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

第45部分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第45部分

小说: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盾,曹操将帅之间的矛盾等等;但却大体上做到了走笔从容,有条不紊。孔
明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鲁肃的忠诚憨厚,曹操的奸诈、自以为是,蒋干
的迂腐愚蠢,黄盖的忠心耿耿,阚泽从容机变等等,都跃然纸上。尤其是对
孙吴主帅周瑜,写得更是出色。作者既写出了他胸襟褊狭,蔴贤嫉能、屡次
想加害孔明的一面,又写出了他少年英俊,智慧超群的一面:在战前的斗智
中,他屡出巧计,引导魏方入彀,操纵老奸巨滑的曹操于股掌之上;但他的
一举一动,总是为孔明一眼看破,他针对孔明的圈套总是不能奏效,以致在
战略布署的关键一环——借东风上,不得不俯首向诸葛亮求计。从而也更加
衬托出了诸葛亮较周瑜更高一筹的非凡的智慧和魄力。总之,楚曲《祭风台》
以完整的结构,较为得体的布局,比较好地展示了一千多年前三国鼎立时驰
骋于赤壁古战场上的一代风流人物的风貌。现代汉剧、京剧《群英会》、《华
容道》等都可以看出直接受益于楚曲《祭风台》的印迹。
第五节 地方戏的文学形式
清代地方戏在民间长期的演出过程中,对先前的戏剧文学形式又进行了
调整和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1、高腔剧种进一步在传统的套曲分出形式内进行了表现手法的改革:它
将明代弋阳诸腔的畅滚,演化为无韵散文体曲文和放流。所谓畅滚,就是指
在曲牌之外加唱大段的滚调,这在本书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已有所涉及。到
清代的高腔剧种中,畅滚便进一步散体化为无韵的曲文,更口语化,较之弋
阳诸腔的畅滚也应用得更普遍了。由于无韵散文体曲文可根据剧情选择适当
语言,不必受韵律曲牌限制,无疑更有利于随心所欲地表现剧情。而将畅滚
进一步融入原剧曲词当中,使之演化为一支曲牌本身的乐句、曲牌本身的有
机组成部分,就是放流。如湘剧、川剧《抢伞》两段同一曲牌的唱词:湘剧
[金莲子]古今愁,谁知目下这般忧。(耳听人声闹,忙向森林躲,)恐怕
有人搜,恐怕有人搜。
川剧[金莲子]孤身愁,谁知目下这般忧。(耳听人马吼,贼子下山丘,
忙向林中走,)恐怕有人搜,恐怕有人搜。
其中括号里边唱词,是放流部分,括号外则是全曲的基本调式。总之,
“放流”的句数可按内容需要来增减,次数也不拘,自由灵活,比起弋阳诸
腔的加滚在艺术表现上也与全剧更为和谐统一。
2、梆子、皮黄等剧种在音乐结构上改变了南戏、杂剧及昆弋诸腔传奇所
用的曲牌联套体形式,创造了一种以板式变化为特征的音乐结构形式,引起
了戏曲文学形式的变化。
所谓板式变化体,就是“以一对上、下乐句为基础,在变奏中突出节拍、
节奏变化的作用,以各种不同的板式(如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散板等)
的联结和变化,作为构成整场戏或整出戏音乐陈述的基本手段,以表现各种
不同的戏剧情绪”(《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
板式变化体的音乐结构形式对戏剧文学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这种音乐结构的唱词通常用七字或十字句为主的整齐排偶句,不受
任何曲牌字数及联套形式的限制,可完全随剧情需要决定曲词的长短多少,
伸缩自如,灵活简便。不必再用内容来迁就形式。其它戏剧表现手段念做打
也可依据情节灵活处理,不必再受以唱为主的套曲的制约。
二是作者不必再受套曲分出形式的限制,可以根据戏剧冲突、发展需要
来安排场次,创造了分场的剧本结构新形式。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次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革新,它彻底解决了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的矛盾,大大增进了
