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5432-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

第25部分

5432-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第25部分

小说: 5432-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弹药车突然起火爆炸。25军工兵以为共军到了,慌忙将桥炸毁。44师近3000人被隔在运河东岸,急得团团转。'1'四纵没有与国民党军纠缠,主力向西强渡运河,追击黄百韬兵团。10日天明,后续部队上来,将滞留运河东岸的44师人员消灭,占领了运河铁桥。桥破坏得不十分严重。解放军找来木板,铺成桥面。10日晚十八时,八纵两个师渡过运河,向西追击。九纵从新安镇继续南下,追击国民党63军。在沂河边的埝头集追上了63军后卫的两个团。九纵27师立即分成几路渡河。79团1营2连走在前面,命令3班火速架设浮桥。3班找来一些木板和两架梯子,架起一座简易浮桥。由于战士们通过时容易落水,国民党军火力已经开始封锁渡口,为了不延误时间,在副排长范学福和班长马选云带领下,全班一齐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十人分两排扛起浮桥,保障全营顺利通过。这个“十人桥”的故事广泛流传,并写进了建国后的小学教科书中。63军军长陈章惊慌失措,率领残部逃向窑湾,成了黄兵团中惟一被丢在河东的军。'2'鉴于徐州国民党军有总退却迹象,11月9日十六时毛泽东电令华野:“集中七、十、十三纵及由南向北之十一纵,以全力向李弥兵团攻击,用迅速手段歼灭该兵团的全部或大部,控制并截断徐州至运河车站之间的铁路,运东主力则歼灭黄兵团。只要以上几点办    
    '1''2'谭冀平:《44师在八义集的覆灭》,《淮海战役亲历记》,第236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1956年初稿。    
    到,就能破坏敌人总退却的计划,遭我全部歼灭,并占领徐州。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即现在举行之淮海战役)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即将来举行的江淮战役)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他告诉华野:“敌指挥系统甚为恐慌混乱,望你们按照上述方针,坚决执行,争取全胜。此时我军愈坚决,愈大胆,就愈能胜利。”'1'毛泽东再次扩大淮海战役的规模,把目标定为歼灭徐州国民党军主力。粟裕等研究了敌情,认为当务之急是主力兵团渡运河西进,与山东兵团会合,围歼已经到达碾庄圩的黄百韬兵团。9日,粟裕命令四、六、八、九纵迅速渡河,消灭运河东岸敌63军的任务,留给一纵。一纵经过一昼夜近百里的急行军,终于在10日傍晚赶到窑湾镇外围,完成对63军的包围。黄百韬到达碾庄后,本应继续前进,向徐州靠拢。但是兵团渡过运河后,部队相当疲劳,建制混乱。黄百韬打算在碾庄休整一天,10日再行动。军长们多数主张不要停留,兼程前进。25军军长陈士章说:“西走一里好一里,豫东之战,我们25师和72师只相隔20里,炮火相接,但终于冲不开共军的隔绝。现在留在此地,万一被围困,梦想邱清泉远道来援,恐怕不可能。”黄百韬说:“相隔5里,他也不会来救我们。”但64军军长刘镇湘反对。因为64军最早过运河,没有损失,他们已经构筑好阵地,舍弃可惜。如果在行军中遭遇共军,后果不堪设想。黄百韬考虑63军还没过来,丢掉也不好,还是决定在碾庄停留一天。这一天耽搁,就为华野包围黄兵团创造了有利时机。'2'8日,当华野山东兵团向台儿庄、贾汪地区进军时,驻守当地的国民党第3绥靖区冯治安部队第59、77军,在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率领下举行起义。这两个军原属冯玉祥的西北军,官兵    
    '1''2'《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第182页。    
