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

第13部分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第13部分

小说: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点。在如此凄凉的环境下,怎能不引起唐明皇对往事的追忆,对爱妃的思
念呢?正如张人和指出的那样:这段描写“俨然是一首秋雨赋,又如一篇抒
情长诗”,既“抒写了唐明皇的一缕哀思”,又“缠绵悱恻,万转千回,极
尽铺排之能事。”(见《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白朴真不愧
是一位“善变陈意,化旧为新”的能手。
第六章 元代前期的杂剧(五)
——纪君祥、康进之和元代前期其它杂剧作家
第一节 纪君祥的生平和历史大悲剧——《赵氏孤儿》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生卒年均不详。元大都(今北京市)人。与郑廷
玉、李寿卿同时。据此,他应是元代前期的杂剧作家。一生所作杂剧六种,
今存《赵氏孤儿》一种及《陈文图悟道松阴梦》残曲。《赵氏孤儿》有三种
流传本:“即《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明臧懋循编《元曲选》(一名《元人
百种曲》)本和《古今名剧合选》本。元刊本四折,只录曲词,科白全无;
《元曲选》本,曲词科白俱全,且多出一折,共五折,部分曲词已和元刊本
不同。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主要写春秋晋灵公时,晋国
朝中有一文一武,文臣上卿赵盾遭到武将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
口均被杀害。只有一个刚生下的婴儿为门客草泽医生程婴所救,才幸免于难。
这个婴儿就是赵氏孤儿。屠岸贾得知赵氏孤儿得救后,下令搜捕全国半岁以
下,一月以上婴儿,并要尽行斩决,以绝后患。为藏孤救孤,和救全国婴儿,
先后有韩厥、公孙杵臼等人献出了生命。最后程婴又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替代
赵氏孤儿,再次保全了赵氏孤儿的性命。二十年后,赵孤长大成人,且文武
双全。程婴看到复仇时机已成熟,遂将当年屠岸贾杀害赵氏满门的惨状绘成
图卷,逐一向赵氏孤儿说明了真相。赵氏孤儿决意报仇,遂擒杀了屠岸贾及
全家。元刊本到此结束。《元曲选》本还有第五折:赵氏孤儿擒拿了屠岸贾
后,由晋悼公派上卿魏绛将屠岸贾凌迟处死,并满门抄斩。赵氏孤儿被封。
为赵氏死难的人也得到褒扬。
《赵氏孤儿》是一出取材于《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并
根据历代流传的搜孤救孤的故事,进行加工和再创造而成的一部壮烈的历史
悲剧。剧中所描写的屠岸贾和赵盾之间的矛盾斗争,从表面上看,不过是历
史上常见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惨酷的斗争;它所歌颂的也不过是一些人的侠
义行为和牺牲精神而已。如果再深一步探讨,剧中所反映的屠、赵两家的矛
盾斗争,就已经大大超出了统治阶级内部忠奸之争;同时还把一些人的侠义
行为和牺牲精神扩大到为正义斗争而死,为解救人民的危难而牺牲的精神。
作者在剧中是充分肯定了这种为正义而自我牺牲,和向邪恶势力进行不屈不
挠的斗争复仇精神的。屠岸贾是邪恶势力的代表。他残忍凶暴,灭绝人性。
不仅杀害了赵家三百余口,而且为了捕杀赵孤,还不惜杀死全国一月以上半
岁以下的婴儿。其性格之凶残,手段之毒辣可以想见。韩厥、公孙杵臼、程
婴等人,则代表了正义力量。他们为支持正义,解救赵孤和人民的危难,都
作出了重大的牺牲;有的自刎,有的被杀,有的舍弃亲子,有的冒着杀身灭
族的危险隐藏赵孤达二十年之久。在残忍凶暴、灭绝人性的邪恶势力面前,
他们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坚持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作者对这种精神
的肯定,与元亡宋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所引起的人民不甘心做奴隶,愤起反
