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高山流水 >

第31部分

高山流水-第31部分

小说: 高山流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动员比赛是一个随机概率过程,但是双方的取胜概率各不相同。卧薪尝胆,增加取胜概率p,是人生抗争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对于张飞战斗的取胜概率有如下描述:“在万军之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我们排除它的夸张成分,也可以嗅到张飞的超群实力和接近于1的取胜概率。    
    很多读者都羡慕《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超凡本领,72变绝技。但却忽略了他东渡大海拜师求艺时,每天半夜起床,提前勤学苦练;到他练毕回来故意把床弄得咯吱咯吱作响,说是天光了。这时其他师兄弟们才起床。当读到《西游记》这一段时,确实体会到抗争奋斗之美。    
    我们这一代人中受影响最大的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牛虻》中的革命党人亚瑟、《青年近卫军》中的奥列格;他们都是与自己的处境、自己的命运作着不屈的抗争,构成了不朽史诗和英雄抗争美。    
    至于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中的于连,他也在作抗争,抗争社会的种种不平等。他憎恨富人和官宦,却走入歧途,最后形成了悲剧式的抗争。    
    2。抓住时间坐标的概率最大点,即所谓抓住机会,这是对命运的第二种抗争    
    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是不平坦的,它必然有着几个“关节点”,使我们有几种“选择”。这就是所谓机会。正确选择,选择取胜概率最大的道路,这是对命运做出的第二种抗争。    
    经典电影《大浪淘沙》真实描写了大革命时期四个小知识分子结拜弟兄,最后因“选择”不同而走上不同的人生之路的故事。片名《大浪淘沙》借大文豪苏轼的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里充分体现了抗争之美、选择之美,也说明在概率随机世界中人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三国诸葛亮的选择历来存在争议,有些青年认为诸葛亮应选择曹操更为合适。其实,除了刘备“泡蘑菇”战术三顾茅庐而外,诸葛亮本人是很有主见的,作为一个南阳村夫,学历不高,尽管“卧龙”小有名气,毕竟还只是书生一介,在群英荟萃的曹操那里恐怕充其量就是一个办事员,哪里可能像到刘备处一样,一去即为“三军司令”(尽管当时军队少得可怜)。诸葛亮先生的命运选择也给我们在座的大学生、研究生一个启示——大公司、大集团未必是惟一的选择。    
    诸葛亮对于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演出了一部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三国鼎立时期的雄壮的活剧来。    
    3。在命运的关键事件、关键时期能咬得住、拼得下,这是第三种抗争之美,也是抗争之美的顶峰    
    中国老百姓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朝”,关键的一朝是竞争的焦点。如果双方实力相当(即概率相等)怎么办?双方都是一只乌眼鸡,刀锋对刀锋,麦芒对麦芒,结果自然是——两强相遇勇者胜,这就构成了抗争之美的顶峰。    
    大家一定熟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据说他在此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写出作品,终日十分苦恼,但是人生的体会、生活的积累在海明威胸内如一股暗流汹涌澎湃。这种时候: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必然在沉默中爆发。厚积薄发的他终于写出千古绝唱《老人与海》。    
    作品以宽阔的大海、作为人与自然的背景,写出了老人与鱼之间的斗争,抗争,作品让人窒息,让人兴奋。人生、命运和生命的意义在这篇作品中充分展示出来。海明威为我们描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之美的顶峰。    
    如果说《老人与海》是动的抗争,那么《简•;爱》则是静的抗争。一个普通的“丑小鸭”穷家庭教师简•;爱,虽然发现主人罗彻斯特已经对自己有“意思”,但是为了平等,为了尊严(广义地为了维护人权),她始终是坚决地,但是也是平静地为此抗争,直至离开罗彻斯特。最后罗彻斯特房子被烧,双目失明,可能也沦落为穷光蛋,而此时,简•;爱毅然出现在他身旁,取得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难得的“平等爱情”。灿烂的阳光照在两人的身上。简•;爱为我们构筑了一曲既平平静静,又内心激烈的抗争之美。    
    现在世界上确定性的东西越来越少,随机性的事物越来越多。因此,现在的生活悬念越来越多,希望也越来越多,因此竞争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年轻人需要竞争,    
    也就是要把概率随机过程尽量可能引向胜利的结果。    
    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    
    体育和文学艺术就像一个舞台,就像人生的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体味到概率美,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第四部分体育和文学艺术中的概率美(5)

