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卓别林 >

第6部分

卓别林-第6部分

小说: 卓别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一路演出经过温尼伯、西雅图、亚特兰大等地,看到很多英国人移民到
了这些城市。1910年,他们到达加利福尼亚州,看到经历了1906年大地震的旧金
山已奇迹般地恢复了,城市充满了活力,充满了乐观向上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哪
怕是在剧场,也反映了这种鼓舞人的精神。《银猿》虽然沉闷,观众却都热情,
场场客满、笑声不绝,戏报上第一次单独登出了卓别林的名字。
    回到纽约之后,卡尔诺剧团被人留下来,在第42街美国音乐厅里演出所有的
剧目。如此,6 周的演出大受欢迎。
    卓别林另一个人生转折点的信号在这儿发出,可惜他当时没接受到。一个年
轻人和他的友人为消磨夜晚时光,在街上散步时进入音乐厅,看到了《英国游艺
场之夜》中卓别林扮演的醉鬼,这个年轻人当场说:“若是我有一天当了老板,
就要邀请那个角色来演戏。”此人即2 年后(1912年)好莱坞启斯东电影制片公
司的创办人,也是粗鲁滑稽的启斯东喜剧电影的导演塞纳特。
    赴美演出结束后回到英国,25岁的雪尼在车站接车时告诉弟弟,他已经结婚
成家,兄弟俩原来租住的房子已经退掉了。卓别林在祝贺兄长时,又感到心灵上
受到一次沉重打击。家没有了,母亲也还在疯人院里,他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兄弟俩把母亲转入了一家有名的私人医院。经济上,卓别林已无后顾之忧,只是
一天天感到孤寂。然后,他在浪漫可爱的春末夏初度过了21岁生日。
    他很爱自己的祖国,更爱自己的母亲。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总有一些
人对别人的出身门第、社会地位,存有一种落后的势利偏见,喜欢划分阶级、区
别社会等级。卓别林心中总是感到不安,认为自己虽红极一时,但今后终将郁郁
不得志。他还是要去美国发展,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卡尔诺剧团1913年再次应邀赴美。在各地巡回演出时,卓别林总是单独租住
在外面,以便多学习一些东西。他说,当时他是带有一点虚荣心才这么做的。他
之所以要获取一些知识,并非是出于爱好知识,而是想用学到的东西作护身符,
免得因为读书少而无知被人瞧不起。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这种想法转变了。
他找了不少书,如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惠特曼、霍桑、欧文,著名的哲
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被称为“伟大的不可知论者”英格索尔、英国的文艺批评家
黑兹科特、著名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等人的作品。
    在费城,他从卡尔诺剧团美国分部经理里夫斯先生手里,看到了一份从纽约
发来的电报,询问卡尔诺剧团“你班内有无卓福英或与此姓同音的人?
    如有,请他与百老汇大街隆加克大厦凯塞尔—包曼事务所联系。“戏班里没
这个姓的人,里夫斯说也许弄错了,是指卓别林姓。于是卓别林激动起来,东想
西想。想到他们家曾有一位阔佬伯母,早年移民美国。是不是她去世了,给他这
个从未见过面的侄儿遗留下一大笔财富呢?于是,卓别林当即拍了一个电报到凯
塞尔—包曼事务所,说戏班是,卓别林当即拍了一个电报到凯塞尔—包曼事务所,
说戏班有一个姓卓别林的,可能是他们要找的人。当天,回电又拍过来”可否请
卓别林速来事务所,有事相商“。
    第二天,他在这奇特的幻想支配下搭早班车去纽约。一路上车箱晃动,卓别
林身子摇晃着,有点晃晃悠悠,他幻想着一个喜剧场面的出现:凯塞尔—包曼事
务所是一间律师事务所,他坐在一个律师的办公桌前,听律师宣读伯母那份遗嘱。
然后在文件上署上姓名,双手接过遗嘱……
    然而,走进凯塞尔—包曼事务所时,正是卓别林的梦醒时分。这家事务所是
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在纽约的办事处,凯塞尔先生是启斯东影片公司的股东之一。
