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769-正说清朝十二帝 >

第30部分

769-正说清朝十二帝-第30部分

小说: 769-正说清朝十二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⒔ㄒ榻裘姥坊亍W芾硌妹糯蟪嫁人涫且笫敌行抡娜耍粤粞ケ场白嫜怠比唇邮懿涣耍阕嗲胗诠庑髌吣辏1881年)五月,“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留美学生自同治十一年(1872年)首批出洋,至光绪七年(1881年)撤回,最长者达9年。出国时的12~16岁的少年,归来时已是20多岁的青年。他们在美国虽未完成计划的学业,但都受到西方的教育。这些留学归国的青年,后来逐步成为中国政界、军界、学界、工商界等方面的知名人物和科技骨干,为中国近代建设做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从事行政和外交者24人,其中成为领事、代办者12人,外交次长、公使2人,成为总长者1人,内阁总理1人;加入海军者20人,其中成为海军将领者14人;从事教育者5人,其中成为大学校长者2人;从事实业者30人,其中成为工矿负责人者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等。    
      (五)洋务求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在上海、南京、福州相继办起了近代军工厂,多聘请洋员充当技术指导。这就是所谓的“洋务运动”,它包括举办新式军用工业,编练新式军队,加强国防建设等,其宗旨是“求强”与“求富”。奕强调学习“西学”,制造“西器”。他认为,“采西学”、“制洋器”早在清初康熙大帝时就进行过了,如今再搞是发扬光大祖制和传统。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安庆军械所办成,并很快仿制出一批洋枪洋炮。曾国藩集合起湘军军官、幕僚试看演射。后膛枪、开花炮的威力、射程、射速、准确度、杀伤力比起鸟枪、抬枪和土炮的确强多了。湘军和幕僚拍手称赞,曾国藩兴奋不已。    
      海军建设,主要还是向外国购舰。19世纪70年代,由李鸿章主持向英国购买的军舰有“龙骧”、“虎威”、“飞霆”、“策电”、“镇东”、“镇西”、“镇南”、“镇北”等炮艇。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军火和造船工业有了突出的发展,李鸿章转向德国订购战舰。    
      同治三年,清政府才开办大型兵工厂,计有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西安机器局等20余个。而规模大、有典型性的为江南、金陵、福州、天津、汉阳等几个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是曾国藩与李鸿章共同创办的一个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委托海关道员丁日昌买下设立在虹口的美商旗记铁工厂,把上海、苏州两个洋炮局搬至上海,成立了大型军事工业制造局。同治六年,曾国藩主张在该厂制造轮船,又在上海海关拨出两成关税,为造船经费之用。此后,工厂逐年扩充,计有洋枪厂、洋炮厂、炮弹厂、火药厂、轮船厂、炼钢厂、子弹厂、水雷厂,并设有学校和翻译馆,其规模较为宏大。同治七年,造船厂造出了第一艘轮船,取名“惠吉”,至中法战争前共制出15艘军舰,最大者为2800吨,小者只有数百吨。    
    


第十部 载淳同治帝载淳(7)

