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圆你一个清华梦 >

第2部分

圆你一个清华梦-第2部分

小说: 圆你一个清华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快快乐乐,即便在强者中,也要活出自我。    
    


斗转星移篇鸟贵有翼 人贵有志

    隆晓菊    
    和许多同学一样,高考是我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高考前的我从未离开过家乡,见识比较浅,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高考后的我第一次远离家乡,依照梦的方向踏进了神圣庄严的清华园。曾经的那一瞬间,颇有“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豪气。现在,坐在清华大学的老图书馆里,手捧一本《圣经》慢慢咀嚼,不甚优哉;然而当初在高三的那段日子里,我也曾经迷茫过,焦急过,甚至张皇失措过。我很了解高三的辛酸与苦痛,所谓“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现在回首高三生活,真的觉得它是我一生中最宝贵、最难忘的日子。经历了高三,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我学会了怎样将理想变为现实,我学会了怎样将自己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起来。    
    俗话说“鸟贵有翼,人贵有志”,志向对于成功尤其重要。无志则漫不经心,停滞不前;有志则生机勃勃,勇往直前。挫折如大山,无志之人如处山脚仰望山顶,高不可攀;有志之人则如飞临山巅俯视群峰,小小泥丸而已。立志能够使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然而这个志向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的志向才能发掘出自己无限的潜能。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高三要学会放松,但放松不等于放纵。“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我们一定要把那股干劲保持到高考前夕。许多同学只凭一时兴趣,背几个单词,做几道数学题,但坚持不到两天;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会让时间悄悄从指间滑过,直到上了考场才感到自己肚子里墨水太少,后悔也来不及了。我通常这样激励自己:“勤学一天,清华就离我近一步。”如此,我们能不抓紧每一分钟学习吗?    
    “行成于思毁于随。”思考不仅是构建品行的途径,也是治学的必备因素。高三阶段我们会做一些必要的练习题,尤其是数学。切记,别光顾着做题,而忘记了思考。思考解题的常规方法和特殊方法,思考有哪些题型并做出归纳,思考自己的薄弱点在哪里……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考才能在大脑里组建一个清晰的系统——适当的思考能让你事半功倍。    
    排除干扰,适应环境,保持平静,集中心思,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哲学上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因此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学习非常重要。然而不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都是有利的,而当一个人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要试着改变自己。《生存教育在美国》里说“Fight or Flight”,也就是说:“要么靠‘打’去适应环境;要么靠‘飞’去离开不适应的环境,再达到‘适合’的环境。”高三时,我们班换了4位老师,对于新老师的适应是全班同学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心里也很不踏实。为了尽快适应新老师,我经常主动与他们交流思想,诉说心中的想法;渐渐地,我们成了好朋友,我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学习也越来越有劲了。文理分科后,我所在的班级后进生相对集中,有不少调皮鬼上课讲话睡觉,下课打闹玩牌的现象屡见不鲜。高考前两个月,还有同学在课堂上沉湎于娱乐杂志、小说漫画,学习气氛很不浓。我于是学着“飞”走,把座位移到了教室最后,与其他几位同道中人一起拼搏。这就是我。我们一方面要主动去适应环境,一方面又要去寻找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    
    高三学生还有一个普遍的困扰,那就是考试。到了高三,考试是必要的,它是对学习情况的一个检验,以便查漏补缺,也是对正式高考的一个适应过程。这其中分数的起伏也是必然的。如果我们只把眼光放在一两次失败上,就很容易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精神涣散,进而产生对前途的忧虑和恐慌,甚至对学习的厌倦和憎恶——这是成功的大忌。这时我们不妨来一个“终极思考”——设想我们高考已经结束了,再来反思这之前每一次考试,我们就会把它们当作是成功铺路的阶梯,就能心怀坦然地接受一切。    
    不知不觉,高考已经过去半年了,而我在清华待了快4个月了。刚到清华时的兴奋、好奇、紧张、迷茫已逐渐转化为踏实的学习行动了。从新生党员培训到学生军训,从第一次介绍自己到竞选宣传委员,从参与制作《连刊》到参加北京马拉松比赛再到亲手策划《班刊》,从第一次班会暨主题团日到第一次男生节,以及“一二·九”新生歌咏比赛……这4个月过得很快也很充实。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真的很不一样,虽然都很忙,但“忙”的性质却不相同。首先,是课堂时间安排不同:中学都是上午4节,下午3节,晚上还有2节(仅限于我们学校)。而大学则不然,有时上午两大节,下午一大节;有时是上午一大节,晚上一大节。总之,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所以在大学里,自觉性和自律性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课堂形式不同:初高中都是在固定的一个教室上课(除公开课),而在大学里很多时候是在一个大教室里,来自不同班的同学坐在一起听课。第三,是课余生活不同:大学的课余生活要丰富得多,我们可以泡在图书馆里,可以去听某位大师的讲座,可以去参加某个协会组织的沙龙……第四,是社会实践的程度不同:我在中学几乎没有参加过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活动,仅有的几次是去清扫大街、清洗街道两旁的防护栏之类的活动。在大学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机会很多,实践性也更强一些,比如去某个乡村做农民生活水平调查,到某个民工子弟学校支教,到某个大型企业搞调研等等。最后一点,大学里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相对更加重视,锻炼学生社会能力的机会也很多。像学生会(包括校的和院系的)、各协会组织,即使是在班上担任一个小小的干部,你也会觉得要做的事很多,有时会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在大学里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社会能力和时间安排预先做一个大概的估计,不然很多时候会被弄得晕头转向的。    
    清华大学是一个读书的圣地:这里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有美丽的荷塘月色,有幽静的林阴道,有规划整齐的大操场和大草坪,最重要的是有许多“学为人师、行为人范”的老师以及“勤奋学习、立志报国”的同龄人。    
    “为渡书海行清华,轻舒翅,望凤凰”——我的清华梦才刚刚开启。    
    


