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平民老爸 非凡儿子 >

第24部分

平民老爸 非凡儿子-第24部分

小说: 平民老爸 非凡儿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工掌嘴:“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老太监一边跟着皇上走,一边在不停地掌嘴,左边一下,右边一下,清楚地听到“啪啪”声和那听着叫人牙酸的太监独有的声音:“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这场戏演毕,小潭源马上跑到扮演刘公公的老演员旁边,摸着老演员的脸说:“您是真的打自己呀!疼吗?”一副怜爱人的样子。老演员笑着说:“哦,小皇上,谢谢你替我担心。不疼,这打也是有技巧的。”    
    但小潭源似懂非懂,眼睛迷茫地看着老演员红肿的脸,似有一点心酸。他似乎想到了张导演讲的那个“一生做好一件事情”的故事,知道一个人要做好一件事情,比如说演戏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或许,就像故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里面说到的;也或许是故事《幸福在哪里》里面讲到的,只要双手、双脚勤力,只要有做优秀的自己的决心,就会做好任何一件事情。    
    演了一天,晚上还有最后一场戏。演完这最后一场戏,小潭源就可以回距北京并不远的河北黄骅乡下看爷爷、奶奶了。冬去春来,已经有两年没有回河北看爷爷、奶奶,他好想好想奶奶给他煮马铃薯。一想到奶奶的马铃薯,他对爸爸说:“已经闻到马铃薯的香味了!”    
    晚上的戏很长很长,一直到凌晨四点。在平时,小潭源早已坚持不住,或者早就进入梦香了,但这一天,他或许就是一直回想着爷爷、奶奶对他的那种和爸爸、妈妈不一样的爱——可以坚持到天明。    
    其实,北方的天比南方亮得略早。此时,在北京的郊外已经看到东方露出的鱼肚白。而东方那个方向,正是刘金笑和刘潭源父子出生的河北黄骅老家。    
    作者点评    
    笔者一直想讲个故事,可所有童话般的励志故事,皆被刘金笑讲得差不多——让他的儿子听醉——在醉中健康而快速地成长,以至没有了我的位置。    
    到这要结束的时候,我终于发现刘金笑没有给他的儿子讲故事。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对所有读我这本书——将被刘金笑教育儿子的故事所激励的朋友们,讲一个一样是童话般的励志故事:    
    一只生活在笼子里的鸟,过着安逸的日子。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每天主人都会安排好它的吃喝拉撒,它只需天天唱歌给主人听。    
    有一天,鸟突发奇想,它想上天堂看看。它就去请求上帝。    
    上帝问鸟:“你现在的日子不愁吃不愁喝,不好吗?”    
    鸟回答:“可那笼子太小了,我不自由。”    
    于是上帝就把鸟安排在天堂住下了。    
    一年后,上帝突然想起了那只鸟,便去看它。    
    他问鸟:“啊,我的孩子,你过得还好吗?”    
    鸟回答:“感谢上帝,我活得还好。”    
    “那么,你能谈谈在天堂里生活的感受吗?”上帝真诚地说。    
    鸟长叹一声,说:“唉,这里什么都好,只是这笼子太大了,怎么飞也飞不到边,所以,我并没有感觉到真正的快乐。”    
    “快乐要靠你自己去寻找,去感悟,你若是没有一颗快乐的心,即使给你天堂,也注定得不到快乐,更不要说幸福了。”上帝说完,拂袖而去。    
    想必大家都听明白了。那么,所有的读者,你就像本书的主人公刘潭源、刘金笑一样,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吧!    
    


第八部分:造星结果 快乐尾声:一个小童星的独特成长教育经历(1)

