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

第46部分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第46部分

小说: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派黄门给事汲黯往河东勘察火灾,河南驿丞之女贾天香为救河南百姓,设
计面见汲黯,与汲黯辩难,终于使汲黯“从权矫诏,持节发仓,救此数百万
生灵垂死之命。一面便宜行事,一面奏闻天子。”这出剧真实地反映了生民
苦难,其寓意在于说明:从政者流应有胆有识,根据具体情况,对朝命从权
达变,方能利国利民。《发仓》一剧体现了杨潮观的从政思想,其中隐含着
作者的影子。据袁枚《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说:(杨潮观)“常过杞县,
有尪羸男妇百余,焚香跪道旁,乡保指曰:‘此公所活氓也。’君愕然。乡
保曰:‘公不记某年开赈归来案一乎?大府不准报销,此辈皆公捐俸所活氓
也。’”由此可见,这也是一部托古人以表现自己的作品。
再如《东莱守暮夜却金》写汉时关西大儒杨伯起拜东莱太守,赴任途中,
宿昌邑县馆驿,他的学生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求见,馈赠金钱,为他严辞拒绝
之事。作者在剧中提出了廉洁是为官者第一官箴的思想;指出靠贿赂向上爬
的人,其钱财“无非膏指剥削层层扰”,是盘剥百姓得来的;告戒掌权者,
只要自身光明磊落,洁身自好,任何行贿者也不能得手。此剧所显示的思想
在今天仍具有深刻意义。
其它各剧,所指不一。《穷阮籍醉骂财神》写阮籍酒醉后入钱神庙对财
神哭笑痛骂,借以嘲讽世间求利之徒。但剧中阮籍虽然洒脱,不爱钱财,但
仍不免为名缰所牵引。可谓道出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最大弱点。《快活山
樵歌九转》叙一樵夫依一把破斧养家糊口,一日上砍山砍柴遇一落第书生,
樵夫“将人比物”、“将男比女”、“将健康的比疾病的,说“爬得不很高,
跌得不很痛”,“骨肉完聚,不知生死离别之苦”等等,对书生发了一通议
论,要书生不要“只管往上想,上不去自然想出烦恼来了”,而要“往下想”,
便会觉得“非仙是仙”,终于把书生的一肚子烦恼,浇得雪散冰消。这出剧
含有知足者常乐的思想,但同时也是借樵子之口讲隐逸的快乐。《李卫公替
龙行雨》写隋末李靖入山学道,途中偶宿龙王家,受龙母之命代为行雨,他
见河东下界赤地千里,便未按龙母只洒枝头一滴的吩咐,而是尽倒净瓶中水,
致使人间洪水滔天、泛滥成灾。写本想救世,反伤万命,好心做了坏事。其
它如《温太真晋阳分别》骂古人借孝逃忠;《夜香台持斋训子》反对冤滥错
狱;《荀灌娘围城救父》颂美有胆有识之女;《动文昌状元配瞽》歌赞对婚
姻的忠贞;《华表柱延陵挂剑》赞赏古人之友道可风;《下江南曹彬誓众》
推崇爱护百姓礼待降敌的良将,等等。这些剧或讽喻,或劝善,都不乏积极
意义。
总之,《吟风阁杂剧》可读者不少。但也有内容消极者,如《感天后神
女露筋》,表彰牺牲在封建道德下的少女金娘,宣扬了不合理的杀人的旧礼
教,实不可取,应当批判。
从艺术上看,《吟风阁杂剧》每出只一折,情节失之于简单。但从独幕
剧角度看,在如何运用短小的形式表现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如何组织重构历
史题材刻划一两个较丰满形象方面,它都提供了一些经验,值得今人借鉴。
蒋士铨(1725—1785),字清容,一字心余,号苕生,又号藏园,江西
铅山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考中进士后,授编修。后乞归养母,晚年为
国史馆篡修官。蒋士铨当时就有诗名,与袁枚、赵翼一起,被称为三大家;
戏剧亦受推崇,王季烈称其曲“学汤显祖作风,而能谨守曲律,不稍逾,洵
为近代曲家所难得。”
蒋士铨是一位对戏剧的社会作用颇为重视的剧作家。他说:“欲善国政,
莫如先善风俗;欲善风俗,莫如先善曲本。曲本者,匹夫匹妇耳目所感触易
入之地,而心之所由生,即国之兴衰之根源也。”因而他的作品,与社会的