    陈士章:《第7兵团的覆灭》,《淮海战役亲历记》,第192页。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三部分淮海战役(一)徐东大血战(4)

    不愿打内战。淮海战役前夕,官兵急于寻找出路。中共地下党员张克侠、何基沣抓住时机,在华东局国军工作部的杨斯德等同志的配合联络下,策动了这次起义。11月8日下午,当华野山东兵团到达贾汪、台儿庄后,59、77军让开大路,使解放军顺利通过第3绥靖区防地,挥师南下。随后起义部队二万三千余人在张克侠、何基沣带领下到达鲁南解放区,加入人民解放军的行列。'1'第3绥靖区部队在运河前线的起义,使华野山东兵团顺利通过运河防线,直插陇海线的宿羊山、曹八集地区,切断了徐州“剿总”和黄百韬兵团的联系,为包围黄兵团赢得了时间。粟裕事后曾说:“只要我们在贾汪多呆四小时,我们的战机就丢失了。”这次起义对保证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有不可低估的作用。'2'11月10日,驻扎在碾庄以西20里曹八集(今八义集)的李弥兵团接到徐州“剿总”的撤退命令,不等黄兵团来到,即全部撤往徐州。致使黄兵团被单独甩在碾庄地区。如果黄百韬这天坚决西撤,华野可能来不及形成合围。但是蒋介石在关键时刻错误判断,他认为以徐州几个机动兵团的力量,完全可以和共军决战。他指示徐州“剿总”:“应本内线作战之原则,集中全力先求运河以西、徐州以东之匪而击灭之。黄百韬兵团应在原地位置固守待援,其余各部队不应再向后撤,应协同邱兵团夹击运河以西、徐州以东之匪。邱清泉兵团应以主力转用于徐州以东,协同黄兵团之作战。李弥兵团应抽出一个军参加攻击。”'3'蒋介石企图在徐州以东和华野举行决战。黄百韬接到蒋介石的电令后,把兵团部设在碾庄,以此为中心,25军在北,64军在东,44军在南,100军在西,形成一个环形防御体系。10日早晨粟裕得知一纵已将63军包围。黄百韬的四个军仍在碾庄地区。他立即调整部署,除三纵配合中野作战,一纵在河东歼    
    '1''2''3'何基沣:《运河前线起义》,《淮海战役亲历记》,第134页。    
    谢有法:《山东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载《中国共产党历史丛书——淮海战役》第2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第64页。    
    南京国防部:《华东战场作战指导检讨》。    
    灭63军外,华野其余十一个纵队都向碾庄方向前进。“战役第一步应以完成包围黄兵团,不使其西逃为主要任务。待我包围后,则分割聚歼之。如敌西逃,各部应不受战斗地境限制,坚决追歼之。”国民党第100军的44师在运河东岸被解放军消灭一大半,残余部分由师长刘声鹤带领下向徐州撤退,10日下午到了曹八集。这里原来是李弥兵团的驻地,修筑了大量的地堡工事。围墙、外壕、鹿砦、铁丝网形成层层障碍。44师本来想继续西进,但是听到北面有密集的枪声。他们不相信共军会来得这样快,有的主张赶快走,有的主张留下据守。等侦察部队回来报告,真的是共军大部队来了,刘声鹤才赶紧部署防御。来到的是华野十三纵,在通过运河防区后,经过一昼夜急行军,38师的三个团于10日下午赶到曹八集。纵队首长指示:“哪个团先到,哪个团发起攻击。”114团在黄昏时首先发起攻击。突击部队冲进圩子,与国民党军展开巷战。刘声鹤亲自督战,组织“敢死队”与解放军争夺突破口。双方都打得很艰苦。11日十三纵投入更多的兵力。在炮火支援下,两个团南北夹击。刘声鹤见大势已去,举枪自杀。下午战斗结束,44师被全歼。曹八集战斗,华野十三纵切断了碾庄圩与徐州之间的陇海线,将黄百韬、李弥兵团分割开。11日七纵向大许家、单集等地进攻,十纵占领韩庄。黄百韬西去道路被华野山东兵团四个纵队切断,东路主力四纵占领碾庄以北的大杜庄、太平庄,六纵占领碾庄车站西面的孔庄、曹家楼,八纵占领碾庄东南的天启庙、小古庄,九纵占领碾庄车站以南的徐井涯。黄百韬兵团被包围在碾庄方圆1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陷入华野主力的合围。黄兵团63军被一纵包围在窑湾。窑湾位于邳县以南运河、沂河汇流处,小镇三面环水,东面有一道围墙。墙外有断续的外壕和水    
