制造恐怖作为统治天下的方式,靠血腥的屠杀来维护他的政权。欧洲最残酷的暴行首推阿提拉,印度最残酷的暴行则非弥于罗库腊莫属,而成吉思汗在对伊朗东部的破坏程度则远远超过了阿提拉和弥于罗库腊。不过,我们应当承认,成吉思汗的残暴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而不是先天的人性的残暴。他之所以频频进行大屠杀,完全是战争的需要,是游牧人对待那些未能及时投降或者投降后再次叛变的非游牧人的一种有力武器。遗憾的是,这些游牧人丝毫未受过文明的熏陶,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农业文明与经济文明,因此,在他们肆无忌惮地破坏城市文明与毁灭农业时,自认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他们要将这些地方重新变为草原。他们始终徘徊在世界文明与古老的耕地之外,一千多年来,他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最大快乐就是去打败敌人,然后追击他们,将他们的财产据为己有,让敌人的亲人痛哭流涕,然后将敌人的妻子和女儿抱在他们自己的怀中。但是,一想到自己下代的子孙们可能会放弃草原上游牧人的生活,像平原上的人们一样过定居生活时,成吉思汗就不免伤感,他说:“我死了以后,我们蒙古人将穿上镀金的衣服,吃上甜美丰盛的佳肴,骑在健壮的骏马上,去拥抱最美丽的女人,他们忘记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曾经陪同丘长春一同参见成吉思汗的道士李志常,于公元1219年立了一块碑,他在碑文中用道教的富于哲理性的语言记录了成吉思汗的事业与生活方式,以及他对汉人的看法,“天厌中原骄华大极之性。朕(成吉思汗)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朴还淳,去奢从俭。每一衣一食与牛竖马圉共蔽同飨。视民如赤子,养士若兄弟。谋素和,思素蓄。练万众以身人之先,临百阵无念我之后。七载之中成帝业,六合之内为一统。”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在自己的种族界限、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的限定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英雄气概。他具有超人的意志品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镇定自若,虽然严厉但却不乏仁慈和宽大,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重视亲情和友情,具备了游牧民族最高行政长官的一切正直品质。尽管他进行过不计其数的野蛮与恐怖活动,但这些都无法掩盖其作为最高行政长官所具有的无可争辩的高贵品质。因此,尽管他被那些穆斯林作家们称作“万恶之首”,但他们仍无法否认他人性中的某些特点。他的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从心底深处对叛徒的憎恶,因此对于那些背叛了自己原来的领主而前来向他讨好的仆人,他总是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杀死;同样,每次胜利后,对于那些始终忠实于原来的主人(成吉思汗从前的敌人)的仆人们,他总是要重重地赏赐他们。在拉施特·哀丁的书以及《秘史》中都提到过许多这样的例子,用来说明成吉思汗对勇敢者的敬重。而那些弱者一旦处在他的保护之下,他就将用一生的不可动摇的信义做担保,将其保护到底。汪古部酋长阿剌兀思的斤因为拥护成吉思汗而背弃了乃蛮人,结果被乃蛮人杀害。成吉思汗不但养大了死者的儿子,而且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死者的儿子,并将大量的财产分配给这个家族,保证了其家族的地位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昔日战争中的失败者回纥人、契丹人,也把成吉思汗当成最讲信义的保护者。成吉思汗早年的臣仆、辽东的契丹王子耶律留格,战死在同花剌子模帝国的战役中。当成吉思汗正在甘肃的战场上指挥作战时,耶律留格的妻子找到了他。成吉思汗热情地接待了她,并对她和耶律留格的两个儿子关怀备至。作为一位出身贵族的蒙古国王,他对这些人的关爱,完全是一种自然感情的流露,他辉煌的事业并没有使普通人的天性在他身上泯灭。    
