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看红楼 >

第6部分

看红楼-第6部分

小说: 看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贾琏为妾。但就是这个贾赦,在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魔法所魇,百般医治无效,眼看性命不保时,“贾赦还各处去寻僧觅道”。贾政见这一切都不灵无效,着实烦恼,就劝阻贾赦说:“儿女之数,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强者。他二人之病处于不意,百般医治不效,闻秘事凤姐讯家童想天意该如此,也只好由他们去吧。”连贾政都绝望得劝贾赦别再忙了,但是“贾赦也不理此话,仍是百般忙乱”。看来曹雪芹轻易不将人一棍子打死,即使这个人物从总体上来说是个否定性形象,一片漆黑,但是他哪怕有一点点亮色,也写出来。因此《红楼梦》中的人物即使出场机会不多,也往往是多侧面、多层次的,立体感强,色彩比较丰富。    
    贾琏在与鲍二家的和多姑娘的关系上只有赤裸裸的欲,没有一丝一毫的情,简直就是个色情狂。但是他在对待尤二姐的问题上是否确有感情真诚的成分呢?贾琏在尤二姐死后,大哭说:“你死的不明,都是我坑了你!”而且不顾王熙凤阻挠,竭尽所能为尤二姐办丧事。由于钱被王熙凤控制着,贾琏还赊了500两银子买了一副好板子为她做棺材。值得注意的是,悄悄对贾琏揭露害死尤二姐的主谋是王熙凤的,正是与王熙凤似乎有些暧昧关系的贾蓉!贾琏一听,后悔不已,跌(跺)脚说:“我忽略了!”贾琏发誓:“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从第五回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和脂批中的某些暗示来看,贾琏后来在贾府抄家“事败”之后,果然为尤二姐报了仇,将王熙凤休了,王熙凤只好哭着回金陵老家投靠亲戚去。之所以说王熙凤与贾蓉“似乎有些暧昧关系”,是曹雪芹在前面几个地方,尤其是焦大醉骂时说“养小叔子”等,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王熙凤与贾蓉有乱伦的男女关系。但是仔细阅读全文,并无确证。他们之间只是比较亲密、随便一些而已,这在封建道德规范来说是不允许的。从六十八回王熙凤审问贾蓉可以看出,她俩没有什么严重关系。也许在《红楼梦》的前身《风月宝鉴》中,或者在《石头记》最初的稿子里,曾经有过这个内容,但是在现在我们看到的经过脂砚斋等人批过的本子里,虽然还能见到凤姐和贾蓉之间可能有某种暧昧关系的蛛丝马迹,但是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事情。这些正是曹雪芹惯用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手法,增加了阅读趣味,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在贾赦通过贾雨村夺取石呆子古扇的问题上,贾琏是有正义感的,公开表示不满,为此他还遭到贾赦的一顿毒打。这些细节都使得贾琏形象变得丰满起来。    
    薛蟠肯定是个坏男人,打死冯渊,抢走香菱(英莲),罪孽深重。但他在尤三姐自杀、柳湘莲出走后的表现,却令人刮目相看。薛宝钗听说此事,“并不在意”,反而对她母亲说:“……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又一次表现出这个冷美人的铁石心肠。而薛蟠则因柳湘莲救过他,哭得非常伤心,带了小厮们各处寻找。他总还是有些讲情义,知恩图报,对比薛宝钗的冷漠要好一些。周思源看红楼亦玉亦石画宝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是《红楼梦》中除了王熙凤之外最重要的三个人物,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小说的基本情节。正确理解宝玉、黛玉、宝钗这三个艺术形象及其关系,是解读《红楼梦》的基础。这三个人物似乎都不难理解,但是仔细琢磨一下,又都有些扑朔迷离。这正是《红楼梦》经得起反复地品味式精读和反复地解剖式研究的重要原因。


