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一个真实的邓丽君 >

第11部分

一个真实的邓丽君-第11部分

小说: 一个真实的邓丽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和香港剧院客串演唱,并且又和无线电视台签了三个月的合约,随着无线电视台走南串北,赶场赴约。在无线电视台合约期满后,她又被电视台聘去主持歌唱节目《歌迷小姐》,把每周一次共计七周的节目全部录制完毕。另外,她还在百代和美亚两家唱片公司灌制了两张唱片。而且,她还为香港业余篮球联会主办的“会长杯”男女篮球四强邀请赛主持开球。     
    虽然香港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都市,但邓丽君频频的出演,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受到了香港人的充分肯定。RTHK(香港电台)中文节目制作部经理张文新认为邓丽君“她唱得中文歌曲,从民谣到欧美流行歌曲的翻唱,样样受欢迎。”“和以往的歌星全然不同,很可爱。”对邓丽君,艺术评论家黄奇智十分中肯地说:“声音和人性都十分容易让人接受,可说是个毫无个性的个性者。”     
    


第二部分:走出台湾风靡香江(2)…(图)

        
    邓丽君的巨星潜质也被一些娱乐界的资深人士发现。香港电视界的知名制作人黄霑说:“她的诠释力佳、音质好,我觉得她拥有以往那些歌星所缺乏的特质。长得人见人怜,不惹人讨厌。当时同样来自台湾而在香港发展的歌星欧阳菲菲已颇有名气,而邓丽君却没有多少人认识,不过我当时就觉得这女孩一定会成为巨星。”    
    能得到圈内人士的肯定无疑代表着真正的实力。邓丽君在香港的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终于有了成绩,再多的辛劳和付出也有了价值。    
    香港报纸对邓丽君更是赞赏有加,尤其是她那优美的台风。有一家报纸的评论是:“邓丽君虽年龄小,体型颇佳,台风极好。她面有稚气,动作活泼,又不故作成人气,亦即无捞气,香港新秀中,无人能成为第二邓丽君,故其受人欢迎的程度,于女歌星中仅次于姚苏蓉而已。”    
    香港乐坛的情况和台湾极相似,不过更加繁荣和严苛。1949年之后,随着大陆人的纷纷涌进,带来了上海的文化艺术。成立于20年代上海的百代唱片公司也迁移到香港,该公司曾经发行了从20年代到40年代的所有中文流行歌曲。因此,40年代到60年代的香港承袭了30年代的上海流行歌曲和电影插曲的全盛时期。不久,又融合了拉丁美洲音乐以及美国流行音乐等新音乐,形成了香港的实验性音乐。与此同时,从大陆引进的黄梅调和台湾的电影歌曲也很受欢迎。不同音乐的互相融合,使香港乐坛呈现出争奇斗艳的景象。到了60年代,欧美的流行音乐如旋风般席卷了香港,很快便占据了香港人的心,尤其成为年轻一代的最爱。    
    在这种情况下,邓丽君从台湾来到香港,对于听惯了传统中国歌曲的香港人而言,台湾新发展起来的中国歌曲就特别让人耳目一新。她那甜甜的歌声和清新的形象留给挑剔的香港人的印象非常好,尤其是“她诉诸感情的独特唱法和那张可爱的娃娃脸,在香港颇受好评”,(张文新)全是商业化的香港所没见过又那样渴望的。在邓丽君之前的台湾国语歌曲都是由较成熟的演技派歌星主唱,他们往往依赖技术和包装,却缺乏能够让人放松的真纯。而“歌唱得很好的洋娃娃”邓丽君一出现,立刻给香港观众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很舒坦,很自在。她的歌声能够穿透生活的疲惫和生存的压力、浮浮沉沉和坎坷沧桑,进入人的心里,打开人的心扉。    
    《采红菱》、《高山青》、《凯旋歌》、《小放牛》、《新桃花江》、《一见你就笑》等 ,尤其是《晶晶》,邓丽君几乎每场演出都唱。    
    邓丽君的歌声总能让生活不再沉重,如《我一见你就笑》(作词…刘而其、作曲…冼华):    
            
