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3469-穷人缺什么 >

第20部分

3469-穷人缺什么-第20部分

小说: 3469-穷人缺什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歪门邪道的生意看起来发得快,但来得快去得也快,歪生意通常要靠特定的环境和渠道,依赖性很强,一旦某个环节失灵,没有后续财源,赚来的钱又很快挥霍掉,最后还是从终点回到起点。    
    歪生意总是见不得阳光的,经常走夜路,总要碰到鬼,不管是黑吃黑,还是被绳之以法,所担的风险都远比一般生意大。更重要的是,一旦尝到歪生意的甜头,就不愿意再下笨功夫,把心思放在踏踏实实的经营管理上了。而歪生意终究不能大张旗鼓地做,从长远来看,真正想成大器者,还是正正经经做人,堂堂正正赚钱好。    
    


第三章 穷人缺方法穷人喜欢称兄道弟

    富人是不喜欢称兄道弟的,他必须和人保持距离,不温不火,不远不近。    
    穷人则不同,穷人喜欢称兄道弟,一方面体现彼此的平等,一方面编织合作的纽带。他们往往认为,合作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的,所以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想到的是融洽关系。    
    有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案例:一个老外到中国考察,想投资。当地人一见来了财神,生怕怠慢,派出一个接待班子,每天八大碗九大盘的。几天吃下来,老外却越来越不爽。不仅是消化不良的问题,关键是产生了信任危机,活生生的一帮饭桶,在这种地方投资,回报能有保障?合作终于泡汤。    
    穷人首先就想错了,任何一种合作,利益才是第一位的,感情只能起到催化作用。所以很多时候,称兄道弟不仅没用,反而有害,让人觉得你没有效益的观念。    
    穷人喜欢称兄道弟,很多时候也是出于一种小小的狡猾,想把感情当作一种粘合剂,来弥补彼此的裂缝。人与人天生不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以说裂缝是在所难免的。一种合作靠什么来凝聚呢?利益的一致,感情的融洽,契约的约束。    
    很多穷人心目中缺乏契约意识,让他正正规规立个字据,他也觉得难为情,怕人说他不亲热。亲热比利益更重要吗?肯定不,一旦有了分歧,因为无据可查,往往闹得撕破脸皮,岂止是不亲热,打得头破血流也有可能。    
    事前含糊不清,事后武力解决,都是感情用事的表现。过份依赖感情,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理性的重要,或者说没有实际的理性的办法。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广泛合作的经济社会,如何合作,穷人更需要加强训练。    
    


第三章 穷人缺方法穷人轻信名门正派

    武林中,名门正派往往用不着出手,他往那里一站,就是一种威慑,让那些出身不好的人自惭形秽,早没有了交手的锐气。    
    其实,真要是打起来,名门里面也有草包。若论为人,正派里面也不都是君子。    
    穷人要是遇到一个和自己一样穷的,两人内功相当,谁也算计不了谁。就怕遇到那种以富人身份出现的骗子,还没过招,穷人就败下阵来了。    
    许多骗术之所以屡试不爽,就因为它看起来太不像骗术。早年集资上当的人,有几个没有亲自去考察过集资的公司呢?走进气势磅礴的公司大楼,看见一大墙壁的荣誉证书,人家楼梯的扶手都是铜的呀,都擦得铮亮,你顿时就觉得自己这点小钱算得了什么,人家收下还是你的荣幸呢!    
    人比别人矮,就只有仰视,一仰视,就觉得人家更加高大。穷人先把自己当成了旁门左道,看见正派来了,腰都软了,还怎样和他斗法?    
    不要以为正派就有多伟大,江湖凶险,都是为了安身立命。穷人,因为你身处弱势,所以你对任何人都要提高警惕,不仅是那些伪装的正派,也包括正宗的正派,统统不可轻信。    
    


