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

第30部分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第30部分

小说: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南柯记》绝不仅仅是一部消极言佛的作品。他同时也抒发了自
己美好的社会理想、又揭示了这个理想的破灭。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
在深刻地鞭挞了黑暗现实后又因无法实现他所憧憬的社会理想而终于走向了
空门。
《南柯记》中的主角淳于棼在政治上曾大显身手,有所作为,功业赫赫,
把南柯郡治理得一片太平,但最终又走向了堕落——公主死后,他被招还朝,
恩封左相,“势要勋戚都与交欢,其势如炎,其门如市”,他便陷入了花天
酒地之中,日与郡主琼英、国嫂灵芝、皇姑上真三人乱伦淫乐。淳于棼形象
的前后变化虽然也可以说明“宦场就好象染缸一般,任你有多么高尚的情操,
有多么美好的理想,掉到里边,都要改变颜色,弄得不能自拔。”(张庚郭
汉城主编《戏曲通史》)。但总的说来,淳于棼性格的这种变化显得突兀,
内在根据不够充分。
第六节 《邯郸记》
《南柯记》写成之后一年多,即万历二十九年汤显祖五十二岁时,又完
成了与《南柯记》题材类似,仅次于《牡丹亭》的杰作《邯郸记》。
(一)《邯郸记》梗概
《邯郸记》取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又作了重大改动。
要而言之,它虽然承袭了原传有关神仙道化的构思,也流露了人生如梦思想,
但主流却是借邯郸一梦“备述人世险诈之情”写“明季宦途习气”(吴梅语)。
剧的梗概是:唐开元年间,祖籍山东,随父迁居河北邯郸的二十六岁的秀才
卢生,因“学成文武之术”却“未售予帝王之家”而整日郁闷,“心神难定”。
一日,卢生在赵州酒店遇仙人吕洞宾,言谈之中慨叹自己“生世不谐,穷困
如是”,认为“大丈夫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宗
族盛而家用肥饶”,言毕觉得困倦,便枕吕洞宾拿过来的瓷枕朦胧入梦。
梦中卢生不自觉步入“世代豪华”的清河第一高门崔氏的高墙深院,得
以与崔氏小姐成婚,婚后不久,天子黄榜招贤,崔氏因家中“七辈无白衣女
婿”,而要卢生前去应举。卢生想“儒冠误了多年”有些踌躇,崔氏便说:
“奴家四门亲戚,多在要津。你去长安,都须拜在门下”,同时“再着一家
兄相帮引进”,就会“取状元如反掌”。而“家兄者,钱也”。卢生依崔氏
之计而行,“将金赀广交朝贵”,果真“满朝勳贵”,“都保他文才第一”,
因而“竦动了君王”,皇上便御笔亲点,将他“在落卷中番出做个第一”。
主考官是“性喜奸谗、材能进奉”的当朝权相宇文融。他原本已内定了
前宰相裴行俭之子、武三思之婿裴光庭为第一,梁武帝之后萧嵩为第二,没
想到卢生没通过他的门路就当了状元,很不高兴:“咱看定了的状元,谁想
那卢生以钻刺抢去了,偏不钻刺于我”。但想到卢生是御笔亲点,不得不“且
自趋奉他一、二”。可卢生在宴会上却题诗说:“香飘醉墨粉红催,天子门
生带笑来,自是玉皇亲判与,嫦娥不用老官媒。”宇文融感到卢生“奚落了”
自己,便怀恨在心,要“权待他知制诰有些破绽之时,寻个题目处置他。”
卢生得了翰林学士兼知制诰之官,春风得意,乘掌制诰之权,徇私舞弊,
“偷写下了夫人诰命一通,混在众人诰命内,朦胧进呈”,皇帝竟没有发觉
“侥幸”“都准行了”。但却被伺机寻隙的宇文融“看破”,向天子奏了一
本,在卢生夫妻正欢天喜地之时,差官传来了天子之命,贬卢生做陕州知州,
令其凿石开河。
在陕州,卢生耗尽民力,用“盐蒸醋煮”法,化石为水,开通了河道;
又迎天子“东游观览胜景”,选千名彩女摇橹唱曲,大讨皇帝欢心。在皇帝
称赞卢生“汝功劳在万万年不小也”之时,又传来了吐蕃犯境、边将败绩的
消息。天子惊慌,寻将战讨。一直想整治卢生的宇文融顿时又生一计:“开
河倒被卢生做了一功,恰好又这等一个题目处置他”,便举荐卢生前去征战。
卢生推辞不过,只好接受任命,以御史中丞、兼领河西陇右四道节度使、征
西大将军的身份前去救边。卢生到边疆以“反间计”除掉了“足智多谋”的
番国丞相悉那逻,败了番兵,乘胜长驱,直至天山脚下,勒石记功。边关的
