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769-正说清朝十二帝 >

第35部分

769-正说清朝十二帝-第35部分

小说: 769-正说清朝十二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清代官方文献和宫廷档案表明:光绪是病死的。但是,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人们总觉得他死在慈禧前面,而且只比慈禧早死了一天,这件事太奇怪了!是慈禧手下的人最后几天在药里下了什么东西?但所有这些猜疑,到今天为止,也只是猜疑,因为至今没有确凿史料证明光绪是被害死的。    
      下面排比正史及一些其他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光绪病情变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    
      初一日,光绪诣仪鸾殿,问慈禧皇太后安。《清德宗实录》记载,自癸酉至戊辰“皆如之”,就是从初一日至十六日,每天都是如此。    
      初二日,奉皇太后御勤政殿,日本使臣伊集院彦吉觐见。又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三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四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五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六日,上御紫光阁,赐达赖喇嘛宴。又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七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八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九日,奉慈禧皇太后“幸颐年殿,侍晚膳,至癸亥(十一日)皆如之”。    
      初十日,慈禧皇太后生日,光绪率百官至仪鸾殿行庆贺礼。幸颐年殿,侍太后晚膳。    
      十一日,到仪鸾殿问皇太后安。幸颐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二日,到仪鸾殿问皇太后安。幸颐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三日,到仪鸾殿问皇太后安。幸颐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四日,到仪鸾殿问皇太后安。幸颐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五日,到仪鸾殿问皇太后安。幸颐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六日,到仪鸾殿问皇太后安。幸颐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七日至十九日,御医屈贵庭说:他在光绪临死前三天给光绪帝看病,病情突然恶化,在御榻上乱滚,大叫肚子疼。    
      二十日,《清德宗实录》记载:“上不豫”,光绪帝病。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又懿旨:“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    
      二十一日,“上疾增剧”,光绪帝病重。“上疾大渐”,病危。酉刻,光绪帝崩于西苑瀛台之涵元殿。    
      二十二日,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氏疾大渐,未刻,崩于仪鸾殿。    
      看了以上资料,光绪的死因,的确是一个历史之谜。    
      由光绪之死,人们联想到“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共四条人命同慈禧的关系,这就是: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光绪珍妃他他拉氏和光绪皇帝。这些历史疑案和难题,供大家思考,望学者研究。    
      光绪无子,皇嗣只能在宗室中选择。慈禧太后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这就是宣统皇帝。    
      载湉个人小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载湉出生: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    
      属相:羊卒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享年:38岁谥号:景皇帝    
      庙号:德宗陵寝:崇陵(清西陵)    
      父亲:奕(醇亲王)母亲:叶赫那拉氏    
      初婚:18岁结婚,配偶叶赫那拉氏,配偶:3人,皇后叶赫那拉氏    
      为皇后    
      子女:无子女继位人:溥仪(宣统)    
      最得意:主持戊戌变法最失意:甲午战争主战失败    
    


第十二部 溥仪宣统帝溥仪(1)

    清朝十二帝中最后一位、登极时年龄最小、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宣统帝溥仪。    
      对于光绪帝载湉和同治帝载淳的继承人,慈禧皇太后先后有过两个决策:第一,立溥儁(jùn)为大阿哥,继承同治皇帝,兼祧(tiāo)光绪皇帝;第二,立溥仪承继皇位,继承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帝。从而演绎出同治与光绪之帝统的“立嗣—废储—再立”的戏剧性历史故事。    
         