兴衰治乱联系比较紧密。他的戏剧今存十六种,见于《红雪楼十二种曲》和
《西江祝嘏》中。
《西江祝嘏》是蒋士铨早期作品,其中包括《康衢乐》、《忉利天》、
《长生箓》、《升平瑞》四部杂剧。蒋士铨生活在“民物丰阜,小民生活之
安乐,盖以斯时为极盛矣”“(肖一山《清代通史》卷中)的乾隆盛世。早
年,他涉世未深,深为太平盛世的表象所激励感动,对社会充满了幻想。乾
隆十六年,“逢皇太后万寿”,他写下了以上四种杂剧。四剧内容主要是歌
颂盛世和勾画理想。在剧中,他描画了“妇亲蚕,儿饭牛,听书声相应,机
声未休? 。饱暖优游,喜男女康宁福寿,更鸡有、彘有、钱有、子有孙有”
的农民康乐生活;他编就了“野无旷土、国无游民,雨顺风调,家给人足。
愚贱皆能孝悌力田,俊秀相期克己修德,道路无非礼让,宵小尽化善良,民
间数世同享国家太平之福”(《康衢乐》第二出)的理想社会蓝图;他塑造
了终日兢兢、忧国忧民的圣明天子形象。但所有这些,只不过是封建小农经
济土壤所孕育的农民的理想、以及自幼屡为衣食所困窘的作者的纯真愿望而
已。事实上,皇帝远不那么好,社会也不那么安泰。乾隆好大喜功,六次南
巡极尽铺张奢糜,开了社会上的糜费之风,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巨商富贾争
奇斗富;各级官吏淫逸贪残;贪赃枉法贿赂舞弊之事常见。日后在考场官场
上遭受挫折、耳闻目睹这些腐败现象的蒋士铨,终于一改先前的歌颂基调,
转而写下了一些揭露抨击社会黑暗、讽刺世情的作品:如以作者知友、南昌
县令顾瓒园事为题材的时事剧《空谷香》传奇、敷衍白居易故事的《四弦秋》
杂剧、推演汤显祖事迹的《临川梦》传奇等。在一些剧中,他抹去了所谓太
平盛世的虚光:“? 。庆丰登,田畴半焦;颂仓箱,男妇偕逃;云密布西郊,
各衙内妻孥醉饱。”(《香祖楼》第六出);他批判了“箝群口,占朝堂”
的权相、“借清议,暗里把持朝局”的隐士(《临川梦》);指斥“把百姓
膏脂尽量,将赤子皮肤剥”的知府(《空谷香》);鞭挞昏愦无能、见死
不救的县令(《香祖楼》)。他同情贫苦农民,说:“从来只有民情厚,无
奈贪官若寇仇”(《临川梦》);他认为百姓之所以走上反抗道路成为“盗
贼”,是由于“吏治亏、纲纪颓,做良民受不得各样欺”,为了“且图些食
共衣,且免些寒与饥”,“因此上”才“效倭蛮,横行无忌”的(《香祖楼》
第二十七出),即造反的百姓本来“皆朝廷赤子,总因有司失职,民不聊生,
不得已窃土弄兵”的(《雪中人》)。以上这些都显示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和
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尤其是他看到了官逼民反这一事实,并一再地将这一思
想反映到剧本之中,这对身受封建正统教育的知识分子来说,尤为难能可贵。
而《临川梦》中汤显祖耿介不阿的品格,实际上也正是作者自我人格的写照。
受儒家正统教育的蒋士铨推崇“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富有志节的人格,为此,他还在一些剧中极力
歌颂忠臣孝子,抨击权奸逆贼。如《桂林霜》传奇,盛赞在清三藩之乱中坚
持操守、合家三十九口殉难的广西巡抚马雄镇,为马雄镇逃亡出来的儿子的
悲苦境遇而激扬愤慨,大抱不平;痛骂先降又叛,两朝为官的吴三桂是“无
廉耻”的“狗彘”。《冬青树》传奇刻划了南宋灭亡时文天祥、谢枋得的忠
贞节烈的浩然正气,怒斥降官降将为遗臭万年等等。
总之,蒋士铨的剧作比较切近现实生活,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也比较深
刻。但他思想上的局限也是十分明显的;他将封建伦理道德不加区别地全盘
继承过来,因此,他虽然痛恨腐败骄奢、抨击贪官污吏,但却几乎没有触动
封建制度和封建皇帝;他承认男女之情是天生存在的,但仍坚持“以情关正
其疆界,使言情者弗敢私越”(《香祖楼》自序)的观点,并通过剧中人物
进行说教。①。他不反对一夫多妻,说:“与为俗物之妻,宁作文人之妾”(《空
谷香》第七出),安排大妇小妇,相敬事夫的情节? 。等等,这与他稍前或
同时的汤显祖,吴敬梓等人比较起来,就显得落后多了。
第三节 方成培的《雷峰塔》
在清代,还出现了一部著名的、至今仍上演不衰的爱情剧《雷峰塔》。
