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卓别林 >

第12部分

卓别林-第12部分

小说: 卓别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也有过荒唐;真正成年后,摆脱了迷茫的生活状态,也曾有过几次艳遇。他还
承认与美丽的艾娜。卜雯斯朝夕相处,自己最后当然会动情。但终未成其好事,
于是他在美妙的事业和工作中去获得安慰。
    他剖析自己第一次婚姻,是由于虚荣心作祟而轻率形成的,那是秘书汤姆无
意提到汽车司机小野说,卓别林从米高梅影片公司股东萨姆家回来时,陪了一位
从未见过那么美的姑娘。于是这句话打动了卓别林的虚荣心,他29岁了,不到30
即立身成名,需要一位美人了。他从此和哈里斯小姐频繁往来、歌舞晚餐、海滨
漫步、月夜幽会,终于有天哈里斯告诉他腹中有喜了。于是29岁的卓别林,心事
重重地与19岁的哈里斯悄悄成婚。
    他有过生活、工作计划,也想好好爱哈里斯,成了家他就想要一个好妻子了。
但婚后第二天,真可谓证书墨迹未干,米高梅公司就挟制哈里斯签订一年的拍片
合同。卓别林不同意,却劝而无效。1 个月后双方即发生纠纷,哈里斯又要丈夫
去谈判,解决矛盾。卓别林更不愿这个来干扰他的事业,而哈里斯婚前怀孕纯属
子虚乌有,婚后仍想做电影明星。两个人虽在同一个屋檐下,却都忙于拍片,1
年中彼此竟难真正会上几面。偶尔在星期天相遇,也是互相敷衍了事。同床异梦,
终于导致协议友好分手。可恶的是,有些以捕捉花边新闻为能事的卑劣记者,竟
在他俩分居后对哈里斯造谣,然后挑起她在报上攻击卓别林……
    于是,众多的清教徒们有了事做,1920年春天,一支支诅咒之箭射向活的目
标。第一国家影片公司也乘机发难,试图利用这个离婚事件的影响,扣压卓别林
创作的新片。这部故事片《寻子遇仙记》近7 本长,第一国家影片公司想把它当
作3 部各2 本的片子,这就可少付9 万美元。而卓别林自己付出的是近50万美元
和近一年半的时间与精力。片子共耗1。7 万米胶片,共拍了2 部底片,其中一部
是专给欧洲观众看的。某些场面反复拍了上百次,如夏尔洛盖着一条像睡衣似的
开了纽扣洞的被子,从床上爬起来那一场,就拍了2 周。
    这时,影片尚未剪辑好,哈里斯的律师在报界一边倒的支持下,扬言要没收
卓别林的财产。卓别林请律师出面抵挡(1920年11月正式办理离婚手续),自己
带着两个工作人员携影片底片,偷偷离开洛杉矶。躲到犹他州的盐湖城,躲进一
个旅馆租了几间房子。利用所有的地面、家具,摊开一卷卷的胶片,偷偷冒险进
行剪接,因为在旅馆里存放易燃危险物品属违法行为。
    2000多个镜头虽然都编好号码,但偶尔错一个,就需在卧室、床上、柜上、
洗手间四处寻找几小时……终于,他们在缺乏一切应有的设备的情况下,奇
    迹般地完成了艰巨的剪辑工作。又放映在白色浴巾上,检看明信片那样大的
样片。
    因为在接片机上已看了无数遍,卓别林觉得样片不及最初看的效果好。
    就事先不予公布,在当地一家影院试映一次,对影片进行一次严格考验。他
自己提心吊胆的坐在观众席中,不是怕哈里斯的律师或洛杉矶、纽约报界的人追
到这儿来,而是担心这部喜剧片是否成功?