在证实了卓别林曾是在第42街美国音乐厅演过一个醉鬼的演员后,他告诉卓别林,
启斯东影片公司的制片人塞纳特,想邀他代替一个叫福特林的演员拍电影。
    拍电影,这是卓别林的另一个梦,不过是一个平淡的梦。自爱迪生定下35毫
米为国际电影拷贝的标准规格后,电影便可用任何一种放映机在任何一个地方放
映。因此在电影问世后不过10年的光景里,欧美的电影业飞快地发达起来,美、
英、法、德、意、丹麦等国都在拍短片。人们最早是在歌舞剧院、游艺场、音乐
厅观看这些短片,因此卓别林也是电影的早期观众之一。
    拍电影他过去也想过,到了美国后,他曾建议与里夫斯合伙买下卡尔诺剧团
所有独幕剧的上演权,来拍电影,但因都是外行此事未果。对启斯东的滑稽影片
他看过好几部,并不十分感兴趣,但是知道电影这门新兴艺术的宣传作用。他认
为如果干这一行只消1 年,再回到喜剧团就可以成为闻名国际的名角。同时他愿
意换换新环境,过过有趣的生活。
    9 月上旬,卓别林与卡尔诺剧团合同期满,戏班返回英国。他留下来前往洛
杉矶,塞纳特的启斯东电影制片公司在洛杉矶郊区。
    洛杉矶,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那里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年
四季除了冬天有短时的雨季之外,其他的日子阳光普照、温暖宜人,被称作“天
使之城”。19世纪中叶,那里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后,各路拓荒大军源源开去,
迅速地把它开发成了一座新兴的镇市。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舒适宜人的气候条
件,美丽自然的景致风光,吸引着电影导演和制片厂。他们需要这里的明媚阳光、
柔软海滩、小片沙漠以及傍着绵延海岸的大片棕榈林、葡萄园、桔树、鳄梨和飞
翔在花丛中草地上的鸟儿。最使他们感兴趣的是,在缺少灯光照明的当时,这里
所拥有的充足的自然光,以及从美国、世界各地流向这里的情调各异、肤色不同
的劳工、牛仔、小商贩、冒险者、流浪艺人;他们提供了拍摄电影所需的各类群
众演员和制片厂里的廉价工人。
    再加上近在咫尺的优美景观,这都可以大大降低电影的制作成本。
    因此,从1907年底开始,美国电影业拉开了由电影中心纽约西移洛杉矶的序
幕。到1909年,美国爱迪生、埃山奈等7 家电影制片公司和法国百代、梅里爱电
影制片公司,联手组成了电影专利公司;从各种电影技术发明者手中取得16种专
利权,从当时惟一能生产电影胶片的柯达公司取得了胶片的专供权,开始对电影
经济全面控制。独立制片商,如与卓别林联系的凯塞尔—包曼公司率先举起反旗,
离开纽约向西部转移,以逃避电影专利公司的控制、打击。其他公司也纷纷采取
诸如法律诉讼,买通柯达公司要员获取胶片,挖电影专利公司的墙脚,争夺演员
等手段进行对抗。双方冲突达白热化时,竟至枪击、投弹、武装冲突,“专利权
之战”更促使美国电影业在1913年大规模西移。
    这一切,卓别林当时懵然不知,但他已搭上了这班车。
    西移洛杉矶的影片公司、制片厂集中在好莱坞,这块土地在1900年以前
    还是荒凉的。土地、房产商人韦尔科特在卓别林出生前3 年即1886年,买下
此处120 亩土地建起乡间别墅。原籍英国的韦尔科特夫人在伊利诺伊州的家园四
周环绕着冬青树林,到洛杉矶这片荒地上之后,美丽的家园时常入梦。
    因此1887年春,她从苏格兰运来一批冬青树苗栽在别墅四周,将新庄园命名
为“好莱坞”(Holl Wood ),意即“冬青树林”,盼望在荒地上开拓建设好新
的家园。20年后山力格电影公司首先来到这里拍片,当时洛杉矶的居民还瞧不起
这一行,一些房主在门前的租房广告中还注明“谨谢绝带狗者和演员”。但随着
电影业全面西移集中在这一带,不到20年,它就成了世界电影之都。八大电影公
司在此角逐,一百多个摄影棚、几十家洗印厂、电影机械制造厂遍布市区,每天
几十部电影同时拍制。明星大街横贯全城,影院林立,乐声悠扬;华厦别墅,红
灯绿酒;明星山庄,泳池花圃。在贝弗利山山顶上,一条150 米长的大霓虹灯组
成的“Holl Wood ”的字样,夜夜通明照亮城区。
    这一些,卓别林后来才知晓,因为他已站在了这块土地上。
    当时,卓别林走向塞纳特电影制片厂时,是经过多次询问才找着的。那里丢
弃着一堆堆的破铜烂铁,摆放着东一垛西一垛的木头,占地仅150 平方英尺的启
斯东制片厂里也是些破烂房子。他踌躇起来,考虑到底要进不进去?
