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中国焦点问题 >

第11部分

中国焦点问题-第11部分

小说: 中国焦点问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到处坐着“飞车”去“警示”,大有刻不容缓之势。    
    到省纪委去讲,到执法部门去讲,到经济管理部门去讲;党政机关讲,企事业单位讲;省里讲,市里讲……李真等腐败分子聚敛钱财“红了眼”,“发了疯”,侯磊讲这个也紧往前赶,好像担心有谁把握不住自己,没受到“警示”,就提前犯了错误似的。    
    注意身体啊,你还有这个病,那个病啊,心血管了不得啊!全顾不上了。坐在“飞车”里以那么高的速度运行,人是很不好受的。他很惬意。下了车更惬意。到礼堂一开讲,惬意的感觉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他要再一次经受感情的磨难。    
    讲述犯罪是一次痛苦,解剖灵魂是一种疼痛,总结教训是一份沉重。    
    


李真受审纪实27、“人生如屋,信念如柱”

    李真案件的查处曾遇到很大阻力,老百姓早就拭目以待呢,看到底敢不敢查,能不能查。现在查结了,定罪了,宣判了,干部群众拍手称快。    
    侯磊是不会放过这个的。反腐败,搞廉政,没有群众不行,现在正好可以给大家一个信心。他说:“李真等案件的宣判告诉我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不容情,法不容权。不管你官多高,权多大,只要触犯刑律,就要受到追究。”    
    这是他所期望的一种局面。从李真案子上看到了一线曙光。    
    他要欢欣鼓舞地讲出来。    
    李真的毁灭很可惜。他为什么走向毁灭?必须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后面还有大部队,前车之鉴非常重要。    
    “首先在于其理想信念的坍塌。它警示人们,”侯磊说,“把理想信念问题解决好,是首要问题。”    
    穿鞋戴帽,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台下的听众有点失望了,都说侯磊检察长有水平,我看也不过如此罢了。    
    但是,先别急着下结论,听他讲。    
    “如果他们仍在官场,仍在高位,谈‘理想’,论‘信念’,也许会有人说他们是在‘作秀’,而他们以带罪之身,在对自己的罪行进行了全面、深刻反思之后谈到这些,则完全反映了其真实心态。”    
    有点意味了。“作秀”的太多了,不是说“要反腐败找前三排,要抓大的上主席台”嘛,领导干部得以身作则。    
    台下跟他共鸣了。    
    于是也接受了他下面的一句套话:“理想信念是统率人的灵魂的,是管总的。”    
    但套话不能太多。    
    却又不能没有。    
    接着讲的话特别实在:“现在有的人,一提到理想信念,就觉得是虚的,是空的,这是错误的。理想信念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它体现在一个人的追求和行为上。也就是说,信念决定追求,追求体现信念。李真是在认为‘共产党快完了’,丧失了共产主义信念后,才把追求定在‘做经济准备’上的。”    
    下面出现了警句:“纵观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成功之道路,横看‘前腐后继’无数贪官沉沦之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生如屋,信念是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    
    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大家服了。    
    他警示大家,千万不能走李真的路啊!    
    至此“管总的灵魂”就讲完了。他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把这个“总开关”拧得越紧越好。    
    接着他又讲权。权这个东西真是太好了,却又十分可怕,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权惑”。李真就是被“惑”在里边了。侯磊要求人们,“牢记权力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他说:“权力姓公名民,根本属性是公,来自于公,服务于公,于‘私’字不沾边。谁化公为私,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轻者会被人民剥夺权力,重者将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这个道理大家早就知道,听多了也就跟挠痒痒差不多了。不过“权力姓公名民”的提法,很提大家的神儿,在脑子里打下了一个记号。    
    但是记号不一定管用。    
    “钱权交易”也是个记号,打在人们的脑子里恐怕要更深,只是深到反面去了,不仅没有警惕钱权交易,反而照着去做了。    
    侯磊可不希望这样。    
    钱权交易总是偷偷摸摸地进行,不仅行为和操作要保密,在思想和心理上也要保密。    
    前者被揭露出来,就违纪违法,犯事了。    
    后者被揭露出来,放在桌面上讨论讨论,就站不住脚了。    
    人们往往重视前者,忽视后者。    
    其实后者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应该受到重视。因为讨论讨论,站不住脚,就可能不干了。之所以藏着掖着,就是心虚。    
    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心态。    
    侯磊偏偏要在大厅广众中讲出来。    
    


