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平民老爸 非凡儿子 >

第1部分

平民老爸 非凡儿子-第1部分

小说: 平民老爸 非凡儿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    
    古建龙    
    前几年,“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特别流行,这两年大家都不怎么提了。我国素质教育搞了这么些年,收获不小,但素质教育才刚刚开始:孩子们的书包还是那么沉重,题海战术依然风行……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并不能一蹴而就,素质教育不应该成为一场运动抑或一种潮流,而应是一项百年不变、千年不变的基本国策,是一项需要长期构筑的工程。素质教育不单单是教育工作者的事,它是国家的大事,更是全民的大事。    
    何谓素质教育?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认为,素质教育是优质教育,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倾向,同社会要求相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的教育,其核心应    
    该是个性的发展。因此,要想成功的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实施个性化教育。    
    其实,个性化教育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更深入人的本质,更切入教育的内核。个性化教育充分实现个体在发展中的独特性,真正把个体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对象加以充分地体现和关注,因而摈弃了“群体”中失去生命力的部分,凸显出“个体”中最精彩的部分。每一个被教育的个体具有不容忽视的独特价值,个性化教育正是强调和尊重了教育对象这种宝贵的独特性,并对其采取了独特性的教育手段,使“独特性”异彩纷呈。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只有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群体的素质才能真正地提高。    
    那么,我们的家长如何对孩子实施个性化教育呢?    
    第一,我们要弄清孩子的个性特征:他(她)不同于外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动机、兴趣、理想,他(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他(她)的身体状况等等,关注孩子的独特性、差异性,也就是说对他(她)有个充分、全面的了解;第二,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必须是友好的、平等的,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心灵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身份变得模糊不清,我们特别强调这种交流的忘我性;第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始终至少大部分时间处于积极和主动的状态,教育的过程整体是创造性的、阳光的、健康的、愉悦的,甚至是幸福的,但不排除辛苦的劳作、痛苦的思索和成长的烦恼;第四,我们把个性化教育看着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不是要将其看作一个独立的教育实体,而是要将其贯穿于家庭内外的教育全过程。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个性教育等同于兴趣教育、才能教育抑或特长教育,也不能把它与集体教育和基础教育对立起来。    
    《平民老爸,非凡儿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性化教育的典型案例。作者李艺林多年来一直从事成功学方面的研究,与其同行不同的是,他有意识地把成功学引入素质教育,特别是个性化教育,并关注、寻找、分析、研究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平民老爸  非凡儿子》是其多年辛劳的成果。    
    在本书中,作者以朴实、幽默、睿智的语言,以现实故事、寓言故事和作者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一个4岁时还在乡村生活、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野孩子,怎样在平民老爸(人寿保险推销员)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下成长为一个小童星的经典教子案例。故事中成名的小潭源一边演艺,一边读书,不但没有荒废学业,而且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列。    
    我们无意于在此标榜成名成家,也不是希望所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影星、歌星,我们只是希望每个孩子的个性与天性在阳光、健康的氛围中得以舒展,他们的天分被充分发掘,他们的才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    
    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可谓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素质教育的核必,是人尽其才的源头与根本,是教育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的必经之路。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成功的个性化教子案例,它将为广大家长和学生带来弥足珍贵的启示。    
    


