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卓别林 >

第32部分

卓别林-第32部分

小说: 卓别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演进的人的作品。”翌日清晨,白兰度曾打电话告诉索菲娅“影评界把我们全骂
到了”。
    无疑,影片因通俗闹剧式的情节而带有30年代的痕迹,新意不足是一个方面。
此外,卓别林在角色分配上,让马龙。白兰度饰不苟言笑的男主角,是一个小小
的失误。当年他本人在《一个国王在纽约》中饰演动了美容手术的国王,那一动
不动的脸是非常有表现力的。而白兰度在《香港女伯爵》中却表现不出多少幽默
感,这与卓别林的诱导过度有关。电影表演艺术在多向发展,同样一个人,一种
风格,没有创新也就是停止不前。但其他角色却个
    个称职,尤其是索菲娅。罗兰幽默、滑稽、富有活力的表演,十分完美;超
过《巴黎一妇人》中艾娜。卜雯斯的表演。
    虽然伦敦的影评呈一边倒态势,但卓别林走进影院观察一般观众的反应时,
他感到了欣慰。一周后,他带着全家飞赴法国。12日在巴黎歌剧院隆重献映《香
港女伯爵》。大群热情的法国观众,特别是年轻人,向着他们欢呼,乐队甚至吹
奏著名的意大利进行曲《阿依达》来迎接。影片放映中的笑声和结束后经久不息
的掌声,说明法国的观众和大部分影评家是认可而非出于礼貌,才这样对待他的
最后一部作品的。当然,总的来说,该片缺乏卓别林影片所固有的深刻的社会意
义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卓别林当然意识到了自然规律的无情。当记者们问他今后的计划时,这位78
岁的老人说,他不会再在一部影片里当主角了(他已经这样做了)。他说在银幕
上美感是很重要的,他早知道自己老了,已完全失去给自己化妆的兴趣了。但他
不放弃做一位电影艺术家,因为他腹中还有成叠的剧本。他想好好导演一部新的
影片,让他的孩子来演,因为他的孩子们都有这方面的天分……
    卓别林确实是老了,也正是由于他走过了78年的人生旅程,他才具有艺术哲
人的风范。索菲娅。罗兰在她的自述中,专辟第15章“必须学会说‘不’”
    来回忆她心目中的卓别林:有某些时刻是永志难忘的。“罗兰小姐,电话。
查尔斯。卓别林先生找你。”查尔斯。卓别林?找我?从我的少女时期起,他就
是我心目中笑的巨匠啊。当年在萨契诺电影院的漆黑天幕上是一颗多么遥远的星
星啊。在那些阴沉悲惨的日子里,查理带来了欢笑的闪光。他穿着冰鞋,甩掉警
察的追捕,扭动他的小胡子,飞速转动他的手杖,把鞋带当作通心粉来享用,使
波祖里的衣衫褴褛的孩子们大笑不止。他是我崇拜的偶像。
    ……要在查尔斯。卓别林导演下工作……这是我做梦也不曾想到过的。……
查理的导演方法……是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个卓越的演员,查理用表演来阐明
他的意图要更有效得多;别的导演絮絮叨叨说了一大串,还不如他摆弄片刻来得
清楚。
    我是崇拜查理的,我真诚爱戴他……
    卓别林知道索菲娅也是出生于贫民区的,他常常向她回忆自己的童年、讲述
自己少年的梦想和自己的奋斗,以此鼓励晚辈要有雄心壮志。作为艺术家不应随
波逐流,而应该忠于自己和生活。他说:“你有所求,故能有所得。
    如果这个世界与我难以相处,那就必须改变这个世界。“”一切艺术无不致
力于生活这一最伟大的艺术。“他的质朴话语中蕴含哲理,常使索菲娅感到振奋”
不要害怕对抗,即使当两个星球相撞时,也会在混乱中诞生出一颗星星。“
    索菲娅在自述中谈到卓别林给予她的温和忠告“你必须克服一个缺点。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生活异常美满的女人。你必须学会一件事,也许是生活中
最重要的一课,你必须学会说‘不’。你不会说‘不’,索菲娅,这是个严重缺
陷。我也很难说出口,但我一旦学会说‘不’,生活就变得好过多了。“
    她说:“《香港女伯爵》不太成功,批评家们说它老式化,卖座成绩很惨,
影片的失败使卓别林很伤心,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影片,假如它获得成功的话,他
也许会再拍几部的。至于我,那是一次成功的经验,因为他作为一个导演、作为
一个人,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在以后的年月里,卓别林在家中编写一部名为《怪相》的影片,打算让二女
儿维多莉亚主演。但计划始终未能实现,尽管在1974年出版的他的《我的从影生