    电影开映了,银幕上出现了嵌在花边框中的一行字“查理。卓别林最新影片
《寻子遇仙记》”,观众惊呼,随着剧情的展开,掌声像热烈的风一阵阵回荡在
大厅里……
    这部影片是卓别林的第一部长片,它的创作有一定的偶然性。
    当时他虽然是联美公司的股东之一,但仍需为第一国家影片公司完成合同规
定的影片数。但一有了家,有了哈里斯带来的一些麻烦,影响了他的创作能力。
1919年一部三本的《田园诗》花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即在联美公司成立两个月后
才于6 月15日上映发行。1 个月后他的第一个孩子“小灰鼠”
    出生,但巨大的悲哀紧随巨大的幸福而来,3 天后婴儿即夭折……
    那年秋天,为了排遣愁绪,他有时去戏院看看戏剧、舞蹈演出。有次一个并
不出色的舞蹈演员谢完幕后,又带了一个4 岁多的男孩贾克。柯根出来,小贾克
跟着父亲向观众鞠躬后,突然跳了几个有趣的舞步,懂事地向观众摆摆手,跑进
后台,观众们继续喝彩,小贾克只好再上场跳了一个舞。看到这个孩子,卓别林
想起自己5 岁登台的情景。他慧眼识珠,看到了这个孩子的可爱个性。
    一周后,当他与一班演员坐在摄影场上搜索枯肠时,又想起了小贾克。柯根。
这是他的一种创作方式,与厂里的演员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他们的反应与形象
常常能触发他某种思路。这时他就谈起了那个小孩谢幕的事,有人说看到当天的
晨报,报道贾克。柯根被人邀去签了合同拍片子。卓别林一听就如触了电:“哎
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接着他思路豁然开朗:“你们可曾想到小孩和流浪
汉在一起生活,小孩在街上到处砸窗户,流浪汉就来配玻璃。那多有趣,可以串
出各式各样的离奇事呀!”
    他就坐在那儿一天,编排故事、构思剧情、设计动作,厂里的演员和工作人
员都觉得奇怪,机会已经错过,这不是白费劲吗。后来他也醒悟过来,一个劲怪
自己怎么没早想到呢!翌日,他没精打采,有人提议另外物色一个孩子,或者干
脆用个黑孩子,他否定了。
    到中午,厂里一个工作人员气吁吁地赶到摄影场,激动地告诉他:“跟别人
订合同的不是小贾克。柯根,而是老贾克。柯根。”卓别林高兴地从椅子上跳起
来:“快!打电话给他父亲,要他马上到这儿来,这事非常重要!”
    于是大家都兴奋起来,连办公室里的人也跑到摄影场上来祝贺卓别林。这使
他想到信息不能传出去,弄不好别人也会想到用这小孩呢。于是,又叫去通知老
贾克。柯根的人,绝口不提小孩的事。
    后来,小贾克的老爸带着一副迷惑表情来了,弄了半天才明白:“啊,你尽
管把这小坏蛋留下来好啦。”
    卓别林非常高兴,有人说幼童和狗是电影里最好的演员,他很同意这种说法。
他认为所有的小孩,或多或少都具备一点天才,问题在于导演如何想办法使他们
表现出来。他就使小贾克在影片中,很好地表现了他所希望有的效果。
    影片的片头字幕是“一部笑中也许含着泪的影片”:一个穷苦的伦敦少妇
(艾娜饰)和她情人、一个画家,生下一个私生子。她太穷了,养不了这孩子,
想给他找一户有钱人家。她在一座豪宅门口,把婴儿放在一辆轿车里。
    谁知强盗偷去车,把婴儿扔在垃圾箱边……
    穷玻璃匠(卓别林饰)发现了婴儿,捡回到自己住的旧房子顶楼。他用旧麻
袋改成婴儿的吊床,在破茶壶壶嘴上套着橡皮奶头,给婴儿喂奶。又捡了一张旧
藤椅,在座上挖一个洞,把尿盆放在它底下。就这样,带大了弃儿(贾克。柯根
饰)。
    小弃儿跟着玻璃匠如此谋生:他在街上游逛,乘人不注意时扔石头砸人家的
窗户,然后飞快地逃跑。玻璃匠则背着玻璃架与工具适时出现,当然就会被倒霉
人家叫去。他十分殷勤地配装玻璃窗……当弃儿又举起手准备扔石头时,一个警
察发现这孩子有什么鬼名堂,就悄悄地走到他背后。小孩举着石头的手往后碰到
了警察的衣服,他抬起头看到背后是警察,便装作没事的样子,扔石头耍着玩。
接着,他天真地扔掉石头慢慢走开,突然飞也似地逃跑,警察明白过来,咆哮着
去追……
    终于,贫民习艺所来人要把弃儿从玻璃匠这儿领走。这一大一小两个相依为
命的人,都不愿离开对方。贫民习艺所的工作人员开着汽车把弃儿带走,玻璃匠
从顶楼上飞快地翻过许多房子的屋顶,在街道拐角处跳到汽车后车厢,夺回哭泣
的弃儿。他不敢再回顶楼,浪迹于鸡毛旅店等处……
    后来,弃儿的生母成了歌唱演员,有了钱,悬赏寻子。有人发现了弃儿,就
把他从玻璃匠身边抱走。玻璃匠孤独地睡着后,梦中遇到了天使(丽泰。格蕾饰)。
他求天使帮他找到幸福,天使让他也长出双翅飞上天堂。但同时天使也让警察、