第一部分: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充满矛盾的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一号,他身上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    
    大观园成立诗社的时候,薛宝钗给贾宝玉起了两个别号,一个叫“无事忙”,另一个叫“富贵闲人”。既然“无事”,怎么还“忙”呢?可见还是“有事”。可是既然“忙”,怎么又成了“闲人”呢?他到底是“忙”还是“闲”?他都忙些什么事呢?为什么在有些人眼里,甚至同一个人看来,比如薛宝钗,认为宝玉既是“闲人”却又“无事忙”呢?李纨建议贾宝玉用他的旧号“绛洞亦玉亦石画宝玉花王”(三十七回)。“绛”是深红色,“花王”是管理花儿的。可是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花王怎么又是侍者呢?曹雪芹为什么把贾宝玉住的院子命名为“怡红”院呢?贾宝玉做诗题名用的是“怡红公子”(三十八回)。在“神瑛侍者”、“怡红公子”、“无事忙”、“富贵闲人”、“绛洞花王”这些看来矛盾的别号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是我们在读《红楼梦》时应当特别注意的。    
    这种矛盾现象很多:    
    贾宝玉是以疼爱少女们闻名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为她们使碎了心(三十一回)。但有时候宝玉脾气大得出奇,像个十足的纨绔子弟式的公子哥儿。第八回写到,宝玉早晨让茜雪留着的一碗枫露茶,宝玉回来后得知被自己的奶妈李嬷嬷吃了,勃然大怒。曹雪芹写道:“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豁啷一声,打了个粉碎,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又跳起来问着茜雪道:‘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说着便要去立刻回贾母,撵他乳母。”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为,贾宝玉都蛮不讲理,毫无教养,而且简直没有良心。由于袭人极力劝谏,李嬷嬷没有被撵,但是茜雪却被撵走了(十九回李嬷嬷要吃给宝玉留着的酥酪,晴雯不让,李嬷嬷提到了“上次为茶撵茜雪的事”)。这茜雪在贾府有年头了,在宝玉的16个丫头中是个有点身份的,可不是小红那样的粗使丫头。贾府的丫头有着严格等级,《红楼梦》三十六回有交代。袭人是宝玉的首席大丫头(这是我仿照“首席大法官”杜撰的,诸位姑妄听之),因为她原来是伺候贾母的,所以月钱和金钏一样是一两银子(五十六回,小姐月银二两),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月钱一吊,就是1000个钱;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人月钱五百。一两银子相当于两吊铜钱。四十六回鸳鸯对平儿说:“这是咱们好,比如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玉钏儿、麝月、翠墨,跟了史姑娘去的翠缕,死了的可人和金钏,去了的茜雪,连上你我,这十来个人,从小儿什么话不说……”琥珀是贾母的丫头,月钱一两,地位仅次于鸳鸯;金钏、玉钏、彩霞都是王夫人的主要丫头;素云、紫鹃、翠缕分别是李纨、黛玉、史湘云的首席大丫头,可见茜雪的地位不在麝月之下。可是就为了这么一丁点子小事,宝玉把她撵出了贾府。虽然当时宝玉有点醉了,第二天总醒明白了吧,但他并没有把茜雪找回来。可见宝玉醉酒并不能说成是撵走茜雪的原因,而是他的大贵族公子哥儿脾气的结果。在这件事上,他和那些纨绔子弟没有区别。茜雪后来的结局没有写,但恐怕是很不幸的。因为从这种贵族人家被主人撵出来,会被家人和别人认为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被人看不起。我们只要看看被撵的金钏和晴雯的结局就明白了。仅仅为了一碗茶,贾宝玉很可能毁了一个女孩的一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茜雪是个非常有良心的女孩。根据脂批,在贾府败落之后,凤姐、宝玉等被关在狱神庙,去探望救援的几个人当中就有这个完全无辜而受到过宝玉严重伤害的茜雪。在人落难时最容易见出真情,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可敬的姑娘!十九回写到,宝玉让人去将留着给袭人回来吃的酥酪拿来,丫鬟们说,被李嬷嬷吃了。宝玉正要说话,袭人忙说自己上回吃了酥酪肚子疼,呕吐了,现在只想吃风干栗子。其实她“原不想栗子吃的”,只因怕由于李嬷嬷吃了宝玉让留下的酥酪,“又生事故,亦如茜雪之茶等事”,所以才编出想吃栗子来,以便把宝玉的注意力引开。我们从“亦如茜雪之茶等事”八字就可以看出,宝玉大耍公子哥儿脾气的事情不少,说不定被他撵走的丫鬟也不止一个。