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5160-赶考 >

第1部分

5160-赶考-第1部分

小说: 5160-赶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部“反腐倡廉”的新作——《赶考》,近日经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国家出版署批准,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30万字,史论结合,论述了建立新中国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巩固政权、建立廉洁政府和不懈追求。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展现了这一时期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记录了震惊中外的大事和难以忘怀的往事;剖析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全书史料翔实,有叙有议。作者孙金全同志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现为河南省委巡视组巡视专员。    
    《赶考》从1949年3月毛泽东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发出“进京赶考”、“决不当李自成”的警世之言破题,落笔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励精图治,颁布《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书中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回顾了中国共产党56年来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努力克服自身经验的不足,毫不留情地涤瑕荡秽、清除革命队伍中的败类的历史。阅读这段历史,在令人回肠荡气的同时,会深感中国共产党虽然走过许多艰难曲折的路,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党的先进性没有变,党的宗旨没有变,党的执政地位越来越巩固。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2年12月,带领十六大中央政治局成员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讲道:毛泽东同志说“进京赶考”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50多年的革命实践说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天,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所以,《赶考》一书,可以称为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史和执政党勇于自律的反腐败斗争史,是本用大事记串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教科书。    
    全书共分5章39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同志为该书写序,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的“也说《赶考》”是该书的点睛之笔。    
    这是一部发人深醒的书。当你打开书时,书中许多真实的记录会让你感动,也会让你惊悚、悲观甚至忧心忡忡;当你合上书时,会觉得一股暖流在胸中涌动。    
    作者把这股暖流叫作:希望。我们党大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大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大有希望。    
    2006年6月


《赶考》 题记序  一

    李捷    
    和孙金全同志相识,是在去年秋季。当时,我去我室的扶贫点——河南南召县,途经古城南阳,在这里巧遇了孙金全同志。他送了我一本他写的书,名叫《纪检监察办案策略与艺术》。我从交谈中得知,孙金全同志长期从事纪检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他又是一个有心人、用心人,他把积累的案例和经验上升为理论,写成了这本书。对纪检工作,我是外行,但这本书的实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金全同志还告诉我,他积累了许多资料,正在写一部集中反映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坚持执政为民、加强廉政反腐建设历程的书,题名为《赶考》,想让我写个序。我极少为人作序,但拗不过他的执著,只好从命。    
    我自知对本书涉及的问题没有多少研究,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是为什么还要答应写序呢?除了作者的执著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孙金全同志的一个优点所感动。他身为实际工作者,却又能把理论研究与对实际工作的总结很好地结合起来;他天天和现实打交道,却偏又想刨根问底,把对历史来龙去脉的探究同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很好地结合起来。现在的状况往往是,搞实际工作的人就只管一门心思地干,叫作多做少说;搞理论的人,也讲联系实际,也搞调查研究,但往往是浮在表面,理论与实际始终还是两张皮。这里需要大声疾呼的是,搞理论的同志,一定要多结交像孙金全这样熟悉基层、熟悉实际又善于思考的同志,这些同志才真正称得起“专门家”。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相结合,是需要有媒介的。这个媒介是什么?陈云同志有过总结。他讲不外有两种渠道,一是自己亲身做调查;一是身边要有“敢讲真话的知心朋友”,“通过他们可以经常听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他还特别谈到,后一种渠道有“真、快、广”孙金全同志的特点。“真”就是真实,“快”就是“当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能够及时发现”,“广”就是涉及面广。这可以说陈云同志是长期积累的经验之谈。孙金全同志就找到了这种媒介。读了他的书,你未必对书中的观点和分析都赞同,但这些材料和角度会引起你的思考,会使你从中受益。这就是长期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家”的好处。    
    当年在率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进入北平之前,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形象地把这一历程比喻为“进京赶考”。毛泽东还在著名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把中国革命胜利比喻为“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以此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始终做到“两个务必”。从此,“两个务必”的精神,以及“进京赶考”的精神,就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进取、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业绩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艰苦奋斗、永远戒骄戒躁,成为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增强执政能力的一大优良传统和精神支柱。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关乎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大事,也牵动着每一个党员和每一位老百姓的心。搞得好的时候,我们党就能发展壮大,就能渡过难关,就能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奇迹。搞得不好,就有可能糊里糊涂地下台,甚至会亡党亡国。对于这一件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注,以后的历届中央领导人都在关注。他们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也留下过值得永远汲取的教训。这些历史财富,积淀下来,摆在我们面前,犹如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开采。孙金全同志在这方面作了一个重要的尝试,用自己的研究、体会和积累,在广大读者面前交了一份答卷。这个头开得好,可喜可贺!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当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式上讲的寓言“愚公移山”。是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腐败不除,挖山不止。而我们比当年的愚公可以说更先进一些。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有了前辈们挖山不止积累下的丰富经验,我们开始有了新的工具,这就是主要依靠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和体系建设来加强廉政建设,来预防和惩治腐败。我们的党一定会大有希望!    
    最后,我还要衷心地祝愿孙金全同志能够更上一层楼,为广大读者奉献出新的佳作。我热切地期盼着这一天。    
    丙戌年春节于北京前毛家湾


