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世纪之坝 >

第39部分

世纪之坝-第39部分

小说: 世纪之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滚滚浓烟。

        香溪河呢,它的宽度一点也不比蓄水前的长江逊色。快艇朝里开了20分钟,方才打转。香溪过去即是清水秀色,倘若不是因蓄水形成的枯枝败叶漂浮着,香溪真是一位娥娜多姿的美人儿。

        位于“牛肝马肺”峡南岸的九畹溪,是近年开发的漂流胜境,己声名远播。快艇从风茅公路的九畹溪大桥穿过,即进入“两岸连山,重岩叠嶂”之境界,让人赏心悦目。

        正高兴时,前方显出两艘橡皮艇,游人纵向骑马式跨在上面,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在毫无污染的“湖”内游荡,颇有诗情画意也!

        实话实说,水库涨水,九畹溪原七公里妙趣横生的漂程将减少三分之—。但你疯够了,肯定也累坏了。斯时,再由机动游艇将你接到“湖”里,或坐或卧,舒舒服服地游弋着把你送到茅坪港,不就免受漂流完再爬陡坡上山之苦么?

        真好呵,大坝蓄水让我们半天游了这么多支流,感受刭这么多新奇的变化!




  欢迎您访问流行小说网txtsk
        2003年6月13日,三峡大坝已蓄水至135米高程。16日,五级船闸试通航。从此,三峡大坝上游400公里奔腾翻滚的江流将改换习性,变得温文尔雅了。

        江河与湖泊,其容貌大不相同。大坝拦江,江水攀升,江水流速减缓再减缓后,便失却河的本性,一跃而变成波平浪静的“湖”了。

        “高峡出平湖”后,著名的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及其上游库岸两旁将发生哪些明显的变化呢?

        笔者将水库壅水时段的见闻和长期对库区的观察与思考,在脑子里压缩聚焦,叠成一组长镜头,献给关心和爱护三峡的读者典藏——

        感受“平湖”,不一样的三峡

        说“高峡平湖”,不能不谈具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和被其誉之为“长江王”的林一山。

        1954年长江发大水后,毛泽东从武汉乘“长江舰”到南京,一路考察时的主要陪客即是长江流域的主管林一山。

        毛泽东对林一山很赏识,向他提出并希望他解决两大难题:一是“借水”,即我们今天熟知的“南水北调”;二是长江防洪,根本意义上的防洪:“在三峡设卡子,毕其功于一役”。

        应该说,林一山作为毛泽东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从其毕生的努力,完成了这两大使命。林的执着是众所周知的。三峡工程风雨数十年,可谓命运多舛,但林一山即使在三峡工程选坝会议上处于1:9的劣势,他也绝不气绥和动摇。当1956年武汉关的江水里不再挟裹尸臭味的时候,毛泽东欣然下水游泳了。这一游,诗人便诗兴澎湃,吟出了一个“高峡平湖”。

        事实上,毛泽东的“高峡平湖”是不存在的。长江的上游,即高峡地段,最宽的江段也不过几百米,无论如何也成不了“湖”。所谓的“高峡平湖”,指的是三峡大坝以上流域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直接长度为600公里的狭长江段。

        读者诸君有了这么个概念,我下面就可以谈“高峡平湖”里的三峡了。

        世人皆知的葛洲坝,就构筑在三峡的出口处。葛洲坝尚未完工时,夔门——三峡入口处的水位较坝前要低20多米,换句话说,修了葛洲坝,整个三峡200公里水域的水位便壅高了20多米。这里,要澄清一个事实,即葛洲坝是低坝,迳流式电厂,它是基本上没有库容的。因为筑坝,水位壅高了20来米,但实际上上游来多少水,葛洲坝就得放多少水。葛洲坝真正的功绩,依我看主要是两条:一条是发电,另一条就是作为三峡的“实战演习”。那么,葛洲坝壅高上游水位的直接结果是什么呢?雄奇险幽的长江三峡丢了一个“险”字,1981年以后,自夔门到南津关400里峡江再无一处险滩了。

        “朝上黄牛,暮在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著名的黄牛岩天险处的古老民谣早已“死”去;

