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

第36部分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第36部分

小说: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丘园等,他们大都是吴县人,社会地位比较低微,彼此间有一定交往;有时
还合作创作。人们称他们为“苏州派作家”或“吴县作家群”。这里介绍其
中较为著名的几位。
这些作家中,朱最有名。朱,字素臣,吴县人。作剧十余种,现存
《秦楼月》《翡翠园》、《未央天》、《聚宝盆》、《十五贯》等。此外,
他还曾参与修订李玉主编的《清忠谱》。他的作品不少都取材于中、下层社
会,语言流畅,情节跌宕。其中《十五贯》流传最广。《十五贯》又名《双
熊梦》,事本于宋人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和“三言”中的《十五贯戏言成
巧祸》。写淮安熊友兰、熊友蕙兄弟的两桩冤案。大意是:熊友蕙与童养媳
三姑家为邻,老鼠将三姑家钗环衔到友蕙的书架上,将十五贯钱衔入鼠洞,
又将友蕙准备药老鼠的烧饼叼到三姑家。三姑丈夫误食烧饼而死,邻家遂以
钗环作为凭证,说友蕙与三姑私通,害死了三姑丈夫。县官过于执未经详察,
凭主观推测便将友蕙和三姑判为死罪。无锡的屠户游葫芦饮酒荡尽家产,向
亲戚借十五贯钱为本,欲重振家业。他酒醉中与养女苏戍娟开玩笑,说是卖
她的身价钱。戍娟信以为真,便连夜逃往亲戚家。戍娟走后,赌徒娄阿鼠窜
入游家偷钱,被游葫芦发觉,娄阿鼠杀死游葫芦后逃走。天亮后,邻居发觉
游死,认为苏戍娟逃走与游葫芦之死有关,便去追赶。熊友蕙之兄熊友兰在
外做船工,听乘客陶复朱说弟弟被判死刑,便当即背着陶复朱赠给他的十五
贯钱回家,途中遇到迷路的苏戍娟,因是同路,二人便结伴而行。这时恰被
前来追赶的邻居赶上。二人同被逮回。已调任无锡做法官的过于执又认为苏
戍娟与友兰是通奸谋杀,卷钱而走,亦判以死刑。
问斩前,监斩官、新任苏州知府况钟感到其中有冤,便连夜请示巡抚周
忱,以自身官职为质,请给半月时间复查此案。况钟在调查中,从淮安友蕙
家鼠洞中发现了被鼠衔去的十五贯钱和药饼,弄清了友蕙案情原委;况钟又
扮做测字先生微服私访,从娄阿鼠口中套出真情。于是友兰之案亦真相大白。
此剧虽以圆满结局,但当时象况钟这样敢于伸张正义、无私无畏、为民请命
的官员毕竟极少,而大多数是过于执周忱那样昏庸的官僚。所以,况钟形象
带有很强的理想色彩。解放后对这出戏进行了改编,已成为流传甚广的优秀
剧目。
朱佐朝,字良卿,吴县人,传为朱的弟弟。著有三十余种传奇,今存
二十一种。代表作是《渔家乐》,写东汉末年渔家邬氏父女救助被奸臣梁冀
追逐的清河王刘蒜,渔女邬飞霞刺杀刘冀,被刘蒜立为妃的故事。邬飞霞形
象写得很动人。该剧的《端阳》《藏舟》、《相梁》、《刺梁》诸,后世
一直盛演不衰。此外,朱佐朝的《艳云亭》传奇也较有名,此剧演萧凤韶女
惜芬爱富有才华的洪绘,旋为奸相王钦若掠去,装疯乞食以避祸,备尝辛酸,
最后洪绘与惜芬终成眷属事。其中并贯以萧凤韶与王钦若的政治斗争。
苏州派作家中另外值得提起的人物是张大复和叶时章。张大复,一名彝
宣;字心期,一字星其。吴县人。有剧作三十余种,今传十余种。较著名者
有《醉菩提》、《如是观》。前者演济公故事;后者又名《倒精忠》,“以
姚茂良《精忠记》直叙岳飞之死,而秦桧受冥诛,未足快人意,乃作此以翻
案。述飞叙大功,桧受显戮,一善一恶,当作如是观”。(《古典戏曲存目
汇考》)作者有意改写历史,显然融进了他的民族感情。一说此剧为明末吴
作虹作,人多不信。
叶时章,字雉斐,一字美章,别号牧拙。曾参与修订李玉主编的《清忠
谱》;并与朱佐朝、朱、丘园合作《四大庆》。叶稚斐剧作现知八种,存
《琥珀匙》、《英雄概》两种。(另与人合作的《清忠谱》、《四大庆》亦
存)其中,《琥珀匙》最有名。被收入郭汉城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
集》。
《琥珀匙》故事取材于明代流传于江南的翠翘故事。作者虽然参照了有
关翠翘的史传、传说等资料,但对人物情节都作了重大改造。