李真受审纪实28、死亡之路

    他说:“搞钱权交易的人不算少,不少人还给自己找了一些所谓的‘理由’,比如,有的人认为什么都是虚的,惟独钱财是实的。当官管一时,有钱管一生。为了得到实惠,他们千方百计仗权敛钱;有的人认为社会风气就是这样,法不责众,不收白不收,不收是傻瓜。‘从众’心理驱使他们以权谋钱;有的人在官场上失意,觉得没希望升官了,就设法弄点钱吧。他们为了心理得到平衡而大捞;有的人年龄快到限了,眼看就要‘人走茶凉’,心想以后再弄钱就没有机会了,为了退休后生活得好一些而猛捞;还有的人自己幼年时生活很苦,希望子女今生不再受苦,为了子女日后幸福而捞钱。”    
    都很“合理”,却又都站不住脚。    
    有这种想法或者正在行动的同志们,不要再做美梦了!是的,你有可能得逞,但也有可能砸锅。这是一种赌博。还是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吧。还是平平安安地过一生为好。李真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接着他就开始告诫了。    
    这时候人们对“告诫”也不反感了,更何况他的老词新用还真是那么回事。什么“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按职用权”、“以德用权”,等等。    
    最后好像是动了感情:“同志们,在行使权力时,一定要谨慎再谨慎,珍重再珍重,不能让欲望与权力结亲啊!”    
    照我的理解,按我文章主题的要求,我认为,以上侯磊谈的都是“灵”,下面该谈“肉”了。    
    因为很大一部分欲望是肉身产生的。    
    人有各种生理欲望和感情欲望,有度为正常,无度为不正常。权、钱、色之所以能对人产生诱惑,就因为人有欲望。    
    欲望也不都是坏的。追求美好的感情,刻苦学习,干大事业,争当先进,勇拿冠军,这都很需要,应提倡。    
    “而金钱欲、权力欲、美色欲则要抑制”。    
    欲望是好坏两个方向的动力。    
    讲得很清楚,很在理。    
    他还讲到了交朋友,要求大家“慎重交友”,提出了一个“交际圈”的问题。他惟恐保不住同志们的险,把一切方面都要想到。    
    很明显,李真的交友出了大问题。没有“三驾马车”的狂奔,也不会如此快速地达到这一步。    
    改革开放,五光十色,人们不由得把“交际圈”扩大了。这是好事,但必须目的纯正。比如,与私营企业家交往,如果着眼点是发展经济,那很好;如果目的是想搞钱权交易,“傍大款”,那就坏了。    
    他提出了“冷静交友”、“慎重交友”和“择廉交友”,以警惕在违纪违法的问题上“优势互补”,让朋友成为自己走向腐败的“加速器”。    
    侯磊在台上讲,党政干部在台下听。    
    “解剖”的是李真,大家却不同程度地感到有些疼痛。    
    侯磊的解剖刀拉得太深了,也太巧了。    
    良言苦口,为了治病。    
    交友固然可以是精神上的契合,属于“灵”;但侯磊所讲的,主要是防止欲望上的沆瀣一气,交那种酒肉朋友,所以应属于“肉”。层次是不一样的。    
    最后他讲到了修养。    
    要使灵魂主宰肉体,必须加强修养。    
    修养贵在自觉。    
    可是人们有一个通病,在台上的时候,往往不太自觉,等到成为阶下囚再想自觉,已经晚了。    
    李真就是晚了。在台上时得意忘形,专横跋扈;在监所里,受了陈晓颖的启迪,才自觉反省。    
    侯磊指出,自觉来源于清清楚楚的是非观念和扎扎实实的自控能力。    
    他送给大家四句“箴言”:“政治上把握住方向,感情上把握住原则,行动上把握住分寸,生活上把握住小节。”    
    “这样,自己的命运就会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侯磊断言说,给所有的同志打了保票。    
    会场上响起了由衷的掌声。    
    最后,侯磊说了掏心窝子的话:“腐败之路是死亡之路。要防止滑入这条死路,必须把握自己,管好自己。人,最了解的是自己,最不了解的也是自己,最能把握的是自己,最不能把握的也是自己。世界上最可靠、最管用、也是最难的是把握自己、管好自己。管好自己,安全无虞;放纵自己,危险在即。每一名党员干部对此都应该清醒再清醒,珍重再珍重。”    
    演讲结束。    
    题目是:《把握自己,管住自己,走好人生之路——反面教员李真的警示》    
    他退出场去,留下了一片沉重的思考。    
    


