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6070-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民村 >

第5部分

6070-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民村-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缺乏自信心,经常感到事事不如人,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走路的姿势太丑。一天,他在路上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于是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去学走路。在邯郸,他无论是看到小孩,老人还是看到妇女走路他都觉得好看,都学。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历史竟是如此的倾慕邯郸,在汉语万余条成语中,竟有1584条之多出自邯郸。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将相和”、“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背水一战”等,这一非常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映衬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    
    名胜古迹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使邯郸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磁山文化遗址;南北响堂山石窟;赵国宫城赵王城遗址;赵王观看军事操练之处的武灵丛台;革命纪念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还有照眉池、回车巷、京娘湖等游览胜地。“梦城”、“赵苑”、“古赵一条街”仿古建筑群工程,将向游人展示古代建筑艺术的风采。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艺术宝库——山西大同

    世界文明的艺术宝库——山西大同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内外长城之间,北界内蒙,东望河北,处晋冀内蒙古要冲。史称:大同“东连上保(今宣化、张家口一带),南连幷恒(今太原和恒山),西界黄河,北控沙漠”,素有“北方锁纶”之称。    
    历史沿革    
    塞外古城大同,曾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大同市境内的“许家窑文化”和“青磁窑文化”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据《尚书·禹贡》中记载夏、商之际即有居民在此定居。此后,战国七雄争霸,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公元398年,鲜卑族拓跋部拓跋由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迁都平城(今大同),国号北魏,之后,大同曾以辽金两代陪都和明清两朝军事重镇而载于史册。    
    历史名胜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西郊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大像高达17米多,小像仅有几厘米,名列中国三大石窟之首。    
    华严寺:被誉为“辽金艺术博物馆。寺内“薄伽教藏”殿里的天宫楼阁,是国内现有的唯一辽代木构建筑,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    
    悬空寺:三层朱红古刹,依岩构建,凌空悬挂在绝壁的半山腰。当地民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徐霞客亦曾经叹之“天下巨观”。    
    龙壁: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保存着明清时期的龙壁九座,其中,位于城东的九龙壁是国内现存的三座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尺度最大,且又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另两座,一在北京北海公园,一在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均建于清乾隆年间,较大同龙壁晚350年至400年)。其余的四座龙壁,一座三龙壁,三座五龙壁,这些龙壁造型风格既出同源,又不雷同,制作工艺高超,气宇不凡。    
    此外,阳高“许家窑人”遗址;北岳恒山;浑源圆觉寺砖塔;天镇慈云寺;灵丘觉山寺北魏冯太后永固陵、孝文帝虚宫万年堂、汉代白登之战遗址、观音堂、古长城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矿产资源    
    大同矿产资源丰厚,有铜、铁、金、银、铝、锌、锰等金属矿物和煤、石墨、云母、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沸石等非金属矿物,其中尤属煤炭资源,因此大同被称中国“煤都”。大同煤田不仅储量大,而且是低硫、低磷、低灰粉、高热值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还远销欧、亚、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明清县城——山西平遥古城

    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山西平遥古城    
    平遥地处山西省晋中地区腹部,太原盆地南端,距太原90公里。平遥,史称古陶,相传为帝尧的封地。春秋时为晋国属地,战国时属赵国。秦置平陶县,西汉置京陵、中都县。北魏始光元年(424年),改平陶为平遥至今。平遥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是我国现存较好的四座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古城。    
    古城特色    
    平遥古城位于县境北部。旧有夯土城垣,相传为西周大将尹吉甫所筑。明初,为防御外族南扰,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建,并逐步完善为砖城。城池周长6163米,墙高10~12米,上有垛口、敌楼、角楼、瓮城等建筑。    
    整个城池面积2。25平方公里,平面布局形似龟状,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之说,俗称“乌龟城”。古城整体空间布局井然有序,以南大街为中轴线,市楼跨街而过,对称式布局,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清虚观,右集福寺。城内街道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之称。道路骨架纵横,大街小巷分明,空间尺度宜人,街巷名称雅致。沿街筑二层阁楼,开设店铺,后接四合院,形成前街后宅功能明确的格局。现今逐步开辟成明清商贸一条街,很受游人欢迎。    
    平遥古城的特色,在于古城内基本以古建和民居为主。民居多为四合院形制,沿中轴线有几套院组成,中间多为矮墙、垂花门楼分隔,形成二进和三进的“日”和“目”字型基本布局形式。主建筑正房为三间或五间砖拱券窑洞,前面建木构披檐,明柱上木雕。屋顶为平顶,有的上筑照壁,风水楼;东西厢房及倒座南房,均为单坡向内坡木结构瓦屋顶,街门一般在中轴线左侧倒座梢间或轴线上,街门对面有影壁。像这样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大约有400多处。    
    平遥三宝    
    平遥人杰地灵,哺育了许多杰出人物。历史上有西晋文学家孙楚,东晋文学家孙盛,著名玄言诗人孙绰;有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党组织创始人之一侯士敏、刘胡兰式的抗日女英雄梁奔前。当代也涌现出了许多神州栋梁,学界名流。有经济学家李予昂、外交家郝德青、历史学家侯外庐、美术家李琦、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王瑶、歌唱家郭兰英、作曲家巩志伟、语言学家侯精一等等。这些杰出人物,是平遥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称平遥有三宝,古城墙便是其一。平遥县城墙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    
    出古城北门有镇国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宝。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公元10世纪)时期,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殿内的五代时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古城的第三宝是位于城西南的双林寺。该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纪)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古城商业    
    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中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平遥物产丰富,平遥牛肉从明代中叶就驰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早在40年前就被评为全国美味佳肴食品。还有长山药、槟果等许多农副产品,远销国内外。    
    近几年来,平遥古城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日本建筑专家几度来平遥考察,认为“平遥古城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而且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专家也说“平遥是世界古建筑中心”。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晋国三城——山西新绛

