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2005中国散文排行榜 >

第37部分

2005中国散文排行榜-第37部分

小说: 2005中国散文排行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陵园管理者是一个老汉,典型的陕北高原农民的装束,他用扫帚清扫着树丛下的落花流水叶。我坐在一块石头上,邀老汉聊起天来。
  老汉说:“黄帝是神啊……黄帝年轻时也是干庄稼活出身,黄帝,就是黄土地呀!”老汉的话语无伦次,但一句话:黄帝,就是黄土地!却如雷灌耳,我的心颤栗了,是啊,是黄土地孕育了我们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离开土地,人类还能繁衍发展吗?水有源,树有根,这苍莽辽阔的大地,是我们祖先,是我们人类生存繁衍的产床啊!
  我告别老汉,行走在柏树林中,脚踏陵园厚土,眼望着这山色、水色、树色,抚摸着一棵棵古柏,好像触摸大地原始的脉搏,听见远古的呼唤,靠近它,我只觉得浑身上下一无所有,因为有一种慑人的力量,一种震撼心魄的雄势,使我感到卑微和渺小;耳听那汹涌澎湃的林涛声,顿时又感到浑身有着力的潮涌,生命的翻腾,仿佛在无限扩大,像融进大化之中……
  啊,我原来就是这莽茫浩瀚中的一叶!
  “人文初祖”,这里正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明的起点。千百年来,不管何朝何代,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的中国人,只要一踏进这片黄土地,就像投进祖先的怀抱,你浑身就像注入一种生命的原动力,一种超自然的神力!
  黄陵背后有一座嘹望台,专供游人观望黄陵的风水地脉。我登上瞭望台,放眼四顾,整个沮河川道尽收眼底。这里背山面水,正是传统“风水学”中最佳位置。前者朱雀——沮河南岸的邱台山,陵丘后的高原恰似一个乌龟;左有青龙——那地名叫龙首,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右有白虎——即“神虎见尾不见首”,把目光放得更远一点,那着绿凝黄的陕北高原,起伏跌宕,浩浩漫漫,而天来之水——母亲河破峡谷穿莽原,一路浩浩荡荡奔腾而来,甘甜的乳汁滋润着这片高原厚土,孕育着古老文明的萌发生长。
  陪我游览的朋友问我:“你看这地形像什么?”
  我茫然四顾,不知所答。
  他又说,你全方位看一看?
  我目瞩远山迷蒙,近水氤氲,林木葱葱,山峦跌宕,心里依然茫然。
  他说,你看,像不像女阴?
  我一愣,恍然大悟,啊,这山,这峁、这梁、这沟、这川,山川地貌的确是一个女阴的大写意,甚至能分辩出阴唇,阴蒂,外阴……
  朋友又说,黄帝是人又是神,是天神之父,又是大地之母,是这片黄土地繁衍了我们古老的民族I
  天风浩浩,流云浪浪,蓝天大地,高原厚土,在这大风景,大地貌,大境界中,五千年的古老的华夏民族从这里出发,披荆斩棘,胼手胝足,双手抹去脸上汗水,用泥土涂上伤口,血汗相伴,浇灌着初辟的瘠田,一寸土地,一把血泪,开垦复开垦……几千年,几千年的艰难开拓,艰苦卓绝的劳作。挣扎、奋搏、厮杀、冲击、繁衍、发展……终于从远古走到今天!
  那莽莽苍苍的松柏树,正是我们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象征!