抗元蒙统治者的情绪不无关系。
《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大悲剧。王国维指出:“即列于世
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宋元戏曲考》)尖锐的戏剧矛盾,激烈的
戏剧冲突,使这部杰出的大悲剧更具特色。该剧自始至终都处于尖锐激烈的
矛盾冲突和对抗之中。陷害与被陷害,灭孤与救孤,生死与存亡的斗争,一
直在十分尖锐激烈地进行着。屠岸贾一登场,就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地追述
了他派人行刺赵盾不成,又用恶犬扑咬赵盾的惨烈情景。接着又逼附马赵朔
自杀,囚已怀孕的公主于府中,造成极端紧张的悲剧气氛;赵氏孤儿出世后,
屠岸贾派人严守府门,以防赵氏孤儿被人盗走。为救赵氏孤儿性命,公主自
缢而死,韩厥自刎身亡;屠岸贾得知赵氏孤儿被人盗走后,立即下令逮捕全
国半岁以下儿童,并要将他们全部杀死。赵氏孤儿的性命也危在旦夕。形势
更趋紧张,悲剧气氛也更浓烈。为救赵氏孤儿和全国婴儿的性命,公孙杵臼
舍命,程婴舍子,用一老一小两条性命的代价,换取了矛盾冲突的暂时缓解。
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高潮,也是全部悲剧的高潮。不仅主要人物都登场了,
而且是短兵相接,矛盾斗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赵氏孤儿长大以后,能否为
赵家报仇,仍然是关系到一场你死我活的问题。因此,程婴才费尽心机,将
赵家二十年前的冤案始末绘成图卷,向赵氏孤儿讲述了往事,以启发他报仇
雪恨之心。最后屠岸贾虽得以处斩,但仍然显得十分紧张。作者就是通过这
些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斗争,一步紧一步地构成惊心动魄的悲剧效果,一
幕一幕地制造出悲剧气氛,用以歌颂韩厥、程婴、公孙杵臼等英雄人物前仆
后继,为正义事业而作出的重大牺牲精神的。全剧用悲壮的基调,表现出一
种悲剧的崇高美。这种表现手法,在元人杂剧中尚不多见。
《赵氏孤儿》中的人物,个个性格鲜明、突出。屠岸贾的奸诈狡猾、凶
暴残忍、灭绝人性;公孙杵臼的沉着老练、正直刚强,都塑造得很成功。尤
其是程婴这个人物,虽然没有用正末扮演,在整本剧中也无一句唱词,但他
却是一个贯穿全剧始末的关键人物。从灭孤搜孤到保孤养孤,直到最后的助
孤报仇雪恨,每件事都有他参加,而且都是重要人物。他的活动像一条红线,
把全剧中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一个个动魄惊心,感人肺腑的场面贯
串起来,使全剧呈现出一种磅礴紧张的气氛。显示出一种有仇必报、有冤必
伸,正义必胜的昂扬正气。
《赵氏孤儿》问世后影响极大。南戏有与此剧同一题材的《赵氏孤儿记》;
明人徐叔回将此剧改编为传奇《八义记》;清代的京剧和地方剧都改编了这
个剧目,取名《八义图》;近代京剧有《搜孤救孤》、《兴赵灭屠》、川剧
有《赵氏孤儿大报仇》、秦腔有《赵氏孤儿》等。其它许多地方剧种中都有
改编演出。此外,在中国古典诗词、小说,甚至奏章、表册中也多次用《赵
氏孤儿》中英雄人物事迹,借古喻今,反对民族压迫、激励御敌斗志。
第二节 康进之、高文秀元代优秀的水浒戏作家
康进之和高文秀都是以写水浒戏著称的杂剧作家。他们的剧作,使元代
剧坛别具一番风光。康进之,棣州(今山东省惠民县)人,生卒年均不详。
写有《李逵负荆》和《黑旋风老收心》两种水浒戏。今存《李逵负荆》一种,
是元杂剧中水浒戏的代表作。
《李逵负荆》,全名《梁山泊李逵负荆》。所述情节与《水浒传》小说
中有关回目大体相似:恶棍宋刚、鲁智恩冒充宋江、鲁智深,抢走酒店老板
王林的女儿满堂娇。李逵下山到王林酒店喝酒时得知此事,不由大怒。立刻
赶回山寨,要与宋江、鲁智深算帐。他不仅当面斥责了宋江、鲁智深,而且
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为了辩明真相,宋江和鲁智深同他一起下山对质。
在弄清事实真相后,李逵深悔莽撞,负荆请罪。并协同鲁智深下山,捉住强
盗,将功补过,使王林父女重新团圆。
《李逵负荆》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义军是一支纪律严明、上下平等、