    金陵制造局。是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任两江总督时把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迁到南京雨花台,并加以扩充,更名为金陵制造局,主要制造大炮和弹药。到光绪初年,该厂计有三个机器厂,还有火药、火箭、水雷等工厂,规模也很大。    
      福州船政局。设于同治五年(1866年),是闽浙总督左宗棠创设的造船厂。该厂所聘洋员分别任监督和副监督。该厂由炼钢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工厂尚未建成,左宗棠便调      
    往西北镇压回民起义,该局由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接办。同治八年(1869年),该局造出第一艘轮船,取名“万年青”,到同治十三年(1874),共造出轮船15艘。此后外籍工匠全部撤走,由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接管技术工作。到甲午战前,又造轮船20艘。中法战争前制造的轮船质量较差,全为木壳船,直到光绪十年(1884年)才能制造铁甲舰,其造船技术一直未见提高,同英、德等国所制的铁甲舰和巡洋舰皆无法相比,中法战争之前所造的军舰多数毁于中法马尾之战中。    
      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皆为李鸿章直接控制,这三个军事工业统称为“北洋三局”。    
      这些军事工业的出现,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对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重修圆明园之争    
      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同治帝亲政,时年18岁。他亲政时,诏“恪遵慈训”,就是要遵守圣母的懿旨。他亲政后也办了些事,如在西苑紫光阁会见日本国大使副岛种臣、俄国大    
      使倭良嘎里、美国大使镂斐迪、英国大使威妥玛、法国大使热福理、荷兰国大使费果荪,并接受他们呈递国书。同治亲政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他亲自主持经办的一件大事就是重修圆明园。    
      慈禧退帘后,想到宫外游冶愉悦,回忆起当年的圆明园生活,她懿旨重修圆明园。这是重大的工程,至少要花几千万两白银。九月,同治帝发布上谕:兴修圆明园以为两宫太后居住和皇帝听政之所,让王公以下京内外大小官员量力捐修。恭亲王不好完全拒绝,报效银2万两,指令户部先拨银2万两。拨款之后,朝廷震动。接着百官疏奏,反对重修圆明园。御史沈淮疏请缓修圆明园工程。同治览奏大怒,立即召见沈淮,严词申责。接着御史游百川再上疏谏阻,同治又下谕将游百川革职。经过一段准备,十三年(1874年)正月,圆明园重修工程正大光明殿、天地一家春(原慈禧住处)等处先后开工。四月,同治视察圆明园,慈禧亲自看取图样,应修殿宇不下3000余间。七月初六日,发生广东商人李光昭自称“圆明园李监督”,借购修园木料诈骗白银30万两的事件,引起朝臣反对。同治帝仍不同治帝绘《祝万年图》理睬,继续其工程。七月十八日,恭亲王奕、大学士文祥等十人(三位亲王郡王、三位御前大臣、三位军机大臣、一位师傅)联衔疏奏,请停止圆明园工程:“宜培养元气,以固根本;不应虚糜帑糈(xǔ),为此不急之务。”同治帝与十重臣几番面对面地辩论,他明知错误,仍不悔改。当大家一再反对时,同治帝准备发上谕,以十大臣“朋比为奸,谋为不轨”的罪名,宣布将十大臣革职。两宫太后见事情闹大,只好出面调解。据吴汝纶日记载:召见时“两宫垂涕于上,皇上长跪于下。谓十年以来,无恭邸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谕著即撤销云云”。其结果是:革十大臣职的上谕没有发布,重修圆明园改为修葺三海。在奕等谏阻下,同治说:“我停工何如!尔等尚何哓(xiāo)舌!”二十九日,停止圆明园工程。重修圆明园工程是慈禧的懿旨,奕等的谏阻,触怒了慈禧。三十日,同治帝上谕:“著革去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此次补盖、添建、粘修、揭瓦后基本成型的殿阁亭榭等100座500间。八月初一日,同治发出上谕:“朕奉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懿旨:皇帝昨经降旨,将恭亲王革去亲王世爵罔替,降为郡王,……著加恩赏还亲王世爵罔替”云云。谕修葺西苑三海工程。    
      十二月,同治帝死于养心殿。他的死因,是个疑案。    
      同治死因疑案    
      同治6岁到14岁期间,每天应景做皇帝,到养心殿摆样子,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他还要抽出半天时间,到弘德殿读书。同治从小没有得到严父的教育,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都没有文化,不得教育皇子读书的要领。她们常在重华宫潄芳斋办事、传膳、听戏,没有给同治以文化的熏陶。同治贪玩,不爱读书,“见书即怕”,不好学习,没有长进。他的师傅教他学习看奏折,但他“精神极散”;听讲奏折,也极不用心。他的伴读奕详、奕询,本意在陪同读书、互相激励、彼此切磋,实际上往往代其受过,起到“杀鸡吓猴”的作用。在课堂上,“无精神则倦,有精神则嬉笑”,实在是一个顽皮的学生。同治到十七八岁的时候,“折奏未能读”,连“在内背《大学》皆不能熟”。    
      同治皇帝就其个人来说,出生在帝王之家,享受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独尊荣光,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没有兄弟竞争便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这是他人生的喜剧。但是,同治也有人生的悲剧——他短暂的19年就有六大不幸:幼年丧父是为第一大不幸!童年担当社稷重任而不能享受正常童真快乐是为第二大不幸!同圣母皇太后关系不好是为第三大不幸!婚姻不如意是为第四大不幸!无子无女是为第五大不幸!19岁便早亡是为第六大不幸!下面简单说一下他的后妃。    
    