  /* 81 */

  徐 风:大人巷



  大人巷,在宜兴城南一隅,格局早已没有当年的轩昂气派。但古旧破落中仍有几分别处难寻的情味。窄街的深巷里,攀藤的老墙和积尘的古宅,在淡淡的秋阳下打着长长的盹儿;游移的幽光中,有几位老人在廊下倦说往事,恍惚里自有别一番风韵。漫漫的冬夜后,春花开着,树影绿着,往事的脚步忽轻忽重,鼓点一样踩在心头。故人不在已经多年了,寻觅旧踪,只见那思绪的风筝一头扎进青天里,惟有线头在风中飘忽。
  这样的古巷深处,应该有一个白衣罗裙的少女,幽幽地吹着一支洞箫。
  100多年前,有一个叫蒋碧微的小女孩,像一只花蝴蝶一样,在这条巷子里快乐地飞来飞去。蒋家是宜兴大族,蒋宅是宜兴城里最大的宅第。碧微的曾祖父蒋诚公早年在江西做官,因体恤百姓而深得黎民爱戴。但他老人家不谙官场风习,虽政绩显著却屡遭贬斥,最后还是掷下乌纱,告老还乡。大人巷大约因大人物聚居而得名。白米红菱,碧树瑶草;江南的山水是美人的摇蓝。碧微便是这小城里的大家闺秀。一天黄昏,大人巷走进一个名叫徐悲鸿的乡村青年教师,他是来访碧微的伯父的。碧微恰巧从古色古香的木楼梯上下来,或许,惊鸿一瞥间,终身便这样托付了。红尘男女的故事总是一波三折,碧微自小就许配给了苏州的查家,逃婚与私奔捆在了一起,让当时的花边小报出足了风头。当暴风雨在通往东瀛的海面上铺天而来,那一对幸福地依偎在“博爱丸号”三等舱里的情侣,已经把周边的惊涛巨浪当做是庆贺他们的礼袍了。
  流寓日本,负芨欧洲的日子,在碧微后来的回忆录里还算是甜蜜的。尽管两个人的性格差异从一开始就泾渭分明,但爱情是让人糊涂的东西。天下着雨,两个相爱的人眼里却满是彩虹。一旦清醒地看对方,爱情鸟就飞走了。按照碧微的说法,悲鸿的结婚对象应该是艺术而不是女人,更不应该是碧微这样追求俗世温情、需要男人呵护、敏感多愁的女人。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两个曾经相爱的人相互折磨更令人扼腕的了。
  那些引起腹诽的陈年老账翻出来,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但我从一些老照片里,还是看到了两个当事人眼中的酸楚与悲哀。实际上,在名存实亡的这段婚姻背后,两个人的感情生活都不是一片空白。悲鸿是名人,从古到今,没有绯闻的名人似乎是不完整的;碧微的生活里,则闯进了一个与之纠缠了40余年的痴情男子张道藩。假如抛开传统的道德,单看那荡气回肠的200余封、15余万字的情书,真是对忠贞爱情的最好诠释。没有从悲鸿身上得到的,却从一个名叫张道藩的人那里得到了。是幸,还是不幸?他们相识于1922年的德车柏林,“那天,你穿的是一件鲜艳而别致的洋装,上衣是大红色底,灰黄的花,长裙是灰黄色底,大红的花……”一个男人在口吐莲花的时候,另一个男人笔下正万马齐暗。对于悲鸿来说,要女人,可以一把一把,但要一个红颜知己,则何其难矣。在悲鸿的感情世界里,有一个名叫孙多慈的女学生,在一个不得不离开她深深敬爱着的悲鸿老师的时候,悄悄地离开了。没有名分的爱情总是朝不保夕,故事纵然凄美,只能烂在彼此的肚里。今天的我们还是应该以更我的宽容去看待故人,因为,“从一而终”这四个字,总使我想到徽州歙县那一列列在凄风苦雨里矗立了千年的贞洁牌坊,在我看来,那是古代女人生命的封条。实际上,贞洁如同所有的忠贞一样,失去了对象,便毫无意义。贞洁是为炽烈的爱情所生,它不取决于形式,而取决于内心。可是,约定俗成的“贞洁”却将许许多多的追求爱情的生命钉在了道德的耻辱柱上。
  在那样的时代里,碧微却决意做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把爱当做生命的女人,没有了爱的滋润便要枯萎的女人,总是命薄如纸。由于对爱的过分渴求和倚重,必然给她的命运铺上悲剧的色彩。她和道藩在一起的日子纵然幸福,但由于一直没有“名分”而不明不白。1958年底,当张道藩想去新卡多利亚探望妻女时,碧微做出了痛苦而理智的决定,决计促成他的家室团圆。于是,她选择了只身远走重洋。在给道藩的最后一封信中,她这样写道:“四十多年前我们初上见时,大错已经铸成。”
  宜兴的乡谚里说:宁拆十座庙,不拆一个家。张道藩是有家室的人,他终于“回家”了。那么,她的家呢?青天碧海,浪涛拍岸:朋友们常常在那里看到碧微孤独的背影。
  大海的这一边,悲鸿虽然有了至爱静文,但却天命不怡,于腾达之年撒手人寰。多少恩怨、荣枯往事,尽付灰飞烟灭。
  没有被岁月带走的,是一些当年悲鸿给她画的像。一幅幅展开,纷繁的往事又扑面而来。
  《凭桌》,是一幅油画,巴黎郊外的“麦浪”避暑地,碧微安静地坐在一张红木桌旁,桌面漆光鉴人,当中置一贫大红花,与碧微头发上的一个红发夹子相互辉映。红色是悲鸿喜欢的色调,他喜欢轰轰烈烈。
  《萧声》,油画。巴黎第八区的一幢公寓六楼里。记得那是一个无风的黄昏,缱绻的光线下,碧微垂首吹萧,幽雅与恬静油然而生。画面朦胧而饶有诗意。这是悲鸿的得意之作,法国大诗人代勒利看到后大为激动,还破例题了两句酸诗。
  《裸裎》,油画。悲鸿笔下的东方美人,一个活灵灵的碧微。东方式的妩媚、眼角眉梢似有些微恨。恍惚记得,是在一次小小的龃龉后,重归于好的伉俪又坐到了一起。男人女人总是这样,东边出太阳,西边下小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恐怕连自己心里也说不清楚。
  那些绸缎一样光滑的日子,说走就走了;怎么也追不回来。
  碧微的晚年,除了这些画,再也没有别的了。
  在最后的日子里,她把它们捐给了台北博物院。
  遥望大海的那一边,烟雨江南,杜鹃啼啭;故园旧梦,尚存依稀。在那美丽的小城宜兴,樱桃红了大麦黄,蚕宝宝也该上山了吧。此身恨无双飞翼,愿作桑梓一棵草。铅华早已洗尽,生命的本质意义,往往是在最后的病塌上领悟到的。爱也罢,恨也罢,这一生就是用这两个字酿成的喝不完的苦酒。蜡炬已成灰,惟有泪千行。假如生命可以重来,她还会选择那样的爱吗?一本《我与悲鸿》,一本《我与道藩》,何以道尽一个女人的苍茫的心怀呢?
  而落叶总要归根的。
  据说,一直伴到碧微生命尽头的,是一本叫《浮生六记》的书。那沈三白与芸娘的故事,是一帖美好的毒药,抚慰着因情殇而落魄的孤魂。
  碧微终于没能回来看看她的江南小城,她的大人巷。
  如今,大人巷早没有大人物了。六十年风水轮流转,当年的倜傥才俊,我们只能在西天的落霞,想象着他们长袖飘逸的风采。偶尔,穿堂的风会伴着他们细碎的脚步,沙沙地从巷子里走过。我愿意相信,那闪烁在巷子深处的,如果是故人流连的眼波,那么,最深情的一双,一定是碧微的。按辈分,我们应该叫她奶奶。

