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

第35部分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第35部分

小说: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朱祖文之母造节妇牌坊;他对国君忠心耿耿,朝政混乱,无辜者受难,在
他看来,也是“圣主当阳,权奸蔽日”,皇帝永远圣明;就捕时,他明知是
魏珰假传圣旨,他却要“闻呼即赴”,说“君命难违”,毫不犹豫地束手就
擒;他很怕群众起来斗争,唯恐会陷他于不义,一再劝阻百姓,并趁月夜无
人之时偷偷上船去京师受审? 。。总之,周顺昌既有拯世济时的抱负、忧国
忧民的情怀,威武不屈的气节,洁身自好的品质,又有陈腐不堪的愚忠观念
和封建道德。这种性格特点,固然是作者对封建社会尤其是明末东林党人思
维模式和道德观念的典型概括①,但也体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观念,因
为迷信、依赖、忠于皇权,甘愿为皇权肝脑涂地,是他们共同恪守的封建伦
理纲常。
李玉与《清忠谱》题材相似的剧作还有《万民安》,但剧本已佚,现仅
存剧情梗概。据《曲海总目提要》载,此剧是“演葛成击杀黄建节事,谓因
此而苏州得安,故曰‘万民安’也。”即它亦是写历史上实有的一次大规模
的群众运动——明万历廿九年(1601)苏州人民在织工葛成领导下进行的一
场轰轰烈烈的抗税斗争。如果说,《清忠谱》中颜佩韦等下层市民在剧中尚
属配角的话,那么,《万民安》中的穷苦织工已经成了剧的主人公了。作者
依据史实,描写了葛成卓越的领导才能、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他带领百姓
罢市,打死税棍黄建节,火烧税衙;为保护全城市民,他又自请系狱,承担
了全部责任? 。。同时,还虚构了一些情节,赋予葛成更多美好品质:如济
危扶困,对贫苦无告的邻居倾囊相赠;他品德端方,洁身自爱,拒不接受别
人为报恩而送上门来的妻子等。使葛成形象更趋完美。
《清忠谱》、《万民安》描写具有时代感的重大政治事件——市民斗争,
把下层人民当作歌赞的对象,这在前此剧坛是没有的,因此它们应在中国戏
剧史上占一席重要位置。至于作品对市民斗争根源挖掘得不够、颜佩韦和葛
成身上封建意识与市民意识并存、甚至前者还很浓厚等等,这固然有作者本
人的思想深度和审美标准的原因,但恐怕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包括下层人民
思想意识的实际情况——伴随着新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产生的新思想在
延续千年的传统的封建生产关系和完备的封建道德土壤上滋生,其意识不能
不为传统的一切所限定和裹动。
李玉的《万里缘》、《千锺戮》也是以明代事件为题材的政治剧。
《万里缘》又作《万里圆》,写明清交替、社会动荡、干戈载道之际,
苏州孝子黄向坚抛妻别子,独行万里,历时十年,前往云南寻找久绝音讯的
父母的故事。剧本根据真人真事写成。剧中主人公黄向坚与李玉是同时同地
人。黄向坚寻亲事,在顾公燮《消夏闲记》、归庄《黄孝子传》等文中有记
载。黄向坚本人亦著有《寻亲纪程》、《滇还纪程》,记载寻亲经过。
《千忠戮》又作《千忠録》、《千鍾禄》,写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嫡孙建
文帝位后,燕王朱棣为谋夺帝位,以“清君侧”、“靖难”为名,围攻京师
金陵,对建文帝及其朝臣进行惨无人道的追捕屠戮事件。
《万里缘》、《千忠戮》与《清忠谱》、《万民安》一样,都取材于明
代的真人真事。尽管各剧事件各异,主角社会地位高下不同,但却显示了作
者这类剧的共同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历史感。详而言之,就是:
1。以曲为史,倾向鲜明,具有敢于揭示历史真相的勇气和胆魄。
《清忠谱》、《万民安》把反权奸、反税监的市民斗争搬上舞台予以歌
颂,已经表现了作者善于摄取具有史诗品格的事件作为题材、并从进步历史
观予以评价的历史眼光和见识,《千忠戮》、《万里圆》进一步体现了这一
