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圆你一个清华梦 >

第3部分

圆你一个清华梦-第3部分

小说: 圆你一个清华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多的“还记得”让我明白我的高三真的很充实,很有趣——它是我生命中永不能抹去的一段回忆……    
    


斗转星移篇重生之时与蜕变之日

    周志威    
    如今,我已经在清华园体味了近半年的大学生活。几个月前的那场拼杀虽然硝烟未尽,却已在我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化成了一段历史。    
    不知怎的,我只觉得那段日子不属于自己——生活是如此匆匆,我没有时间开拓自己的路,只能循着前人的足迹前行。    
    不是自己的路,忆想起来也是模糊的。竭尽全力去想,也仅能觅到几缕蛛丝马迹;头脑里尽管充斥着一些零散的、真实的旧画面,却让我有“人在梦中”之感。    
    在高二下学期,我们就开始疯狂地背诵高三的教材。老师每天都提醒我们——调整好状态,准备进入总复习。当时还不觉得怎样,但当全面复习真正开始启动时,我愣住了。虽说已经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每日的“超进度大跨越”,但一想到自己入校才两年,告别没日没夜的中考才两年多一点,怎么会再次陷入这苦苦的挣扎中呢?    
    时间不容许我停顿一刻,即使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我也要马上投入复习。    
    在那段日子里,其实已无所谓生活:每天早早地爬起背书,再下楼买块面包飞奔到教室开始一天的听课、做笔记、背书、写作业,然后是披着夜幕奔回寝室继续奋战……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每天都简单地重复着程序化的生活:没有双休日(其实早就没了),没了户外活动,没了与好友的沟通,也没了午夜遛街的闲情逸致——除了备考,我实在不知道自己还剩下些什么。    
    在备考的日子里,有些时候,我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究竟在干什么。盯着一页书,直到放学的乐声响起却没能记下一个字。我想我的脑袋应当是在搜索着什么、思考着什么,或是怀念着什么。有时,我会突然想起初中时与伙伴们在大雪过后的山林中奔跑嬉闹的欢乐;有时,也会想起站在疾驰的列车中压抑不住回家以及邂逅老乡侃侃而谈的喜悦;不时也会记起第一次进城时那种空荡荡的彷徨与恐惧……我想,自己应该是想极了以前的日子,想极了那段什么也不需要想的时光;有时竟恨不得自己不要长大,能够永远生活在那段没有忧虑、不知发愁、每一天都任自己驰骋的童年。    
    对逝去的日子里那些无穷的欢乐的追忆,让我的感情有了些许寄托,也使我更不满于眼前空荡荡的生活——这导致了我很长一段日子的烦闷。    
    真的,那一阵子我很烦,烦得容不得课桌对我腿脚的束缚。我不断地挪动着桌子,变换着坐姿——不但没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反倒让尖锐的声音弄得更加烦躁。好不容易坐舒服了,却不知自己该做些什么,看书?做题?看哪一本书?做哪一科的题?脑子更乱了。    
    好多次,我翻开了一本书,脑子里却在不住地计算着有没有更好一些的选择。常常是一堂课到头没有记住几个字。时间就这样被我浪费掉了,而由此带来的愧疚让我更加烦闷。后来我索性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事也不去做,一个人跑出去闲转。    
    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常常是什么事也做不出的。事实上,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跑去找我的好友。与他在一起,我可以喊出自己心中所有的不快,也会让自己感染他的快乐。记得高考前一个月左右的样子,我们俩一同去了趟佳木斯大学。佳木斯大学城建在山上,距我们学校有近20里地远。那时我们那里是初春,雪已化了,雨水还没有,空气干燥得很,路上烟尘也很多。我们都是第一次去,不想走错了路,绕了几圈才赶到了那里。远远地,我望到了佳木斯大学“人”字形的标志性建筑。在落日的余晖中,“人”字隐隐闪光,直插青天。一种高等学府的崇高感顿时充溢了我的胸膛,满脑子的琐事也在这一刹那都荡然无存。在佳木斯大学校园里,我们踩着夕阳转了一圈又一圈,感受着“大学”二字所赐予我们的那份神圣与庄严。我们返回的时候,已是星斗满天。虽然一身疲惫,但我知道自己的内心是兴奋而快乐的。    
    短暂的逃离虽不能长久,但已让混沌的我得到了一次重生。我又回到了我的世界里,再次翻开书本,看着日子一页页从手指尖划过。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很快,在我们的期待与恐惧中,高考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很意外,自己竟没有任何感觉。3天里,一切都过得极其自然,似乎理所应当。题目不难,发挥得却不是很好;不过没什么,我的心底竟找不到一丝不安与紧张——我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    
    考试结束的当晚,我们寝室的6个兄弟就跑到歌厅吼了半宿。一切曾被压抑的情感、一切本应拥有的活力都在此刻展现。大家无所顾忌地狂喊着,蹦跳着……“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我在心底默默地对自己说。    
    接下来的日子多少有些凌乱:估分、填报志愿、话别、返乡……一连串的事情填满了我整个假期,同样是每一天都在忙碌。眼见着朋友一个个离开,然后是自己告别这一切,来到清华园,成为一名大学生。    
    偶尔,猛然想起自己是个大学生了,思想上竟有些接受不了;又追忆起自己那段黑色岁月里的点点滴滴,竟完全无法理解自己是怎样经历了那一场由高中生到大学生“蜕变”。这就是成长吗?我不清楚,只记得在生活受挫时常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也许明天会更好!”现在的我,也相信做好了今天的事,明天真的会更好。    
    