        “青滩泄滩不是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血汗流干船打烂,要过此滩难上难”。青滩,是风雨变幻莫测的著名险滩,自古以来,崩岸滑坡数次,最严重时封堵长江长达数十年,连小镇的姓名也被改换,青滩因崩岸不复存在后又冒出一个新镇:新滩。泄滩的名讳是因江底礁石重叠且有层次,水流自上往下是“跌”状,过往船只之险象不难想见。崆岭滩是世人公认的三峡第一大险滩,呈“品”字型排列江心的几块礁石不知掀翻过多少行船。崆岭的含义其实是“空舱”,凡过往船只“必空舱而后得过”。崆岭滩那个巨礁上有斗大的三个大字:“对我来”,曾几何时,一艘洋船船长自恃马力巨大而不理会峡江船工的血泪教训,上行时偏不朝巨礁迎面顶流急驶,结果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剧发生,洋船多少年都不敢冒险再闯川江了。

        现在我们知道,葛洲坝迎水面的水位是66、5米左右,三峡大坝目前的水位只比下游的葛洲坝略高一点。而2002年11月导流明渠实施截流后,次年首批机组发电前(即6月15日前)水库要下闸蓄水至135米,也就是说,三峡的坝前水位要人为地上涨60多米,重庆市长寿县木桐镇以下区域,均要平均上涨数十米。这个结果是20个县市和数百个乡镇均要搬迁。

        若干年后,水位再上涨21米,变成156米。按照“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针,至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完工时,三峡大坝正常蓄水位将达到175米。斯时,水库满蓄库容可达339亿立方米,汛期可调节之防洪库容可达221亿立方米。

        明白了吧,“339”和“221”是两个硬指标,也就是真正的“高峡平湖”!

        失却与拥有,本身便是矛盾。

        我们拥有了“高峡平湖”,代价是什么呢?最明显的标志,便是20座文明古老的历经沧桑仍傲立在峡江江畔的城市的消逝,最致命的,莫过于自然景观的消亡和特色的褪化了。葛洲坝回水末端在三峡入口,它的存在偷了三峡一个“险”字。而三峡工程在兴建、投产、完工的过程里,则势必要销毁三峡的一个“雄”字,这是许多人不愿意承认的但却是无须争辨的事实。

        2003年后,水涨岸高,白帝城将成“孤岛”,夔门两岸的“白盐”和“赤甲”双峰虽然依旧壁立,但最雄奇的部位——“门”被埋在了水里,非“门”的部位凸现在世人面前,你还敢枉你“夔门天下雄”吗?须知,“粉壁堂”内镌刻的这五个大字及其它珍贵的摩崖石刻,2002年春天就被爱它的奉节人用现代科技手段切割成块,准备将其重新安置在新“门”附近,以弥补新景的缺憾,不知这种好心和善行,是否会是新景创作中的“败笔”。因为夔门之雄奇一靠山峰,更借水势,2003年6月夔门江段基本没有了水流落差,我们无论从哪个方位看它,替它鼓劲甚至摇旗呐喊,它始终不会随我们的意愿果真“雄”起来。

        实话实说,三峡“雄、奇、险、幽”四个字,不单凭籍自然天险的魅力,还靠沿江无数人文景观和古老城镇的占缀和陪衬。试想,四个字去掉俩或仨,“高峡平湖”里的三峡还会是我们魂牵梦萦的三峡吗?

        葛洲坝兴建前,三峡区间暗礁险滩甚多,轮船夜间是不航行的。1981年后,三峡区间水位壅高20多米,诸多险滩尽埋水底,加之水势相对平缓,“千三峡不夜航”的历史才翻开了新的一页。

        而今,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区间水位再上涨60多米,相对来说,整个三峡峡谷表面变化不大,但水流态势却大为改观——峰高浪险,奔涌澎湃的风光不再;但巫山十二峰风采依然,“神女”亦安然无羌。

        试想:群峰虽壁立,少了水势烘托,游人仍兴味盎然?

        实话实说,伴随着“高峡平湖”的出现,库区内将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新“小三峡”、“小小三峡”来。水位壅高后——著名的“天坑地缝”可从水路前往;大宁河小三峡上游还有四个风景迥异的峡谷,期待着你的光临;巴东的格子河石林,堪与云南石林媲美。此外,该县因水而利开发的丰家乡,还有巨大的溶洞群;云阳的“龙缸”、“龙洞”是早已发现的旅游胜境,以往舟车不便,水库壅水后亦将有利开发……

        最雄奇的新景观,当然走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了。大坝之美是无与伦比的阳刚美、壮阔美、创造美!