① 据史载,明末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李应升等被捕时都有数万群众截拦拒捕,他们都以君臣大义说服
群众,主动就捕。李应升死前还说:“臣罪应难赦,君恩本自宽。”高攀龙写下“君恩未报,结愿来生”
诗自杀。
特色。单就题材看,《万里圆》并不重大。但是,作者以黄向坚万里寻亲的
见闻及他家的遭际,再现了清军南下江南时的暴行。剧的第十出借一老兵之
口说:“乙酉年闰六月? 。清朝官府坐了苏州。那些百姓一个个投顺了就罢
了吓;谁想湖内多烽起,城外也焚烧? 。恼了清朝官府,? 。发出兵马,不
管好歹烧杀砍杀,惨不可言? 。金阊外不分玉石淆,尽家资倾刻如风扫,好
房廊烧得烟尘扰,满街衢杀得人如草。”另外,剧中写顺治九年时,苏州人
民还用崇祯铜钱;黄向坚家被清廷稽查,“差役络绎,匍匐公庭”,最后“虽
脱罗网”但已“家室荡然”? 。等等。都流露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万里圆》
写在文字狱严重的清初,许多地方不能过于直露。但即使如此披露,也是需
要一定的勇气和胆识的。
与《万里圆》对历史真实的揭露,主要表现反映民族矛盾不同,《千忠
戮》反映的是明代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当然,作者是从封建正统的观
点出发,站在建文帝立场上,写朱棣以“清君侧”、“靖难”之名,行夺权
称帝之实,而对之予以贬抑。但同时,剧作也通过朱棣之口,说“齐泰、黄
子澄日夕谗谮,连灭周、齐、代、氓诸王,看看削及孤家,故尔起兵靖难”,
对这场权力之争的复杂性亦多少有所涉及。虽然剧中所写并不完全符合历史
事实(如剧尾建文帝入朝自首,宣德帝以礼相待,建文在大内颐养天年等等),
但它如实地描写了朱棣夺得皇帝宝座后,对建文臣子“斩的斩,剮的剮,一
一处死。轻者合族全诛,最重者诛夷九族,俗呼为‘瓜蔓抄’。村里绝少人
烟,昼夜惟闻鬼哭”;写投靠朱棣的陈瑛把首级装了几十车,运到各地示众
等,都是对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残忍和暴虐。尤其是作
者对方孝孺等忠臣义士的歌赞、对陈瑛等背主求荣的鞭笞,很易与明清之际
的民族斗争发生联想。“你也曾立朝端,首领鸳行。食禄千锺,紫授金章。
顿忘了圣主汪洋。到如今反颜事敌,你就转眼恩忘? 。”这也不就是对詧颜
事敌的吴三桂等人的指斥吗?
2。表现了具有较强的把历史转化为戏剧的艺术创造能力。
如《清忠谱》,是一部“事俱按史”、甚至被人称为“信史”的时事剧。
它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如此人数众多、背景复杂、
场面恢宏的市民斗争,作者却走笔从容,有条不紊。全剧紧紧围绕主要人物
周顺昌命运展开戏剧冲突,选择了“缔姻”、“骂相”、“忠梦”、“叱勘”、
“囊首”等出实写、细写,突出周的忠义;又穿插其他人尤其是五义士救援
场子,既烘托了主要人物性格,使之趋于丰满;又正面描写了人民群众的侠
义行为。只用二十五出,就把一场波澜壮阔的反权阉斗争层次分明地展示了
出来。《千忠戮》亦是如此。朱棣几年的“靖难”战争,建文几十载的逃难
生涯,总共也只用了二十五出,而且写得生动感人。主要原因也在于对史实
剪裁得当、繁简安排比较适中。前五折就把事件缘起、时代背景、人物等全
都交代清楚了,接着便进入主线建文逃难。朱棣一方,以陪衬穿插方式出之。
总之,作者很有驾驭复杂题材和时空跨度大的政治事件的能力和技巧。
3。往往有一些具有悠远、悲壮的历史气韵的曲词,易于激起人们产生一
种苍凉深沉的历史感。最突出的是《千忠戮?惨覩》中朱允炆装扮成和尚流
亡途中唱的一支曲: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
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这雄
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倾杯玉芙蓉]
第五节 李玉作品之三:《占花魁》等婚姻爱情剧
及其它剧作
李玉的爱情婚姻剧有《占花魁》、《眉山秀》、《太平钱》、《千里舟》、
