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6070-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民村 >

第21部分

6070-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民村-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等,都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名胜古迹。


《名城名镇民村》 第三章、旅游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山水甲桂林之——阳朔

    山水甲桂林之——广西阳朔    
    阳朔为桂林所辖属,位于广西省东北部,东与恭城县、平乐县交界,南与荔浦相邻,西与永福县接壤,北靠临桂、灵川两县,是桂林市辖县。    
    历史沿革    
    阳朔县城;风光绮丽;历史悠久;秦时即有人家村庄。隋开皇十年(590年);始设阳朔县;阳朔;得名于羊角山。县城北面都利山右廖家轭外;有双峰并列;平地齐起;形如羊角;称羊角山。隋朝在此设县治时;即以“羊角”谐音“阳朔”作为县名。    
    阳朔美景    
    阳朔境内;岩溶地貌景观秀丽奇特,形成了山秀,水媚;峰巧;洞奇的碧莲玉笋世界。阳朔群山环抱,峰峦耸立,像是一朵盛开的碧莲花,县城位于碧莲峰之心,真是“碧莲峰里住人家”。    
    峰之巧——碧莲峰:又名鉴山,因其北面的岩壁陡峭平展,似一面古镜,经阳光照射,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四周苍翠的林木好像绿色的镜框将古镜稳稳的托着。由阳朔大桥北望,宛若一朵浴水而出、含苞待放的莲花,所以得名碧莲峰,明嘉靖年间广西布政使洪珠所题的“碧莲峰”三字就刻于山东麓的近水处。    
    山之秀——书童山:位于田家河与漓江汇流处的东南岸,书童山高不过百余米,远看,如婷婷玉立的少女独立于江畔,近看,则在山腰处从主体分离出一块直立的巨石,若捧书而读的古装男童,因此得名书童山。书童山又名桅杆山,因山体呈圆柱形,似船桅而得名。    
    书童山以东有一峰形如文笔倒插,名曰卓笔峰,有“卓笔文峰立案头”之称;山南有一峰为鸡公山,酷似雄鸡报晓,因而又有“书童闻鸡鸣而读”之称;此外,书童山周边还有灵人山、拇指峰等山峰。    
    树之奇——大榕树:位于阳朔县城以南,因古老高大而闻名。相传,大榕树植于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树高约17米,周长约7。1米,树冠呈圆形,覆盖达1000平方米,底部盘根错节,似蟒绕龙蟠。    
    大榕树周围还有金宝河、穿岩、榕荫古渡、猩猩山、水狮岩、骆驼峰等景点,而榕荫古渡曾是电影《刘三姐》的外景地。    
    洋人街——西街:阳朔西街又被戏称洋人街,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西街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镇建筑规模,但却显现着国际情调的人文景观。这里的酒吧、饭店、网吧、工艺品书画店等装修风格大多中西合璧,有外语招牌。    
    此外,月亮山、九牛岭、卧虎山都颇值得一游;除漓江外,蜿蜒于座座山峰之间的河流同样也是阳朔美景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的遇龙河有“小漓江”之称;著名的莲花岩里的“莲塘奇观”、“双龙出洞”等景观奇特瑰丽,尤其是“仙莲倒吊”,片片似莲花瓣的钟乳石簇拥在一起,组成了朵朵硕大的倒挂莲花,美丽夺目。


