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3469-穷人缺什么 >

第7部分

3469-穷人缺什么-第7部分

小说: 3469-穷人缺什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领域,富人都是绝对的主体,是潮流的制造者、领导者,而穷人虽然为数众多,却只有追随之,如过江之鲫。    
    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数以万亿计的个人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占有了80%的存款量,可见财富已经相当集中。有人说,中国的富人还不足以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这个说法有点可疑。“阶级”一词太敏感,不如改成“阶层”,手中掌握了80%社会财富的人,却不足以形成阶层,那谁还有资格形成阶层?毕竟在阶层的划分中,财富是个重要指标,在这个指标下,同等量级的人,最有可能划为同一层。    
    在一个经济的社会,财富就是能量的代表。虽然人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但是人力资源却是靠钱来配置的。谁都清楚,没有一流的薪酬,就没有一流人才,就不能打造一流品牌。没有一流品牌,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赢得市场,没有市场,就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而没有利润,又不能请到一流的人才。如此的循环,关键在哪里?钱,有钱就有人,还是钱说了算!    
    富人的吸引力首先来自他的财富,用不着任何宣讲,财富本身就是号召。    
    富人像磁铁,往那里一摆,周围的金属体,管你是图钉、别针还是大头针,都统统地吸将上来,层层叠叠,直至磁力所不及。    
    大头针们总是会被吸引的,不是被这块磁铁,就是被那块磁铁,他自己并没有多少选择。而磁铁却是目的性很强的,先吸来一大堆,再慢慢挑选。有则新闻说,某人看见农妇在河边洗衣服,不小心将衣袋里的硬币掉入水中,这人遂产生致富灵感,回去做了个磁铁探寻棒,专门到池边河畔广泛搜寻。磁铁一下去,果然吸上来不少硬币,一段时间下来,竟吸成了万元户。    
    磁铁往往是看准了目标,让他的磁场发挥最大作用,而被吸的,却往往如那水中的硬币,看似闪亮,实则茫然,只能被动地等待,等着被人聚沙成塔。    
    富人常能积小钱为大财,就因为有磁场的存在,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穷人也不是不想做磁铁,无奈自身质量太小,地球无论如何不可能向苹果飞来。    
    富人的磁力是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富人可以向穷人许愿,可以灌注给穷人理念和梦想,让穷人向着一个目标努力。而穷人,他许愿又有谁会信呢?他指引的目标又有多少人会跟随其后,健步如飞?富人就是成功者,他的经历就是能力的证明,所以他可以理直气壮,哪怕他的宣讲有虚饰成份,他自己不心虚,别人也就听进去了,而排除万难走下去的结果,说不定谎言就变成了现实。    
    