《意中人》、《罗天醮》等。《占花魁》即“一、人、永、占”中的“占”,
是李玉早期的作品。题材资料主要来源于冯梦龙编《醒世恒言》中的《卖油
郎独占花魁》,并参考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冯梦龙《情史》等。剧本
写北宋末年战乱中,由将门公子沦为卖油郎的秦种与由官宦人家小姐沦为青
楼妓女的莘瑶琴之间的纯真爱情。秦种不嫌莘瑶琴烟花贱质,尊重莘瑶琴的
人格,没有封建的贞操观念,通过不懈的追求,与莘结成了伉俪;莘瑶琴不
慕荣华,不图富贵,追求“志诚君子”、“有情郎”而托身于卖油郎。这种
注重真实感情而不计门第、身份的选择,是市民阶层中进步爱情观的体现;
也表现了作者思想中进步的一面。但同时,作者改动了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
家庭出身:秦种父亲小说中是经纪人,剧中变成了朝廷贵官;莘瑶琴也被处
理成原为官宦人家小姐;并且,最后作者让秦莘满门封荫、夫贵妻荣,又显
得很庸俗。
《眉山秀》叙北宋著名词人秦少游与苏老泉女苏小妹、以及妓女文娟之
间的爱情故事。是据话本、笔记中有关记载铺写的一部喜剧。文辞雅丽,在
当时很受推崇。
《千里舟》铺陈官宦子弟双渐与陷身青楼的苏小卿的爱情故事。状元及
第后的双渐为追赶被茶商与鸨母设计骗走的苏小卿而一昼夜行船千里,因此
叫《千里舟》。也是根据旧有故事改编的。
《意中人》写史弘与刘梦花私相倾慕、自定终身,并得到父母允诺,但
却遭到权奸豪门的破坏,几经劫难后终于团圆的故事。
《罗天醮》讲龙履祥与门秀鸯曲折的婚姻经过。情节与《意中人》有类
似处。但造成男女主角磨难的原因是秀鸯表兄戚维荣的嫌贫爱富,全剧亦以
团圆告终。
《太平钱》写张老与文姑、韦固与韩休女的姻缘。张老为八十老翁,娶
了十八岁的文姑,后二人一起飞升仙界,张老即张真人,文姑为紫华夫人。
文姑之兄韦固受仙人长老梦中指点,得知自己未来之妻是某县某村一瞽目老
妪所抱的刚满周岁的女婴,韦固按梦去寻,一怒之下刺伤女婴。二十年后韦
固娶宰相韩休女,见女的鬓边有一疤痕,始知果为二十年前他所刺伤的女孩。
此剧也是根据一些传奇小说等敷衍而成的,宣扬了婚姻前定的宿命思想和神
道迷信观念。
以上诸剧,除《太平钱》外,基本倾向都是比较健康的。表现了作者对
爱情婚姻的态度:肯定男女自相爱慕的自由恋爱,但让它父母之命统一起来
(如《意中人》);不反对一夫多妻制(如《眉山秀》《罗天醮》)。不过
总的说来,仍没有摆脱古代才子佳人戏的俗套。
除前几节介绍过的之外,李玉还有一些用历史传说为题材改编的戏剧。
其中《长生像》讲包公为倪太守嫡子与妾子巧分遗产事;《七国记》敷陈孙
膑与庞涓的传说;《五高风》写宋代忠臣文洪与奸相尤权的斗争;《埋轮亭》
(李玉与朱佐朝合作)写东汉顺帝时御史张纲与“跋扈将军”梁冀的斗争;
《牛头山》讲岳飞父子破敌勤王事;《昊天塔》歌颂杨家将的抵御外侮、精
忠报国;《连城璧》铺写蔺相如完璧归赵故事;《麒麟阁》写秦琼等人的侠
义性格及辅佐李世民建唐事情。《风云会》“演赵太祖收郑恩事”。以上这
些历史题材作品,大都是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加以烛照。它们或影射明季恶浊
世风(如《长生像》《七国记》);或写奸臣的弄权误国、陷害忠良(如《埋
轮亭》、《五高风》);或借古申今,委曲地表达怀明的民族意识,都是“借
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有为之作。
但是,李玉又具有封建正统观念和因循保守的陈旧思想,这使他的某些
剧表现出腐朽落后乃至反动的东西。如《双龙佩》写明代的“土木之变”和
“夺门之变”,剧作美化了昏君明英宗和主和派,对抵御外辱有功的于谦和
主战派没有给予应有的评价;《眉山秀》对王安石变法取仇视态度;《两须
眉》、《武当山》及与朱良卿合编的《一品爵》都表现出对农民起义军的敌
视。这些都说明了李玉思想及剧作的复杂性。
第六节 朱、叶时章等苏州派作家
在李玉周围,有一批作家,如朱、朱佐朝、叶时章、毕魏、张大复、
丘园等,他们大都是吴县人,社会地位比较低微,彼此间有一定交往;有时
还合作创作。人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