    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    
    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    
    究竟为了什么?我一见你就笑!因为我已爱上了你呀,出乎你的预料;    
    我一见你就笑,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跟你在一起,永远没烦恼。     
    随着邓丽君甜美的国语歌曲和许冠杰等人轻快的粤语流行歌曲的畅销,中文歌曲终于可以和欧美流行歌曲平分秋色了。年轻人也突然发现外国的月亮并不比香港的圆。    
    对于邓丽君在推动中文流行歌曲方面的成就,黄奇智曾表示:“对我这种受欧美教育、思考方式也比较西式的中国人而言,她看起来只不过是个可爱的洋娃娃而已。个性不会透过歌声传达出来,也不是个令人感觉得到时代脉动的艺术家。不过,她的重要性就在于和许冠杰一同在华人社会开拓中文歌市场,受欢迎的程度并不逊于日文及欧美流行歌曲。邓丽君以国语、许冠杰以广东话,都分别对中文歌曲有莫大的贡献。”    
    在歌坛受到肯定后,邓丽君也尝试着演戏。她在香港七海影业公司的力邀之下担任了后来风靡港九的电影《歌迷小姐》中的女主角“叮当”。该片由王宁生导演,指导顾问是王天林,全部插曲由冼华作曲,阵容很强大,男主角是张冲和李昆,柯俊雄和康威客串主演,参加客串演出的港台歌星有蓓蕾、顾媚、潘秀琼、杨燕、赵晓君、甄秀仪、青山等。《歌迷小姐》讲述了爱唱歌的女孩“叮当”在被张冲饰演的大歌星“蓝云”发掘后,将她培养成歌星的故事。邓丽君所唱的电影主题曲《迷人的小姐》以及其他插曲由百代公司灌制成唱片。而她在电视台主持的《歌迷小姐》节目中,唱得也都是这部电影的歌曲。    
    1973年的时候,邓丽君拍摄了第三部电影《天下一大笑》,并旋即推出《天下一大笑》电影原声大碟,也受到了欢迎。早期在香港还拍过另外几部电影。除此以外,邓丽君还参演过电视剧与戏剧。1974年,她主演了喜剧《唐伯虎点秋香》、舞台剧《女记者》和喜剧《西厢记》。在台湾的时候她在“台视”还演出过《天涯常念旧时情》、《黑马一号》等剧集。在一系列的演出之后,邓丽君自认自己较适合歌唱而非演戏,她的演戏生涯也因此变成绝响,此后她便走向幕后,坚持只唱电影主题曲。    
    4但因为歌迷的热烈期盼,甚至在80年代初台湾再度掀起邓丽君热潮时,商家便在热潮中拿出邓丽君以前的影视作品拷贝后,重新配音再播映,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方渠道也不断放出已经邀妥邓丽君拍摄新片的小道消息,但都没有成真。    
    


第二部分:走出台湾风靡香江(3)…(图)

      据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回忆,他在台湾8年,邓丽君一日比一日红,但他们从未谋面,一直到他重返香港,重回邵氏,拍《大军阀》后,有一天邓丽君突然和她的父母,一齐到李翰祥在清水湾的家中看他。那天,陈萍、刘永也在座,她父亲斯斯文文,面圆圆一团和气,她母亲也是个慈祥的老太太。虽然是初次会面,李翰祥觉得他们好像是久别重逢。邓丽君告诉他,在台湾拍过他们国联以前经理邵峰监制的一部戏。李翰祥说他看过,是邵峰特意拿给他看的,很好。其实好与不好,他早已没有什么印象了。邓丽君却说很希望能拍到李导的戏,李翰祥说:“有机会,有机会,我也是早就想跟你合作。”李导那天心情非常好,喝的就多了。当他拍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以《西太后》的片名在日本上映引起轰动时,邓丽君已经参加过日本的红白歌唱大赛,而且还得过新人奖呢。有一次,她从日本回来,约李导全家在新世界的金牛苑吃越南菜。李翰祥对邓丽君说,听说她每次来港都住在尖东的香格里拉,也听说她每天都到新世界的健身房去健身。邓丽君笑了笑。吃过饭之后,刚走出金牛苑的门口,邓丽君就突然把胳膊一举,紧握双拳如世界健美小姐状,说:“导演,您看我的胳膊,怕不怕?”李翰祥故作惊讶地说:“哎呀,太可怕了。”“怕什么?”“我怕它折了,扎着我。”邓丽君笑了,李翰祥一家也笑了。    
    往事一幕幕,却不堪回首。邓丽君和李翰祥在影视上从没合作过,虽然邓丽君曾赖着李翰祥的黄梅戏崭露头角。     
    邓丽君这次在港停留了三个多月,一直到11月才回台。在港期间登台演出、歌厅、夜总会客串演唱、上电视、拍电影、灌唱片,使她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她的人气和名声也直线上升,她的国语歌星的地位也更加稳固。     
    1972年,邓丽君再次应邀赴港参加工展会举办的义卖会,并以港币6500元的义卖二度荣登“慈善皇后”的宝座。紧接着在12月,她又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1973年9月她在香港大会堂获颁“十大歌星金骆驼奖”;10月,邓丽君在新华戏院参加工展会“白花油之夜”演唱。邓丽君果然如听众和传媒所期待的那样,得到了香港的承认。从此起步,邓丽君登上了世界歌星殿堂的第一台阶。    
    