第三章 穷人缺方法穷人的钱不是资本

    一个人用100元钱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都要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很快就被消耗掉了。    
    穷人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    
    我们相信世界上好心人很多,也相信政府对穷人有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所以很少有人会穷到难以生存的地步。但对穷人的资助往往只是一种慈善事业,而不是投资,实际上就只能吊命,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命运。这个月给他100元,可以勉强生存,下个月还得给100元,还是勉强生存,再下个月物价涨了,你再给100元,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可不可以换个方式呢?第一个月给他200元,让他可以用余下的100元去做拖鞋生意,一个月下来就有150元。下个月还给200元,他就可以用250元来买卖拖鞋,又可以赚125元,到第三个月,这个穷人手里已经有了375元,除去100元生活费,还有225元资本金,你不用再给他任何救济了,一年以后他就可以脱贫了。    
    当然拖鞋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但从理论上讲,如果照此操作,穷人的脱贫还是有希望的。    
    但实际上,很多穷人不会按你给他安排的道路前进。你给他100元,他会去买米,给他200元,他会去买酒买肉,给他500元,他会去买套体面的衣服,最后剩下10元也要买几注彩票。穷人穷惯了,有了钱就只想改善生活,哪怕你给他100万,他也想立刻把钱变成房子、车子,轰轰烈烈地兜风,好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已经不是穷人了!但这些东西是不能增值的,反而消耗钱财。有了车,就有了汽油费、养路费、修理费、保险费,就算你停着不动,那一笔停车费也够穷人多少天的伙食了。再多钱如果只出不进,要不了多久也会耗光。    
    穷人不仅是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更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穷人的钱不是资本,也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第三章 穷人缺方法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时间也是一种资源,对任何人来说,时间都是有限的,是比金钱还要宝贵的资源。    
    古人有一个词“游手好闲”,谁要是沾上这几个字,不仅是没有钱的问题,连人格也似乎低人一等。为什么?因为你没治了,等于烂肉一堆,蛆虫一条。    
    现在“好闲”进化成“休闲”,反而成了时尚的标志,不仅不受唾弃,反而令人眼红。    
    这都是富人的阴谋!    
    都不休闲,他的产品卖给谁?他赚谁的钱去?富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制造着时尚和观念,把赤裸裸的商业目的包装上炫目的外衣,而穷人则是时尚的追随者。当一种风气大行其道之时,就是富人的钱包开始收获之日。    
    时间和金钱是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资源。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要节约钱只能选择公共汽车,甚至走路;要节约时间就必须付数倍于公共汽车票价的钱去打的。一个享受充裕时间的人不可能挣大钱,一个腰缠万贯的人也不会视时间如粪土,要拥有更多的钱必须牺牲相应的闲暇时间,要想悠闲轻松就会失去更多挣钱的机会。    
    媒体的记者们总是埋怨明星大腕态度不好,说几句话就不耐烦。歌迷们要想耽误歌星几秒钟时间,讨一个签名或是握一握手,那得耗费自己多少时间呀!时间的含金量对每一个人是不同的,像比尔•;盖茨之类的世界级富豪,日进何止斗金,每秒钟都有成千上万的钞票往帐户上滚,所以就是穷国的总统想见他一面,恐怕都要预约。    
    只有穷人的时间是不值钱的,有时甚至多余,不知道怎么打发,怎么混起来才不烦。    
    穷人并不感觉时间就是金钱,因为并没有一份百万美元的合同在等着他签,也没有什么重要的生意,慢了一秒就会被别人抢去,钱和时间并不直接相等。他如果遇上塞车,他抱怨,也仅仅是因为等得太久,影响了心情而已。    
    只有能带来新的价值的价值才是资本,而价值的高低是与稀缺程度有关的,对穷人来说,稀缺的是钱,而不是时间!    
    一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挣钱,也无论钱挣得是多是少,都必须经过时间的积淀。如果你可以因为买一斤白菜多花了一毛钱而气恼不已,却不为虚度一天而心痛,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你可能还会举些例子来为自己开脱:“你看,那些富人都是一边玩一边就把生意做了,只有穷人才忙忙碌碌的。”    
    可是你记着,富人的玩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这和百无聊赖混时间完全是两种状态。富人的闲是闲在身体,修身养性,以利再战,他的脑袋一刻也没有闲着;穷人的闲却是闲在思想,实际上他手脚都在忙,累得要死却只是挣了点饭钱。    
    如果你总是感觉时间太多,那一定就有问题!    
    


