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5432-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

第7部分

5432-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第7部分

小说: 5432-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你们大军南下必须先期准备粮食一事,两个月前亦已指示你们努力准备。两个月以来你们是否执行了我们这一指示一字不提。现据来电则似乎此项准备工作过去两月全未进行,以致现在军队无粮不能前进。而你们所以不能决定出动日期的原因,最近数日你们一连几次来电均放在敌情上面。你们六日十九时电,虽曾提到粮食问题,但是你们说“如杨成武部出动时间能提早,则我们出动时间亦能提早”。你们八日十七时电,则全未提到粮食问题,但说敌情严重,并作出结论说:“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当着我们向你们指出不应当将南面敌情看得过于严重,尤其不应当以杨成武部之行动作为你们行动的标准,并且同时即确定了杨成武的行动时间以后,你们却说(相距不到三天)“决不以杨成武部行动之迟早为标准”,而归结到了粮食问题。对于你们自己,则敌情、粮食、雨具样样必须顾虑周到,对于杨成武部则似乎一切皆不成问题。试问你们出动遥遥无期,而令该部孤军早出,傅作义东面顾虑甚少,使用大力援绥,将杨成武赶走,又回到东边来对付杨罗及你们,如像今年四月那样,对于战局有何利益。你们对于杨成武部采取这样轻率的态度,是很不对的。对于北宁线上敌情的判断,根据最近你们几次电报看来,亦显得甚为轻率。为使你们谨慎从事起见,特向你们指出如上,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1'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很少用这样严厉的口气批评一个野战军的高级指挥员。他与林彪密切的关系,说话可以无所顾忌。但也反映出毛泽东对东北野战军寄予极大的期望。林、罗、刘研究了毛泽东的电报,感到事情严重。为了向毛解释清楚,他们于8月13日给毛泽东发了一份长电,委婉地说明了情况。主要的原因是洪水冲垮了铁路和桥梁,使大军不能按时出动。但他们表示:“只要雨势不继续上涨能逐渐下降,则仍可能做到按时出动。”毛泽东看到林、罗、刘态度明确,心情才平静下来。考虑到这是一场大战,林、罗、刘认为必须亲临前线指挥。8月7日请求中央军委将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机关正式分开,各司其职。14日军委批准他们的报告,林彪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任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后方军区机关工作交给高岗、陈云、李富春、伍修权等负责。8月29日,林、罗、刘、谭向各纵队、各师首长下达了战斗动员令:“以部分兵力围困长春,而以最大主力南下,向北宁线前进,以奔袭的动作,坚决歼灭分散于北宁线上守备的各处敌人,切断与摧毁东北敌人与华北的联系,使两处敌人彼此完全陷于绝望的孤立中,并求引出长春之敌突围,而在突围中歼灭该敌,由此求得加速全东北解放之早日到来。”这个仗怎么打,林彪有自己的考虑。他预测解放军进攻北宁线和锦州之后,沈阳的国民党军一定会出来增援。那时候就可以在广阔的辽西平原上与国民党军决战。9月3日他向军委报告了预定的作战计划:以十一纵和热河三个独立师进攻北宁线的昌黎、绥中等地,切断卫立煌集团与傅作义集团的联系,防止华北国民党军北上增援。以三、四、九纵攻打义县,二纵也到北宁线作战。以一、七、八、十四个纵队在新民以西地区,监视和准备打击沈阳西进的国民党军。以五、六纵在长春、沈阳之间,防止长春守军突围。以十二纵和六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从以上部署可以看出,林彪的重点是摆在锦州与沈阳之间的地区,准备消灭沈阳出动的国民党军,而锦州方向反而成了配合作战,反映出林彪不愿倾其全力去打锦州。这与毛泽东的战略意图不一致。