全剧以书生胥埙和良家女子桃佛奴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示了明代社会
一些主要层面。桃佛奴貌美,能诗善画,多才艺,邂逅书生胥埙后,两相爱
慕,私订终身。由于父亲被贪官诬陷,吃了官司,她为救父而托妹代嫁,自
卖其身为他之妾,却被骗入了妓院。她不惧威逼,立志卖诗画赎身,并将自
身遭遇编成《苦节传》,请人叫卖,终于使事实披露于外,为束御史所知而
得救,多方波折后,与胥埙团圆。
剧本对才高貌美、刚义贞烈的桃佛奴、风流倜傥与憨厚忠直兼具的胥埙
都塑造得比较生动。在这二人的爱情经历中,亦体现了以往某些爱情剧常见
的进步观点和局限:将私定终身与父母认可统一;赞美坚贞爱情、肯定一夫
多妻。
《琥珀匙》的思想锋芒在于:作者在揭露官吏的贪赃枉法、官场黑暗腐
败的同时,塑造了一个济困扶危、惩恶扬善的绿林豪侠形象——金髯翁。他
拥兵海岛,南面称孤:“暂借天威佐圣王”,惩治邪恶,扶助清廉,见义勇
为,在帮助桃佛奴脱离险境与胥生团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庙堂中
有衣冠禽兽,绿林内有救世菩提”①思想是犀利、大胆的。在金髯翁身上,寄
托了处于乱世的作者希望绿林中出现扭转乾坤、重整山河的英雄豪杰美好理
① 清焦循《剧说》引《茧瓮新话》云:“《琥珀匙》? 。中有句云:‘庙堂中有衣冠禽兽,绿林内有救世
菩提’,为有司所恚,下狱几死。”但现存梨园钞本没有这两句话,只有“怪盗跖衣冠,沐猴廊庙,幸官
评海岛存公道”等句,语义与“庙堂”句相近。
想。
第二章 顺治、康熙时期戏剧(二)
——李渔及吴伟业、尤侗等
第一节 李渔的生平
李渔是戏剧史上令批评者颇费踌躇的人物。他靠“打抽丰”维持庞大家
族奢侈生活的生活方式,不仅为正统封建士人所鄙视,今天看来也不可取。
他以戏剧取悦于人,又缺少作家应有的严肃态度。然而,他有出众的才华,
上乘的艺术使其作品在当时便流播海内;他极富价值的戏剧理论著作至今仍
是值得珍视的宝贵遗产。
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为“渔”,字笠鸿,号笠翁。
同时他还有不少别号,如笠道人、随庵主人、伊园主人、觉道人、觉世稗官
等等。他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享年
七十。
李渔祖籍浙江兰溪,他生在江苏如皋,父、伯辈以行医为业,家产似乎
颇为丰厚,但在李渔十九岁、即崇祯二年之后,随着父亲的去世及不久后的
明末战乱,家境便中落了。李渔在父亲去世后不久便返回兰溪,在那里居住
了十几年。约在顺治八年(1651)年他四十一岁左右移居杭州;六、七年后
四十七、八岁时再迁金陵,寓居金陵达二十年之久,并以金陵为据点,游历
了大江南北。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他六十七岁时又回到杭州,并最后终
老于彼。
李渔对戏剧似乎有一种偏爱。早年在兰溪时他就曾组织乡间剧团演戏。
他也曾在明末应举考试,但都没成功,入清后,他便完全荒废了举业,放弃
了对仕途的追求,而走上职业戏剧家的道路。他家道中衰,无维持生计之恒
产;虽然在金陵时他曾经营过一个“芥子园”书铺,刊行包括他自己书刊在
内的书画,有些收入。有时还带着家庭戏班为达官贵人巡回演出;但更主要
的,是靠干谒豪门,即“打抽丰”来谋得钱财,这是他颇为重要的生活来源。
此道之所以成功,除了有人说的“厚脸皮”外,更重要的在于他出众的才华
和“才子”声望。他是当时著名的“西泠十子”之一;光绪年间修的《兰溪
县志》曾将他与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并提,《兰溪县志》虽为后来的追记,也
足可见他当时的声望。这种声望使得当时一些士大夫愿意“借以为名”而资
助他。
李渔以出类拔萃的才华和丰富的演出经验自编自导戏剧,因此他的剧作
艺术性颇高,都是可观赏的场上之曲而非案头之作。他著有传奇十八种①,常
见的《笠翁十种曲》即显示了他的成就。
李渔的思想是复杂的。虽然他说“传奇原为消愁设”“一夫不笑是吾忧”
