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3963-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

第16部分

3963-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第16部分

小说: 3963-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方面,他总觉得背后成天有群人簇拥着跑,实在有违他一贯主张的平民化风格,直到后来为了自身的安全,同时也是蒋介石的授意,才开始有了随从。  在最早的时候,蒋经国进餐时,旁边是没有任何的服务人员为他服侍的。他是一个非常讨厌人家把他当作是大人物来伺候的人。而且,其住所七海官邸的节省,恐怕是任何一个“第一家庭”所无法比拟的。从1980年年初,七海官邸每天的菜钱大概就维持在八九百元台币的标准,即使到现在蒋经国已经去世多年,每日菜钱仍旧是不超过千元台币。  蒋经国的勤俭自持,可以从穿衣得到另一个印证,他穿的衣服,有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女儿孝章从美国买了之后,再邮寄回来给他的。只要有新的衣服来了,就把旧衣服换下。最早,蒋经国喜欢穿青年装,或是便服,都由办公室的人到台北中华路去订做,西装裤也是由办公室的人量好他的尺寸,而后到外面帮他选购。在衣着上,蒋经国是从不作任何讲究的。他的西装大概穿来穿去就是那么几套,领带也是如此。基本上,他和他父亲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喜欢穿用旧的衣物,和他父亲不同之处,是他更不计较衣服的品质,只要实用就可以了。  在宴请宾客方面,蒋经国家里对这方面更是没有什么讲究,据其侍从回忆,印象中只有几次是称得上比较隆重的宴客场合。  一次是蒋纬国的儿子孝刚结婚,蒋经国为了给侄子和侄媳庆贺一番,特地在七海官邸以正式全套西餐招待,还请圆山饭店西餐部大师傅到官邸来外烩。再就是蒋经国夫妇在1984年结婚50周年纪念,也在家里摆了两桌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到官邸欢聚一堂。大概除了这少数几次宴会场合之外,再也很少听说蒋经国夫妇请客吃饭的。  而他们家人或是蒋家第三代有人过生日,顶多是中午除了正常的菜肴之外,再加个长寿面,例如酸菜肉丝面、打卤面之类的。这样就算是庆贺生日了,可以说非常简单,绝对没有一般富家豪门的庆生排场,这是官邸服务人员都有目共睹的。  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周刊特派员马汀的形容,“蒋经国身上没有国民党大官身上常见的谄媚逢迎,具有追根究底的精神,全然藐视我们所称的民主权利,可又展现出在此间罕见的忠勤任事;有一股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驱策他每天上午6点半就起床,一直工作到半夜;而由于他只是纯朴的人,也能够轻松、享受一下”。不仅仅是马汀,跟蒋经国接触过的美国新闻界人士几乎都有类似的描述,他们很惊讶蒋经国位于台北市长安东路居家的简朴,这位台湾第二号最具权势的人物的住宅毫无大官的气派,远不比何应钦、白崇禧、张群等人的官邸。  而与幕僚之间,蒋经国也发挥了在赣南的热血精神,私下里跟同事关系还不错。20世纪50年代,岛内的国军部队大力推动所谓的“克难运动”,每年都要选出“克难英雄”,做公开表扬。当年只要是选出了“克难连队”之后,照例蒋经国要到那个部队去和全体官兵吃顿饭。所谓“克难连队”,大概都是以连为单位,一个连队总有一百来人,照例,蒋经国会逐桌敬酒。当年的蒋经国喝起酒来可一点都不含糊,要喝就干杯,绝不拖泥带水,几桌敬酒下来,他却脸不红、气不喘,由此可见他的酒量确实十分可观。  这种酒量是如何养成的,应该追溯到苏联留学时期。那段艰苦难熬的日子,以酒御寒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更何况,俄国人原本就擅长喝酒,喜欢喝酒,蒋经国夫人蒋方良也不例外。刚到台湾之初,当时台湾还不准进口俄国酒,有人知道蒋方良喜欢喝伏特加,特地想办法从香港弄来大批的伏特加,送到蒋经国的家里。所以,当时蒋经国的家里有不少伏特加烈酒,只要有兴致,夫妻俩总不忘在自家饭桌上,斟酒对酌。  从很多照片看来,蒋经国是一个非常有童心的人,对妻子和儿女很有感情。在其贴身侍从副官翁元看来,只有四个字可形容:相敬如宾。“我从来没见到他们脸红脖子粗的时候,最多是冷处理,当然是双方都互让。蒋先生年轻时候脾气很大,蒋先生真正发起脾气的话,蒋夫人还是会怕的。我在旁边观察了几次,有时我们做什么事情其实都是依蒋夫人指示去做的,但蒋先生骂我们不骂夫人,她看到后掉头就走,或者摆手让我们退下,不要在他眼前晃,让他慢慢消气。他们其实也没太大矛盾,两个人除了中饭、晚饭在一起吃外,交际的时间并不多,也不容易起冲突。傍晚,夫人陪蒋先生坐着汽车到附近淡水、阳明山等几条路线散步。”