    听众:我想请问梁校长一个比较抽象一点的问题,我觉得人类有六个关键词,不管哪个民族都有。前面的三个都是非常美好的,我们科学家文学家都在追求“真、善、美”;给我们带来罪恶的也有三个词:名、权、利。我觉得今天的讨论,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大家都没有谈后面三个词。我想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很多特点,其中有一个就是喜欢讲结果,不喜欢讲过程,不喜欢研究因果关系。所以我们中国社会出了许多问题的时候,研究原因总是非常滞后。希望今天下午的讨论对名、权、利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么多危害是“名、权、利”带来的,权力和金钱结合、科学和资本结合是不是只会带来利益?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还有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我今天很困惑。我到许多大学去讲学,发现一部分文科的副校长——他们很多都是学科带头人,好多都是院士——他们非常苦恼的一件事情是时间太少,大部分时间在飞机上和评审会上。中国那么一大批院士和学者都生活在飞机和评审会上,怎么样促进中国科学的发展?谢谢。    
    梁昌洪:非常感谢那位老师提的问题,因为题目述及太广我今天不能全面回答,我仅仅谈谈我的想法。第一,中国只强调结果,这句话我有非常强烈的同感,中国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不是好现象;第二,很多学者,现在事务比较多,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记得巴金老人说过,作为一个作家,不应该出现在主席台上、宴会桌上等地方,而应该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他应该用自己的作品跟读者见面。爱多士(匈牙利数学家)一辈子大多数时间在飞机上,他一生却有1500多篇论文。他之所以能这样,我自己的感觉就是自我调整。最好坐下来,但是也要记住如果有这个情况,那么可以记住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南帆:因为我自己是研究文学的,刚刚听了梁校长对文学的数学分析,也大开眼界。没想到文学也能成为数学的对象。可是,要看到的是,虽然数学可以描述一切事物,但这不等于是描述了这些事物的最重要层面。文学之中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数学描述的那些方面。这时,人文学科的学者与自然科学家的思维有差异。自然科学家擅长于单向的分析,精确、深入,但是人文科学家特别是文学家常常是混沌的、整体的。可能局部不那么精确,但是有一个整体的大印象。张平先生的观点未见得全对,有些问题看得太简单了。但是,我觉得他提出的问题值得重视。我从他的观点里想到了科学发展的形式问题。我们这些外行人非常容易将科学的发展想像成一条直线,其实这个过程不那么简单。哪一种课题能够获得多少资金,这与科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谁出钱,出资方有什么要求,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科学发展的方向。我想这些问题可能是张平先生关注的焦点。我想,他的结论如何未必重要,他的考虑方向值得重视。本人的体会是,现代科学不仅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很大程度地介入了人和人的社会关系。    
    梁昌洪:我个人认为,由于时间关系,第一我没有说清楚,有时候开了一个玩笑。我仅仅是从一个科学工作者,一个数学爱好者的角度来看文学。没有看低文学艺术、更没有说过可以用这一套来指导文学。第二我自己感觉到,所有——包括张平先生的观点——我都很慎重考虑。不光是他,很多人有过忧虑。爱因斯坦对原子弹的忧虑,就是爱因斯坦,首先写信给美国总统的。他说,据现在看来的情况,根据原理——根据刚才校长说的,E等于mc2——德国正在制造这个。那么,美国也要动起手来,这是不愿意看到的。爱因斯坦是和平主义者。对于科学,用“科学是双刃剑”的表达比较好,它用在谁的手里就有什么样的后果。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和人文怎么结合,这里有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    
    上世纪初,一个媒体的记者问:    
    “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话告诉我一下,相对论究竟是什么?”    
    “相对论非常简单:两个恋人谈话总觉得时间很短,你手放火炉上总觉得时间很长。这就是相对论。”    
    我觉得爱因斯坦把科学和人文联系在了一起。谢谢!(掌声)    
    成中英:科学能对中国的现实造成巨大的影响,我们却不一定需要偏颇的排他的科学主义。在西方的科学发展观上,有些科学家有相当深厚的人文观,也有相当的人文素养,所以在他们的科学当中,也有一种人文的理解,反而能够致用于人生。爱因斯坦的人文理解与素养,见之于他关心科学在人的生活中的定位。牛顿在晚年也表示他只是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小孩。他觉得科学家有必要去掌握人的价值。在另一方面,人文工作者往往对科学的真实的状态也不太了解:科学代表什么作用?科学代表什么东西?科学究竟对人的存在意义有什么启示?显然,现在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科学家,他能把科学人文化。我们也需要一种新的文学家,能把人文科学化。利用科学发展人文,也利用人文发展科学。我们需要更友善的科学、更合理的人文,可是我们还没有。我们容易走向极端。这是我看到的最大的问题。目前,还有许多人认为科学成就是造成人类心灵危机的主要原因。然而,我们应该也想想,如果科学不发展,我们回到原始时代,是不是生活会更自然和愉快?近代以来,工业迅速发展之后,很多人文学者,把科学破坏环境这个罪过,推给科学家。这恐怕也未能符合真实。这也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可是科学是不断追求真理的,科学却永远并不给你一个最后的真实,最后的真实是人的不断去追求,不断去扩展科学的经验。谢谢!(掌声)    
    听众:您好,首先,感谢您给我这个最后一次提问的机会。实际这个问题是关于概率的,希望梁校长给以答复。今天青岛市政府正在探讨青岛跨海通道的问题,我想从科学的角度问这个概率有多大?最后(如果)是建造大桥,从科学讲建桥过程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桥一旦建起来就是一个人文的问题。大桥是非常美丽的,但是从青岛的景观来说,这是对景观的一种破坏。我是做贸易的,从贸易角度来说,它会影响巨轮驶入青岛。但是建桥的成本比较低,而隧道的成本比较高。    
    梁昌洪:感谢这个女同志的问题,让我知道青岛美丽的城市又会有一个隧道。但是如果我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就是胡说;我不回答这个问题,那位同志可能不太满意。所以我只能说九个字“说不好……不好说……不说好”。谢谢!(掌声)    
    1943年生于上海。1965年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无线电物理系微波专业本科毕业;1967年7月,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无线电物理系天线专业研究生肄业;1980年8月—1982年8月,美国纽约州Syracuse大学访问学者。曾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在微波和电磁领域,特别是在计算微波、非线性电磁学、微波网络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重要论文50余篇;出版了《计算微波》、《孤立子理论及其应用》、《从实验数据谈起》等专(译)著五部。曾荣获全国百名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第五部分一个非生物学家认识的达尔文(1)

    文圣常    
    一、为什么要认识他    
    人们关注我国当前学术界的腐败和浮躁问题,并着手制订“道德规范”、“职业守则”、“评估方法”等等。这些措施能起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更根本的应是培养和提高学术界的人文素养,形成自律向上的学风,持久地推动学术发展。如何培养和提高这种素养?学习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