(《风筝误》收场诗),但作为一个封建文人,他的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思想
规范化了的,“为圣天子粉饰太平”、“规正风俗”、“助皇猷”“益风教”,
也是他念念不忘的信条。他在人生哲学及个人品行方面,存有许多末期封建
社会腐朽的东西。他追求庸俗的享乐生活,对选姬买妾津津乐道,甚至在《闲
情偶寄》的《声容部》进行专门谈论,趣味低下。他有时又道貌岸然,大谈
礼教纲常;可有时又对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的行为予以歌颂(如《比目鱼》
① 也有人说李渔著传奇十六种或十五种。
剧),这后一点又使他作品的思想在平庸之中时而闪出动人的火花。尤其是
他总结自己戏剧创作及编导实践而写成的戏曲论著《闲情偶寄》(主要是其
中的《词曲部》及《演习部》)体系完整,论证精辟,很富有创造性。因此
有人说他是既“有帮闲之志,又有帮闲之才”的帮闲文人(鲁迅语);有人
说他是“卓越的戏剧理论家”“平庸的戏剧剧作家”(杜书瀛)。人们菲薄
他的人品,遗憾他作品的格调境界,但对他才华则是交口称赞的。
第二节 李渔作品
李渔剧代表作是《笠翁十种曲》,包括传奇十种:《怜香伴》(又名《美
人香》)、《风筝误》、《意中缘》、《蜃中楼》、《玉搔头》、(又名《万
年欢》)、《比目鱼》、《奈何天》(又名《奇福记》)、《凰求凤》、(又
名《鸳鸯赚》)、《慎鸾交》、《巧团圆》(又名《梦中楼》)。
李渔作品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写于杭州的《怜香伴》、《风筝
误》、《意中缘》、《蜃中楼》四剧。均为才子佳人题材《怜香伴》写秀才
范介夫之妻崔云笺对少女曹语花於尼庵一见而相怜爱,想方设法将曹推荐给
丈夫做妾,妻妾相处欢洽事。《意中缘》演才女杨云友、林天素分别嫁与才
子董其昌、陈继儒为妾事。历史上杨、林与陈、董只有笔墨交往,并无姻缘
事。李渔认为,才女才子配合,方是士大夫理想生活,故捏合成戏。《蜃中
楼》将《柳毅传书》、《张生煮海》两故事牵合,以柳事为主、张事为副。
说洞庭龙女与东海龙女是堂姊妹,游蜃楼而遇柳、张二生,遂订百年之好。
后洞庭龙女错配泾河,坚执不从,饱受磨难。张羽代柳传书,始得成姻。张
羽亦煮海而得与东海龙女成婚。《风筝误》写韩世勋、戚友光春日放风筝,
飘落詹府,而引起才子韩世勋与美女詹爱娟、花花公子戚友先与丑女詹淑娟
两姻缘情事。
以上四剧剧情轻松愉快。如李渔在《风筝误》传奇之末说:“传奇原为
消愁设,费尽杖头歌一阙。”“惟我填词不买愁,一夫不笑是吾忧”。因此,
这些剧都有一种喜剧风格。《风筝误》还被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十大古
典喜剧集》。
李渔第二阶段剧本是《玉搔头》、《比目鱼》、《奈何天》、《凰求凤》,
写于他寓居金陵的前期。其中,《比目鱼》是一出很生动的爱情戏。家道中
衰的宦门子弟谭楚玉,爱慕女伶刘藐姑,便不顾刘的出身卑贱而自卖身入戏
班,“不但把功名富贵丢在一边,连终身的名节也不顾”。但刘藐姑之母贪
恋金钱,将女儿许给一富豪为妾。刘藐姑决心以死相抗,她借演《荆钗记》
“抱石投江”一出戏之机,在淋漓地倾吐了满腔怨愤之后,真个跳入滔滔江
中,谭楚玉亦随之殉情而死。后来二人被隐居的官吏慕容介救起并帮助成婚。
婚后不久谭又在慕容资助下赴考,得官后平贼安民,建立了功勋;又在慕容
点化下功成身退,解组归山,与妻刘藐姑偕隐桃源。《比目鱼》的积极意义
在于,它表明,合理的爱情婚姻应是男女双方才貌相当、情感相投,而不是
门第的高低和金钱的多寡,客观上暴露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
度的弊端。但由于李渔维护封建纲常的立场,又使他在男女主人公身上强加
上“义夫节妇”的头衔。这种人物形象本身内蕴的思想与作者给予解释的矛
盾,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完整性。这个剧被收入郭汉城主编的《中国十大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