第一章 穷人缺钱有钱才有尊严

    人为什么想有钱?钱再多,一天只能吃三顿饭,睡觉只需要一张床,金银财宝又不能带进棺材,其实很多钱财都是多余,从需要的角度讲。    
    但人还是想有钱,越多越好。    
    有钱的感觉,并不只在于身体的享受。口腹之欲容易满足,山珍海味吃不了多久,也就腻了,最终百吃不厌的,还是粗茶淡饭。有钱的感觉之所以美好,很多时候在于它给人精神的满足,有钱就是成功,有钱就有尊严,有钱就是上等人,有钱就少受白眼。    
    生活中的打击有时是非常具体的。比如一个平常百姓,酒楼可以不去,但医院不能不进,生了病谁都得治。但是有钱和没钱,在治病救人的问题上差距就大得很。    
    我国的医疗服务业是个政府壁垒很强的行业,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外国人投资的“洋医院”,洋医院的服务对象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在华的外国人,还有一种就是本地的富人。洋医院和土医院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仅从收费来看,以北京和睦家医院为例,顺产一个婴儿大约需要6000多美金,约合5万多人民币,而同样的情况在北京的三级甲等(最高等级)医院仅需3000多元人民币。    
    凭什么那么高?一位洋医院的医护人员明白地说:我们70%的收费来自服务。“服务”意味着什么?土医院的“服务态度”不好,已经不是表面的“生、冷、硬”,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歧视和压迫,医患之间从来就不在同一地平线上。你生了病,你难受得要死,可是见了医生你还得强装笑脸,生怕让他讨厌。你看不懂处方,你想更清楚地了解病情,你就多问了几句,然而在医生看来这纯粹是罗嗦,那个脸色要多厌烦有多厌烦。    
    什么是“服务”?服务就是一种姿态,一种尊重,然后才是照顾和帮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标准,因为你必须摆正和人民之间的位置,你必须真正地尊重人民,才能全心全意,才能做得完美,说到底,任何伪装都是不能长久的。    
    “服务”为什么值那么多的钱?人类社会为什么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与人之间为什么缺少尊重?这些似乎是太复杂的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但它确实是一种存在,我们无法避免。既然想靠别人的善意来获得尊重,是一件靠不住的事,那么只有通过别的途径,比如有权或者有钱。    
    有钱才有人格,有钱才有尊严,你既然进不了高干病房,更好的服务,更好的脸色就只能用钱去买了。挂专家号要多花钱,吃特效药要多花钱,住高等病房要多花钱。没有钱,别说人格尊严,有时候就是基本的生存也难。    
    作家史铁生在谈到他得肾病,不得不以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感受时说:“透析的费用之高是很少有人能自力承担的,幸而我得到了多方支援,否则不堪设想。否则会怎样?一是慢慢憋死(有点儿钱),二是快快憋死(没钱)。但憋死的过程是一样的残酷——身体渐渐地肿胀,呼吸渐渐地艰难,意识怪模怪样地仿佛在别处,四周的一切都仿佛浸泡在毒液里渐渐地僵冷。但这并不是最坏的感觉,最坏的感觉是:你的亲人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你,看着这样的过程,束手无策。但这仍不见得是最坏的感觉,最坏的感觉是:人类已经发明了一种有效的疗法,只要有钱,你就能健康如初,你就能是一个欢跳的儿子,一个漂亮的女儿,一个能干的丈夫或是一个温存的妻子,一个可靠的父亲或是一个慈祥的母亲,但现在你没钱,你就只好撕碎了亲人的心,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一分一秒地撕,用你日趋衰弱的呼吸撕,用你忍不住的呻吟和盼望活下去的目光撕,最后,再用别人已经康复的事实给他们永久的折磨。谁经得住这样的折磨?是母亲还是父亲?是儿子还是女儿?是亲情还是那宏博的爱愿?”    
    世界上最神圣的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道德,如果连生命的尊严都不能保证了,其他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这是一种深沉的无奈。钱不仅给人生活的尊严,还有生命的尊严。如果钱对人来说已经重要到如此地步,那么追求财富不仅是必要,而且成了必须。人不爱财,行吗!    
    


第一章 穷人缺钱富人掌握话语权

    永远要记住,话语权在富人手里!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富人制定的,评判标准也由富人掌握。    
    一个穷人永远也不可能去指导富人怎样致富,怎样过上好日子,哪怕他说的句句都是真理,也无人会听。    
    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已经形成,主流社会就是那些经济上的优势群体。什么是主流?简单地说,主流就是影响力!在一个以经济为主流的社会里,权力一定是与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哪怕掌权之前是穷人,掌权以后也会步入富人的行列。这时你再期望他为穷人说话就不现实了,他骨子里已经在维护既得利益。    
    社会越是富裕,穷人就越是没有地位,穷人的问题就更加难以解决。不是社会没有能力解决,而是因为穷人更边缘化了。在富裕社会里,穷人只是少数,而且是没有影响力的少数,那些主流社会的政治家、思想家甚至文化人,假如他们去代表少数而且是没有影响力的穷人说话,他们自己也就成为了少数派并且丧失了影响力。这样巨大的损失,谁又愿意承担呢?道义和良心在实际的利益面前往往是弱不禁风的。    
    穷人没有话语权是必然的,穷人的被抛弃也是必然的,除非他有一种力量。正面的影响力没有,就只能靠反面的破坏力,穷人对社会构成威胁了,自然就会进入主流的视野。这是一种矛盾,也是一种代价吧。世界总是在矛盾和运动中找到平衡。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既然是由富人制定的,那就必然对穷人不利,穷人要想胜出,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于是穷人就想自己来制定规则,冲突就产生了,革命就爆发了,有的人真的就掌了权。但很快他也变成了富人,他的规则又对新的穷人构成威胁,新的冲突又再产生。社会历史就是如此循环下去的。    
    


