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5500-思想史课堂讲录 >

第7部分

5500-思想史课堂讲录-第7部分

小说: 5500-思想史课堂讲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个方面是身体、健康、医疗。    
    关于身体史与医疗史,是年鉴学派很突出的、表现其全景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例子,是布洛克著的《国王神迹》,这本书被西方人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著作之一。它讨论的是早期欧洲流行的一个观念,特别是路易十四的时代,相传国王有一种功能,通过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看起来是很奇怪的小事,但他讨论的是人们当时怎么会产生这种集体幻想,这种集体幻想怎样被建立起来。本来国王不能治病,但是被建构成可以治病,大家都相信国王能治病,国王好像真的能治病,形成了非常奇怪的连锁关系。这个问题深入讨论下去,问题就深刻起来了,为什么?因为当国王获得这种治病的神奇力量的当时,世俗的皇权恰恰处在与神权相对抗,要逐渐建立国王权力的时代,可是,这种突出国王神迹的力量,又需要宗教权力的认可。然而,当国王权力被逐渐建构起来,中世纪延续下来的宗教权力就势必逐渐被消退,因此,世俗权力便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所以,这虽然是个神迹的事情,但其本身却是驱除迷信、驱除神权的重要方面,而驱除神权,大家知道,恰恰是欧洲近代化的开始。所以,国王神迹看起来是小事,但讨论的却是复杂的问题。还有一个美国的例子,在1976年,麦克内尔(William H。McNeill)在《瘟疫和人民》(Plagues and Peoples)中提到,关于欧洲历史的很大变化出现在8世纪和14世纪这两个时代,这两个时代都出现过大规模流行的疾病——鼠疫。14世纪以前,西方关于鼠疫的最后一次记载,发生在公元767年,相当于唐代安史之乱之时,此后一直没有记载。这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鼠疫不再成为流行病。因为当一种流行病在人群中流传时间很长,人群在不断对抗该病的过程中,会产生集体的免疫功能。但14世纪,大约在1347年,相当于中国的元代至正七年吧,鼠疫再度大规模在欧洲流行,而且造成人口流动、战争、饥荒等等。历史学家认为,可能是蒙古人西征造成大规模人口流动,把已经建立起来的稳定的免疫局面打破了。可是,要注意的是,恰恰在这个时代,欧洲出现了一系列的事情,除了黑死病,也就是鼠疫以外,还有彗星出现、日食、洪水,然后出现了宗教史上有名的鞭笞派,很多人四处游行、自己惩罚自己、充满了对死亡的迷惑,宗教狂热越来越厉害,当时思想世界很乱呀,可是,如果我们不讨论蒙古人西征这个因素,或者不讨论社会生活和观念信仰的全方位变乱,你怎么能完全地解释整个历史的变化?    
    历史上居民实际的生活状况并不像我们后来人想像的一样。比如我们现在从电视中看到美国世贸中心倒塌,会觉得天下大乱。可是,如果生活在美国的某个州、某个城市,其实并不像我们遥遥数万里想像的,好像整个美国的生活秩序都被打乱。历史上居民实际的生活状况并不像我们后来人想像的一样。比如我们现在从电视中看到美国世贸中心倒塌,会觉得天下大乱。可是,如果生活在美国的某个州、某个城市,其实并不像我们遥遥数万里想像的,好像整个美国的生活秩序都被打乱。如果再过几十年、上百年,再来回顾这段历史,经过历史的筛选只剩下这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整个美国都处在本·拉登的恐怖控制之下,可是事实并不这样。2001年10月,就是“911事件”以后一个月,我就到密歇根、加州。2002年的2月我又去了波士顿、纽约、华盛顿。看到的社会生活并不像报纸、电视说的那样嘛。所以,年鉴学派所做的就是,尽可能把历史从政治史狭窄的描述中恢复出来,恢复到当时可能是什么样子,所以不再将社会变动的原因仅仅围绕着政治、经济、军事这些在历史上被记载的非常突出的情况,而是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这些因素被集合起来,成为全景的、整体的历史。其中,疾病和健康、治疗和拯救,常常就是促使历史变迁的风景,可是,以前并不重视这些话题。事实上,这些可能很重要,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东汉末年,张角“符水治病”,就形成了当时的局势动荡和政权更迭。如果我们用这个方法来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明代末年也有一次大规模的鼠疫流行,流民更带来了疾病的传播,那么我们是否要考虑,晚明农民起义的地方,比如陕西、湖北、四川,是否仅仅是由于饥荒引起的?又如60年代,中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可现在的研究证明,当时的自然灾害远远没有大到要饿死上千万人的地步,原因还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一件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历史记载所叙述的那么简单,它有更复杂的东西。