第三章 穷人缺方法经常反省第一次

    任何事情,第一次都是最宝贵的。不仅因为印像最深刻,而且还因为它最能反映本质。一个人不管他后来怎样变,都能从他的第一次中找到影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可能早在童年时期就奠定了,只不过你没有发现。直到今后漫长的一生中,你不管走了多少路,最后还是绕到最初的模式上来了,才恍然大悟,你的命运其实早就注定。    
    很多企业的经营特征往往可以追溯到初创时期第一笔主要业务,尽管企业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但回头一看,许多本质性的东西是在萌芽状态时就已经具备了的。    
    幼儿在没有接受知识和道德的灌输之前,所有行为依据的就是本能。一个人在没有资产和经验积累的创业时期,很多时候凭的也是直觉。这种直觉是由他本人的性格、价值观和知识体系决定的,是人生经验的总和。    
    从走私起家的人,很难再做正当生意。靠贷款发家的人,日后也常常富于赌性。第一笔生意往往反映着一个人的特质,第一桶金决定了他以后的很多桶金。一个人做事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的性格基调是不容易改变的,我们总能在他的历史中找到最初的影子。    
    第一次是一笔宝贵财富,是一面人生的镜子,要认识自己,不妨追溯到第一次,经常反省第一次,就能看到你最原始最真实的本质。    
    


第三章 穷人缺方法穷人不理解富人

    穷人总喜欢用自己的常识去推断富人的行为,比如在英国,人们就总是对女王花了纳税人多少钱津津乐道,逼得白金汉宫的财务官不得不站出来算帐。这一算,穷人们惊呆了,不劳而获的王室不仅没有花纳税人一分钱,反而还为英国国库增加了巨额财富。    
    英国皇室的不动产1760年就被英王上缴给英国政府,以换取国库所支付的钱财。至1991年,皇室不动产已增值4200万英镑,现在价值1。33亿英镑。1991年至2000年的9年间,英国皇室压缩开支共节约了4800万英镑,增值的4200万加上节约的4800万,意味着女王在过去9年中为英国国库增加了9000万英镑!    
    你看,有钱就是好!不仅用不着去劳动流汗,钱几辈子用不完不说,反而越用越多,这恐怕是穷人的常识难于理解的。    
    白金汉宫过去是10年公布一次皇室所有开支帐目,美其名曰让国民更容易了解皇室生活,而骨子里的声音,却是在告诉那些爱絮叨的穷人:我们不是寄生虫,我们是说得起硬话的!    
    打工的人常常这样算帐:老板进了多少货,进价多少,卖价多少,赚了多少,才分给我多少;或者这样想,我工资多少,创造的价值多少,剩下多少被老板剥削了。照这样算下去,世界上有多少个老板,就有多少个黑心肝。    
    其实有很多帐是只有老板自己清楚的,也许一笔生意是赚了很多,但一年中还有很多没有生意的时候,没有生意仍然有支出,所以公司不能不有所储备。另外还有一些生意是亏本的,公司要办下去,总得扯平了算帐,削高补低,才能维持。既然亏本的时候工资要照发,赚了钱也不可能全部分光,老板和打工仔的着眼点不同,算法也不一样。    
    不少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只算自己创造的价值,不算自己产生的消耗,更看不到自己所取得的一切,必须依靠企业这个平台,而搭建这个平台所消耗的庞大费用,是需要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来分担的。    
    打工者的局限在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得见具体的业务,看不见整个企业的运作。要营造好企业这个平台,老板所付出的不仅是资金,更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