斗转星移篇稳定情绪 抓住方法

    孙军山    
    当我还是高中生时,我就竭力去想像自己在大学中的生活,想像着那大大的校园、那参天大树……现在我身在大学,又竭力去回想高中的生活,想着那绿草如茵、那熟悉的面孔,当然我也不时地想起高考前那段难忘的日子。    
    高考是一种残酷的考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特别是清华、北大,门槛前不知排了多少人。正因如此,高考前的日子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我曾在这黑暗里面挣扎、摸索,我曾在这黑暗里面艰苦奋斗。其实,高三拥有的不仅仅是郁闷的、单调的学习,它也是千姿百态、充满各种喜怒哀乐的中国校园小社会。    
    进入高三后,就明显感觉生活节奏变快了,仿佛地球突然加快自转一样:跑步——晨读——吃饭——上课……24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也不知是学得认真,还是玩得投入。事实上,我学习还是比较认真的,毕竟自己的目标就是清华、北大,不加油是不行的。生活、学习节奏的加快也引起了诸多不同寻常反应:父母千叮咛万嘱咐,不时地去看我,来回地接送,给我安慰,也给我压力,也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感情,让我有了一股说不清的学习动力。    
    踏入高三,便进入了马拉松的冲刺阶段。“学习忙得要死,试卷堆积如山”,这是高三生活的典型描述。此时,我真的想好好学一回,真正冲刺冲刺,以弥补高二期间浪费的光阴(分科后“轻松”得忘乎所以),每天起早贪黑、冥思苦想;然而月考的成绩却给了我很大的打击——没拿全年级第一,我一时真的失去了上清华、北大的信心。消沉了几天后,我重整旗鼓,又一次把头深深埋进了课本里。    
    除了时间上的投入外,我还特别注意学习方法的摸索与总结。在吸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错题本”,把平常做错的与典型的好题“全记录在案”——这种做法的益处是考试前才能尝到的——考试前翻开“错题本”,从具体题目中联系抽象知识点,由本及书,寓复杂于简单。这样我节省了不少时间,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复一日,“错题本”厚了,我的知识积累也增加了。    
    听过许多清华、北大的学生谈高中感受,他们把自己的备考生涯都描绘得那样简单、轻松。我不相信,如果那样,清华、北大至少扩建一倍;要想取得好成绩还得靠刻苦学习,学习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学习要持之以恒,成绩要动态稳定”,这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总体感觉学习就像杠杆,你不在一端用力,另一端的成绩就要下滑。学习不踏实的人,成绩就像海浪,忽高忽低;谁又能保证高考正好是浪尖而不是低谷——这样的危险系数很大,所以还得努力使成绩尽可能少波动,在稳定中提高。    
    在学习中,我是一个比较爱发问的人——问问题是中性的,不应当作一种害羞惭愧之事。“人非圣贤,孰能无惑”,问老师,问同学,在交流中提高,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建立友谊,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学习要经得起考验,要耐得住挫折,要稳得住情绪,要抓得住方法,要稳得住成绩。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过的基本是两点一线(教室——宿舍)生活,与同学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情绪,情绪好坏又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    