      其次,成吉思汗在坚定不移地执行野蛮策略的同时,对于定居民民族的文明与经验并非拒不接受,相反,他把回纥人塔塔统阿、穆斯林人马合谋·牙剌瓦赤和契丹人耶律楚材都留在作为亲信自己的身边。塔塔统阿曾经是乃蛮国最后一任国王的掌印官,后来成了成吉思汗的秘书,还兼任成吉思汗的儿子们的回纥语言老师。马合谋·牙剌瓦赤则被成吉思汗派到阿姆河地区去做居民的理事官,是那里的第一任“蒙古”督抚。契丹人耶律楚材由于长期受汉文化的影响,不断地传授给他的君主有关中国文明的知识,有时甚至阻止他去屠杀人民。耶律楚材在传记中写到,他最操心的有两件事情,一件就是从那些被蒙古人抢掠焚烧了的城市中抢救出来的珍贵书籍;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从那成堆的尸体中散播出来的种种瘟疫,他一直在留心寻找医药去进行防治。耶律楚材对蒙古国家和成吉思汗家族是忠诚不二的,但每当看到一个城市又将遭遇灭顶之灾时,他还是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这种时候窝阔台总会对他说:“你难道又要为人民悲泣吗?”不过他的谨慎与明智的干涉,倒也常能使成吉思汗改变一些做法,避免了一些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雷慕沙说:“虽然他出身于鞑靼,但是他的精神文化已经汉化,于是他便成了被压迫种族与压迫者之间的调停人。”他不能够直接向蒙古人讲述人类的道义,他知道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他只得努力地去向他们证实,只有宽恕才是治理国家的良方。他确实达到了他的目的。    
      成吉思汗在甘肃打最后一仗时,手下的一个蒙古将领建议说:“这些新投降的近一千万汉人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又不会打仗,最好把他们全部杀掉,这样他们留下的土地就可以变成我们骑兵的牧场了。”成吉思汗认为这个建议非常有道理,一旁的耶律楚材急忙进言道:“您已经知道,蒙古人不应该再怀疑肥沃的土地与能工巧匠的作用,光从每年的田赋和商税中,您就可以征收到白银五十万两,绫缎八万匹,谷物四十万袋。”耶律楚材的意见最终被采纳了,成吉思汗于是命令他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个纳税法则来。    
      正是因为身边有了回纥顾问和耶律楚材这样的人材,随着一桩又一桩的血腥屠杀事件,蒙古帝国行政制度的雏形逐渐建立起来了。对成吉思汗来说,这不仅仅是他的一种恩赐,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他对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一种向往。契丹与回纥是突厥-蒙古世界中最开化的两个民族,成吉思汗似乎对它们表现出了特别的好感。契丹人使蒙古帝国在保持其民族性的前提下,接受并学习了汉族文化;回纥人则使蒙古帝国融入鄂浑与吐蕃的突厥文明、叙利亚摩尼的景教与佛教的传统遗产中。因此,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们最早是从回纥人那里得到了军事行政人员,学习和使用了他们官府中的通用语言和字体。蒙古文字就是在回纥字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    
      血腥的屠杀已经成为历史,并渐渐被人们忘却。而在蒙古人的纪律性与回纥人的官府制度上建立起来的蒙古帝国的行政事业则被保留下来,这种事业经过多次的起伏与破坏之后,终于变成了有利于文明的事业,并被载入史册。成吉思汗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赞誉,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马可·波罗说:“他的死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因为他是一个智者和贤人。”乔英雄利也说:“是他给人民以和平。”的确,成吉思汗统一了所有的突厥-蒙古民族。他建立蒙古帝国之后,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制止了部落之间连续不断的战争。在从北京到里海之间的这段路程中,商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保护。阿不合乞写道:“在成吉思汗的统治下,伊朗与都兰(即突厥斯坦)地区十分安全,你甚至可以放心地头顶一盘黄金从大地的东端走到西端,而不必担心会遭受任何人的暴力袭击。”所以说,成吉思汗的制定的扎撒黑确实为他在蒙古与突厥斯坦建立了一种”成吉思汗式的和平”。毫无疑问,最初的扎撒黑是很可怕的,但他的继承者们已经使这一法令越发人道了,也使得公元14世纪时的旅行家们顺利地走完了他们的旅程。从这一点来看,成吉思汗不愧是野蛮人中走出的亚历山大大帝,是他为文明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最初三个继承人(1)