《雷峰塔》传奇写蛇仙白娘子与许宣的婚姻故事,十分曲折动人。同许
多神话故事一样,《雷峰塔》传奇也是产生于民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
而日臻完美的。据现存资料,白蛇被镇于雷峰塔下的传说宋代就已有之。明
吴从先《小窗自纪》云:“宋时法师钵贮白蛇,覆于雷峰塔下。”现在能够
看到的关于白蛇故事的最早记述见于明刻《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西湖三塔
记》,是宋元话本。它写宋孝宗时,临安府青年奚宣赞游西湖,救了一由鸡
妖变的少女白卯奴,并由此结识了白卯奴的母亲和祖母——由白蛇精变的白
衣妇人和由獭精变的黑衣妇人,后来奚宣赞同白蛇精同居。几为所害。奚宣
赞被救出后,三妖被镇于西湖“三潭印月”的三个塔石之下。显而易见,这
个故事与后来的白蛇传奇有一定的联系。之后,白蛇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
① 如《临川梦》中说霍小玉之所以受李十郎负心之报,原因是“你灯前留盼,花下坠钗,罪等牵情,罚宜
饮恨”。俞二娘为《牡丹亭》断肠而死,剧中说俞“不该与那假杜丽娘有苟合之行,故尔今生仍为此事断
肠而死。”
据载,在明嘉靖年间,它已成了民间说唱艺术中的重要节目①。
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被人们认为是白
蛇故事在民间发展演变的集大成者。后来方成培所编《雷峰塔》传奇中游湖、
借伞、订亲、赠银、避吴、远访、成亲等等一些主要情节《警世通言》话本
中都已具备。话本中白娘子虽未脱尽妖气,但积极主动追求爱情的蛇仙形象
已经确立了。
以戏剧形式搬演白蛇故事的,最早的是明代大约与冯梦龙同时的陈六
龙,但他的《雷峰记》剧本已失传。晚明祁彪佳说该剧:“相传雷峰塔之建,
镇白娘子妖也。以为小剧则可,若全本则呼应全无,何以使观者着意?且其
词亦欲效颦华赡,而疏处尚多”,可见陈六龙《雷峰记》还是很粗糙简单的。
现今可见到的、有关白蛇故事的戏剧是清代黄图珌(字容之,别号蕉窗
居士)的看山阁刻本《雷峰塔》传奇,此本大约写成于雍正、乾隆之际,情
节与冯梦龙的话本基本相同,比起话本来,黄本《雷峰塔》传奇更多地刻写
了白娘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温柔细腻,少了一些妖气;在结构上,黄本为
许白爱情罩上了因果宿命论的头尾:在开端《慈音》中,他让如来佛登场,
说“顿忘皈依清净,妄想堕落尘埃”的东溟白蛇与本是“座前捧钵侍者”的
许宣原有宿缘,故而产生白娘子与许宣间的一场恩恩怨怨,而法海是受佛的
指派,在许白“孽缘圆满”后“收压妖邪”的。
黄本出现后,马上被艺人搬上了舞台。在传演过程中,依据观众的审美
理想,故事又不断充实完善,并增加了白娘子生子中状元的情节。对此黄图
珌大为不满,认为“白娘,蛇妖也,而入衣冠之列,将置己身于何地邪?”
但由于民众的欢迎,艺人的增删本大行于世,黄本反倒受了冷落。
到了乾隆中叶,又先后产生了两部较为有名的《雷峰塔》传奇:一是陈
嘉言①父女的梨园演出本(又称梨园钞本、旧钞本);一是方成培的水竹居刊
本。梨园钞本只在艺人中传抄,未付出版;方本是在旧钞本基础上改写的。
方成培,字仰松,别署岫云词逸,徽州(今安徽歙县)人。除《雷峰塔》
外,还有《双泉记传奇》。他的《雷峰塔》传奇刊刻于乾隆三十六(1771)
年。据方成培自己说,他改编《雷峰塔》传奇的原因是,在普天同庆太皇太
后生日时,他观《雷峰塔》戏,不满意舞台演出本的“辞鄙调”因而“重
为更定”的。方本对旧钞本有所增删②,但戏剧冲突人物形象都承袭原意,未
作什么改动。象全剧高潮《水斗》,方成培也说原作“曲白可观”,他虽稍
为润色但“犹是本来面目”。总之,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化,白蛇故事已日趋
完美。方成培广泛吸收前人成果改编而成的《雷峰塔》传奇,已经成为一部
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
《雷峰塔》传奇写人妖或人仙恋爱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