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小王子的爱与死 >

第2部分

小王子的爱与死-第2部分

小说: 小王子的爱与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谎创车钠鸵郏庋娜捌鸵墼谑ツ锼钩潜だ镒芗朴邪宋恢唷F鸵勖浅31坏弊鞒げ淮蟮男『ⅲ鞘倍淙涡值苕⒚弥涞墓低ㄇ帕海倍渥骱⒆用堑目可健S惺焙颍⒆用潜匦氚参科腿耍绕涫浅樱蛭31徊舴蛉说敝谘侠鬟吃稹2舴蛉俗苁窍铀喜颂俨蝗痪褪蔷醯盟某瘴薹愦鞑幌⒌谋隹汀!   
      城堡中的怪人不少,其中最多愁善感的首推瑞士籍的佣人领班西普里安(Cyprien)。他穿着黑色制服,经常愁眉苦脸。他是个单身汉,由于被伯爵夫人的贴身侍女诺埃米(Noémi)拒于千里之外,因此常借酒浇愁。他非常情绪化,有时候服侍主人用膳时一想到伤心往事,脸颊还会挂着两行泪水。    
      西蒙娜和安东写了很多有关女管家玛格丽特·夏佩(Marguerite Chapays)的小故事。夏佩又称穆瓦齐(Moisy; Mademoiselle“小姐”的简称),在《风沙星辰》一书中以“走起小快步来像只老鼠”的形象出现。每当她检查破损的家具盖布时,总是叹着气说:“我的天啊,真是可怜。”在安东成年后的作品中,夏佩的四个亚麻布储藏柜成了一再出现的主题。从《南线邮航》开始,安东常常提到白色床单安抚人心的魔力,而且以桌巾作为暗喻。    
      孩子们和什么都不懂的大人作对时,夏佩总是站在孩子这边。好几次安东快吃鞭子时,夏佩会把他藏在床下,让大人找不着。她比较像保姆,不像女管家。安东曾在夜里偷溜到她的卧房,向她讨糖果吃。这种糖果其实是浸酒的方糖。其他孩子发现后,夏佩会买一堆糖果给他们吃。她私藏的酒很有限,有时候还会从教区神父那里拿一些圣餐台上的酒。    
      穆瓦齐的双颊如苹果般红润,她看起来就像乡下女孩,而岁月在她脸上似乎未曾留下痕迹。她曾在里昂的纺织厂工作,每天工作十小时让人忍受不了,于是她跑到圣摩里斯当女仆。孩子们的长辈老是谈论经济、家产和宗教问题,但穆瓦齐则教孩子们认识野花、腌制水果。    
      穆瓦齐做了几年女仆之后被擢升为管家,她小心翼翼整理家中的床单和桌巾,深恐布面不够平整。孩子们的地盘是花园和阁楼,穆瓦齐的则是亚麻布柜。穆瓦齐的身材娇小、瘦弱,因此安东很快就长得比她高大。每次安东跟她撒娇,要她烹煮他最喜欢的菜肴时,总是像老鹰抓小鸡般将她举起,然后转圈。穆瓦齐就像孩子们的守护天使,不过等到安东长大后,两者的角色就互相转换。穆瓦齐完成了毕生最大的心愿——在德龙(Drme)南区老家拥有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圣埃克苏佩里经常寄钱给她作为家用,而且在1939年被征召入伍前时常登门拜访。穆瓦齐的卧房里摆着一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在圣摩里斯照的相片。安东常和她细数童年往事。    
          