第二部分:走出台湾造势东南亚(1)…(图)

      邓丽君在香港这个仅次于日本的亚洲市场获得成功的同时,她的歌声已经风靡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华人社会。    
    邓丽君恰逢历史变迁的转折时刻,成就了在台湾的辉煌事业。而在少女时代,她就开始走出台湾,前往香港与东南亚等地发展,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这便成为她开创歌唱生涯另一个高峰的开端。    
    邓丽君第一次走出台湾是在1969年。年仅16岁的邓丽君接受了新加坡总统夫人游莎芙的邀请,前往东南亚地区巡回义演,从而成了纵横驰骋于国际乐坛的风云人物。    
    1969年,新加坡举办了一场慈善晚会,邀请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当红歌星共襄盛举。12月,邓丽君和女星姚苏蓉、赵晓君以及歌仔戏女星杨丽花,由在“中视”和“中广”制作及节目主持的侯世宏领队,前往新加坡参加群星慈善晚会演出。在妈妈的陪同下,邓丽君经过香港、曼谷、吉隆坡……不停转机,旅行了十几个小时。刚一到达,邓丽君不禁瞪大了眼睛:“这么远的地方都有中国人,真令人吃惊。”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接触海外的华人世界,却也是她向整个华人音乐圈天后迈进的开始。    
    12月9日至11日,由新加坡总统夫人主持、丽的呼声电视台主办的晚会在新加坡国家剧场隆重举行。这场晚会是为新加坡聋人协会、儿童协会、痉挛儿童协会及智钝儿童协会等四个儿童福利机构募捐基金。参加演出的还有来自台湾却正在新加坡演出的陈芬兰和双燕姐妹,香港歌星林美仪,以及新加坡笑星野峰与王沙、歌星颂平、“丽的呼声之星”、“丽的呼声”业余比赛冠军,还有日本女歌星等。邓丽君在晚会上演唱了《晶晶》、《采红菱》、《谢谢总经理》、《珊瑚恋》等歌曲。一连三晚的演出,轰动了整个新加坡,邓丽君也声名大噪。    
    但这仅仅是开始。随着在香港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邓丽君在结束香港的造势活动后,接着便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东南亚巡回表演,由此确立了她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地的巨星地位。    
    从1971年2月至1972年8月,邓丽君开始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巡回演出,几乎走遍了整个东南亚。1971年2月,邓丽君东南亚巡演的第一站便是香港。她于24日应香港保良局的邀请参加保良局为筹设保良中学基金而举办的慈善晚会演唱;紧接着是为她在港所拍的歌唱片《歌迷小姐》放映午夜场登台;并参加救济香港水灾难民的慈善义演。到新加坡后,邓丽君首先是为丽风唱片公司灌制唱片;然后就不停地参加筹募孤儿院、残障儿童和其他福利机构基金的义演。    
    也许是因为自己曾经历风雨,邓丽君对于那些贫困的、弱小的各类弱势群体总是特别关注。虽然盛名在身,但她更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关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从70年代初期开始,她就这样陆续在香港、东南亚等地参加慈善义演活动,并不断地捐助各种福利基金单位。和她的歌声传达出的深情一样,邓丽君整个人都散发着爱的清香,总给人带来缕缕柔情。她那种博爱随着她的行踪洒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这让她更加美丽,让她更加善良,让她成为了人们心目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一颗最耀眼的星星。    
    在东南亚其他各地,邓丽君除了公开演唱外,就是主动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慈善义演。海外侨胞对她的这种发自内心的义举非常钦佩,每到一地,她总是受到热情地捧场。    
    邓丽君因此也获得了“义演皇后”的光荣称号,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