第二部分 蒋家第二代私密生活影像繁华背后(2)(图)

 蒋方良,躲在男人身后的伟大的女人,忘却家乡,一心为夫君。     

  一个长期被隐藏在蒋经国光环背后的女性——蒋方良开始进入众人的视野。正如陈纳德夫人陈香梅在蒋经国死后写给蒋方良的信中所说:“你是一个来自远方的人,虽然贵为蒋家媳妇,又做了‘自由中国’的第一夫人,但我相信你是有情感、有血有肉的人,五十多年来为了爱,为了追随你的丈夫,你离开了你自己的国、自己的家,那种勇气,那种毅力,那种牺牲似乎很少有人提到。或许近百年来东方对于强人治国。家族执政等事过于执着,虽然妻随夫贵,而你,有意无意间却被一般人忽略……你的一生也是完全奉献给了你的丈夫与儿女……因为你的丈夫将是‘总统’的继承人。虽然你学会了说宁波话,虽然你已五十年没有再踏上自己生长的土地,但要每一个中国人都完全接受你,恐怕是不太可能的,我相信这是你每时每刻都在努力地做这件事。”  事实上,“侯门一入深似海”的痛苦不仅仅是发生在章亚若一个人身上,在蒋方良身上也有体现。她们都深深爱着蒋经国,只不过一个为爱情付出了生命,一个付出的是青春,甚至自由。  自从嫁给蒋经国之后,蒋方良几乎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她彻底将自己改造成一个中国人,一口宁波话讲得比蒋经国还地道。除了天生的容貌无法变成黄皮肤、黑头发外,蒋方良几乎已经和一个中国妇女一样,尤其是性格,温柔敦厚,贤良淑德,无怪乎在其50岁生日时,蒋介石写了“贤良慈孝”四个字送给她。  蒋方良虽然在官邸有佣人,但是她还是喜欢自己动手操持家务、烧菜。住在长安东路时,因为房子是紧临铁道边,火车声音很吵外,煤烟灰尘也特别重,蒋方良经常要清洗窗帘,所以邻人常常可以看到蒋家的媳妇,就像在溪口一样,她用脚踩洗厚重的窗帘。同时,在后院养鸡,把鸡蛋给丈夫和小孩补充营养。不过,随着蒋经国权力一天比一天大,他们从长安东路搬到大直七海官邸,蒋经国逐步走上权力高峰,他们的家也成了“深宫内院”,从此也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在蒋经国的心里,他是非常不喜欢宋美龄这种“现代女性”的,不仅仅是因为她夺走了母亲的幸福,更因为她干涉权力,包括“打虎行动”以及此后将孔宋的人插入台湾的核心权力圈。在他看来,传统“男主外”、“女主内”,彼此都不能逾越了界限。据《蒋方良传——凄美荣耀异乡路》作者王美玉所说,虽然大家(很多媒体)说蒋方良不准过问政治的事情,其实刚开始蒋方良也不知道,有很多官夫人们还是走她的门路。有一次有人来说,蒋方良就告诉他先生说,某某人退休了,是不是给他安排个职位。听说蒋经国是暴怒,拍着桌子指着他老婆的鼻子说,以后不准你再提任何的事情,有关办公室的事情和你无关。把蒋方良给吓坏了。


第二部分 蒋家第二代私密生活影像繁华背后(3)(图)