戏剧表现生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古典戏剧的综合性能和戏剧化程
度。
第六章 雍正至道光时期戏剧(二)
——雅部作家作品
第一节 本时期雅部作家作品概貌
如前所述,本时期雅部昆曲已走向衰亡,但作为一个曾主宰剧坛风糜明
清二百多年的大剧种,它的能量不是即刻就能消失的。所以,此时期雅部作
家作品仍有不少;但它毕竟已趋向没落了,因此有成就者寥寥无几。总的说
来作品日益脱离现实。从剧作家看,主要有张照、夏纶、桂馥、金兆燕、董
榕、唐英、杨潮观、蒋士铨、张坚、沈起凤、黄燮清、李文瀚等。其中,杨
潮观、蒋士铨成就较高,后边将以专节讲述。这里对上述其他作家作品作一
简略介绍。
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官
至刑部尚书。他作有杂剧《九九大庆》、《法宫雅奏》、《月令承应》等。
前者系讲“神仙赐福、黄童白叟、含哺鼓腹”诸事,以为祝贺皇家喜寿之用;
中者叙“祥徵、祥应之事”,亦备内廷诸庆事时演之;后者应各月令以演其
故事。前者包括杂剧四十余种,中者包括杂剧三十余种,后者包括杂剧约二
十种。此外,他还著有传奇《升平宝筏》(一名《莲花会》)演唐玄奘西天
取经事,《劝善金科》,讲目连救母事。总的看,张照剧作数量可观,但佳
作甚少,尤其是把剧作当成歌功颂德工具,更不可取。
夏纶(1680—1753 以后),字惺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作有传奇
《惺斋乐府》六种,分别是:《无瑕璧—褒忠》、《杏花村—阐孝》、《瑞
筠图—表节》;《广寒梯—劝义》、《花萼吟—式好》《南阳乐—补恨》,
从剧作题目,就可出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意图。
桂馥(1736—1805),字冬卉,号未谷,山东曲阜人,曾官云南永平令,
他的《后四声猿》杂剧,为模仿徐渭《四声猿》之作,《后四声猿》一曰《放
杨枝》二曰《投溷中》,三曰《谒府帅》,四曰《题园壁》,分演白乐天、
李长吉、苏子瞻、陆放翁一段情事。关于桂馥写此剧意图,王定柱序说:“先
生才如长吉,望如东坡,齿发衰白如香山,落落不自得,乃取三君轶事,引
宫按节,吐臆抒感,与青藤争霸风雅。独《题园壁》一折,意于戚串交游间,
当有所感,而先生曰无之,要其为猿声一也。”由此看来,乃是作者借古代
文人雅士之佚闻韵事而抒写个人胸臆,亦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之属也。
金兆燕(约1775 前后),字锺越,号棕亭,别署兰皋生。安徽全椒人。
有传奇《旗亭记》传世,演旗亭画壁故事,题目作:王之涣听歌吐气,谢双
鬟怜才得婿;除国贼女子奇功,宴旗亭才人盛会”。据卢见曾之序云,此剧
曾得卢之润色。亦是抒写个人胸臆之作。
董榕(1711—1760),字念青,一字渔山,号恒、繁露楼居士,浙江
湖州人,曾官九江知府,赣宁道。有传奇《芝龛记》传世。全剧以秦良王、
沈云英二女将为主人公,并将明季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史事贯穿剧中。在
情节上,因作者过于追求史料翔实而失之琐碎,内容上亦有不可取之处。
张坚(约1681—1771 年之前),字齐元,号漱石,别号洞庭山人,江苏
江宁(今南京)人。史称其“娴于音律词调”,著有《玉燕堂四种曲》,含
《玉狮坠》、《梅花簪》、《梦中缘》、《怀沙记》四部传奇。张坚在当时
就有文名,曾被九江关监督唐英罗致幕中,唐并出资为他刊刻曲稿。但今天
看来,他的剧并无特别出色之处。四种曲中,最为人推崇的《梅花簪》演绿
苞、杜冰梅以梅花撮合事。据说,此剧演出后,张氏家二十年香橼老树,从
未花实者,忽然花大吐,结实累累至千颗? 。(吴禹洛序);又说,“《梅
花簪》稿成时,为江宁优伶购去,易名《赛荆钗》搬演,一时称奇。”其实,
亦不过是才子佳人的旧题材花样翻新而已,并无特别深刻与动人之处。倒是
赏识张坚的唐英写出了较具特色的剧本。唐英(1682—1755),字隽公,号
蜗寄居士,沈阳人,曾官九江关、粤海关监督。唐英有《古柏堂传奇》行世。
