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6070-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民村 >

第7部分

6070-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民村-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人之乡——江苏淮安    
    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清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并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誉。    
    淮安历史悠久。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青莲岗文化”发源地,商周时期还是文化的中心地域,明清时期淮安即为漕运枢纽、盐运要冲。    
    人文荟萃    
    淮安名人辈出。有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枚皋,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鄂,著名作家陈白尘、吴强,艺术家周信芳等。尤其值得自豪的是,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就出生在淮安。    
    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并在这里渡过了童年12个春秋。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近年来,淮安又相继兴建了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铜像广场,周恩来遗物陈列馆,以慰总理家乡人民及中外游客对总理的思念。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他生不逢时,一生坎坷。然而在他下世400年后,他的墓地、骨骸以及他的一些碑刻手迹被发现。    
    韩信:他在楚汉相争的五年中,为刘邦以弱小的兵力最终战胜强大的项羽,为三百年汉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终因功高盖主,曾被贬为淮阴侯,并引来杀身之祸。在老淮安市里关于韩信的历史遗址也很多,有韩信钓鱼台、韩信祠、漂母祠、胯下桥和汉淮阴侯韩信故里碑等。在淮安码头镇也有许多与韩信有关的遗迹,在当地老淮安和码头镇都被称为韩侯故里。    
    饮食文化    
    淮安是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2002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淮扬菜之乡”称号,现存于世的淮安名菜名点粗略统计有1300余种,属于淮安地区首创独创的在400种以上。关于淮扬菜还有这样一段故事: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举办的招待宴会(世称开国第一宴),经毛主席提议,采用的就是“恩来家乡淮扬菜”,从而使淮扬菜有“共和国开国第一菜”的美誉。    
    淮扬菜以“清淡见长,味和南北”著称。淮扬菜发源于春秋,发展于隋唐,盛于明清,发扬于当代。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淮扬菜经过不断地继承和创新,逐步形成自身的风味特色,成为平原菜的典范,运河菜的结晶,家常菜的精华,绿色菜的代表,深受各方人士的喜爱。    
    淮扬菜的精妙之处主要体现在佳肴美点自成体系、烹调技艺精湛独特、地域文化风格鲜明。古语云“斜切猪肉顺切菜,顶刀切出牛肉丝”,就是形容淮扬菜独特的刀工。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水乡古城——浙江绍兴

    水乡古城——浙江绍兴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还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以及书法之乡等。也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水乡绍兴    
    绍兴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境内主要有汇入钱塘江的曹娥江、浦阳江、鉴湖水系。“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这是水乡绍兴独有的胜景。“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这是水乡绍兴最真的写照。绍兴之美,她不仅仅是一种古迹处处,底蕴沉沉的古城文化之美,更是一种“人在镜中,舟行画里”的江南水乡的恬静之美、风情之美。    
    桥乡绍兴    
    河是路的一种,桥为路的延续,在绍兴,有形态各异、风格奇特的桥梁万余座,故有“桥梁博物馆”之称。建筑材料皆为青条石、青石板。最为盛名的是建于南宋的八字桥,它是我国最早的立交桥。最长的是建于汉代绵延数里、一线贴水的古纤道。题扇桥等许多古桥都留下了不少名人轶事和传说。    
    酒乡绍兴    
    早在吴越之战时,越王勾践出师伐吴前,以酒赏士,留下“一壶解遣三军醉”的千古美谈。在南北朝时期,黄酒已被列为贡品“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漫步绍兴街巷、常可闻酒香四溢,而咸亨酒店、乌蓬船上,都是品酒的佳处,而临街临河曲尺柜台的小酒店,更是宾客满座,一杯在手,浅酌豪饮,已成了许多外地游客旅游绍兴的一大快事。    
    书法之乡    
    绍兴书法成就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绍兴的大街小巷和名胜古迹,到处可以看到各家流派的书法精品,禹陵有珍贵的李斯手书《会稽刻石》和小篆《峄山碑刻》,曹娥庙有被赞誉为“绝妙好辞”的《曹娥婢》,市区的戒珠寺、题扇桥、笔飞弄、躲婆弄等都与王羲之有关。兰亭是闻名中外的书法圣地,王羲之在此即兴写下了墨冠中华的《兰亭集序》。如今,绍兴每年都要举办兰亭书法节,以弘扬书法艺术。    
    名士之乡    
    绍兴历代人才辈出,立国始祖大禹,越王勾践,东汉哲学家王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诗人陆游,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书画家徐渭,巾帼英雄秋瑾,学界泰斗蔡元培,文学巨匠鲁迅,一代伟人周恩来以及范文澜、马寅初、竺可桢、钱三强等。毛泽东主席誉绍兴为“名士之乡”。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民族发祥地之一——宁波