    故事结束,人生却刚刚开始    
    ——作者题记    
    两年前,也就是刘潭源出演《我的美丽乡愁》成功的时候,我应南京《莫愁》杂志编辑之约,在小潭源父亲的陪同下,专程、专题采访了小潭源。    
    在这本书结尾的时候,小潭源是和他的父亲一起回到了河北黄骅老家的。如果说以前回去都是悄无声息的话,这一次,黄骅电视台从他们踏上黄骅那块滚热的土地开始,就全程跟踪报道了他们的行踪以及小潭源成长的历程。如果说以前多次回黄骅是无人关注的话,这一次,却是有很多小朋友围着请小潭源给他们签名留念——黄骅的父老乡亲和小朋友们以出了一个未来将是星光灿烂的小明星而自豪。    
    在小潭源成“星”的历史上,虽然签名次数很多,但只有三次签名让刘金笑和小潭源记忆犹新。第一次是2002年在深圳一小学。当时,小潭源出演《情迷个半月》里吕方的“私生子”,戏份很多,因是同龄的原因,吸引了许多小朋友探望他。演戏空余下来后,金笑干脆安排小潭源跟同龄的小朋友们一起交流。可这一来,便出现了围着、抢着要小潭源签名留念的境况;第二次应该就是2004年在云南陆良县了。这一次,除了有小朋友,更多的是宾馆里做服务员的大哥哥、大姐姐,甚至还有这个县的父母官;第三次就是这次回河北乡下老家了。如果说前两次签名小潭源有走过场、和小朋友缺少沟通和交流的话,而这一次面对儿时的伙伴和讲同一口乡音的小朋友们,他却更愿意、更亲近地与他们交谈,并畅谈演戏心得,甚至告诉很多他们不知道而想知道的演戏“内幕”。    
    转眼小潭源十岁即将到来,在他的成长路上,一晃竟有了五年演戏生涯。五年里,他在父母,特别是父亲的训导下,慢慢地成长为一个让很多小朋友羡慕的小童星,更让他的父母、他的祖父母、他的家乡人多了一份骄傲。当然,也让我——这本书的作者多了一份荣光——让我多年从事的成功学研究多了一份鲜活的素材——尽管我并没有做出什么可以光宗耀祖的成绩来。    
    我知道,随着《大清风云》的拍摄进入尾声,随着这个电视剧播出的时间越来越临近,随着各方媒体对“小皇帝”刘潭源的报道越来越多,于是,我决定配合他们的报道,把我写过的小潭源讲述的《我也有美丽的乡愁》这篇文章搬出来,以便读者进一步走进这个小童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和所有小朋友一样的爱与愁、忧和乐:    
    2002年12月28日,爸爸对我说:“潭源,今天是《我的美丽乡愁》广州开映式,负责总发行的赵军伯伯说要你在电影放映完后,从观众座位里跑上台和观众见面,给大家一个惊喜。”我想一想,觉得好玩,爽快答应了。    
    那天,我像一个潜伏在观众席里的特务,妈妈抱着我的时候,我不敢左顾右盼,生怕哪个认出我来,特别是和我同龄的小朋友,缠着要我签名,我更怕。    
    电影快结束了,徐静蕾、刘漩姐姐和陈晓东哥哥在等着新年钟声敲响,我当然被美国爸爸、妈妈领养在华盛顿——这是《我的美丽乡愁》最后的情节。当影片结束,大礼堂一片通亮的灯光时,我突然从座位上蹦到了台上。于是,有眼尖的大声喊:“兵兵?兵兵!”    
    嘻嘻,好玩!我是兵兵,是徐静蕾姐姐的那个不爱说笑、整天抱着一个皮球玩的“私生子”。    
    那天在新闻发布会上,有一个年龄比我稍微大一点的小朋友观众问了我一个很新鲜的问题。他说:“兵兵,你有美丽乡愁吗?”我真的想都没有想就回答她:“有!”    
    想不到,这一声“有”,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他们围着我问这问那,我由此成了和徐静蕾、刘漩姐姐一样受关注的演员。    
    我知道乡愁就是想家,美丽就是漂亮。    
    我是四岁那年从河北黄骅乡下来到大广州的,出生也在乡下,四岁前的生活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到三岁的时候,我才懂事,知道爸爸是航海兵退伍,妈妈是工人,他们都在广州。因为他们忙,都要上班,就一直把我放在爷爷、奶奶身边。    
    爷爷、奶奶非常疼我,有好吃的都留着给我,爷爷帮我擦洗脚丫子,奶奶给我洗脏衣服,爷爷还给我讲好听的童话故事。最难忘的是,一个下雪的冬天,我不知道吃了什么,晚上突然肚子痛,并且弄脏了裤子,也急坏了爷爷奶奶。我大喊大叫,爷爷、奶奶很慌神,奶奶还抹眼泪。这时,爷爷抱起我就往外走,奶奶在后面赶上来打手电筒。走着走着,我听到一声响,奶奶摔了一跤,压低着声音在喊哎哟哎哟,爷爷一只手夹住我,一只手去拉奶奶。由于奶奶扭了脚,爷爷不能走得太快。庆幸的是这个时候我二伯和二娘也打着手电筒追赶上来了。二伯从爷爷手里接过我,背着我朝前跑,二娘在后面跟着。这时,爷爷、奶奶才打转回去。但等我们到村里卫生室时,医生都睡觉了。二伯“啪拉拉”地把门打得登登响。    
    那一次,我病得好厉害。我最怕打针,是二伯、二娘一边一个捉着我。喂药是爷爷、奶奶轮换着进行。这样我才在较短的时间内好转。    
    