市民、孩子和狗都戴上鹅毛做的翅膀上了天,于是那里跟人间一样,也有很多不
公道的事……
    当他醒过来后,发现是弃儿摇醒他的。孩子见到他母亲后讲述了一切,母亲
让孩子领着前来找玻璃匠。于是,他与弃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把纯闹剧与感情剧相结合的《寻子遇仙记》,是喜剧片的一个创新之举。
    当初卓别林想这样做时,电影剧作家、小说家古韦曾与他争论了很久,说形
式必须是单纯的,要么是闹剧,要么是正剧。二者不能混杂,否则无法演好。
    拍好后,第一国家影片公司的股东、经理们,也认为他拖得长,卖不到150
万。
    然而卓别林成功了,他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儿童形象。他让小贾克穿了一
件带洞的毛线衣,一条大人穿的束皮带的裤子,带着一顶鸭舌帽,这个装束似与
卓别林年幼时在兰贝斯的打扮差不多。他布置的玻璃匠与弃儿住的顶楼背景,也
与他当年住的波纳尔弄的那间顶楼相似。总之,影片的那些生活场景,对于英、
法、美、澳的观众来说十分熟悉。
    他写的片头字幕,是受了朋友、作家弗兰克所写的《奥斯卡。王尔德传》中
引用的一句话的启示“我只赞扬和钦佩那些含着泪谈人世间真理的作家”。
    影片表现的人道主义精神、浓郁的人情味与乐观主义精神,十分打动人。
    《寻子遇仙记》1921年2 月公映时,盛况空前。每天都有赞扬它的简报寄到
卓别林的制片厂来,大意都是它已经被评为第一流的艺术作品。该片第一年的卖
座,就使第一国家影片公司收入250 万元。卓别林分得的纯利超过100 万。小贾
克。柯根如卓别林第一天见到其父时所预言的,一片而红。他成了好莱坞的童星,
此后拍电影挣了400 多万。
    一旦暂时卸下家庭的重担,完成了一件重要工作,卓别林就有时间与精力求
知读书了。他逐字逐句阅读了希腊历史学家、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著作,其《传
记》为沙士比亚的巨作提供了大量的题材。他认真翻看了德国“批判哲学”始祖
康德、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还浏览了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剧本、古希腊唯
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英国作家伯顿的《解忧》……
    他结交了许多文化、艺术名流,与《幽默的意义》一书作者伊斯曼探讨幽默
的意义;与散文集《我们的美国》的作者弗兰克讨论美国的历史;与著名长诗《
桥》的作者哈特。克兰讨论写诗的目的,卓别林认为“诗是写给世人的一封情书”
;哈特。克兰赠给他的诗集《白房子》扉页上题写着“给查理。卓别林,纪念《
寻子遇仙记》”,书中有首诗标题为“卓别林风格”。
    著名神经外科圣手雷诺兹是戏剧、电影的名票,卓别林常与他争论说行医才
是鼓舞人的工作,雷诺兹大夫却说“戏剧、电影能鼓舞人的灵魂”,他后来在卓
别林的《摩登时代》一篇中客串了探监的牧师。作家哈里斯是编期刊的,经济上
常有困难,每2 周面临一次停刊危险。卓别林施以援手,哈里斯赠书答谢“您是
少数与我素昧平生但慨然解囊助我的读者之一,您那罕有的幽默艺术常常使我倾
倒,因为我认为,凡是使我们欢笑的人总比那些使我们悲泣的人更应受到尊敬。”
    这段时间,卓别林可以平静深入地总结一下自己的编、导、演技艺和创作规
律了。他认为“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
绩往往会是惊人的。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有许多导演的第一部影片都是新颖独
创的。”“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研究者,应当在戏剧效果方面发挥其艺术感。”
“对线条、空间、组织、速度等……从简单处入手,永远是最好的办法。”所以,
他自己“最不喜欢靠耍花招取得效果”。剧作家马克有次提出作家写剧本,应当
以理智为重还是以感情为主来入手?卓别林认为应以感情为主。
    他认为导演指导演员拍电影,“运用心理学是很有助益的。”他有时甚至把
新来的演员悄悄拉到一边,说自己疲惫烦闷,不知该怎样导演这一场。
    这竟使演员忘了自己的紧张,反过来帮他想办法,结果是调动了演员的主观
能动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