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圆你一个清华梦 >

第17部分

圆你一个清华梦-第17部分

小说: 圆你一个清华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橘黄色的屋顶,临海,有灿烂的凤凰花,旁边就是我最爱的鼓浪屿,都是可以入诗的。厦门大学,那是我和月月都想去的学校。有美丽的目标在心中,我希望自己是有力量的孩子。我一直把自己放得很低,现在也是——也许低到土里才能开出意外的花来。    
    我必须承认,当时我对自主招生的实质一无所知;单纯地认为只要考好了它就是高考成功的一半,起码我有了20分的保证。后来才证实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幼稚。我终于屁颠屁颠地上了北上的火车,没有让爸妈陪同。从高三短暂逃离,我瞅着车窗外匆匆而过的树木难以平静。我穿着过膝大衣,套着靴子,围着围巾,以为可以享受一场白雪皑皑的盛宴;下了火车却看到一个阳光明媚的冬天,太阳比南方还要持久和明亮。事后,我固执地认为这就预言了一切的匪夷所思。    
    我清楚地知道我笔试考得很糟糕,那些空白和数字符号成了此后一个月中挥之不去的梦魇。我喜欢我的面试,看上去它还算比较成功——当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傻的时候,考官们终于放过了我。推开门发现已经黄昏了,走在清华宽阔的南北主干道上,当时我仍然不辨方向,很多清华学生从我身边飞车而过。由于干道太宽阔,我深深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寂寞;由于这里的每一幢建筑物都散发着理性气息,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份别样的陌生。我开始想念我脏乱差的小小江南,终于眼泪如同碎叶般簌然而下。街上阳光那么灿烂,其实骨子里仍是寒冷的。这是北方特有的冬天吧。    
    我的加分证明是高考前一个月才来到我手中的,它的姗姗来迟使我一度以为已经失败。什么叫塞翁失马,我是真的了解了,很多事情的发生都不在我掌握预料之中,我也不再强求去控制什么,慢慢习惯了宿命般顺水推舟的日子,只努力做好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就行了。这兴许是我那个冬天的惟一收获,这让我在高三余下的日子里走得很坚强很勇敢。有很多事情并没有你想像中那么严重,即使无能为力也请试着相信它热爱它。    
    记得里尔克说过:“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一切。”我把这句话记在记事本的扉页,不知不觉中这句话陪了我整个高三。现在我想把它转送给每个高三学生,其中的意味大家心领神会就好。    
    