    高中期间我与同学的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这也为我稳定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在这里我仅谈几点自己的经验:1、切忌以自我为中心。不管你是谁,尖子也好,班干部也罢,对待自己与他人不要有分别。2、朋友之间要真情实意,切勿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3、保持自我独立性,不要盲目随大流。否则“出淤泥而不染”将变成“陷淤泥而不拔”——别堕落了。    
    周围的同学给了我莫大的关怀,我对他们也充满深深谢意。在高中,我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他非常害羞,与我却有着很多共同语言。我们有心里话总是彼此交流,差不多像鲍叔牙与管夷吾那样铁。有时候中午买饭他给帮忙,甚至干脆吃他的那份——很随便,内心很满足,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的动力。    
    我就读的滨阳县二中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中学了,然而这里的软环境却是奇好,让我欣喜不已。从校长到老师,每一个人对学生都认真负责,虽然严一些,却是为我们好。学校抓作息很严格——因为只有休息好,才能精神好;也只有精神好,才能学习好。正是因为这种环境,我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作息习惯。半封闭的军事化管理,让我们受益匪浅。学校一个月放假一次,即便这样,有的同学还舍不得回家,可能被这种软环境感动了吧。在这种环境里,我心情很舒畅,学习劲头也足。老师给了我很大的期望与尊重,他们讲课细致入微,使我的知识大厦没有一个地方是“豆腐渣”工程。我感谢他们,因此信心百倍,动力无限。我立志感谢这些最可爱的人,特别是我的班主任。怎样感谢他们?尽自己的努力去拿下我县的清华“零记录”!    
    回忆起高中的一幕一幕,是那么感人;我爱高中生活,爱高三的一切,这一切的一切塑造了我——一个清华学子。    
    


斗转星移篇执著理想并不是盲目玩命

    朱明明    
    如今,坐在校园里,望着那些步履匆匆的学兄学姐们,感受着清华大学特有的气息,憧憬着对明天的渴望,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    
    我从一个幼稚的初中生进入县城高中上学,有着太多的未知。整个高一期间,我是在朦胧的状态中学习并生活的。面对这个陌生的新世界,我有些迷乱,只知道学习,学习之外的一切都未曾涉足过,也不曾考虑过。经过两个学期的努力,自己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了高一下学期期末的时候,一个很难抉择的事——分科横在了我的面前,自己感到无所适从。于是,自然而然去征询父母、亲戚及朋友的意见。他们一致建议我去选择理科,说是理科门类多,就业岗位比较多,容易赚钱,可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文科不是耍嘴皮子就是玩笔杆子,没多大出息。况且当时我的学习成绩不错,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全校第二,数学成绩也比较好,学理科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保持下去,考清华、北大也是不成问题的。虽然他们表面上说听从我自己的选择,我想选择什么就是什么;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真实要求与期望——你一定要选择理科,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光宗耀祖。    
    也不知出于什么缘故,是自己内心中对文学尤其是对鲁迅文章的喜爱,抑或是自己性格中的那一点点叛逆因子,我在分科表上选择了文科。这一选择不要紧,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亲戚朋友也都渐渐地与我家疏远了——他们认为自己苦口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