    塘相连,地形开阔,外围有许多零星小村落。居民听说国民党军来了,早已躲避逃跑。63军到镇中连粮食也找不到,军长陈章和师长们靠从地里挖来的芋头充饥。11月9日夜里,一纵三个师开始围攻63军。63军是仓促转入防御的,工事修得很差。一纵干部决定大胆突破,插入纵深,迫使63军全线动摇。经过一夜战斗,一纵肃清了外围,把63军残余的近万人包围在窑湾镇内。11日十六时一纵开始总攻,解放军重炮向窑湾镇猛轰,小小的镇子硝烟弥漫,到处起火。炮火准备后,l师2团炸开围墙、鹿砦,由小东门突破。63军组织三次反冲锋失败后,全军陷入混乱。陈章见部队失去控制,带领卫队向运河边逃去,企图抱块木板顺流而下。后面的士兵大骂:“丢那妈,叫死守阵地,怕死鬼先跑了!”陈章等刚到河边,就遭到解放军对岸密集火力扫射,陈章中弹毙命。窑湾战斗到12日凌晨结束,一纵全歼63军一万三千余人。'1'13日一纵全部渡过运河,配合兄弟纵队阻击徐州方面的国民党援军。    
    3淮海战役打响了三天,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还没摸清解放军的主攻方向。直到11月10日华野主力合围黄百韬兵团于碾庄地区,国民党统帅部才如梦初醒。蒋介石以刘峙指挥不力,紧急召杜聿明来南京出席军事会议。杜刚指挥东北国民党军残部从葫芦岛撤退,就被召到南京,心里预感到徐州战局不妙。他先去找参谋总长顾祝同打听情况,得知黄兵团被包围。他问顾祝同:为何不按原来制订的“徐蚌会战”计划将主力撤到蚌埠?顾祝同生气地说:“你讲得好!时间来不及啊!李延年还没撤回来,共军就发动攻势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解放战争战史》,1952年初稿。    
    刘峙    
    10日下午蒋介石主持军事会议。国防部官员报告:根据情况判断,共军目前是以有力之一部牵制徐州国军主力,而以主力包围消灭黄百韬兵团。因此建议:以李弥兵团和72军守徐州,集中邱清泉、孙元良兵团主力东进,解黄百韬之围。蒋介石当即表示:“一定要解黄百韬的围!”并指定杜聿明到徐州指挥。顾祝同还答应杜聿明在指挥时可以机宜行事,不必完全按照国防部的指    
    令行事。当天深夜,杜聿明飞抵徐州。刘峙想解黄百韬之围,又怕丢了徐州,束手无策。杜聿明一到,立即与刘峙和参谋长李树正研究情况。杜根据自己与共军作战的经验判断,他认为共军不会直接进攻徐州,而是要集中主力消灭黄百韬兵团。他们又得到情报,黄维的12兵团正向徐州方向前进,刘邓主力有南下阻击黄维的迹象。杜聿明感到必须解救黄百韬,但是黄维的援军不到,他没把握战胜华野主力。因此他提出两个作战方案:1。以黄百韬兵团坚守碾庄,李弥兵团守徐州,集中邱清泉、孙元良兵团会合黄维先击破中野的六个纵队,再回头解黄百韬之围。2。以孙元良兵团守徐州,以邱清泉、李弥兵团为黄百韬解围,命令黄维兵团向徐州急进。刘峙、李树正认为黄百韬兵团不可能坚持很久,西进如果扑空,两头落空。执行第二方案,又怕邱清泉不听调遣。找邱清泉前来商议后,11日下午,刘峙才下达命令:以邱清泉、李弥兵团东进解黄百韬之围,邱兵团在南路,5军向林佟山以北攻击,70军向潘塘一    
    线攻击。李弥兵团在北路,8军向团山方向进攻。徐州空军配合轰炸。同时将李延年的第9绥靖区改为第6兵团,辖三个军。将刘汝明的第4绥靖区改为第8兵团,辖两个军。两个兵团在蚌埠集结后,沿津浦路北上宿县。黄维的第12兵团向阜阳进军,然后向蒙城、宿县推进。孙元良的第16兵团进至符离集。命令下达后,各部队于12日开始行动。'1'至此,国民党军摆出了决战的架势。徐州“剿总”集中了七个兵团及其他直属部队共80万人,在人数、装备方面均占有优势。蒋介石希望黄百韬能够坚守碾庄,配合邱、李兵团使我军两面作战。蒋介石派空军给黄百韬投下亲笔信:“此次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之最大关键。务希严督所部,切实训导,同心一德,团结苦斗,期在必胜。”12日上午,顾祝同乘飞机到碾庄上空与黄百韬通话,为他打气。国民党空军的通讯科长抱着电台跳伞降落在碾庄。黄百韬得意地说:“天助我也。”他有了电台,可以随时要求空军支援,并与南京保持密切联络。粟裕得知国民党军的部署后,仍然没有动摇先打黄百韬兵团的决心。为了阻击徐州东援的国民党军,华野再次调整部署:以山东兵团的七、十、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