第八部分:造星结果 快乐尾声:一个小童星的独特成长教育经历(2)

    在今年贺岁片《我的美丽乡愁》全国放映后,有很多小朋友给我写信。我在回老家河北一个小朋友的信时,不知怎么的,我一边想着爷爷奶奶那天晚上的情景,又一边想起了片中小兵兵没有爸爸、有妈妈而不能认的凄惨遭遇,便眼泪“卟哒卟哒”往下掉。    
    写完信,我又笑了,笑得很开心。因为虽然都说我演小兵兵演得像,但生活中的我很幸福。我不像小兵兵没有爸爸,我有一个值得骄傲的爸爸!他爱好表演,也演过戏,为人风趣、幽默,歌也唱得很好。我的成功百分百就是爸爸的功劳。    
    尽管我生活得很好、很幸福,可是在广州四年,就去年暑假妈妈带着我回过河北一次,爷爷、奶奶不愿意过城市的生活,也只来看过我一次,住上不到半年就回去了。我天天都想我的爷爷、奶奶,我经常给他们打电话。我也想和我一起玩泥巴的伙伴,有时做梦,我都喊家中小伙伴的名字。当然,这是妈妈第二天清早告诉我的。去年回老家的时候,我把我拍电视、电影的许多许多照片带回去了,那时候和我一起玩、一起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看了我的照片后,羡慕得不得了。    
    见此,爷爷问我,经常拍戏,是不是把学习丢了,成绩怎么样?我才不怕呢?我的成绩在班上不是一二名,就是三四名。这也是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的原因。有一次,有香港一个剧组找到爸爸,要我去拍戏,可能会耽误一个星期的学习,而这个时候正是面临期末考试。爸爸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有好多次,比如拍民族英雄《冼夫人》,到无锡去取景,爸爸白天陪着我拍戏,晚上就辅导我做作业。    
    我其实是一个外向型的孩子,可近四年,在我所担任的角色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内向、孤独、自闭、反叛,但不乏聪明的个性极强的小朋友。而且都演得像。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过,我可以讲一讲我拍戏时的内心世界。    
    在拍《我的美丽乡愁》时有这么一段戏:兵兵(刘潭源饰)问雪儿(徐静蕾饰):“妈妈,是不是我不听话,你才把我放在孤儿院的?”雪儿:“我不是你妈,你妈早死了!”兵兵大哭起来:“你就是我妈妈!”雪儿生气了,甩袖而去。兵兵急追上去,泪如雨下:“妈妈你不要走,以后我听你的话。你把我带回家,我要回家。”(此段戏有几句台词因太煽情,怕观众认为贺岁片搞得哭哭啼啼不好,后来剪掉部分情节)    
    当时,拍摄现场一片抽泣声,爸爸站在棚外也是一脸泪水。一拍完,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爸爸拍着我的肩说:“儿子,你是我的骄傲!拍这样的戏你一次就成功了,爸爸高兴!”接着,爸爸问我:“潭源,告诉爸爸,你是怎么哭出来的?”我告诉爸爸,这个时候我想到了爷爷、奶奶,想到第一次来广州、爸爸把我从爷爷怀中抢过去、抱着我坐火车时,因我哭闹着连续喊“我不去广州、我不去广州、我要回家”,爷爷、奶奶还有爸爸泪流满面的情景。    
    也许,我每演一回这样的戏,都是因为有自己的美丽乡愁的缘故。    
    我满八岁了,从五岁拍米琪广告、做米琪的形象代言人开始,我很幸运地在30集电视连续剧《女人汤》里演了被唐国强伯伯抛弃的儿子;在电视剧《情迷个半月》里演吕方哥哥和麦家琪姐姐的“私生子”;在《肥猫寻亲记》里和斯琴高娃阿姨及郑则仕伯伯搭档;而电影《我的美丽乡愁》和故事片《挖心猛鬼》则是大家公认的我演得最好的戏。    
    在广州,有人称我“羊城小童星”,其实我没有一点“星味”,我每天照样去上学;上课如果违反了纪律,照样要挨老师的批;家中也有一大堆玩具;有时家中来的叔叔不认识我,也照样不理我,当爸爸说什么什么戏是我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