《名城名镇民村》 第三章、旅游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武术之乡——广东佛山

    武术之乡——广东佛山    
    佛山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毗邻港澳,东倚广州,南邻江门、中山,西接肇庆,北通清远,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发达。    
    历史沿革    
    佛山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几个颇具规模的渔村,并因为鱼产丰富而小有名气。唐贞观二年,因在城内的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立石以敬,并名为“佛山”。宋代时期,佛山汇集了一批造诣精湛的手工艺人,这些艺人不仅带动了佛山自身经济发展,也使得更多的商人逗留于此。终于在明清时期,佛山因为手工业、商业的繁盛至极,一跃成为了岭南重镇,并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镇”。    
    1911年11月,佛山革命党人李苏等率军民百余人进攻佛山,并与清军展开激战,歼灭清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1月设立了佛山市,从此,佛山步入了新的阶段。    
    武术之乡    
    清末时期,工人大量失业,黑社会欺压百姓。大量的工人与小商贩们为了身有所依,纷纷入武馆拜师习武,借用武学防身,遂使得佛山地区武馆空前繁盛。    
    佛山人习武向来甚盛。清朝道光年间,民间武馆就已颇为繁多,当地人大都习武。至光绪年间,佛山诞生了几大名武术家与拳法,如:梁赞的咏春拳,张炎、陈盛的蔡李佛拳,梁容和陈安的少林拳,招锡、杨三才的洪拳,梁世苏的南拳等等。佛山武学的盛行将我国的武术发扬光大,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飞鸿:祖籍南海,生于佛山的一代宗师黄飞鸿,是武林中一位传奇性的历史人物,也是佛山历史上的名人之一。    
    黄飞鸿生平锄强扶弱,嫉恶如仇,武德高尚,武艺超群,医术精湛。他擅长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五郎八卦棍、狮子采高青等多种武艺,其“无影脚”更是蜚声港澳东南亚乃至美加等世界各地。特别是他的“工字伏虎拳”和“宝芝林”药店,一样名满天下,流芳百世。他植根于民间,扬威于海外,早已英名远播。    
    文物古迹    
    佛山现存文物保护单位241处,其中主要有:佛山祖庙、市区梁园、顺德清晖园、南海西樵山、孔庙、仁寿寺、南海康有为故居、顺德西山庙、三水芦苞祖庙、文塔、高明文昌塔、灵龟塔等旅游风景点。    
    佛山祖庙:佛山原属南海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僧人达毗耶舍带了三尊铜佛,到此传教,还建起了佛寺。他回国不久,佛寺倒塌。在唐贞观年间,有人在那里掘出三尊铜佛,人们觉得神奇,便把季华乡改称佛山。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它是一座供奉北帝神庙,传说北帝是北方之神,又称玄帝、真武大帝和玄武帝。所有兴风作浪的蛇、鱼和鳖等由玄武神统辖。南方地区水患较多,所以供奉北帝较多。佛山祖庙因居佛山诸庙之首,故俗称祖庙。    
    西樵山:自然风光美轮美奂,山上有72峰,42洞。奇峰林立,幽谷深洞。湖、瀑、泉、涧、岩、壁、潭、台点缀于山水之间,平添无数美色。无怪秦牧亦对它有“西樵秀丽美于诗”的赞誉。西樵山上下,汇集了云海莲台(南海观音文化苑)、黄大仙圣境园、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白云洞、天湖公园、碧玉洞、翠岩、石燕岩、九龙岩、四方竹园等十大景点,交相辉映,各具特色。    
    