斗转星移篇长久的束缚 瞬间的释放

    江  妍    
    我能考上清华,让我所有老师和同学都大跌眼镜;尽管事后我妈妈常自豪地对我讲她高明的预见——她认为自己的女儿是最棒的,一定能考得很好。其实,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很幸运,我们班有资格有能力而且想来清华的人很多,可惟独我成功了——这确实是一件很让人振奋的事。    
    然而,再细想一下,这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我也做了最大的努力,付出过不少代价。    
    中考时,我幸运地考入市一中,这是我们市的重点中学。当时我的排名还比较靠前,好像是市里70多名吧,不算当时设的一个零班,在班上好像是第二名。可是,由于第一次离开家住到学校里,又参加了学校广播站的工作,什么都得自己动手干,生活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常常搞得手忙脚乱的;再加上住校生活比较单调,条件也没有家里好,人也变得倦怠了,我的学习成绩一步步地倒退,最差的一次竟然考了学校300多名——还记得那次考完后跟家里通电话时,自己竟毫不顾忌地在公用电话前哭了起来。    
    第二学期,考虑到我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条件不够好,父母就在学校不远处买了一套房子——这样,我就结束了自己黯淡的住校生活。也就从那时起,我开始静下心来学习,成绩也渐渐有了起色,这可以算是我的觉醒时期吧!    
    高二时,学校开始分文理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机。其实我当时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特别犹豫——大家当时普遍认为学理科比较有前途,即使你的成绩并不特别好;而读文科的话,如果你不是属于非常出色的,那你就完了。正当我为自己选文科是否正确感到困惑时,有同学告诉我,按文科成绩排,我的成绩是全班第二、年级第六;这给了我很大信心,让我坚定了读文科的信念。在之后一年的学习中,我也一直只是班级第二,从未突破过。经过和家人的商量以及和老师的交流,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文科。    
    到了高三上学期,一次更好的机会降临了。学校决定在高三文科生中挑11个人组成一个小班教学(我至今不清楚那是叫“模尖班”还是“磨尖班”,现在想起来还挺恐怖的)。由于是第一次在文科班实行,学校里还搞得很神秘,而我也幸运地被选中。    
    来到了“零班”(俗称),我清心寡欲的高三生活真正开始了。每天奔波在“二点一线”的生活上,双休日早已离我们而去,节日里也要额外补课——脑子里除了学习,就是作业、考试,真的单纯到除学习以外一无所知了。还记得就在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新建的绿地休闲广场,那一年内我们竟没去过一次。    
    由于“零班”学生都很优秀,其中还有复读生,自己当时只处于第七八名的样子,也就是中下游水平,当时还是有点自卑的,自然话语就比较少,大部分时间都只是默默地倾听。这一年当中我也受到过不少挫折,尤其是英语和数学,每次考试都拖我后腿。一开始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也觉得很无助,觉得自己无从提高;可到后来,经过大量的练习、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仔细的分析,我发现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题都有它独特的地方,抓住它们的特点,你就能明白如何运用、解答。    
    经过将近一年的磨炼,高考也如约而至了。我们直到高考前3天才放假,大家平静而又略带点兴奋地把书运回家。之后两天几乎是与世隔绝的,不过倒也不紧张,内心一直很平静。    
    高考时,家里给我包了一辆车,坐在车里静静地看着外面无声的世界——一件件素净的校服,一张张略带紧张的学生脸,还有行色匆匆的路人身影——我的心反而异常平静。到了考场,一种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我突然体会到了长久束缚后被释放的轻松,感到一阵兴奋。我轻松而自信地迈进考场。等了一会儿便开始发卷了,可我一拿到试卷后竟在试卷上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这更让我减轻了对高考的恐惧。其实这也只是一场平常的考试,正常发挥就好了。不过,在考第一场语文时,还是出了一点小问题:由于当时太投入了,竟没有注意时间,到监考老师提醒还有15分钟时,我发现作文只写了300字;但这时我并不紧张,终于在最后一秒幸好写完最后一个字!后面的几场考试,我更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不知是因为第一场考试的铺垫,还是最后一次月考的打击(我当时考了第11名,班上倒数第一)的刺激,我做题做得格外顺,而且在考英语时竟碰到了一篇与不久前做的相似的英语阅读理解题。    
    考完最后一场后,妈妈来接我回家。回到家后,爸爸已包好了他最拿手的饺子。由于考完后的激动和突然放松而无所适从,我在吃饺子时洒了一身。晚上,爸妈提议带我出去散步,不知为什么我却突然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第二天早上也不知为什么,从来都嗜睡的我竟在5:00就起床了,把爸妈都吓了一跳——也许那时我开始担心起成绩来了,因为当天晚上就连做梦都在考试。    
    后来对完答案,心里也就大概有了底,整个人也放松了下来。最后我根据自己的估分情况及对学校的了解,填报了清华——倒也顺利!    
    现在回想起来,高三时的我们真的很单纯,也很脆弱:还记得一次考试失利后的我竟盯着电视屏幕突然泪如泉涌;还记得那时每天的休闲方式只有抱着三毛的书——或随着她在撒哈拉驰骋,或同她一起为荷西的离去心如刀绞;还记得那时中午为多看一会儿电视与赶我去上学的老爸捉迷藏;还记得那时站在窗台上闻着沾有尘土的茉莉花的清香也很满足;还记得有一次妈妈帮我梳头时说我头上有几根白发时,我笑着笑着就流泪了……    
    这么多的“还记得”让我明白我的高三真的很充实,很有趣——它是我生命中永不能抹去的一段回忆……    
    


斗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