《思想史课堂讲录》 法国年鉴学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年鉴学派的主要倾向(2)

    第三个方面是自然环境。    
    年鉴学派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就是考虑到自然和社会史的关系。典范的著作是布罗代尔的几本著作,其中一部是关于世界史的书,《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也是布罗代尔的代表著作。年鉴学派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就是考虑到自然和社会史的关系。典范的著作是布罗代尔的几本著作,其中一部是关于世界史的书,《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也是布罗代尔的代表著作,开头讨论数字,世界人口数字、城市、军队、团队、早期的人口过剩,旧的生态体系等等;第二章讲一日三餐的面包,即粮食生产,小麦、稻谷、玉米等;第三章讲饮食;第四章讲住宅、服装和时尚;第五章讲技术和传播、能源和冶金等等。另一部,是他的最有名的书,《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他讨论的是1551年至1589年时期的地中海。这本书于1949年出版,是年鉴学派的代表作。书的第一部分就是描述原地中海沿岸各个国家的山脉、平原、海岸、岛屿、气候、城市、交通,始终在描述十个国家的山脉怎样起伏,贫瘠或富饶,多石头或多土壤,平原适于种植什么,海岸曲折或平坦,沿岸岛屿离岸的距离,是否适合人居住,岛屿是否有植物,气候特点,城市交通等等;第二部分讨论1551年到1589年之间地中海沿岸的经济和社会,如人口、劳力、贵金属的流通、物价、商业、运输、宗教信仰及当时土耳其和西班牙帝国的壮大。第三部分才开始写传统历史的中心,即土耳其和西班牙两大帝国争霸,这时才主要讨论政治、军事、外交等。    
    这本书三部分的格局正好体现着布罗代尔的重要理论,就是把历史分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长时段对应的是人和自然,人和自然的关系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发生缓慢的变化,环境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主要讨论环境与环境史。中时段对应的是群体生活、经济与所构成的社会,这些是在上百年才会发生变化的。短时段是事件和人物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变化是在一百年之内甚至几十年之间发生。所以本书第一部分描述的是长时段,作为一个支撑历史的遥远而庞大的背景。第二部分描述中时段,是直接作用于这段历史的背景。第三部分描述短时段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变化,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直接呈现历史。长时段是结构,中时段是局势,短时段是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历史才展现出整体的面貌。可以看到,对于年鉴学派,环境即长时段的历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而我们过去研究历史基本是不考虑长时段的因素,事实上如果我们研究整体的历史,长时段和中时段都是应该考虑进去的。费夫贺和布罗代尔曾经领导三个课题的研究,第一个是港口、路线、交通,第二个课题是企业和企业家,第三个是货币、价格和局势。这跟我们的历史研究不太一样,他的视野,考虑问题的背景,以及他联系的各种复杂的因素,比我们过去的历史视野要拓宽了很多。    