      仆人对伯爵夫人非常忠心,显示了伯爵夫人对待下人很有一套。但是,她也是个无法接受新思想的旧时代人物。虽然法国大革命已超过100年,但她仍相信共和政体只是一时流行,而非大势所趋。    
      在当时,相亲联姻提供了财富与头衔的保障。虽然自恐怖统治时代起,贵族世袭制已经几乎被摧毁殆尽,但是联姻还是维持了一定的贵族人数。由于工商阶级新贵常以钱财作为交换条件与贵族成员结婚,因此贵族阶级还是能享受荣华富贵。从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经历了波旁王朝(Bourbon)、奥尔良王朝(Orleanist)以及拿破仑帝国时期。在这段期间内,新兴贵族顿时增加不少。    
      在觊觎王冠的让博尔伯爵(te de Chambord)结束正统派与奥尔良派恶斗之后,乡下贵族一直以为恢复帝制指日可待。安东出生时,共和政府为了小事起内讧,面临四分五裂的危机。当时争执的焦点人物是一位名叫德雷菲斯(Alfred Dreyfus)的犹太裔陆军上尉。天主教会支持的失势统治阶级认为,德氏丑闻证明了平民入主的国会终究逃不过自我毁灭的命运;此外,犹太民族在1791年获得解放是因为受到自由主义慢慢毒害的影响。时间久了,保守政权已被人们遗忘,只留下旧时代光辉供人凭吊。    
      圣摩里斯城堡的女主人天生就是反动分子,尽管皇室早已成了无名无实的空架子,她仍然以贵族身份为荣,她结交的朋友也有同样的想法。她拒绝阅读本地报纸《里昂进步报》(Le Proge`rs de Lyon),觉得这份报纸太前卫;她看的是支持皇家的《新报》(Le Nouvelliste),如此一来间接影响了圣埃克苏佩里家的小孩,让他们倾向于支持君主政治。西蒙娜与安东更是深受影响。    
      伯爵夫人相信自己拥有绝对的世袭权力,可以治理辖区内的子民。多数村民也有相同想法,他们在城堡里做工、打杂或租地耕作,换句话说,他们的经济来源完全仰仗伯爵夫人。每当伯爵夫人巡视辖区时,很少有村民拒绝行礼或脱帽致意。伯爵夫人一直认为蒙特梭神父主持的天主教会本来就应该支持她,后来让蒙特梭神父成为整个家族的荣誉成员。在她的礼拜堂里,大理石地砖刻上代表法国王室的百合花形纹章,代表天主教信仰与皇族紧密结合。    
          
      在体验到成人世界的迷乱之前,安东坚守信仰,这必须归功于蒙特梭神父。每每在遇到人生抉择时,安东总是受到许多神父的影响,而蒙特梭神父更是排名第一。蒙特梭神父可能被误认为是家族的专属神父,因为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城堡里。他的真正教区是圣摩里斯教堂。圣埃克苏佩里家族在教堂中保留了最前排的位子,而安东的母亲也曾在教堂里弹奏小风琴、训练女童合唱团。    
      由于圣埃克苏佩里家族与贝莱(Belley)主教过从甚密,因此他们可以指定蒙特梭神父来主持教区。蒙特梭神父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以前曾担任数学老师。由于健康因素,他从安区(Ain)里最大的城镇布尔布雷斯(BourgenBresse)调走。1870年,巴黎受到敌军包围,蒙特梭神父正在当地求学。在首善之都浸淫多年之后,蒙特梭神父见多识广,一点也不像一般乡下的神父。他就像是好好先生,很宠孩子,所以每个小孩都很喜欢他。蒙特梭神父和安东、弗朗索瓦一样,常常被伯爵夫人欺负。有一次伯爵夫人话说得太重,让他觉得人格受到了污蔑。伯爵夫人说,神父常来城堡是因为这里物产丰富、食物不虞匮乏,再不然就是他想来尝尝特制白兰地酒。听到这句话后,神父拒绝回到城堡,后来伯爵夫人赶忙派人到他家把他接回来。    
      城堡里的图书室里全是玻璃书柜,另外还有一张大桌子。神父常在这里教孩子们打撞球,所以他跟孩子们很要好。他常陪孩子们坐马车到附近的风景区游览,就算孩子们恶作剧,他也只是笑一笑,从来不动肝火。有一次安东烤了一只乌鸦,骗神父说这是小鸡,虽然孩子们笑得腰伸不直,神父还是把烤肉吃得精光。    
      1911年夏天发生大旱灾,学校放了三个月的暑假。孩子们在两个仆人的陪伴下到安河干涸的河床上玩耍。他们用泥土捏成人像,西蒙娜说大部分的泥人都很容易认得出是谁,除了安东捏的神父人像之外,因为人像的脸部多了胡子。安东后来告诉西蒙娜,捏出胡子不是因为他不会捏嘴巴,而是因为神父的嘴型很难做出来。    
    