赫赫战功,使卢生又被加官加爵——加封定西候,食邑三千户,领太子太保
兵部尚书同平章军国大事。
宇文融眼见整治卢生不成反使其加官封爵,至为恼恨,便“潜遣腹心之
人,访辑卢生阴事”,得知战时,番将曾以雁传帛书央卢生放他“一条归路”,
便胁迫朝官萧嵩一同奏本,诬陷卢生“交通番将,图谋不轨”。皇帝闻知,
勃然大怒,命令即刻将正在开庆功宴的卢生“拿赴云阳市,明正典刑”。由
于卢生之妻崔氏朝门鸣冤、高力士在皇帝面前周旋,在卢生引颈受刑的千钧
一发之际,传来卢生死罪得免、改判流放至“广南崖州鬼门关”的圣旨,妻
子也被没入外机坊织作,儿子“俱竄去远方”。此后三年,卢生一家遭受了
无限之苦。
后来唐与吐番交好,卢生“通蕃”之冤得以昭雪,宇文融以诬告罪受到
惩治,卢生又被“钦取还朝,尊为上相,兼掌兵权”,崔氏受诰封为一品夫
人,儿子们均受门荫,做了高官。此后,卢生出将入相几十年,享尽了人间
荣华富贵。最后极尽淫欲,死于相位。
然而这竟是一场大梦。卢生一身冷汗醒来之后,见睡前店小二为他煮的
黄梁米饭尚未蒸熟。由此卢生醒悟:“人生眷属,亦犹是耳,岂有真实相乎?
其间宠辱之数,得丧之理,生死之情,尽知之矣!”便随吕洞宾出家去蓬莱
做了道童。
(二)卢生形象及《邯郸记》主题的社会学意义
在卢生形象塑造上,《邯郸记》没有走中国传统戏剧人物往往性格善恶
绝对的老路,而是赋予他个性以较为深刻复杂的内涵。入梦之前,他颇有“建
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饶”光宗耀
祖的志向。入梦后,意外地娶了出身第一高门的崔氏小姐,便有些安于现状,
对科考不十分热心了。但他终于接受了夫人的劝告,以卑鄙手段中了状元,
做了高官。他也不乏能力,开河、平边,他都“马到成功”。他似乎不象宇
文融么阴险、奸诈,但他同样是利欲熏心。他刚一做官就营私舞弊,为自己
大捞好处,偷写诰命,朦胧进程,为自己妻子谋得夫人封号。他搜刮民脂民
膏,选彩女,唱菱歌,点缀升平景象,极力奉迎天子。他心口不一,虚伪至
极,皇帝赐他二十四名女乐,他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通女色不可
近的正人君子之道,什么“? 。故曰,皓齿蛾眉,乃伐性之斧;莺声燕语,
乃叫命之枭;细唾黏津,乃腐肠之药;翻床跳席,乃橜痿之机。老子曰,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所以小人戒色,须戒其足;君子戒色,须戒其
眼。相似这等女乐,咱人再也不可近也。”等等。可当妻子说“这等? 。何
不写一奏本,送还朝廷”时,他又赶紧说“不可”,又引经据典地说“不敢
虚君之赐”“却之不恭”等等,而尽情享用起来,最后终因荒淫无度,一病
不起。他是个权力狂,沉绵枕席,仍重大事机,床前裁决。他欲壑难填,本
人真个“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了,儿子也受了门荫,得做高
官了,可临死前却还为年方数岁的孽生之子未有“门荫”而不肯咽气,还担
心编国史漏记了他的功劳,关心死后加什么官赠什么諻? 。
总之,作者没有把卢生形象简单化,他有功劳,有能力,他无辜而屡受
宇文融迫害,他遭受过劫难,象只可怜的羔羊,任宇文融摆布,这些都令人
同情。然而他又利欲熏心,敲榨民脂民膏以媚上,他假道学,这些又令人厌
恶,鄙弃。
至于《邯郸梦》的主题,似乎无须多说,仅从前边梗概介绍便可见出。
它极为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腐败,称得上是中晚明时期的官场
现形记。它对明代科举不以才学而以“关系”“门路”“钱财”择人的抨击
可谓淋漓尽致:未经考试之前,主考官就内定好了录取之人及其名次;遍使
金钱广通贿赂就能使天子将落卷之人翻为第一;所谓考试只不过是主考官以
录取之权拉拢“门生”,作为树立私党的手段,不是他家“门生”便要千方
百计寻个题目处置。它曲尽名利场中人对上的胁肩谄媚,对下的专横跋扈,
以及人情的浇薄,世态的炎凉:卢生得势之时,人们都去奉迎、巴结,司礼
太监不懂装懂地恭维他“字字端楷”,甚至权相宇文融也曾对他“趋奉一二”。
而当他落难之时,“满朝仕宦,竟没一个为其表白冤情”;崖州司户在宇文
融的授意下,甚至想“结果了”卢生去换取高官,而对卢生滥用酷刑;可当