一马当先篇和时间赛跑

    党碧芸    
    当往事成风,昔日里的点滴欢笑,缕缕愁丝都渐渐淡化时,蓦然回首间,迎面而来的便只是云淡风轻时的一缕菊花香。    
    “高三”,一个在人们心里留下黑暗与无奈的词,留给我的却是无限的释然与幸福。回望高三,眼前浮现的还是那条每天骑过的马路,是楼下一树树的樱花开了又谢。仿佛还能嗅着那再熟悉不过空气的味道。    
    还记得在那个暑假里,身后是早已流逝的高一、高二,即将到来的是我仅存的一年高中时间,我开始前所未有的紧张。面对着自己不停下滑的成绩,我并不诧异,只是后悔那挥霍在谈笑风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后悔每一个虚度在大街上的周末。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成绩在年级排名40多名,一种紧张感瞬间充斥了我的每一根神经,我告诉我自己——“我已经没有退路了!”    
    我开始想用一切办法来挽回曾经的辉煌。于是爸爸给我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妈妈牺牲一年的时间陪在我身边。当时就有人说:“这样值吗?除非她考上清华、北大,那还差不多。”面对各种各样的异议,我都毫不理会,或者说根本没有时间去理会。每一天,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让成绩回升。我开始回想几年前我是如何辉煌,怎样辉煌的;但过去毕竟是过去,过去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将来。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我必须开创一个新的辉煌!”    
    人们常把高考比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由此可见,学生间竞争的激烈和那弥漫在教室里的无形硝烟。其实,十几年寒窗生涯,“过独木桥”的感觉随处都在,随时都有,但惟独“高三”除外。由于自己成绩所处地位之劣,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和班上的几位强手竞争,只是默默地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了,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爬得高一点,再高一点。    
    就是那一种“只剩下一年了”的紧迫感促使我再也舍不得抛弃一分一秒。我忽然由一个极度外向的女孩转变成大家都觉得诧异的淑女。我不再和同学狂聊,不再肆无忌惮地大笑,面对同学的“热烈探讨”,我也最多不过微微一笑。只有这样,我才能积累时间,积蓄体力。没有人知道我是怎么了,我也从不做任何解释;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时间了。每天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和同桌争辩数学、英语,向前桌请教地理、历史。就是这一种紧迫感让我每一天都高度集中精力,我开始无比热爱课堂。一发现曾被遗漏的知识点,我就疯狂地做笔记;记得越多,就越兴奋。我感觉自己正一点点地补回我脑里的空白,由此我爱上了充实的快乐。    
    往返在两点一线的路上,我从未因为“高三”而苦恼过,我享受校园里荡漾着的钢琴曲;我曾注视过阳光下透明的碧叶在风中微微而颤;我惊喜于那一场“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盛开,也哀伤于日复一日的“绿肥红瘦”。走在路上,我默默诵读着唐诗宋词,觉得那也是一种享受。我每天都充实着,快乐着,我问心无愧。    
    转眼间,高三的第一个期中考试如期而至。我毫无感觉地上考场下考场。记忆里最清晰的还是之后的那个晚上,班主任很高兴地把我叫进办公室,满面春风地说:“这一次不错,进步很大啊!嗯,现在你是年级第12名,继续努力,争取进入前十名!”那一晚,我异常高兴,我看到自己在进步。虽然发了低烧,高兴之余还看了一晚上金庸(这是我进入高三以来第一次接触课外读物)。    
    之后的日子依旧这样过着,我依旧紧攥着我的时间。秋风落叶日子里,我把我的周末都排进了图书馆;每做完一份试卷,都有一份成就感,我亲眼看着试卷上的红叉逐渐变少;我发疯般地做题,做累了就抬头凝视玻璃窗外悬挂在枝头的枯叶。在风中,在阳光下,一切都是静谧的、柔美的。    
    校园弥漫起圣诞节的气氛来,贺卡漫天飞舞。望着那些欢乐而稚气的面庞,我低叹着:“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我要的是明年6月。”我从不关注班上其他同学的状况,我只知道自己没有时间了。于是,身为文委的我,在全校都积极地准备迎新晚会时,建议全班同学一起看个碟就是了。也许是同处高三的麻木,当时没有人反对。然而,之后当有人提出在最后一年里我们是否应该留下些什么时,全班竟都争相呼应,反对的人只有我一个。于是,记忆里的那段时间,我从未有过地感到孤立;我觉得他们只是在浪费时间。在寒冷的冬季里,我似乎在孤军奋战。迎新晚会的当晚,大家都聚在那个教室里等待欢乐的开始;我却很平静地在图书馆里做历史题直到临近开场。晚会很成功,还能记起那段搞笑的相声、那为当天生日的同学捧出的蛋糕,以及最后全班共同唱起《明天会更好》。此时,我开始为高三这一段生活让自己“充实”以致忽略了我身边的人而感到些许的羞愧;我开始感谢那些筹划的同学,是的,半年来,我得到了很多,也丢掉了很多。    
    又一场大考临近,依旧无知无觉地,我挥手和大家祝福过便回家去。假期里,班主任又一个电话打来,这一次比上一次更激动;他告诉我,这一次我全班第一——用半年时间能够从第40多名进入年级前五,这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新的学期开始了,也就是那仅剩的半年。我告诫自己把握好剩下的时间,我的手里多了一套《智慧背囊》。江南多雨,疲倦时,我会捧着它迎着湿润的风轻轻诵读。“和时间赛跑,太阳神阿波罗会对你微笑。”每每读到这一句,我就有无穷动力——我想我该冲刺了。    
    我能感受到教室里气氛的变化:有人开始不安躁动,有人开始拼命,有人甚至已经完全放弃。不管这个环境如何,我只想抓住时间的尾巴;当我偶尔抬起头来,总能迎见数学老师的笑容。在最后的这个阶段里,他给了我很大勇气。我维护着第一的位置,三次模拟考试,我都没有落马。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在桅子花开的季节里,高考如期而至。    
    仍会想起那个飘雨的天空下漾起熟悉的钢琴曲——我注视着一株草在风雨中飘摇,清新而柔美——就这样我走进考场。两天的高考平淡而过,出考场时似乎听到满世界都在大喊“简单”。于是,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立马将我包围,我每天都神经质地算分,算了又算;无论做什么事都坐立不安,生怕有什么意外。原本打算待到出分数再回家,可每天面对一扇窗户望着阴天,不停算分的日子让我再也忍受不住,只好回家借看电视来转移注意力。    
    浙江省查分的那天是端午节,我们全家去外婆家过节;一路上我仍放不下心里那事,吃过饭后我没什么心思,就一个人回家去,路过书店进去停滞了很久。等我回到家后,才发现无数人打来了电话。有个同学问我考了多少分,我说我不知道;他很诧异地说全世界都在查分,你在干什么?我说我在过端午。    
    等我忐忑不安地放下电话,手机又响了,是爸爸。他说:“刚才有个清华大学的打来电话,说……希望你能报清华。不会是骗子吧?”“应该不会吧。”我说。分数恰好在我的估分范围内,我想应该是真的。一直到晚上9点半,手机短信发来分数,的确是真的——那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那一晚,在我的记忆中是有焰火的,仿佛大年夜一般。爸爸和我说了很多话,我能感觉出他是非常高兴的——他从来没有花过那么多时间和我聊天。    
    记忆在这一年里生根,每每回望,都仿佛近在眼前。然而,时间的车轮在滚动,无论怎样的痛苦、怎样的欢乐,再回首时,留与蓝天的都只是一抹淡淡的微笑。    
    