    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浙江宁波    
    宁波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历史沿革    
    宁波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七千年前,人类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期,宁波一直为越国辖地;战国中期以后,宁波为楚国所据。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江南,置鄞、鄮、句章三县,属会稽郡。    
    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县辖地未变。隋开皇九年(589年),三县与余姚合并,名为句章县。唐武德四年,改置鄞州,唐长庆元年,明州州治由小溪迁往三江口,并建城筑池,为日后宁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洪武十四年,为避国号的讳,改称明州为宁波。从此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清顺治十五年设宁绍道台,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名胜古迹    
    宁波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卓然天成的自然景色与文明现代的都市风光完美结合。河姆渡文化遗址彰显了江南新石器时代的辉煌,溪口雪窦山的浙东第一瀑布千丈岩,正是“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甚为壮观;中国禅宗十大古刹之一的雪窦寺,经阁钟楼,丹数百楹;原汁原味的前童古镇,百年老宅比比皆是,雕窗石檐,意蕴幽远。此外,阿育王寺、东钱湖、天童山、保国寺也是各有千秋,独具特色。    
    最早的新石器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罗江乡河姆渡村附近,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这里出土了大量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原始艺术品等,并发现丰富的人工栽培水稻和大面积木结构干栏式建筑遗存,被称之为“7000年前的文化宝库”。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天一阁本是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据说范钦爱书,于是宦游各地精心收集各类书籍,依据古书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取“以水制火”之义,他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并在阁前凿一水池,蓄水防火。书楼为二六开间,楼下六间,楼上无分间壁,为一统间,以合“天一地六”之意。    
    五龙潭:据传,东海龙王之子,因受不了兄弟姐妹的嘲弄,怄气出了水晶宫,从甬江、鄞江,樟溪河而上,进入龙王溪滩支流,直奔四明山心天井山上。由于夏日炎热,晒得鳞甲生烟,因而它游一程,歇一歇,打滚潜水,于是留下了五个龙潭。然而,龙王溪的源头在海拔600米的箭峰观顶一带。由于山溪坡度大,一般常流不歇的山水,日冲月泻,在悬殊的岩石溪中冲出了五个水潭。因为这里的人好龙,天然冲刷而成的水潭也就被尊为龙潭了。历史上,五井龙潭两次为帝王敕封,宋理宗和元惠宗都曾颁旨敕封五井龙神为侯。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福地宝城——福建福州

    福地宝城“三山”——福建福州    
    福州,位于福建省中部东端,台湾海峡西岸。九百多年前宋代,福州就遍植榕树,故又有“榕城”之称。福州别名“三山”,城内于山、乌石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乌塔两塔以峙,闽江横贯城区,构成“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城市格局。    
    历史沿革    
    福州是座拥有2300年历史名城。自秦至清,福州先后设:闽中、冶城、侯官、建安、晋安、泉州、闽州、长乐、闽县、福安、福州等郡县府置。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始称州。这是以“福州”定名的最早年代。福州曾两度作为中央流亡政府的临时都城。公元1276年南宋益王在福州登基,世称宋瑞宗,把福州定为“福安府”;公元1645年,明末唐王隆武,改福州为“天兴府”,号“福京”。县治先是福州,后而洪塘,而尚干。福建事变时期,曾一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政府的“国都”。1946年福州建市。解放后,福州成为省会城市。    
    福州三山    
    于山:又称九日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整座山形状如巨鳌,于是有六鳌胜迹:揽鳌亭、倚鳌轩、应鳌石、接鳌门、步鳌坡、耸鳌峰。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改名红岩山,于山名胜古迹甚多,主要景点有平远台与戚公祠、九仙观与天君殿、大士殿、报恩定光多宝塔(即白塔)等。山上还有自宋代以来摩崖石刻100多处。    
    乌山:从唐朝至今,一直是榕城闻名的风景胜地,三山之中以乌山风景最佳,被称为三山之首。乌山名胜自东往西大致可分为乌石塔、古庙群、道山亭、石林园、石壁观音、凌霄台等。唐朝李阳冰、曾巩、宋朝赵汝愚、朱熹、李纲、蔡襄、元朝萨都剌及明朝叶向高等都留下字迹。    
    屏山:又名平山,俗称样楼山。其山加屏,拱卫州城,因而得名。据史书载:汉代闽越王无诸曾于前麓建“冶城”,故又称“越山”、“越王山”。至今市内屏山之麓华大路一带,遗留下越王时期的古迹甚多。山之北面亦名“龙腰山”。后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筑南北“夹城”,将屏山南段围入城内。    
    福州两塔    
    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建造的。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嘉靖二十七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因为外面涂上白灰层,故称白塔。    
    乌塔: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十五年所建“净光塔”。唐乾符六年被毁。闽永隆三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到七层,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塔为八角七层,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    
    林则徐祠    
    林则徐纪念祠位于福州市澳门路南端,临街左右两边门墙上,分别题额“中兴宗衮”和“左海伟人”,内壁嵌“虎门销烟”浮雕。正门为牌楼式建筑,横额“林文忠公祠”。门后为庭院,两旁竖立石人、石马、石兽。入仪门厅为假山园林,正中为御碑亭,亭北则为树德堂,奉林则徐像。堂北为北花厅、八角楼,楼前有小园林,楼下为展览厅。    
    风味特产    
    福州特产有橄榄、福橘、龙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等。    
    以福州菜肴为代表的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佛跳墙”更是名扬海外;风味小吃遍布全城,鱼丸、燕皮、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