听说宇文融伏诛,朝廷召卢生还朝时马上又自绑其身,口称“有眼不识泰山”
“合当万死? 。”。它入木三分地反映了中晚明官场的尔虞我诈、你死我活
的权力角逐;宇文对卢生假荐真陷,暗中刺探,歪曲事实,编派罪名,胁迫
诬告,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等等。
总而言之,一部《邯郸记》活画出了封建社会政治舞台上大小官吏追逐
名利不顾廉耻的蝇营狗苟。其所描写的社会腐败、皇帝昏庸,首辅跋扈,上
层社会的生活糜烂,统治集团的勾心斗角,无一不可从嘉隆以来社会现实中
找到原型,有人甚至认为卢生形象“分明依附着张居正的幽灵”①但又“不是
① 见《戏曲研究》第十辑,212 页。按张居正为明神宗时首辅,富有政绩而“刚而有欲”,据说其三子懋
修是“关节状元”;长子敬修亦以第二甲第十三名赐进士出身,当时曾有人在朝门贴诗说:状元榜眼俱姓
张,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相公坚不去,六郎还作探花郎。汤显祖也曾因不受张的笼络而受打击。
任何人的影射,而是集中反映当时大官僚的丑恶生活的典型”②。它揭下了盘
踞在各级权力机构尤其是上层统治者中间的“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
雅,行若狗彘”的伪君子们的画皮,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它形象
地说明了,大明王朝已经糜烂了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邯郸记》虽然揭露痛快,剖析深刻,但同《南柯记》一样,汤显祖看
不到如何改变这种被他称之为“矫情”的现象,只好到佛道中寻找答案,将
现实归于梦幻——“六十年光景,熟不的半箸黄梁”,并且企图借助于宗教
唤醒追权逐利者的痴梦,希图通过他们的忏悔来解决社会矛盾,这些都是它
的消极之处。但从总体上说,它还是激人鼓怒、令人愤激的具有现实深度和
历史深度的杰作。
《邯郸记》是四梦中最短的一梦。王骥德《曲律?杂论?七三》称《南
柯》《邯郸》二记,“渐削芜羻,俯就矩度,布格既新,遣辞复俊,其掇拾
本色,参错丽语,境往神来,巧凑妙合,又视元人别一蹊径。”大体上是符
合实际的。尤其是《邯郸记》描绘的官场生活如此繁复庞杂,概括的生活面
如此广泛,却只用了三十出,确如有人所说,“增一折不得,删一折不得”
(吴梅语)。所以在“渐削芜羻,俯就矩度”上,确实反映了作者艺术技巧
的高度成熟。
“临川四梦”问世之后,便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当时士大夫的家班及
民间舞台都竞相演出;许多著名文人如臧懋循、吕天成、冯梦龙等都改编过
《牡丹亭》。到清代,四梦仍活跃在民间舞台、家班堂会上,并也成为宫廷
中屡屡上演的剧目。蒋士铨甚至还把汤显祖与他的“四梦”溶为一体,创作
了《临川梦》传奇。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
艳曲警芳心”的回目,这些都足以说明汤显祖的影响。随着时代的演进,从
辛亥革命到建国之后,“四梦”始终受到人们的重视,除单折上演外①,还不
断地有整本的改编②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
在世界上,汤显祖的影响也与日俱增。《牡丹亭》的译本早年就已在德、
日、英流传。前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卷四)中说:“在十六世
纪的戏曲作品中,汤显祖的《牡丹亭》十分重要。这部作品对旧道德基础进
行了猛烈挑衅”。英国《新版大不列颠大百科全书》说汤显祖的戏曲“以细
腻感人而闻名”。而日本著名戏曲史家青木正儿则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将汤氏
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了。这说明,汤显祖的“四梦”,不仅是为我国人民,
也是为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