 亲密的婆媳。图为:蒋方良与宋美龄     

  蒋方良本来很喜欢打麻将,可是蒋经国当“行政”院长时,有一天跟蒋方良说,不希望人家讲:“院长夫人也打麻将。”就这一句话,蒋方良自此没上过牌桌。  长期的足不出户、自我封闭,蒋方良的精神终于出现了警讯。最早,她是不和任何人说话,和蒋经国一天讲的话,大概不会超过十句,总是一个人沉默地静坐一旁,有时蒋经国下班回来,她也是坐在那儿,连招呼都不打。当时,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等到有一阵子,大家发现她出现了怪异的举止,才开始发现情况有异。  原来,在长久自我封闭之下,蒋方良不自觉得了一种忧郁症。这种精神上的反常现象发生时,蒋方良就开始在官邸上下到处翻箱倒柜,把她自己所有的东西,包括金银首饰、衣服用品,搬得官邸上下楼到处都是。后来,大家才知道她的精神有些不太稳定,大家都认为是因为长期闷在家里造成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劝她多去外面走走,她又毫无兴致,就这样子,精神状况时好时坏。为了治疗她的忧郁症,医官特别给她开了些药,控制她的情绪,但是,她的忧郁症基本上是没有攻击性的,只是轻微的精神衰弱之类的情况。  1978年3月21日,蒋经国继承蒋氏大统后,方良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机会增多,但她更加少言寡语了。因为她面前还横着一道永远跨不过去的山——宋美龄,而方良要永远生活在这座山的阴影里。蒋方良在蒋经国去世后的岁月更为不堪,她靠蒋经国20个月的俸额115。2万元台币为生。经济的拮据使之欲往美国散心而不能成行时,遭台湾报纸的非议和种种揣测,到她终于有一天见到宋美龄时,老太太依然如前地在婆婆面前保持着谨小慎微,宋美龄叹息道:“女人当要强,你为什么还要这样束缚自己?”方良答:“我已经习惯了。”一句话道尽了一世的辛酸。


第二部分 蒋家第二代私密生活影像繁华背后(4)(图)

曾经的欢笑已不复,曾经的人也在逐渐地缺少着,若同去天堂,天堂里可能相见? 丈夫的过世,让蒋方良哀伤不已。然而随着岁月的逝去,她早已将心中的感情化成了一束束回忆的花朵。    

  1988年,蒋经国去世,此后短短8年间,蒋方良的三个儿子相继辞世。大儿子蒋孝文在蒋经国走后第二年,因鼻咽癌过世。本被外放新加坡的二儿子蒋孝武挂念年迈母亲孤苦无依,在父逝后,积极请调回台,未料在新职就任前夕,突然病逝荣总。1996年年底,她仅存的小儿子蒋孝勇也因食道癌在荣总过世。蒋孝勇生前曾说过,蒋方良最怕走的一段路,就是从大直官邸到荣总。因为她的三个儿子都是在荣总去世。  本来就没有朋友的生活,又失去了亲人,蒋方良变得不言不语也不再哭泣,据知情者说,蒋方良经常一个人痴痴地凝望着蒋经国和四个孩子的照片,一看就是大半天,一个寂寞凄凉的老人,让人无不为之动容。而后来媒体开始播放章氏兄弟的事情,蒋方良这时才知道丈夫的背叛,还有两个私生子是自己所不知道的。一个一世漂泊的女人为自己的丈夫奉献了自己能奉献的一切,却在丈夫身后才最后一个知道他的背叛,其打击之重,可以想见。  蒋经国逝世15周年当天,基本不露面的蒋方良意外在大溪头寮出现。当时坐着轮椅的她戴着墨镜,在安全人员的陪同下,她静静地凝视蒋经国灵寝40多分钟才离开。从此之后,直到蒋家后代为蒋方良庆祝90大寿,才使人们又一次注意到了这位蒋家仍健在的惟一一位第二代长辈。但此后不久,2004年12月15日,蒋方良因心肺衰竭病逝于台北荣总,走完了其漫长的一生。  蒋孝勇生前曾说过,他的母亲蒋方良是一个苦命的女人;而蒋方良的长媳蒋徐乃锦在外界询问蒋方良屡遭打击后的心境时,亦曾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她内心的痛苦到什么程度,那你要再多40岁才能明白。”  蒋方良女士病逝后,照顾她、陪伴她走过最后半年的“荣总”医师黄惠君,回想起蒋方良,说她是一个沉默又听话的病人,有时候半夜有幻觉,以为过世的儿子蒋孝勇、蒋孝武回来看她,还说蒋经国先生要带她去吃饭,才让人发现她对家人深沉的挂念。  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通常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蒋方良就是站在蒋经国背后的一个伟大的女性,她的面孔虽然是外国的,但思想和心灵却是最“传统”、最“中国”的,无论是在苏联的冰天雪地,还是大陆的挣扎适应、台湾的落地生根,从丧夫到一连失去三个儿子的死别,这位被人称为“没有声音”的台湾前“第一夫人”始终伴随在夫君左右,看尽了繁华凄凉,见证了蒋氏王朝的没落。


第二部分 蒋家第二代私密生活影像半生潦倒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