活》画册中还宣布要拍,但精力身体已不允许这位执著的艺术家再有机会了。
    第二十七章永生的鲜活形象70年代来临了,美国一些知名人士,在卓别林离
开好莱坞20年之后,于1972年热情地向他伸出了手,热烈邀请他重返那块土地。
82岁的老艺术家在春暖花开的4 月初,由47岁的乌娜陪同,跨越过20年的时空和
万里之遥的大洋抵达纽约。以洛克菲勒为首的纽约知名人士,在林肯中心举行盛
大的欢迎晚会,纽约市长向卓别林颁发最高文化奖。
    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于4 月10日,在洛杉矶音乐中心举行隆重典礼。宣
布因卓别林“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无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奥斯卡特
别荣誉奖(终身荣誉奖)。2900多名观众和美国艺术界名流济济一堂,向他欢呼
鼓掌达1 分多钟。卓别林感动得眼含热泪,频频向人们抛吻……良久,他致词说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言语是如此无力,如此贫乏。我只能说,谢谢,
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个荣誉。你们都是了不起的、可爱的人,谢谢你们。”
    美国、美国人、美国文化艺术界,在变革、开放、进步的70年代初,把尊严、
崇敬郑重热烈地重新献给了他。这使整个世界为之倾慕,又掀起轮流放映观赏卓
氏电影的高潮。
    在洛杉矶,他重访了他那出售了的旧居。召来了曾在《寻子遇仙记》中扮演
弃儿的贾克。柯根,当年4 岁多的贾克,由于卓别林的发掘成了走红的童星。而
1972年的贾克成了一个56岁的大腹便便的秃顶,怎不令人感慨呢?
    那年9 月在第3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期间举行的“卓别林影展”,一共放映
了他80部影片中的73部,就更令他感慨万千了。
    3 年后,英国皇室在1975年1 月,宣布册封卓别林为“爵士”。他的姓名中
间嵌入“斯宾塞”,成了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爵士。85岁高龄的老艺术家视
觉、听觉、行走与说话能力减退,阳春三月,他是坐着轮椅飞回祖国、进宫晋见
伊莉莎白女王二世的。女王在授封仪式上对他说:“您的电影我全看过了,它们
实在太好了。”卓别林激动得只能以手势答谢女王。他事后对人说:“我一句话
也说不出来,真的说不出来。”
    关于卓别林生平和作品的影片《流浪汉先生》,经过几年的准备、拍摄,由
美国R。B。C 制片公司制片,由理查德。帕特逊编剧,由著名的莎士比亚剧演员劳
伦斯。奥立弗和沃尔特。马太解说,于1977年3 月上映发行。
    星移斗转又三秋,1977年12月25日,西方欢乐的圣诞节。就在这天清晨4 时,
20世纪最卓越的喜剧电影大师、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家、反法西斯的和平、
民主战士卓别林,留下80部电影组成的“人间喜剧”丰碑,在瑞士洛桑莱蒙湖畔
的别墅中,静静地、安详地告别了人世;终年88岁。
    世界在这欢乐的一天同悲:各大通讯社纷纷发布这一消息,发稿字数一时竟
超出对当时埃、以首脑会议的报道量。世界各大报均以头版头条通栏标题或显著
位置刊登这一消息,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字深沉诉说着同一句话:“永别了,查理。
卓别林。”
    美国影响最大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均以整版篇幅发表文章、图片
;各种期刊、文艺专刊如《读者文摘》《时代》《新闻周刊》《电影评论》等,
陆续发表专文、专论。《华盛顿邮报》的文章中还特别注意到,中国新华社以
“异乎寻常的速度报道了卓别林的逝世”,并摘引了新华社消息中对卓别林的评
价。加拿大《世界信息报》说:“今天人们含着泪水,因为
    流浪汉的创造者离开了人间,他给世人留下的是悲喜交融的杰作,留下的是
对人类心灵深处的触及。“法国《世界报》说:”卓别林是个天才,任何领域的
艺术家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获得他这样的声望。别了,卓别林!流浪汉万岁!