    以上说的这些历史视野的拓宽,对于我们中国史尤其是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来说,是有启发作用的。过去很多可以考虑的因素,没有进入历史的视野,这是很可惜的,大量的学者挤在狭窄的题目范围内重复着,其实天地还宽着呢。比如,如果我们考虑到人口迁徙对社会的影响,可以做这样的研究,仙霞岭作为从浙江进入福建的关键性的地区,那么,它是不是南北人口、语言、风俗和居住空间的变化的分界线呢?再比如,如果我们研究建筑,是否可以研究一些与建筑有关的历史事件。北京有许多校场,过去这是练武的地方,直至明清都存在,而且城市里面很繁华的地方都要保留校场。但到了清代中叶,校场渐渐消失,甚至被各种各样的建筑占据。研究这些,我们能否看到背后更复杂的问题,如八旗练武习惯的消失,而这又是与他们的民族特性消失相联系的,民族特性消失又与其跟汉民族的逐渐杂居相关。再比如,如果你要研究城市,可否拿北宋的汴梁和南宋的杭州的空间格局来比较,杭州作为曾经的中国的首都,可是它原来不是作为政治城市,而是作为商业城市存在,所以南宋的杭州并没有一个中间的皇城,没有一个向四面展开的方形的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格局,而是围绕西湖修建,并按照商业方式修建。再比如,你如果研究植被,是否可以探讨西域各国家的消失,与植被的变化有什么关系?最近因为楼兰古墓被盗,又引起了这种讨论。大家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当可以作为栖息地的绿洲一块块消失,西边的这条通道就逐渐衰落了,而交通衰落的结果,就是文明的退却。如果你们去新疆,到一些古代的遗址去看,就可以想像,现在这些荒无人烟的地方,曾是很多人居住的繁华地带,是绿色的原野,那么,植被的变化与历史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如果能做这样的研究,很多东西都可以进入我们的视野。晚年布罗代尔写的《法兰西的特性》,实际上是法国史,这本书有中译本,它的第一册就叫《空间和历史》,所谓空间,讨论的就是法国的气候、地理、城市、城镇、河流、边界等等,通过这一描述,讨论法兰西的多样性如何可以统一,讨论地区的网络和边界,讨论法国统一的外部因素,然后再在第二册、第三册里面讨论到正题“法兰西的诞生”、“法兰西的命运”。这样,历史的视野就被扩大了,所以勒高夫说,仅仅用王朝史和政府史,是把握不了历史生活的,而其他的历史和政治一样重要,同样反映着生活世界的真正变化,比如,人体增高是和事物革命、医疗革命相联系的,空间关系的变化来自运输的革命,知识革命是由新的传播媒介手段,如印刷、电报、电话、报刊、广播、电视的出现而引起的。    
    这在年鉴学派来看,就叫做“总体的历史”。    
    第二个方面,年鉴学派拓展了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的联系。    
    影响年鉴学派的很多因素里面,我们可以提出几个方面来请大家注意。一是涂尔干(一译杜尔凯姆)的社会学,一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是斯特劳斯的人类学。这些来自其他学科或者其他领域的观念和方法,都对年鉴学派有启发,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里面,也很自然就有了其他学科的成分。在社会、经济和文明的研究中,年鉴学派特别注意了与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物学以及宗教史、医疗史、科技史的结合。所以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里面,也很自然就有了其他学科的成分。在社会、经济和文明的研究中,年鉴学派特别注意了与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物学以及宗教史、医疗史、科技史的结合,只有把这些知识都动员起来,你才能描写一个整体和关联的图像,以此来激活阅读者对往常的、过去的社会日常生活的想像力和理解力。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1958年布罗代尔写的《历史学与社会科学》一文。    
    过去,我们的历史书远离了日常生活,总是若干个抽象的数字与人名加上事件的名字,附在枯燥的理论和概念下面,构成我们的历史书,这跟历史上人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关系,所以大家觉得枯燥呀。年鉴学派呢?它努力恢复人们对过去历史社会生活的想像力,想像当时人是怎样具体生活的。像勒华拉杜里写过《朗格多克的农民》,这本书不厌其烦地讨论地中海岸边的乡下岩石与灌木丛、葡萄与橄榄、冬青树与栗树,又讨论气候冷暖的变化,葡萄生产与气候的关系,葡萄酒的酿造好坏与收入的关系,这就是历史,这才能让你想像出来,朗格多克这个地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