第十部 载淳同治帝载淳(8)

    同治有一后三妃,其中皇后的人选:慈安皇太后喜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慈禧皇太后则喜欢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两宫太后,意见不一,要同治自选。同治选定蒙古正蓝旗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于是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17岁,皇后19岁。又册富察氏为慧妃。    
      皇后的祖父为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外祖父是郑亲王端华。皇后的父亲崇绮,是有      
    清一代惟一的“蒙古状元”,是有清一代满洲、蒙古以汉文获翰林院编修的第一人。满蒙士林,以其为荣。同治九年(1870年),选侍讲,后充日讲起居注官,再调盛京将军。义和团事起,崇绮同朝廷勋贵多人信仰,事败之后,随荣禄走保定,住居莲池书院,自缢而死。崇绮妻,瓜尔佳氏,在京师陷落时,阖门死难。《清史稿·崇绮传附崇绮妻传》记载:“崇绮妻,瓜尔佳氏,先于京师陷时,预掘深坑,率子、散秩大臣葆初及孙员外郎廉定,笔帖式廉容、廉密,监生廉宏,分别男女,入坑坐瘗(yì),阖门死难。”    
      皇后出身于官宦名门、诗书大家,自幼习书达礼,性格耿爽,不善阿谀。据记载,皇后阿鲁特氏“雍容端雅”,“美而有德”,且文才好。皇后幼年在家,崇绮亲自授课,读书聪颖,十行俱下,“后幼读书,知大义,端静婉肃,内外称贤。及正位六宫,每闻谏阻,自奉俭约,时手一编”。她被册为皇后,同治帝很喜爱她,也很敬重她,据说不久怀有身孕。慈禧皇太后不喜欢这个皇后儿媳妇,常找碴儿难为这位小皇后。慈禧不许她与同治皇帝同房,而要同治对慧妃好。同治帝不敢违抗,但他不喜欢慧妃,只好赌气独宿养心殿,生活寂寞寡欢。因为慈禧处处刁难,皇后日子过得很不舒心。同治病重,皇后护侍,也遭到慈禧的诃责。《我的前半生》记载:同治病重,皇后前去养心殿探视,二人说了些私房话,被慈禧皇太后知道。慈禧怒不可遏,闯入暖阁,“牵后发以出,且痛抶(chì)之”,并叫来太监备大杖伺候。据说皇后情急之下说了句:“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请太后留媳妇的体面!”慈禧一直以侧居西宫为遗憾,也为咸丰临终前没有册封自己为皇后而不满。慈禧动怒,同治被吓晕,病情加重。慈禧见状,才未对皇后动刑。    
      同治之死,慈禧将责任栽到皇后头上。皇后阿鲁特氏见同治皇帝死,大恸大悲,不思饮食,吞金自杀,获救得生。皇后之父崇绮,奏告慈禧皇太后。皇太后回答:“可随大行皇帝去罢!”皇帝死了,尚未入葬,称大行皇帝,就是说可以随夫殉死。崇绮将此话告诉女儿。而且慈禧不为同治立嗣,却让同治堂弟兼姨表弟载湉(tián)继承皇位,实际上是不为皇后留余地。皇后只有自尽一条路可走。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同治帝死后75天,皇后阿鲁特氏“遽尔崩逝”,年二十二。野史或谓:皇后阿鲁特氏怀孕,慈禧恐其生男孩,将来缵(zuǎn)承大统,自己不能垂帘听政,故逼其死。    
      同治生活放纵,同家庭关系不和谐有关。据说:同治既近女色,或著微服冶游。有人给他进“小说淫词,秘戏图册,帝益沉迷”。他常到崇文门外的酒肆、戏馆、花巷。野史记载:“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凤辈,皆邀幸。”又记载同治宠幸太监杜之锡及其姐:“有奄杜之锡者,状若少女,帝幸之。之锡有姊,固金鱼池娼也。更引帝与之狎。由是溺于色,渐致忘返。”据记载:醇亲王奕曾经泣谏其微服出行,同治质问从哪里听来的?醇亲王怫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