第一部分:造星计划 梦想前言

    五年前,我到《成功》杂志当编辑、记者,对成功励志的理解开始进入理性和深入的研究阶段。    
    2000年,我著述《中国需要成功学》,以封面头条位置发表在6月号的《成功》上,当时我提出一个这样的概念:中国的成功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我的论述当时获得了一些专家、教授的认同和赞同。也就是在那之后的不久,我到广州采访,认识了当时获得寿险行业世界百万圆桌会议资格的刘金笑,并一起多次探讨过有关成功学的问题。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我就一直关注着刘金笑对成功学的应用和他把儿子作为成功学试验田的每一个过程。    
    五年过去了,虽然我离开了《成功》杂志,但我并没有离开成功学的研究。理性地研究了五年,如果还包括五年以前那感性的若干年,我应该也算得上是资深的成功学研究者了。可是,许多年来,号称在研究,却一直没有拿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来。虽然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从第一本成功学《人人都能成功》到《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再到《人性的弱点》、《唤醒心中的巨人》、《你就是一座宝藏》,以及后来国内成功学的推广者著述的诸如《性格成功学》、《行动成功学》、《潜能成功》、《美国魔鬼训练》、《日本魔鬼训练》等等,都在借鉴国外成功学理论的同时,大同小异地提出了自己的成功学理论、概念,并且获得了成功,自己何不也仿照着写一部这样的成功学专著来。可是,每次走进书店,却又总是被那些琳琅满目的励志书籍和五花八门的成功学“流派”弄得眩晕,以至拖了那么多年还没有写出什么东西来。    
    2003年,当我“流浪”到广州工作,几乎每个星期有和刘金笑见面的机会,有了零距离的、面对面的接触的契机后,我于一天突然发现:我的成功学专著——论文——答卷就在这里,就在刘金笑身上,就在他和他的儿子中间。于是,我决定写一部“活”的成功学著作。我并不是说以前的诸多成功学著作不是活的。我的意思是我不写纯理论的东西,我要借鉴《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以故事为起点的成功经验,但不同的是我把故事像珍珠一样让一根线始终穿着它,同时又摈弃写成传记文学。我把每一章分成一个大房子,把每一节分成大房子里的小房子。在大房子里,我策划、设计了很有成功氛围的励志标语;在进入大房子内的小房子后,更能找得到童话式的励志寓言故事,并且,每一个小房子至少有一个寓言故事。在大房子里和小房子里转了一圈出来后,又有专家帮助所有阅读者进行一次总结,提出观点、强调要点、牢记精点。这内文穿插的故事和一段故事完毕后的点评,我又参照了《水煮三国》的成功经验。    
    我始终认为,创意和创新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都是在前人成功的经验上总结、推进、演化而来的。我在我这“活”的成功学著作里,就力图这样做,并且力图做得圆满、成功。如果说任何一样东西和任何一门学说,都存在弊端和不足的话,我知道,成功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太玄、太疯,最大的不足就是难实践、难坚持。但难实践、难坚持,并不能代表不能实践、不能坚持,太玄、太疯,也并不能说明他不现实、不科学。成功的人原本就是少数,天才原本就是疯子,在你没有成功前,谁也不能圈定你就是失败者,上帝也同样没有圈定谁是成功者。所以,成功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谁都可以试一试、搏一搏。但是,应用成功学的人往往是半途开始,也是半途而废的,而从我对成功励志的理解而言,成功学应该是从小就开始学习的一门素质教育学说。因为,成功学里面有一句非常有代表性的话:“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那么,人的一生中,习惯又是怎样养成的呢?性格又是怎样造成的?养成习惯和造成性格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无疑,不用回答,任何一个人就想到了小时候,想到了童年,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周围的环境,于是造成了他今天的命运,或者说,促成了他今天的失败。那么,如果从小灌输成功理念,从小养成成功习惯,是不是对成功来说,就容易了许多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也并不能说就一定成功,但绝对是成功的几率要大许多许多。基于这么一个命题,我从刘金笑的成功学应用上找到了答案。并且,我更加认定,刘金笑的成功学试验可以推广、仿效,甚至普及。当然,这种推广、仿效和普及,并不是提倡读者都把自己的孩子往明星之路上引,而是可以引用他的方法和方式,及早发现或者帮助孩子发现、挖掘特长,激发潜能,在各自的爱好、特长上发扬光大。    
    好了,无须赘言,在马上要进入正文阅读前,我提三个建议:一,如果您是家长,请把重点放在故事细节和作者点评上,因为前者有方法,后者有总结;二,如果您是孩童或少年,请把重点放在童话、寓言式的励志故事上,因为它能激发你的生活和学习热情;三,如果您是正工作着的青年奋斗者,您可以把作者题记和励志故事,或者说是整部书,作为点亮您心灵的灯塔,并将此储存、保存下来,作为您生儿育女后的参照标本。最后,祝天下父母和少年朋友能通过阅读此书,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一部分:造星计划 梦想鹰原本就是飞翔的(1)

    人和动物原本没有什么区别,但人类有梦想,因而能主宰地球。——作者题记    
    本章导读    
    鹰原本就是飞翔的    
    鹰原本就是应该飞翔的。“人原本也是可以飞翔的呀”——主人公刘金笑有一天突然发现。    
    §兔子家庭的故事    
    动物大家庭中,兔子应该是没有暴力而比较文明的。于是,主人公刘金笑对儿子的励志教育便从此入手。    
    鹰原本就是飞翔的    
    有很多人只知道生意要经营,并不知道婚姻和培育子女都是要认真地计划并苦心、用心经营的。准确地说,他们也并不是不知道,只是从来没有这样觉得,甚至并不这样认为。    
    可刘金笑却相反,他认为:儿子是自己跟老婆周玉兰这一辈子最值得骄傲和庆幸的杰作,既然生下来了,就好好把“作品”完成!    
    当然,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个做父母的不愿把自己的作品好好完成。只是他们大多数在完成的过程中,不像经营一个公司或者是一个工厂一样去精心策划、设计、生产、管理、监督、创新,倒是像一个退休的老头在街边摆一个书报摊,有人买就赚一角二角,没有人买不紧张,不祈求,也不更改经营方式和方法,更不哀怨。可事实上,这样的经营当然只有坐等日暮西山、油灯耗尽、过一天算一天了。    
    ——而生命是要自己主动创造的,命运是要自己积极把握的。    
    刘金笑深谙这一点。    
    刘金笑长得很北方,人高马大,口里吐出来的普通话也是典型的北方版本,“咩咩”叫的广东白话几乎没有学会,粤港人诸多好的坏的习惯也总是与他无缘。他更多的是保持河北人的节俭和勤奋。他从最初的七八个人租住一间房,每个月出房租一百元钱还觉得贵到现在终于在番禺桥头的广州碧桂园花45万买三室一厅的按揭楼房,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蜕变,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愿望。    
    这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1999年。就这一年,刘金笑已经实现了他的愿望。而此时离他到广州打拼也就四年时间。四年里,他有了不小的收获,从某种角度说,他获得了成功。    
    其实,成功应该是很难的事情,难得如阿拉法特一辈子在为实现建立和平、不受欺侮的巴勒斯坦国而呕心沥血;难得如体育射击老将王义夫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奥运会上为夺取金牌而拼搏;难得也像本书的主人公刘金笑那样历尽辛劳和艰苦。    
    不过,成功又是很容易的事情,容易得像美国打伊拉克,二十天的时间就挺进了整个石油疆土;容易得像张艺谋拍电影,拍一部火一部,并且准备让哪个漂亮脸蛋红满整个中国她就不敢暗淡无光;容易得又同样似本书的主人公刘金笑。1996年前还在河北老家蒸酒欠了一屁股债,1998年就在广州成为人寿保险行业世界百万圆桌会议的会员,实现了广州买房置业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