        千古峡江因三峡大坝而变成“湖”,湖光山色,千姿百态,风情万种,能说不是另-种美么?

        新城:耸成靓丽风景线

        三峡工程规划搬迁城乡总人口113万,拆房1200万平米,还建各类新房3687万平米,迁建工矿企业1599家。

        截止2002年底,库区共搬迁安置人口70。92万,还建房屋2538。23万平米,完成工矿企业1097家……

        连续多年,我无数次走访库区,自重庆下忠县,又到万州、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巴东、秭归等地,一路上乘船搭车,耳濡目染,深切感受着库区的巨大变化。

        这变化的契机,归功于三峡工程是勿容置疑的。

        先是看到沿江老城的萎缩,市场的衰落,居民的心被一个迁字拴着了,一度有些茫然。继尔是观摩新城的选址、勘探和施工。再便是眼瞅着跟踪着广大农村移民成,建制大规模外迁。

        2001年8月,我追随开县外迁移民至四川省乐至县,实地感受移民乔迁新居的欢乐和离别故乡的痛楚。尔后,又马不停蹄从乐至赶往忠县东溪镇,采访并为次日迁往山东的乡民送行……

        伴着岁月的流逝,伴着三峡大坝的一节节上升,一座座古老而破旧的沿江故城,在居民惊喜和眷恋的目光中轰然倒下——倒得异常悲壮,也倒得令人鼓舞!

        因为,老城居民在失却中盘点生活,乐滋滋地感叹着新城的美丽和新居的温馨。

        满脸喜色,是难以用金钱买到的。

        无论在大城市重庆、万州,还是小县城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巴东、秭归……面对崭斩的楼群、街市,扫描熙熙攘攘的人流,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湖北三峡库区所辖四县,即秭归、兴山、巴东和宜昌县(现划为宜昌市夷陵区)。

        位于坝上库首第一县的秭归,老县城在西陵峡上段香溪镇上游数公里的归州,传说是三国时期刘备抗吴修筑的土城,因状若葫芦,又名葫芦城。历史的烟云笼罩归州,我这个晚来拜谒者耳畔响起了一首陆游的诗:“江上荒城猿鸣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穿行于逼仄的街巷,流览发黄的史书,能见到故去却活着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屈原,另一个是王昭君。

        秭归是全淹县城。它迁徙的命运是注定的。

        新县城选址在距三峡大坝仅两公里的上游凤凰山,,992年底开工,1998年底落成典礼。或许是祖祖辈住得大拥挤了,新城的规模弄得有些离谱,本是山丘地域,城建规划设计与施工就该依山就势,但却照搬平原模式,搞大挖大填。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最宽的马路竟有50米,弄得国务院领导拉长脸责令库区新县城“下不为例”。

        但新秭归毕竟建成了,秭归个别人挨批,却换来大多数秭归人的欢声笑语。如今无论谁到秭归新城,都会感叹新城规划的大手笔和建筑群的新颖别致,亦会由衷感受到,是三峡工程给秭归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兴山县本是三期水位受淹县城,因老城面临山体滑坡危险,便提早选址,提早建设,提前搬迁了。秭归新城选址离宜昌近,兴山新县城却越搬越远——在老城以北20多公里的古芙镇。古芙四面环山,中央乃—难得的盆地,新县城座落其间,马路宽阔,街道整齐,形成几纵几横格局,模样儿也十分气派。

        宜昌县移民仅限于坝区和库区少数集镇,三峡工程所在地移民人数不多,开工之初已作妥善安置。

        隶属恩施自治州的巴东,其老城就是沿江山坡一条街,严格说只有半条街。临江面的楼房多半是长长的水泥桩支撑着,形成峡江边上异常奇特的景观——吊脚楼。巴东从古至今因地域原因,是三峡地区唯一不设防的县城。

        巴东新城选址颇费周折,说来话长。早在三峡150方案中央认可的1980年代,巴东即作为搬迁试点县城实施规划——就地后靠。这一靠就靠到了黄土坡,靠出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