《名城名镇民村》 第三章、旅游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东方佛都——四川乐山

    东方佛都——四川乐山    
    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被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凉山彝族自治州、雅安地区和眉山地区围在其中,是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历史沿革    
    乐山城始建于2700年前的春秋时代,曾是蜀王开明故治。秦灭蜀后,设南安县,属蜀郡。汉为益州犍,为郡南安县地。南北朝北周大成元年,置嘉州,设平羌县。隋仍为嘉州,改平羌置龙游县。唐武德元年嘉州属剑南道。北宋咸平四年置嘉州,隶属于益州路;南宋庆元二年升嘉州为嘉定府,治所设龙游县。元升嘉定府为嘉定府路,仍置龙游县。明洪武元年改为直隶四川布政司嘉定州,撤龙游县。清康熙十二年复置嘉定府,雍正十二年置乐山县。民国初,乐山县属上川南道,1935年设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1978年乐山县改设乐山市(县级)。1985年改为省辖乐山市。    
    乐山名胜    
    乐山风景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的美称。境内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中心,呈放射状相对集中地分布。市境内还有以清幽著称的岷江平羌小三峡;有以古榕为特色,江水如镜的“小西湖”五通桥;有当代大文豪郭沫若的旧居和沙湾大渡河美女峰石林风景区;有具有中国“百慕大”之称的峨边黑竹沟风景区等。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像。大佛为弥勒坐像,依凌云山西壁凿造而成,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大佛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历时90年。身高71米,比例适度,巨细和谐。在1000多年以前,古代劳动人民就有如此巨作,堪称奇迹。据说,开凿大佛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    
    此外,乐山还有景色迷人的五通桥、船形古镇罗城、夹江千佛岩、峨边黑竹沟、青神中岩寺、仁寿黑龙滩、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峨眉山:峨眉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质地貌著称于世。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和峨眉十景就充分佐证了“峨眉天下秀”的美誉。峨眉山还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报国寺、万年寺、华藏寺、洗象池、洪椿坪为5座全国重点寺庙,寺内的佛像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其中不少都是国家保护文物,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报国寺内的脱纱七佛等,还有贝叶经、华严铜塔、圣积晚钟、金顶铜碑、普贤金印也是珍贵的佛教文物,峨眉山武术和峨眉山佛教音乐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峨眉山的地层中保留大量的生物化石的地质特性,为峨眉山多种生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先决条件,其中,珙桐、桫椤、桢楠、洪椿、峨眉冷杉、大熊猫、小熊猫、短尾猴、黑鹳、白鹇鸡等都是极其珍稀的品种。峨眉山的猴群早已闻名中外,成为了山中独特的一景。


《名城名镇民村》 第三章、旅游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春城——云南昆明

    春城——云南昆明    
    “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所赞誉的“春城”位于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该省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沿革    
    春秋时为滇部落领地,战国时周赧王二十九年,楚将庄率部入滇,建立“滇国”。汉武帝元封二年置益州郡,郡治滇池县(今昆明市城南)。隋、唐初为昆州。唐时南诏为向东发展,南诏王阁罗凤亲至昆川巡视,盛赞“山河可以作藩屏,川陆可以养人民”,永泰元年派其子在今昆明市中心筑造拓东城,后改称鄯阐城,别称东都。是为昆明筑城之始。元至元十三年建立云南行中书省,改鄯阐为中庆路,将政治中心由大理移至中庆。昆明自此成为省会重地,也是昆明命名之始。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路为云南府,清沿袭。1928年设昆明市。    
    滇国胜景    
    昆明是古滇文化的发源地,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主要有滇池、西山、翠湖、圆通山、金殿、大观楼、黑龙潭等名胜古迹。    
    滇池: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大湖,素有“高原明珠”之誉。滇池浩渺精致,融湖的秀丽与海的浩瀚与一体。无风之时,一如平镜,适逢暴雨,汹涌澎湃。    
    滇池周边景色秀丽,各种景观环抱着湖水,倾力捧着这颗“高原明珠”。众多的景点中既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古滇王墓的古迹,也有现代的海埂公园、白鱼口公园,还有历史悠久的盘龙古寺以及美丽诱人的云南民族村。    
    黑龙潭:因山下有一碧潭,潭深水碧,相传有黑龙潜居,故名“黑龙潭”,景区古树名花繁多,尤以黑龙潭林木“四绝”(唐梅、宋柏、元杉、明茶)最为有名。清代硕庆曾题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赞誉黑龙潭的景色。    
    景区内有两池,池水相通,中间有石桥横亘,化水为左右两半。左边为浑水潭,水色混浊;右边为清水潭,水色清澈,二潭相交,合称为“黑龙滩”。令人惊奇的是,二池相交,水色却一清一浊,泾渭分明,犹如道家的太极八卦图一般,委实奇妙。站在池水上方的石桥上,左右相望,“两水相交鱼不往,一桥横断水色殊”的奇景尽收眼底。    
    滇国文化    
    昆明不仅风景名胜独特,还有着多民族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    
    元代以来,大兴儒学,佛教兴盛,出现了宗教和文化的繁荣。李京、杨慎、徐霞客等内地文人先后入滇,留下传世之作;王升、兰茂、唐泰、钱南园等本地文人,为古滇文化做出不朽贡献。    
    清末至民国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