9月7日毛泽东给林、罗发出指示,明确提出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他指出:“你们应当使用主力于锦州、山海关、唐山一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于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因为锦、榆、唐三点及其附近之敌,互相孤立,攻歼取胜比较确实可靠,攻锦打援亦较有希望。”毛泽东要林、罗确立两个决心:“一、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1'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商讨,毛泽东终于一锤定音,确定先打锦州,与东北国民党军队展开前所未有的大决战。历史实践证明:毛泽东的战略决策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在大战之前下这样大的决心,是需要非凡的胆略的。    
    39月初东北铁路运输是一片繁忙景象。当时铁路运输线主要有两条:主线是从哈尔滨经齐齐哈尔、白城子、郑家屯、通辽、彰武、新立屯到阜新。另一条线是从哈尔滨经吉林、辽源、四平、郑家屯到阜新。在政委罗荣桓和东北局领导指挥下,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李富春同志总抓运输工作,军工部部长何长工负责调运军火弹药,铁路总局局长吕正操负责组织车辆调度。野战军后勤部在阜新车站设立前线指挥所,后勤部参谋长李聚奎负责将火车运到的物资用卡车、大车运往前线。为了隐蔽我军的战略企图,铁路运输兵员物资都在夜间,白天则是空车回返。为了保证运输油料和军火的安全,运输车队拉开距离,一辆油车后边跟一辆军需车,再跟一辆弹药车,照此顺序一字排开行进,避免在空袭时引起连续的爆炸或燃烧。从9月下旬起,国民党空军发现辽西地区铁路夜间运输繁忙,白天也有大量人员运动现象。但是这些并未引起国民党方面的高度警觉。卫立煌对长春的前途极为忧愁,但对锦州却是十分放心的。    
    '1'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一部分战略决战前的运筹(4)

    锦州是交通枢纽,一旦有事沈阳、北平都可以出兵救援。1946年初国民党军占领锦州后,就陆续修筑城防工事,构成了环城十余里的土城墙。卫立煌上任后,命令增修外围工事和地堡群。1948年8月卫立煌到锦州视察,满意地说:“在江西和共军作战的时候,哪里有这样的水泥工事?那时都能打胜仗,现在有了这样的工事,更没有问题了。”那时锦州是一片太平景象,范汉杰上任后,还把家眷接来,打算长住下去。8月下旬,范汉杰从南京开会回来,召集部属开会讨论锦州前途。有人认为锦州是关系东北全局的要地,可能会成为共军的主攻目标。锦州一旦陷落,东北全局就会瓦解。但范汉杰不这样想,虽然早在6月间蒋介石就给他发电报,警告他共军即将进攻锦州,要他早作准备。范汉杰以为老蒋神经过敏,锦州有关内和海上的增援,沈阳还有30万大军可以西进,共军缺乏坦克,炮火也不甚强大,攻坚力量还不足拿下锦州。如果共军越过沈阳,远来辽西,交通补给不易,顿兵于坚城之下,必定陷入困境。他料定林彪断不敢走这步险棋,肯定还是先打长春。所以锦州国民党军上上下下都沉溺于和平气氛之中,谁也没想到辽沈战役的重拳会首先砸在他们的头上。'1'1948年9月10日,林彪、罗荣桓下达命令:以三、四、七、八、九、十一纵、二纵5师、炮纵主力出击北宁铁路锦州至唐山段,切断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以一、五、六、十纵和独立2师集结于彰武、新立屯地区,准备截击沈阳出动的国民党军。十二纵和五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9月12日,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的十一纵及三个独立师在北宁线上首先打响。连克昌黎、北戴河、绥中并包围兴城。秦皇岛港与锦州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四纵、九纵于16日包围了锦州以北的军事重镇义县。几天之后,乘火车赶来的三纵、顾祝同二纵5师和炮纵主力到达义县外围,接替了四纵、九纵的任务。四纵、九纵挥师南下,在锦州外围打响。9月24日夜,九纵奇袭锦州东北帽山屯。锦州外围北部的亮甲山、白老虎屯等阵地也被解放军占领。此时,国民党统帅部才如梦初醒,明白了解放军的主攻方向是锦州。9月26日,蒋介石派参谋总长顾祝同飞到沈阳,向卫立煌、廖耀湘等传达    