同心同德,并以解除人民苦难为宗旨的队伍。为了突出这一主旨,剧作者在
剧中描写了两种矛盾冲突:即梁山义军内部的矛盾冲突和梁山义军与恶棍宋
刚等的矛盾冲突。前者是构成戏剧冲突的主线,后者则为副线。两种矛盾冲
突交织发展、互为因果。恶棍宋刚、鲁智恩抢夺了王林的女儿,引起梁山义
军同恶棍间的敌我矛盾;由敌我矛盾引起梁山义军中李逵同宋江、鲁智深的
内部矛盾冲突。随着义军中矛盾冲突的发展,李逵大闹忠义堂,斧砍杏黄旗,
斥责宋江、鲁智深并要他们亲自下山对证,辨明真假。这就促进了敌我矛盾
的解决。真假辨明之后,李逵知道是自己错了,自负荆杖,准备向宋江负荆
请罪。宋江命李逵下山捉住了恶棍,将功折罪。敌我矛盾的解决又促进了义
军内部矛盾的解决。
《李逵负荆》是一部著名的喜剧,而李逵则是其中具有强烈喜剧色彩的
艺术形象。剧作家没有从李逵英勇杀敌的刀光血影中去刻画他,而是通过一
系列细致的描写,刻画出他性格中的方方面面。如以带醉买醉的细节,描绘
他的豪爽任侠性格;以李逵的用黑指头捞取水中的桃花瓣儿,以及贪看随水
飘去的桃花瓣的细节,描绘出他纯朴天真、心地善良的特点;以听说满堂娇
被恶棍抢走,就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决心过问此事的细节,描绘出李逵嫉
恶如仇的性格;以许诺三日之后送回满堂娇的细节,描绘李逵的急公好义;
用大闹忠义堂,斧砍杏黄旗的细节,描绘李逵的粗卤莽撞,遇事不冷静和深
思熟虑,易轻信人言,以假当真的性格;以向王林索要证据和嘱咐王林记熟
“状本”等细节,描绘出李逵的认真、细心和谨慎;通过李逵对梁山景致的
赞美,表现他对梁山一草一木的热爱;以及为了一个百姓的女儿,不顾与宋
江结下的半生情义,还以头相赌,咬定是宋江夺了王林的女儿。一旦真假辩
明,真相大白,李逵又向宋江负荆请罪等等。作者就是通过对李逵性格中这
些“缺点”和细节的描绘,把一个本来十分粗犷、大意的李逵,塑造成对任
何事物忽然认真、煞有介事的细心人。他越是认真,越是煞有介事,便越显
得可笑,越能引出一个又一个的笑料,构成一个个的喜剧场面,引得读者或
观众的捧腹大笑。人们在笑声中,同时也会感到李逵的可爱,从而喜欢他、
赞美他。明明是在描写李逵的过失和缺点,但却收到了赞美和歌颂的效果,
这就是《李逵负荆》中李逵形象塑造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语言生动、形象、幽默、滑稽,表现力强。尤其是剧中不少正话反说、
粗人雅语、以诮对诮等语言的运用,对刻画人物、增强喜剧的艺术效果起了
很大的作用。
高文秀,东平(今山东东平)人,生卒年不详。他创作的杂剧,存目有
30 多种,是一位多产的杂剧作家,当时有“小汉卿”之称。今存五种杂剧,
和《周瑜渴鲁肃》曲文二折。从存目上看,高文秀又是元代写水浒题材最多
的杂剧作家。其中专写李逵的杂剧就达八种之多。可惜这些作品都已散佚。
仅存《双献功》一种。
《双献功》,全名《黑旋风双献功》,又名《双献头》。主要描写梁山
英雄黑旋风李逵为救被权豪势要迫害的孙孔目,不畏艰险,乔装打扮成庄稼
汉,深入监牢的侠义故事。剧中着重刻画了李逵性格中所特有的,富于正义
感的侠义行动。同时也突出了他粗中有细、机智聪明的一面。比一些小说中
仅写李逵的粗鲁、杀人不眨眼等鲁莽性格要可爱得多。
高文秀的其它杂剧,大都以写历史人物的勇武机智和壮烈故事为主。有
写廉颇、蔺相如的;有写项羽、樊哙的;有写范雎的;有写刘备的等等。这
类作品都能描绘出这些历史人物勇于改过,急公忘私、团结御侮,关心人民
疾苦的优良品质。赋予了这些历史人物以新的思想内容。语言大都雄深爽朗,
很适合于写历史题材和塑造历史人物形象。
元代前期比较重要的杂剧作家,除上述诸人外,还有杨显之、石君宝。
杨显之,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录鬼簿》说他与关汉卿
为“莫逆之交”。并经常与关切蹉技艺,又长于替别人修改作品,被人称为
“杨补丁”。杨显之还十分熟悉舞台演出,所作戏曲多行家语,易被艺人接
受。一生共写作八种杂剧。今存《潇湘雨》和《酷寒亭》两种。
《潇湘雨》,《全名临江驿潇湘夜雨》,故又简称《潇湘夜雨》。写书
生崔通在探望伯父崔文远时,和与父失散被崔文远收养为义女的翠鸾相遇而
一见钟情,并由伯父作主结为夫妻。崔通中状元后,背亲忘旧,另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