李真受审纪实尾声

    侯磊“解剖”了李真,陈晓颖征服了李真。    
    陈晓颖留在了李真的思念里。    
    当然李真被捕以后,让他思念的人很多,但通过案件的逐步暴露和深入揭发,有些人已经转换了角色,从思念的对象变成了仇恨的目标。陈晓颖则是从“敌人”变成朋友的一个代表。所以那思念是很新鲜和迫切的,并且是目前情况下惟一能够给予他勇气和力量的人。所以他不仅思念,还要时时地挂在嘴上,说陈组长是个“哲人”。    
    侯磊检察长曾对陈晓颖开玩笑说:“现在李真表扬你的次数,比我还多。”    
    是的,我们的专案组,我们的检察官,我们的陈晓颖,净化了李真的心灵,拯救了他的灵魂,使他从肉体的欲望和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他把自己洋洋万言的忏悔叫做《心灵的忏悔》。    
    “哲人”,难道这有什么不对吗?要当一个好的检察官,不仅应该是一个法律知识的拥有者,还应该是一个世事洞明的哲学家。任何学科的最高汇聚点必然是哲学,其顶尖人物必然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健全的哲学家。很难想像,只强调执业中的技术素养,而忽略了执业中的人文素养,能成为一个时时要跟人打交道的优秀的检察官。    
    李真在《心灵的忏悔》中是这样记述陈晓颖这场灌顶醍醐式的谈话的:“陈组长的首次提审使我至今难以忘怀,记得他非常真挚地讲到……听了这些真诚而恳切、纯朴又高尚的正义良言,使我深受感染。我由衷地感受到,对我的感化、拯救绝非是用一种方法和技巧,而是充分体现出一种诚挚、善良、人的美德和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看到他们工作中严肃认真、不辞辛劳、无私无畏的敬业状态,深感自己是那么渺小。”    
    “我发自心底地说:曾是专案组的领导,一位高尚的哲人,用人性,用对亲人的责任,唤醒了已绝望的我对生命的无限渴望,然而他更用正义、良心、对国家对民族极为负责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心灵深处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此时我已不仅深对自己的罪过痛悔,对河北大案所涉及的腐败分子尽己所能彻底地检举,而是诚恳地向党请求:将我处以极刑,用我曾可耻的一滴血谢罪国人,也算是我向党和人民深深忏悔后的补过吧!这是我的心灵之声!!!”    
    有记者采访陈晓颖,要求用最简短的话,说出查办李真案件的体会。    
    陈晓颖说:“那我可得用闪光的词儿了。”    
    记者说:“用吧,没关系。”    
    陈晓颖说:“忠诚。”    
    记者一把握住陈晓颖的手:“哥们儿说得忒好啊!”    
            (选自《报告文学》2003年第4期)    
    


决死农民的悲惨际遇农业部的大门

    你代表谁    
    唐维君:决死农民的悲惨际遇    
    ⊙蒋 巍    
    唐维君抱臂瑟缩在冬寒里,又一次绝望了。整整5年,他往来奔波数万里,从乡、县、地区、省,如今一直告到国务院的农业部——这就是老百姓眼里的“天”了,但他连门槛都没能迈进去。真是告天天不应、告地地不灵么?唐维君一屁股坐到人行道边,枯瘦的脸上泪水纵横。从这天起,他萌发了“以死鸣冤”的念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