      立嗣—废储—再立    
      立嗣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慈禧认为:光绪从4岁进宫,自己费心抚养成人,却不听话,搞戊戌变法。慈禧很伤心,想废掉他。在光绪皇帝即位时,两宫太后曾有一个说法,等将来光绪帝载湉有了儿子,再过继给同治帝载淳为嗣。但光绪无子,同治统绪由谁来继承?废帝后,光绪又怎么处置?慈禧反复思考这两个难题。《崇陵传信录》记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完早朝之后,慈禧单独召见荣禄。慈禧与荣禄有一段对话:    
      荣禄问:传闻将有废立事,信乎?    
      慈禧答:无有也。事故可行乎?    
      荣禄答:太后行之,谁敢谋其不可者!顾上(光绪)罪不明,外国公使将起而干涉,此不可不慎也。    
      慈禧问:事且露,奈何?    
      荣禄答:无妨也,上(光绪)春秋已盛,无皇子,不如择近宗近支建为大阿哥为上嗣,兼祧穆宗,育之宫中,徐纂大统,则此举为有名矣!    
      慈禧曰:汝言是也。    
      慈禧与荣禄议立大阿哥,作为同治和光绪帝的继承人,逐步取代光绪皇帝。    
      由谁来做大阿哥呢?慈禧选中了载漪之子溥儁,为什么?    
      端郡王载漪第一,从溥儁的父系来说,溥儁是爱新觉罗的血统。溥儁的曾祖父为嘉庆帝。嘉庆帝第三子惇亲王绵恺没有儿子,以道光(旻宁)第五子奕过继给绵恺为后。奕是溥儁的祖父。奕第二子载漪是溥儁的父亲。载漪又过继给嘉庆帝第四子瑞亲王绵忻之子瑞郡王奕(原名奕约)为后,袭贝勒。后载漪晋封为端郡王(应作瑞郡王,因述旨疏误,错瑞为端,遂因之)。    
      第二,从溥儁的母系来说,溥儁有叶赫那拉氏的血统。《清史稿·绵忻传》记载:“载漪福晋,承恩公桂祥女,太后姪也。”就是说,溥儁既是慈禧太后娘家侄女的儿子,又是慈禧婆家堂侄的儿子,真是亲上加亲。近年有学者考证,《清史稿·绵忻传》的上述记载有误,溥儁的母亲不是慈禧的侄女。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考证。    
      15岁的溥儁处在爱新觉罗氏与叶赫那拉氏两支血缘的交叉点上,因此被慈禧选作大阿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被囚,慈禧太后训政。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慈禧同荣禄作了上述对话后,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懿旨,溥儁入继穆宗同治为嗣,号“大阿哥”。随后大阿哥在弘德殿读书,师傅为同治帝的岳父、承恩公、尚书崇绮和大学士徐桐。二十六年(1900年)正月初一日,溥儁恭代皇上到大高殿、奉先殿行礼。    
      废储慈禧预定庚子年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举行光绪禅位典礼,改年号为“保庆”。但京师内外,议论纷纷。大学士荣禄与庆亲王奕劻(kuāng)以各国公使有异议,各种势力也反对,建议此事停止。不久,义和团事起,载漪笃信义和团,认为义和团是“义民”,不是“乱民”。五月,载漪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七月,八国联军进逼京师,慈禧太后同光绪等一行西逃,载漪、溥儁父子随驾从行。慈禧逃到大同,命载漪为军机大臣。十二月,以载漪为这次事变的祸首,夺爵位,戍新疆。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等回銮。途中,以载漪纵容义和团,获罪祖宗,其子溥儁不宜做“皇储”,宣布废除“大阿哥”名号。溥儁归宗,仍为载漪儿子。另以醇亲王奕第六子载洵为奕后。后来溥儁生活落魄,死得很惨。    
      这出“大阿哥”的闹剧刚收场,溥仪继位的正剧又开场。    
      再立《清德宗实录》记载:光绪皇帝临终前一天,慈禧懿旨由溥仪继承皇位。慈禧皇太后又懿旨:“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入承皇位,承继同治皇帝为嗣,兼承光绪皇帝为嗣。后一天,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崩于西苑仪銮殿。    
      慈禧为什么选择溥仪继承皇位?这要从溥仪的家世说起。    
      第一,溥仪的祖父奕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胞妹。在溥仪的曾祖父道光皇帝的儿子中,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有三个人:第四子奕(咸丰皇帝),第六子奕,第七子奕(光绪父亲、溥仪祖父、咸丰同父异母弟)。溥仪的祖父奕有四位福晋,共生7个儿子。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胞妹,生下四子:第二子载湉(光绪帝),其余三子早殇。第一侧福晋颜扎氏,去世早,无子。第二侧福晋刘佳氏,生有三子:第五子载沣、第六子载洵、第七子载涛。第三侧福晋李佳氏,无子。简单地说,奕嫡福晋叶赫那拉氏虽生育四个儿子,实际上只有一个存活,就是光绪皇帝。第一、第三侧福晋没有儿子。第二侧福晋刘佳氏虽生育三个儿子,但过继出去两个,家中只剩下第五子,就是溥仪的父亲载沣。就是说,奕七个儿子中,早殇三位,继承皇位一位(光绪帝),过继出去二位,只留下一位,就是溥仪的父亲载沣。    
    