《赶考》 题记序  二(1)

    二月河    
    我和孙金全同志初识是在今年的春上。到今年夏天,短短几个月,我们的友谊随着气候的升温而升温,经过数次敞开心扉的交流和海阔天空的神聊,彼此竟成了相互欣赏、可以无话不谈的朋友。    
    春上,金全同志作为河南省委巡视组巡视专员来南阳巡视,因为读过我的《落霞三部曲》,特别喜欢,一定要来拜访我。我没有像钱钟书先生对待《围城》的读者那样婉拒:“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还何必非要看看下蛋的老母鸡呢!”钱先生回答得的确很幽默、很巧妙。但是,我想如果是真的喜欢一个作家写的书,那么一般来说,读者是想进一步了解作家本人的,这也是人之常情。我是从研究《红楼梦》开始步入文坛的,我知道许多研究曹雪芹的专家最初无一不是《红楼梦》的忠实读者。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和金全同志有了第一次握手,话题从《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到康乾盛世,从明、清的官场到今日的时尚……人逢知己,所见略同。之后,又有多次会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从交谈中了解到,金全同志小我3岁,但我们都是1968年入伍,次年入党,再次年提干,从干事到连级,见军中仕途无望,转业到地方。所不同的是我脱离仕途,专事写作,只挂了个作协“名誉主席”的虚衔。而他一直在仕途之路摸爬滚打,历任河南省纪委五室、六室副主任,亲手查办过不少违法违纪案件,其中不乏大案要案。他撰写的《纪检监察办案策略与艺术》一书,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再版。针对新时期违法违纪案件的特点,他在有关报刊上不时发表论文或时评,所以,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颇具影响。中央实行巡视制度后,他任河南省委巡视组首任巡视专员。由于本职工作的需要,他常年深入基层,对基层社会状况和党的干部队伍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资料,每次从他那尽可能接近客观现实的谈吐中,可以感觉到他内心忧国忧民的焦虑。他恪守职责,以常人少有的热情和专注投入工作,几年来在工作之余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廉政和权力观教育不下百场。他重实际,不尚空谈,时常引用《朝圣之旅》中的主人公约翰?布尼安的话“与其抬头仰望星空,还不如擦去大地的污秽”“人生如同一场球赛,你只要踢好每一脚球,不必总想着赢得整场比赛”作为自题。    
    金全同志的新作《赶考》就要付梓墨印了,他诚挚地邀请我为新书写序。新书从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亲率中国共产党首脑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写起,毛泽东、周恩来称之为“进京赶考”,一直写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励精图治,构建和谐社会,颁布《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书中内容的时间跨度从1949年至2005年长达56年。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发生了三次重大更迭或平稳过渡,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没有变。这部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独到的视角,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面对国内外的压力和风云变幻,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努力克服自身经验的不足,毫不留情地清除队伍中的败类、涤瑕荡秽的历史。阅读这段历史,在令人回肠荡气的同时,深感我们党虽然走过许多弯路,犯过这样那样甚至很严重的错误,但它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越来越巩固。西方政客们寄予“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落空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仍在中国高高飘扬。这是不争的事实。    
    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带领中共十六大新当选的中央书记处成员顶风冒雪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讲道: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毛泽东同志充分估计到,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党所肩负的任务是繁重的,党所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需要全党同志继续进行艰苦的努力。5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天,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所以,《赶考》一书,可以称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史和执政党勇于自律的反腐败斗争史,是一本用大事记串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教科书。    
    这是一本发人深思的书。当你打开它时,书中许多真实的记录会让你感动,也会让你惊悚、悲观甚至忧心忡忡;当你合上它时,又觉得有一股暖流在胸中涌动。    
    我想把这股暖流叫做:希望。我们的党大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大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大有希望。    
    基于这令人心驰神往的希望,我欣然命笔,为《赶考》作序。    
    “赶考”二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因为伴随着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早已禁锢了人们的思维。宋代汪洙有一首著名的《四喜》诗: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