三十回因为丫头开门迟了一点,“宝玉一肚子没好气,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及开了门,并不看真是谁,还只当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便抬腿踢在肋上”。踢得袭人吐血,宝玉也很后悔。果真踢的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他会如此悔恨么?不会。贾宝玉任性起来简直不顾一切,甚至对待他最喜欢的晴雯,有时也很不像话。三十一回宝玉由于前一日不小心将宝钗比作杨贵妃被她顶了几句,接着是金钏被撵,又误踢了袭人,端阳节那日黛玉又不愿人多,大家早早地就散了。贾宝玉心中别扭,恰好晴雯一不小心将扇骨子跌断,接着拌起嘴来。宝玉生气了,非要亲自去回王夫人,要让晴雯走人。是袭人跪下求他,碧痕等丫鬟都进来跪求,这才了事。所以我们对贾宝玉一定要全面地分析,他确实有许多高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尚品格,有超前意识,但是他也有不少即使在当时也属于十分落后的东西。    
    贾宝玉的叛逆性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有时候他的表现实在太差,不仅谈不上什么叛逆,简直有逃避责任之嫌。金钏之死最初是宝玉惹的祸,但是在王夫人打了金钏一巴掌后,宝玉远远躲开,没有采取任何救助行为。按说,金钏被撵走,他不会不知道,他完全有责任也有力量采取一些哪怕最起码的救援措施,可是他甚至都没有去探视安慰一番。金钏之所以自杀,是因为觉得实在太冤屈,被主人撵出来没法见人。她这个弱女子,只能用生命证明自己的清白。如果贾宝玉能站出来说几句话,承担一点点责任,洗刷一下金钏的冤屈,金钏也许就不会自杀。在这个问题上,贾宝玉是有责任的。而他没有尽力救助被逐出大观园而且当时重病的晴雯,就更不应该了。晴雯是他最信任的丫头,人品高洁。其实贾宝玉是有力量救她的,至少可以大大减轻她的痛苦。王夫人和贾政不完全一样,贾宝玉如果对母亲耍赖,或者去求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晴雯即使不能回到怡红院,也不致就这么悲惨地死去。而正被周瑞家的押着离开大观园的司棋拉住贾宝玉哭求救助,他也只是恨得对那些远去的婆子、媳妇瞪眼而已。古语说:非不为也,乃不能也。贾宝玉在这些事情上恰恰是: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贾宝玉显然是寄托着曹雪芹某些重要的人生理想的卓越艺术形象。曹雪芹既然一再强调当时已经是“末世”,虽然他把贾宝玉塑造成了一个不爱读经,不愿走仕途经济道路的人,但是贾宝玉却没有做一件改变这个“末世”的事。这是否也是贾宝玉身上的一个矛盾现象?    
    总之,贾宝玉身上充满矛盾。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鲜明两面性的人物,曹雪芹就是故意把他塑造成这个样子的。


第一部分: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两个神话与四个文化基因(1)

    要认识曹雪芹赋予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的丰富内涵,我们就要从小说开头的两个神话入手。因为在这两个神话中,曹雪芹为贾宝玉艺术形象注入了最重要的几个文化基因,它们决定了贾宝玉的个性、观念和命运。    
    一个是女娲补天神话。    
    女娲补天神话是说两个人争斗,失败者撞断了天柱,于是女娲炼石补天。据汉代《淮南子·天文训》:“昔日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再据《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九州裂;天不兼覆,坠(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唐代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当其(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不论是共工与颛顼争帝,还是共工与祝融大战,总之是两个男人争斗,失败者撞断了天柱,弄得火山爆发,大地震,洪水泛滥,结果一个女人来炼石补天,挽救了这个世界。《红楼梦》中关于“颂红”、“怡红”和对男性为中心社会的极度失望的深层次主题,就植根于此。    
    不过曹雪芹在这个传统补天神话基础上做了一些延伸,从而转移了重点。这个改变决定了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文化基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多炼了一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