    但正是在这些破烂房子里,塞纳特首开喜剧电影之先河,创造了一套独特的
制片厂制度。滑稽演员出身的塞纳特,头年即1912年建起这个厂,演员班子是固
定的,每个演员根据其外貌及特长固定在一种类型的模子里:长着山羊胡须的福
特林老演被人戏弄的警长,小白脸麦克专饰花花公子,漂亮的玛蓓尔总是模特儿
小姐,大块头阿巴克尔是往人脸上百发百中扔掷奶油蛋糕的行家;一队身着特制
警服被称作“启斯东警察”的演员,总是笨拙地开着随时会翻的破汽车,一队身
材苗条的泳衣女郎也是启斯东式的。专门有编剧部门编出故事情节,由导演部门
想出噱头,然后由演员班子来拍。塞纳特在摄影棚搭起台子,台上是他的办公室,
室内有浴盆,以便他沐浴时也能监督、指挥拍片,这个浴盆即好莱坞制片人专权
的象征。
    集体创作、细密式分工、制片人决定一切,启斯东制片厂这种拍片方式,即
后来闻名世界的传送带式的制片厂制度的雏形。但1913年塞纳特还没完成这全部。
卓别林首先看到的拍片场面是,3 套喜剧班子分别在3 片带景的场地上,各拍各
的镜头。一个场地上在打打闹闹,一个场地上在哭哭笑笑,另一个场地上在乒乒
乓乓;玛蓓尔小姐在敲门:“让我进来呀!”于是摄影机到此停下,“OK”一场
戏拍完了。他没有想到电影就是如此零打碎敲地拍成的。
    塞纳特对卓别林解释:“我们现在没剧本,想到了什么笑料,就随着想到的
故事自然发展演下去,最后形成一个追赶打闹的场面,这就是我们笑剧的主要结
构。”卓别林看了半天,看到几个场地上的演员都在模仿福特林。
    他有点烦恼,他的风格与福特林相反,他不喜欢一味地打闹追赶。他认为这
样演法会埋没演员的个性,而没有任何东西比个性更重要了。
    他在厂里观察了9 天,对即将开始的工作有了不少看法。他想马上工作,并
与塞纳特谈起上述问题,但塞纳特说别着急以后再谈。福特林则常常在下班后带
他到闹市区,与几个朋友交往,其中一个所谓的文学家,还很不客气地问:“这
个英国佬开始拍片了吗?”这使卓别林心中很不舒服,他想一旦他开始工作就一
定要比别人干得好。
    这一天有了机会,因为塞纳特、玛蓓尔等全都出去拍外景了。塞纳特的
    副手、导演亨利准备拍一个新片,要卓别林演一个骗子。
    卓别林第一次拍电影就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生,那个导演亨利不喜欢他。
    因为他看到要开拍了,亨利还在想笑料,这个热心人就跟导演提了几条主意。
    实拍时,卓别林一身笑料,演得很好。但奇怪的是片子制成时,面目全非,
有“笑”果的镜头都不见了。第二部仍由亨利导演,卓别林又提出不少建议。
    但导演当面笑着听取,背后却一条也不采纳。即使卓别林执行了启斯东影片
的拍摄原则,但只要偶尔插进自己有个性的表演,亨利仍在剪辑时把那些镜头故
意剪掉,因为他认为卓别林刚进来就懂得这么多,怕他超过自己。亨利走后,另
一个导演同样如此,不让卓别林做细腻的动作。卓别林忍不住发火:“我是为了
要拍出一些好影片,而不单单是被你们追来赶去,最后从电车上摔下来,我不能
就这个样子每周拿150 美元。”那导演气坏了:“你他妈的懂什么!这行我干了
十多年了。”卓别林试图说服其他工作人员,但别人都不同意他的看法,连塞纳
特也不听他的解释:“大伙都说没办法同你合作,你只要照我们的话去做就行了。”
    卓别林思考着、对抗着,只要一有机会就去洗印间、剪接室,留心观察剪辑
师如何剪接片子,导演如何处理拍好的镜头,从中摸索制片技术。他飞快地掌握
了剪片方法,知道出场、进场的镜头不好剪掉,便把招笑的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