    晋国三城——山西新绛    
    新绛县古称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临汾盆地西南边缘,北靠吕梁山,南依峨嵋岭,汾、浍二河穿境而过。绛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曾为晋都,战国时属魏。南北朝时,北魏置东雍州,北周明帝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古城新绛    
    远眺绛州城从西至东“绛州三楼”、“绛州大堂”、哥特式“天主教堂”、唐代“宝塔”,雄踞高垣之上,巧妙利用空间,“创造了生动而变化的城市轮廓与风貌”,这组古建筑群成为古绛州的重要标志。    
    古城原为“卧牛城”,只有南北两个城门,南为嘴,背为臀,东西天池为牛眼,角塔为牛犄角,唯一的南北大街为牛脊,左右62条巷为牛肋,宝塔为牛尾。古城不同一般州县城制,抛弃了方城十字对称中轴的格局,而是“临川笼丘”因地制宜,街、楼、塔、园、寺、庙、碑,三关五坊,两门62巷,皆依其自然,穿插其间就地而建,形成整体而活泼的建筑群落。虽历经1400余年,受到各个时代的冲击与潜化,仍然较好地保留了唐代的形制,是一座唐代古州城,其丰富的内涵在城建、交通、文化、艺术、科学、建筑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人文景观    
    新绛的建筑艺术:新绛之奇,奇在绛州大堂。绛州大堂,是唐代创建的州衙大堂,也是全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三座州衙大堂之一。大堂面宽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筒瓦顶,檐下为五铺作单下昂斗拱。大堂高大宽阔,巍峨壮观,人置其间四顾空旷,威严之感油然而生。全国州衙正堂规制通例为五间,而绛州独为七间,乃国内少见。唐初,左将军张士贵奉命在此设帐募军,寒窑出身的薛仁贵风尘仆仆来投军,走上了报国平寇的军旅生涯。    
    新绛的园林艺术:新绛之美,美在绛守居园池。此园历代俗称“隋园”、“莲花池”、“新绛花园”、“居园池”等,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园林之一。名园是以建造和山水花木的组合为主旋律,以历史、文学、书法、绘画、雕刻、音乐、戏曲、工艺美术等门类艺术作为和声协奏,把各种不同门类的作品有机地荟萃在一起,从而给人以一丰富多样的审美感受的综艺博物馆。    
    新绛的鼓楼艺术:新绛之乐,乐绛州三楼。钟楼、乐楼和鼓楼,是古绛州百姓传报平安,祈愿酬神的公益性建筑。钟楼,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地势高耸,台基宽阔,呈正方形,楼身四周设有券洞门,嵌有四副石刻楹联;乐楼,是唱戏的舞台,现存为明代建筑。鼓楼,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楼身为三重檐,歇山顶。登临鼓楼,四周风光尽收眼底;钟楼、乐楼、鼓楼三楼并峙,而且完好如初地保存至今,在全国文化名城中属奇观。    
    新绛的寺庙艺术:新绛之神,神居龙兴寺。新绛城北街的龙兴寺,始建于唐,初名碧落观。宋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后改名龙兴宫、龙兴寺。寺内藏有仙迹神刻碧落碑。碑是唐代韩王元嘉之子李训、李谊等人为其母祈福而立。碑文全系篆书,行笔精绝,书字奇古。据州志记载:有两位仙道答应篆碑,闭门三日后,化白鸽而去,碑文刻成。    
    除这些人文景观之外,遗留在民间的各类民间工艺品更是繁华似锦,五彩纷呈。刺绣、剪纸、皮影、木雕、石雕、云雕、漆器、木版年画应有尽有。    
    传统产业中深受国人喜爱的“梅花点舌丹”、“小儿七珍丹”、“绛州澄泥砚”、“贡笔”、“贡墨”、“云雕漆器”。这些产品驰誉海内外,为世人所钟爱。    
    新绛的文化    
    从春秋以来,一直是山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历代帝王将帅在这里活动频繁,文人墨客多有赋诗歌咏。“赵氏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