矢志不渝篇高考是人生的一块磨石

    龚  卉    
    上小学的第一天,即是我与漫漫求学路结下不解之缘的开始。年轮“吱吱呀呀”地转过十几载,我一路走着,走过小学,走过初中,一直到高中。    
    高中了,高考一下子由朦胧的印象真正地跨入我的生活,我生活的一切都仿佛由于高考的存在才存在着。我的心不由一阵紧似一阵。毫无准备地,我参加了我的第一次高考;还没有具体体验到什么滋味,我的第一次已经结束。    
    第一次高考就那样结束了,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有的只是它留给我的教训和愧疚。考后,我面临升学还是复读的选择——我原想选择西北一所高校就读结束高中生涯;可最后,我留下了,选择复读。在参加学校安排的补课之后,我从前的班主任与我谈了许多许多。她告诉我现实的情势,分析我失败的原因——我太漫不经心,太大而化之,太缺乏经验,太……她最后提醒我要慎重,也表示支持我的选择,无论我选择的是哪条道路。    
    于是,我坐在了补习班的教室里,一个坐着100多人的大教室中——高四生活开始了。    
    高四的一年是简单、明确而且快乐的,尽管心中有一块隐隐的痛处。“高考”成了我的座右铭,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考成了学习的惟一动力,于是我放弃了许许多多课余爱好,全心投入备考之中。    
    每天把计划表填得满满当当,不敢留一点空白;每天准时上床睡觉,不敢把自己拖得太疲劳;每天早晨按时起床,开始大声朗读,不敢浪费早晨的大好时光;节假日,坐在书房看已经被翻破的世界史,不敢放过哪怕一个细枝末节;春节时,独自守家,不敢到亲戚家串门,害怕一种叫“惭愧”的感觉。    
    高四仍旧是有快乐的。100多个人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互相关照,互相排遣。在这里,我可以把所有苦水倒出;在这里,我可以找到许多有共同感受的伙伴;在这里,我还可以找到能包容我的大姐;在这里,我找到亲切风趣的老师,可以毫无顾忌地聊天谈心;在这里,我感受到家的温馨。    
    我把自己置放在忙碌的学习与班级工作中,不再想前一年的失败,尽量避免同样的错误。整整一年,如履薄冰,我小心翼翼地掩住心中的伤感,细细地咀嚼着每天的快乐,把它们放在心中,放在我的百宝盒中,不让外人窥见我心中这小小的秘密。我是一个小小的贼,盗得这小小的幸福,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