第十二部 溥仪宣统帝溥仪(2)

    第二,溥仪的母亲是慈禧的养女。奕过世时,载沣8岁,因醇亲王“世袭罔替”而承袭为醇亲王。载沣承袭醇亲王后,18岁开始在朝廷上效力,后任阅兵大臣。慈禧懿旨将心腹权臣荣禄之女,又是慈禧认作养女的苏完瓜尔佳氏,指配给载沣为嫡福晋。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溥仪的外祖父荣禄。    
      荣禄,苏完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是清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后裔。荣禄曾因贪      
    污罪,险些被肃顺处斩。后花银子买了个直隶候补道。同治初,荣禄为慈禧的亲信,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同治帝死,光绪即位。慈禧遇到难题:将来新皇帝的儿子与新皇帝、与同治帝的关系怎样处置?对此,荣禄建言:等嗣皇帝(光绪)有子,承继同治为嗣,兼承光绪之祧。这为慈禧提供了解决上述关系的方案,很讨慈禧喜欢。光绪元年(1875年),荣禄兼步军统领,后擢工部尚书。二十年(1894年),任步军统领。疏荐袁世凯练新军。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二十四年(1898年),兼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在戊戌政变中,袁世凯出卖机密、通过荣禄奏报慈禧太后。当时任步军统领的荣禄,奉懿旨捉拿康有为与梁启超、斩谭嗣同等六君子。慈禧西逃回銮后,加太子太保,转文华殿大学士,即首席大学士。荣禄身兼将相,权倾朝野。《清史稿·荣禄传》记载:“荣禄久直内廷,得太后信仗。眷顾之隆,一时无比。事无巨细,常待一言决焉。”荣禄之女,常入宫中,慈禧喜爱,认作养女。慈禧将她指配给载沣。时载沣的生母刘佳氏已为他定亲,奏告慈禧太后。慈禧坚持给载沣指婚,刘佳氏只有将儿子已订婚之福晋退亲。    
      载沣有两位福晋,共有四子。嫡福晋姓苏完瓜尔佳氏,名幼兰,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之女、慈禧太后之养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与载沣完婚,生有两子——长子溥仪,次子溥杰(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生)。侧福晋邓佳氏,民国二年(1913年)完婚,生有二子:三子溥,早殇;四子溥任,后改名金友之,民国七年(1918年)生。    
      从上可以看出:慈禧亲手指定的三位皇位继承人——光绪帝载湉是亲胞妹的儿子,大阿哥溥儁是亲侄女的儿子,宣统帝溥仪是养女的儿子。这表明慈禧在爱新觉罗宗室中,挑选同叶赫那拉氏有关系之人,一代大清兴亡,系于懿亲宫闱!    
      虽然两代醇亲王家出了两个皇帝,但两代醇亲王还是谨谨慎慎,乾乾翼翼。溥杰先生在《回忆醇亲王府的生活》中写道:“在慈禧和光绪的多年反目当中,在两派你死我活常年明争暗斗的既复杂又尖锐的政局中,一方面能和慈禧方面的荣禄等人诗酒往还,终于成为亲戚关系;一方面也和光绪方面的翁同龢等人以文会友地保持着相当的关系。这是我的祖父所以能够一生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