第一章 穷人缺钱富人拒绝穷人

    富人可以赚穷人的钱,却绝不容许穷人混进自己的圈子。    
    他可以做出平易近人的样子,但那只是在公开场合,内心深处,他是只和与自己平等的人亲近的。    
    平等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条件,不平等的关系是做作的、别扭的,就像油和水,性质不同就注定了不能融合。    
    穷人和富人在一起,要么表现出谦卑,要么表现出高傲,都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人格扭曲了。穷人不自然,富人也不自在,穷人以为这样可以打动他,殊不知他心里其实烦得很,既怕不小心伤了你的自尊,又怕不小心被你的自尊所伤害,如此小心翼翼,大家都是作秀而已,谈得上什么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何况,就算是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彼此生活的层面相差太远,理解起来也费劲,你真正想说的和他真正想听的,恐怕都难凑到一块。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了,少年闰土长成了中年闰土,为什么就会对“我”毕恭毕敬。这几十年的光阴,大家实在过得太不相同,这彼此的隔膜,对于鲁迅先生这等聪明的人来说,不该是意料之外的事吧!    
    


第一章 穷人缺钱上帝遗弃穷人

    很多时候,看一些穷人的状况,你会感到绝望。他们和这个世界的繁华隔得那样遥远,根本就没有可能企及。他们仅仅只是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你会感到那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一个被上帝遗弃了的世界,看到他们,你就有一种深深的绝望感。    
    2004年联合国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有这样的话:“1820年时,西方国家的人均收入是非洲国家人均收入的3倍,而到了1990年,这个数字却变成了13倍。”现在,在欧洲国家,一头牛每天的生活标准是3美元,但与此同时,却有40%的非洲人日均生活费不足1美元;美国全国农业人口每天的生活津贴约为1000万美元,这个数字比美国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总额多出3倍。报告综合人均预期寿命、实际收入和教育程度等因素组成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列了175个国家的经济综合地位。北欧国家挪威排名第一,美国排名第七,非洲的塞拉利昂则排在末位。挪威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8。7岁,所有人口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人均年收入为3万美元;而在塞拉利昂,三分之二的人口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人均年收入仅为470美元,至于寿命,能活到35岁已经很值得庆幸了。    
    在一百多年时间中,发达国家和贫困国家的差距扩大了10倍。欧洲一头牛一天的生活标准,比非洲一个人一天的生活标准高3倍。凭什么欧洲人可以活到78岁,而非洲人只能活到35岁,连人家的一半都不到!    
    人人生而平等,这只是一种理想,现实中,人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如果你不幸生在非洲,生在中国的边远山区,你的命运其实生下来就已经注定了。    
    只要到偏远的农村走走,到大山里走走,哪怕是在离城市不远的郊区走走,看着那些当地人,多如牛毛的当地人,他们有几个能够改变命运?他们的努力往往只能在他们所处的那个圈层中产生效果,除了极少数可以跳出来,绝大多数都是在那样的状况下自生自灭。    
    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弗兰克•;奈特认为,一个人是穷人还是富人,主要取决于“出身、运气和努力”,而且他着重指出,“这些因素中最不重要的因素就是努力”。虽然我们早就知道这个事实,但是却没有胆量说出口。    
    说不出口的原因,要么是出于善意不忍心说出来,或者是为了逃避现实故意视而不见,更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