据前人考证,唐英有杂剧剧本《十字坡》、《三元报》、《女弹词》、《英
雄报》、《梅龙镇》、《虞兮梦》、《傭中人》、《面缸笑》、《芦花絮》、
《长生殿补阙》、《清忠谱正案》、《笳骚》等;有传奇剧本《天缘债》、
《转天心》、《双钉案》等。由于唐英比较注意向地方戏和民间传说汲取营
养,所以他的剧本在描绘世相、讽刺官吏恶行上都不乏深刻之作。尤其是《面
缸笑》,是根据梆子腔脚本《打面缸》改编的,对污浊官吏的讥刺颇为辛辣,
郑振铎称其“谑而不虐,易俗为雅,厥功亦伟”,诚有道理。
然而,象《面缸笑》之类的向民间吸取新鲜血液的剧作,毕竟很少;而
一些有才华的剧作家,又往往被皇家收罗去做应制戏,这就更促进了“雅部”
的衰亡。如乾隆时的沈起凤(1741—1770 以后),精于词曲,据说“其所著
词曲,不下三四十种。当其时,风行于大江南北”(石韫玉《红心词客四种
曲序》),在乾隆帝南巡时,就两次被召写供御戏曲。他如今传世的四种传
奇:《才人福》、《文星榜》、《伏虎韬》、《报恩猿》,或“慰穷士”,
或“惩隐慝”,或“警恶俗”,或“戒负心”,察其内容,多以封建道德为
据,有些地方格调不高,甚至被人称之为“低级胡调”。如此看来,雅部昆
曲真正是日薄西山,彻底走向末路了。而嘉庆、道光时期的李文瀚(1805—
1856)、黄燮清(1805—1864),就是在奄奄一息中挣扎的雅部寥寥可数的
作家中的两位。
李文瀚,字云生,号讯镜词人,安徽宣城人。著有传奇《胭脂舄》、《紫
荆花》、《凤飞楼》、《银汉槎》、四种。其中,《银汉槎》演张骞乘槎探
河源,附汲黯开仓账饥民事。其中写黄河水灾,有一定现实意义。黄燮清,
字韻甫,一字韻珊,浙江海盐人。著有杂剧《凌波影》、传奇《居官》、
《帝女花》、《茂陵絃》、《桃谿雪》、《鸳鸯镜》、《鹡鸰原》,合称《倚
晴楼七种曲》。此外还有传奇《玉台秋》、《绛绡记》两种。其中,《茂陵
絃》(一名《当製艳》),演司马相如、卓文君故事;《凌波影》演曹植
遇洛神故事,写得比较好,但这也是就当时昆曲剧的一般状况横向比较而言。
以上是此时期“雅部”戏剧概貌。
第二节 杨潮观、蒋士铨
杨潮观、蒋士铨是这一时期较有成就的剧作家。
杨潮观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卒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一
说生于1710,卒于1788),字闳度,号笠湖,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
元年(1736)二十五岁时中举人,之后曾先后在山西、河南、云南等地任知
县,后来升迁为四川简州、邛州、泸州知府。他为官行政宽仁,爱护百姓,
颇有政声。他在邛州时,得到据说是卓文君妆楼的旧址,便在彼处修一建筑,
取名“吟风阁”。乾隆三十九年(1774),他把往日所写的杂剧编定成集,
集名为《吟风阁杂剧》。
《吟风阁杂剧》包括三十二种短剧,每种仅一折,类似如今的独幕剧。
三十二种剧的剧名分别是:
《穷阮籍醉骂财神》、《快活山樵歌九转》、《李卫公替龙行雨》、《黄
石婆授计逃关》、《新丰店马周独酌》、《大江西小姑送风》、《温太真晋
阳分别》、《邯郸郡错嫁才人》、《汲长孺矫诏发仓》、《贺兰山谪仙赠带》、
《夜香台持斋训子》、《开金榜朱衣点头》、《鲁仲连单鞭蹈海》、《荷花
荡将种逃生》、《灌口二郎初显盛》、《魏徵破笏再朝天》、《荀灌娘围城
救父》、《信陵君义葬金钗》、《动文昌状元配瞽》、《感天后神女露筋》、
《华表柱延陵挂剑》、《东莱守暮夜却金》、《下江南曹彬誓众》、《韩文
公雪拥蓝关》、《偷桃捉住东方朔》、《换扇巧逢春梦婆》、《西塞山渔翁
封拜》、《诸葛亮夜祭泸江》、《凝碧池忠魂再表》、《大葱岭只履西归》、
《寇莱公思亲罢宴》、《翠微亭卸甲闲游》。
这三十二种短剧,大都取材于历史传说或神话故事,作者将这些旧有材
料或稍加点染、或再作增删、或重新编排,或稍作虚构,写成具有一定寓义
的短剧。内容比较复杂,其中有些是作者为官多年所历所得所感所思的形象
再现,颇有积极意义。如历来为人所推崇的《汲长孺矫诏发仓》,叙汉武帝
时,河南连年饥荒,人烟消散,天上蝗虫,地下差使弄得民不聊生。时值朝
廷派黄门给事汲黯往河东勘察火灾,河南驿丞之女贾天香为救河南百姓,设
计面见汲黯,与汲黯辩难,终于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