  /* 82 */

  汪建中:江南女子 



  一条长江,分开了南北,从此,江北有了豪爽,江南添了含蓄。江南江北就这样刚柔成了中国既对峙又融洽的同母兄妹。哥哥在江之北的广袤平原,妹妹在江之南的烟波水乡。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惟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同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汤圆,煮咸五千年不变的团团圆圆与沸沸扬扬。
  想起江南,总是在黄昏,那烟那雾那雨那水,那永不凋谢的彩虹下面,明明朗朗地,走着红红绿绿天下最美的江南女子,歌在花丛,歌在水边,歌在烟雨的江南,渺雾的江南、琴棋书画之后悄悄绣着鸳鸯蝴蝶的江南。那当然是祖母的功劳,纺车的吱呀,童谣的呢喃,水波粼粼,肥鱼鳞鳞,歌儿铃铃的江南女子,采桑、养蚕、织布、浣衣,蓝花花的头巾,竹丝丝的斗笠,红蝴蝶绿蝴蝶的发结,还有那羞涩笑靥,总是在我的梦中出现,幽幽地飘着奇香。江南女子,江南宝贝,雨雾一样轻盈,从此不会再愤愤沉掉那只装了百宝的箱子,不再变做白蛇,不再流着血泪哀哀化蝶。
  江南女子,单是汉字,就已经构成视觉上的美丽了,单是音节,就已经充满听觉上的温柔,两千多年依然无可代替,装点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燕赵豪杰、齐鲁英雄乃至一代代江南才子不眠的夜晚。两千多年,日月轮回,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你居然让皇帝老儿从此不早朝。不早朝,拥着温香软玉退朝而去,一次次升起边地的烽火,得得的马蹄,隆隆的战车,胡人之后又竖起满人的大旗,猎猎飘过江南。江南女子,勤劳的妹妹,那日日夜夜旋转的纺车在为谁而摇?苏州城的霓虹,杭州城的绿水,广州繁华的码头,江南丝竹,冷雨芭蕉,江南女子凄清、凄艳又凄绝地为骑鹤而来的哥哥彻夜把酒。把酒,可曾问过青天?可曾孤灯残烛对影成了三人?人呢?人在何处?可是板桥?可是伯虎?或者是张生?不,张生等候在崔莺莺的雕花窗下,任夜雨洗去苦恋的泪痕。苏东坡当然也来过,还有风流乾隆和慕名而来的开封少年、江湖游侠、京都公子、纨绔子弟;在运河的那头,拉纤的汉子;在边关的那边,守疆的汉子;在花城那里,开店的汉子……到底有没有你久盼不归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