第一部分 1900—1930年我聆听大树的歌声

      对孩子们来说,辞藻华丽、冗长沉闷的布道是每个礼拜天必须忍受的“折磨”;对年纪轻轻就守寡的玛丽而言,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玛丽于1972年辞世,享年97岁,终其一生天主教信仰都是她的精神支柱。玛丽虔信上帝,在神父眼中,她就像是半个修女。两人仿佛是奉行独身原则的伴侣,共享精神层面的交流。    
      伯爵夫人相信,玛丽比较听得进神父的话。伯爵夫人曾坦白告诉神父她的忧虑。她担心玛丽无怨无悔牺牲自我,会把身体搞坏。玛丽每星期都邀请村子里的孩子到城堡里吃点心、玩游戏;甚至还计划带领合唱团的女孩子们去野餐。伯爵夫人告诉蒙特梭神父,城堡里需要有个男人。    
      玛丽非常喜欢现代音乐与绘画,因此格外受到城里来的神父欣赏。蒙特梭神父调到与世隔绝的乡下服务,每天接触的都是普遍迷信、固执己见的乡民,使命感强烈的蒙特梭神父下定决心,在圣埃克苏佩里家人四月至十月移居城堡时,都要为勇敢的寡妇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并且看着她的孩子承继坚定的信仰。    
      玛丽结婚八年后就守寡了。丈夫逝世时她正怀着第五个孩子。自丈夫骤逝后,玛丽经历一连串考验,更坚定她的天主教信仰。她完全接受新约圣经的指引,并且深信上帝的爱永远不变。玛丽是安东的人生导师,尔后他的背弃信仰,一定比担任飞行员这个事实更令她伤心不已。    
      安东的优柔寡断与偶尔令人不满的抉择,完全受到母亲的影响。他总是顺从母亲的意思,不敢稍有忤逆。他一定体会到,母亲是个完美的人,上帝听得见她的声音。而他寻寻觅觅,还是找不到这样的上帝。    
      安东不理会母亲的反对,依然坚持从事危险的飞行工作;拒绝母亲安排的相亲;不管母亲手头是否宽裕都执意伸手向她要钱。尽管如此,母子两人的感情从来不曾变淡。或许玛丽惟一的过失是:无意间树立了完美女性的模范、悲天悯人与无私奉献等美德,这些都是安东在其他女性身上找不到的特质。    
      玛丽惟我独尊与偶尔出言讽刺的人格特质甚至受到尊崇。她和安东都不懂得节俭理财为后代着想,往往只满足于眼前享受。玛丽只要手上有点闲钱就会追求流行时尚,买新衣服。她不顾穷亲戚责难的眼光,只要她的孩子喜欢就好。    
      强烈的母爱与自尊使安东过着不同于凡人的生活。19世纪出身贵族的女性必须一切以家族利益为优先考虑,当时结婚皆顺从家长的意思,两个家族结成亲家只为了获得财产、权势与繁衍后代,女性的命运往往系于婚姻。与众不同的玛丽因此不被当成贵族一员。    
      安东写给母亲的信中透露,一直到他死的那一天,他都非常需要母亲的爱与鼓励,这不只是因为漫漫长夏在圣摩里斯城堡度假的美好回忆,还包括他后来到圣特罗佩城堡探视母亲的经过。安东最后的一封短笺是在他死前几天写的,玛丽隔了一年才收到这封短笺,其中最后一句话最能代表他内心的恳求:“亲吻我,如同我从内心深处亲吻你一般。”    
      这句话反映了安东虽逾不惑之年,心中仍保有童稚的渴望。安东小时候很调皮,最严重的惩罚就是睡觉前没有人亲他。他总是苦苦哀求,每次都能成功地赢取大人的同情。    
      安东非常需要母爱的关怀。他和母亲之间互相依赖,分享童年时代的欢笑以及缅怀流金岁月。玛丽在1964年出版了回忆录,书名叫做《我聆听大树的歌声》(J'écoute chanter mon arbre),内容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拉摩地区丰斯科隆布家族城堡的生活。玛丽小时候和两个哥哥、一个妹妹住在乡下,田园生活培养了她对于音乐、大自然与文学作品的喜爱。在她儿子身上可以看到这种性格特点。    
      安东与家人的居家照中最令人怀念的,莫过于一张摄于夏天圣摩里斯城堡草坪上的合照。照片中的玛丽身材高挑、气质优雅、风情万种,身边围着五个小孩。圣埃克苏佩里家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一家人最亲密的时刻莫过于母亲在菩提树下细说圣经故事或其他歌颂美德的故事,平常时候孩子们都是各玩各的。老大玛丽—马德莱娜的小名叫做“母鹿”,她通常自己一个人躲在阁楼里看书、玩拼图或整理印有动植物图片的明信片。    
      老二西蒙娜最会说故事,但是她的天赋一辈子都没被肯定,因为她的小说大多被出版社退稿。尽管她弟弟在文坛颇具盛名,出版社还是不买账。西蒙娜和大姐一样,都在家里受教育。西蒙娜的脾气很好但有点傲慢。为了躲避令人讨厌的德国女家教,西蒙娜常常和安东一起到野外玩耍。    
      老四弗朗索瓦的温驯与大姐不相上下。他总是活在安东的阴影下,他必须忍受安东对他颐指气使,有时候忍不住大吵,最后靠打架解决。老幺嘉布丽尔长得很清秀,通常她是哥哥姐姐争吵下的牺牲者、受害者,不过也是游戏中最受宠的主角。五个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