    成吉思汗的最初三个继承人    
      成吉思汗的儿子们在帝国的领地    
      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他在世的时候,赐予每个儿子一个“兀鲁思”(即一个部落)、一个“禹尔惕”(即一片可供游牧部落生活的草原)和一个“因出”(即一项贡赋,包括被征服的中国居民、突厥斯坦居民和伊朗居民交纳的税收)。成吉思汗赐给儿子们的草场都是原来游牧人的牧区,也就是突厥-蒙古草场的一部分。至于那些通过征服获得的农田,像北京或撒马尔罕周围的领地则是属于帝国的领土。对于是否去做中国的皇帝、突厥斯坦的汗王,或者是波斯的一个苏丹,成吉思汗的儿子们根本就没有这些想法,而且他们也不认为自己应该有这种想法,他们始终认为,尽管父亲给他们每个人分配了草原,但草原的分割并不会引起帝国的分裂。按照游牧人的法律,虽然可汗享有绝对的权威,但国家并不是他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王室的。因此,在兄弟和睦的情况下,成吉思汗帝国仍然是一个整体。正如巴托尔德所提到的,他们缺乏一个统领全局的人物。公元1227年2月,也就是成吉思汗死前六个月,他的长子术赤死在了咸海以北的草原上。前面我们讲到过,关于术赤是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成吉思汗对此并不在意,但父子二人之间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和,而且后来隔阂越来越深。公元1221年4月攻占玉龙杰赤城后,一直到公元1227年,术赤便再也没有参加父亲的其他远征行动,一直就呆在他自己的领地土尔盖和乌拉尔斯克上。术赤的离开令成吉思汗倍感忧虑,他觉得这个儿子将来可能会对他不利,结果术赤的早亡避免了父子间日后的直接冲突。    
      术赤死后,他的儿子拔都继承了领土的管辖权。在蒙古人的传说中,拔都被称作三音汗,即“善良的汗”。他是一个和蔼而充满智慧的王子,但俄罗斯人却把他看作一个残暴的征服者。拔都在成吉思汗家族中曾经起过类似长老的重要作用,而且在皇位继承人的竞选中,他也是以“可汗的拥护者”的面目出现的。可是,由于父亲的早逝,自己又年轻,再加上人们对术赤身份的怀疑,他这一分支在蒙古帝国的国家事务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按照蒙古人的习惯,长子应该驻扎在离父亲最远的领土上,因此术赤家族获得了额尔齐斯河以西的草原,这里是蒙古人所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包括斜米帕拉丁斯克、阿克摩林斯克、阿克秋宾斯克、乌拉尔斯克和乞瓦,还有伏尔加河以西钦察境内的领土。    
      成吉思汗的二儿子察合台曾被父亲派去执行扎撒黑,他执行任务一丝不苟,是个严肃而可怕的法官。但在个人品质方面,他对某些事情很看得开,从不计较父亲授予弟弟窝阔台比自己更高的职位。察合台的领地就是昔日的哈喇契丹帝国,从东方的回纥人聚居地到西方的布哈拉与撒马尔罕,包括伊犁、伊塞克湖、楚河上游、塔拉斯河等地区,还有喀什噶尔和阿姆河地区的农田。根据丘长春记载,察合台的行营在伊犁河的南面,察合台死于公元1242年。关于成吉思汗的三儿子窝阔台,后面我们还要具体地讲述,这里我们只介绍他的领地,位于巴尔哈什湖的东北面,具体包括额敏河、塔尔巴哈台、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等地区。窝阔台的营帐通常在额敏河附近。    
      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拖雷,按照法律的规定应该是祖业的继承人,而事实上他也的确继承了位于土拉河、鄂嫩河上游与克鲁伦河上游的祖业。拖雷是一个勇猛的军人和出色的将领,一心只想着征服,在公元1232年的那场战役中他的表现最为出色。但拖雷嗜酒成性,公元1232年10月因酒精中毒而过早地去世,时年仅40岁。并无大智慧的拖雷却娶了一个聪明的妻子,王罕的侄女、克烈部王族的公主唆鲁忽帖尼,她像大多数克烈部人一样信奉景教。后来正是她使得儿子们保全了帝国。    
      成吉思汗还有两个弟弟,哈萨尔与帖木格·斡赤斤。他们的家族也分得了领地。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