    英国《卫报》认为他是“一位为人类根本自由而斗争的卫士,他比世界上很
多政治家更伟大、更坚决。”认为他的成就“超越了娱乐的范围,而为人类追求
自由作出了有力的贡献。”日本各大报报道了卓别林逝世的消息后,刚好有一家
电影院正在上映卓别林的影片,所有的观众均合十致哀。
    各国新闻记者还走访了一些著名的电影导演、演员和卓别林的友人。英国著
名戏剧、电影演员劳伦斯。奥立弗回忆自己5 岁时,跟哥哥一道去看卓别林的电
影,“我们几乎笑破了肚子”。他于1938年遇见卓别林,“他极为吸引人,非常
友好。”他赞扬卓别林是“空前最伟大的喜剧家,我希望,我也相信卓别林将作
为最伟大的喜剧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法国导演雷纳。克莱尔说:“在任何国
家、任何时代,他都是电影艺术的一座纪念碑,大多数电影家都受到过他的启发。”
著名美国喜剧演员鲍勃。霍普说:“卓别林是我们事业中特别伟大的一个人,我
们为能与他同时代而感到幸福。”
    著名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对合众社记者说:“卓别林如同亚当一样,是我们所
有人的祖先(指电影行业)……他就像冬天的白雪,夏日的海浪,在我的童年,
卓别林的名字总是和圣诞节的点心、白雪和圣诞老人联系在一起,他早已属于那
些神奇、永恒的事物。”意大利女影星索菲娅在电话中向安莎社记者,回忆了10
年前主演卓别林最后一部影片时,老人对演员的关心和理解“因为他自己是位伟
大的演员,所以在拍摄期间我们的关系是建立在富于情感的协作和宝贵建议的基
础上的。”她后来这样说:“现在他已与世长辞,再不会有第二个像他那样的人
了,我把他的睿智的话语铭刻在心,经常诵念,就像一个守财奴搬出金银,点数
不止。”当她的自述出版时,她在扉页上用上卓别林的一句话“在混乱中诞生出
一颗星星”。
    卓别林的老朋友丹麦诗人皮埃。海因透露,卓别林逝世前有一部接近完成的
电影剧本,是一部范围广泛的社会讽刺剧。由于细节详细,即使作者的逝世也不
影响影片的拍摄。与卓别林有着真诚交往的苏联导演亚历山大洛夫说:“卓别林
曾经鼓舞过,并且还在鼓舞着苏联的许多电影大师,我们是把他看作电影技巧和
电影艺术方面的老师的。”他的另一位老朋友,法国著名作家、《法兰西文学》
主编阿拉贡,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一个圣诞之夜,查理。卓别林溘然长逝了。
这终究是要到来的,不是这一夜就是另一夜,谁也不能例外。……但是,需要谈
谈那些影片,该怎么说呢?这些影片曾经像是我们这一世纪的光明,是整整一个
世纪,也是我们时代的历史……在我们之后很久,……一部被遗忘的旧片子在里
弄的小影院放映时,也许会比学习与科学更能让未来的孩子,既笑得浑身颤抖,
又止不住眼泪直往上涌。”
    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政府、议会的唁电雪片般飞向白雪飘飘的瑞士洛桑。
    意大利国民议会发言人向乌娜发出唁电“请接受意大利国民议会和我本人的
极其沉痛的哀悼,我们对艺术家查理。卓别林的光辉创造表示敬意,它以其非凡
的质朴而打动人心。夏尔洛将在未来继续为受压迫者的苦难和希望伸张正义,同
时将永远是我们时代人类苦难的永志难忘的见证。”瑞士内务部长代表瑞士政府
发出唁电“他说出了幽默、情感和人性的世界共同语言。他的作品将继续唤醒人
类的爱,并追求人类的尊严,他为这种真正的艺术奉献了
    他的一生。“法国总统德斯坦给乌娜的电报说”卓别林比任何人都更好地表
现了我们时代的甘苦,半个世纪以来,他以他的丰富的想象力融合了所有人的欢
笑和泪水,使人们为他的巨大天才赞叹不已。“
    一个勤奋、勇敢、正直的天才的躯体,在这个星球上消失了。但在世界上每
一个时代、每一个地方:巴黎、伦敦的影剧院,影都好莱坞的制片厂,威尼斯、
莫斯科、柏林、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