    他的命令:一、立即空运49军增援锦州。二、由沈阳派出得力兵团向锦州攻击前进,以解锦州之围。卫立煌答应第二天就开始空运49军援锦,但对第二条持有异议。他说:“根据情况判断,目前共军主力部队在辽西走廊的彰武、新立屯一带集结。如果沈阳出兵,中途必遭覆灭,正中了共军的围城打援之计。现在由沈阳空运一个军援助锦州,已经是迫不得已,再把沈阳主力拿出去,置沈阳于不顾,这是失策的。希望华北增兵葫芦岛,由锦西增援锦州。”廖耀湘则建议乘共军集中力量攻锦州,辽南空虚,抢占营口,将长春和沈阳主力一起撤往关内。顾祝同断然拒绝了廖耀湘的建议,说:“总统的命令,主要不是如何安全撤退沈阳主力的问题,而是要你们出辽西,东西对进,夹击锦州地区的共军,以解锦州之围的问题。”廖耀湘指着地图对顾祝同说:“我沈阳主力单独出辽西,背三条大河,远出锦州,确实有被节节截断、分别包围、各个击破的危险。”卫立煌也说:“按照总统的办法做,很可能锦州之围未解,先送掉沈阳的主力。总统早就答应我抽调军队增援东北,以打通锦沈交通,现在正是时候。”顾祝同见他们不肯出兵援锦,只好答应把卫、廖的意见报告蒋介石,听候指示。一天时间就在扯皮中浪费掉了。27日下午蒋介石回电,仍然要沈阳主力出辽西。卫立煌把廖耀湘找来说:“总统一定要我们立即出辽西增援锦州,你看怎么办?”廖也不同意单独出辽西,要锦州、葫芦岛方面配合行动才行。卫立煌自言自语地说:“不能单独出辽西,这是真理!”然后愤懑地说:“我宁愿不干,也决不愿再使沈阳主力单独出辽西。”说完他就拉上廖耀湘一同去见顾祝同,一见面卫立煌就激动地说:“我们两个是多年同事和共患难的好友,我的事情就像你自己的事一样。我这次遇到平生以来从没遇到过的困难,无论如何希望你帮忙解决。我们不是不愿执行总统的命令,也不是不愿意行动,只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如何配合的问题。我们只是要求葫芦岛与锦州的部队会师后,东西两方同时并进,以避免被共军各个击破。”顾祝同一口拒绝说:“我已经把你们的意见电告总统,但总统考虑后仍然要你们执行他原来的命令。我是奉命来监督命令执行的,不能再向总统说话。”卫立煌着急地说:“因为你代表总统,所以我再一次请求你负责向总统进言,采纳我们的意见。这是关系几十万人命运的大事,你我都有责任,要很好地商量。”顾祝同见卫立煌逼得紧,也火起来,说:“这是总统命令,不能违背。”卫立煌高声说:“我们不是不愿意执行命令,只是要求葫芦岛与锦州会合后,再东西对进,共同行动!”顾祝同也提高调门说:“但总统命令你们立即行动!”卫立煌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站起来厉声说道:“单独出辽西,一定会全军覆灭!你不信,我两个打赌,画十字(意为写军令状画押)!”说完,彼此不欢而散。28日早上,顾祝同单独召见廖耀湘。因为廖是蒋介石的忠实门廖耀湘生,又比顾祝同低一辈,总是好说话一些。他对廖施加压力,说:“总统比任何人更关切东北部队的命运,总统要你们经辽西出锦州,就是要把你们救出去!你们反而坐着不愿意行动,企图回避战斗,这是不行的。我已把你们的意见电告总统,总统仍要按照原命令执行,我不能再代你们打电报。你们已经耽误了好几天时间,这样贻误战机,我不能再代你们负责任。你们必须服从命    
    令,先开始行动,才能再说话。”廖耀湘不敢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又不敢冒险出辽西,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建议先令部队向巨流河、新民地区集中,作出准备出动的样子,再请顾祝同回南京向蒋介石进言。卫立煌感到这样僵下去也不是办法,同意这样做。宝贵的三天时间,又在扯皮中消耗掉了。'1'如果卫立煌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放弃沈阳,集结大军出锦州,林彪尚未部署完毕,很难挡住国民党军。东北国民党军一旦入关,与华北傅作义会合,战争的进程就很难说了,至少解放战争的时间会延长。但是地方将领为了各自集团利益,置大局而不顾,使蒋介石的战略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