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

第24部分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第24部分

小说: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柳存仁先生回忆:20年代每个学期,北大的学生们交给注册组学费10银圆、体育费1银圆,本来规定还有讲义费1银圆,后闹风潮而取消。    
    据张孟休先生回忆:“北大学生的一般生活很简朴。沙滩、马神庙间,最流行的是四季可改装的蓝布大褂,短装则以军训制服最通行。因为生活简朴,清寒的学生才有自给维持的可能。在校成绩优良的学生,还有得学校助学金的希望。得全份助学金的人,一年得一百六十银圆(合今人民币6千4百元),维持衣食等费是毫无问题的。即使得不到此项补助,学校学费甚轻(每学期11银圆,合今人民币440元),住在学生宿舍里一文钱不费;最低限度的生活,每月只要有几圆钱的伙食费便可以了。”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第三部分30年代大中学校经济状况(3)

    据鲁迅的学生许钦文回忆:“同学们一般的都穿蓝布大褂;春夏、夏秋之间穿`伸波罗夫'上衣、白帆布裤漂漂亮亮的只有少数的几个。这是一种朴素的作风。……沙滩有许多小饭店,十几个铜子半角来钱可以叫一个菜吃,好点的(回锅肉、摊黄菜即炒鸡蛋)也不过一角钱左右。……我照例挑最便宜的老豆腐炒白菜,伙计也同样好看好待招呼我。走到尚子公寓等处访问人,在整整齐齐的房间里,总也受到客气的招待。这更是五四运动中的一种好风气。”    
    据徐纡先生回忆:“一学期吃三十多块钱的已经是中产学生,吃廿四块、廿块的还有。”就是说,北大学生每月伙食费大约4-6银圆(合今人民币160-240元)。    
    北大学生自由惯了,大多不在学生食堂包伙(每月6银圆),而经常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吃饭。有一次柳存仁邀好友共餐,要了40个猪肉饺子、两碗小米粥加一盘白糖,共计两毛二分钱。他说:“像回锅肉、冬瓜烧肉、青椒肉丝这样的菜,加上花卷米饭,每餐不到2角钱。最好的一家饭馆叫海泉居,位置也好,在东斋宿舍和图书馆之间,拿手好菜如炒腰花,四毛钱一份,那就算最贵的了。”    
    据朱海涛先生回忆:“沙滩一带像公寓一样,林立着无数的小饭馆,卖面食、卖米饭的全有。走进任何一家去,化半个钟头工夫、费几分钱到两毛钱,就可以吃饱。两毛以上一顿是极贵族的吃法,大概是在沙滩第一流的馆子福和居之类,吃到两菜一汤(而菜还是时鲜)才会如此。普通客饭一荤菜一汤、花卷米饭管够,卖一毛五至一毛八(合今人民币6-7元)。如果吃面食,更便宜。水饺四分钱十个、一毛二足够。馅儿饼十个八分钱,又多油、又多肉;如果吃面食更便宜,三碗面六分钱(合今人民币2元4角)。……如果你想来一次豪举,邀上两个同学到市场上去吃东来顺,要上一桌子菜,大盘小盘甜的咸的都有,一次也不过八毛几(合今人民币30元)。”    
    课堂上发的讲义,有时拿到宿舍附近的南纸店去装订,大约二百页用丝线钉好,书脊包着青绫,藏青色封面,不过7分钱(合今人民币3元)。    
    清华大学的校园生活    
    跟北京大学相比,清华的学生就较为“现代化”一些(但仍庄重高雅朴实,不是全盘西洋化);管理严格、生活更有规律。概括说来,北大多才子型,清华多君子型;北大多奇才、怪才,清华多通才。    
    清华在西郊建校时,学生不过468人,到20年代末,也不过8百人,30年代达到1千多人;宿舍宽敞,居住条件比在城里的北大舒适。而学费跟北大一样,也是每学期10银圆;不收住宿费。但有一件费用是特殊的,就是统一制作运动服。清华大学素以注重体育而闻名,这是北大所缺乏的。    
    1929年以前,学生的教室和宿舍都是混合一起的。民国以后,清华建成一院(即“清华学堂”)、二院、三院、北院等几处校舍。一院是座两层的大洋楼,居住条件最舒适,有住4人的大房间,也有住2人的小房间,配有淋浴、抽水马桶、钢丝弹簧床和暖气,是早年专为应届毕业生而设;二院有五大排、三院有六大排,前三排是教室、后两三排是宿舍,房间大致相似,每间一般住3人,也有住2人的。每个房间配有铁床3张、桌椅3套、书架3组,50烛光电灯两盏。住宿条件强于北大。    
    伙食标准也比北大略高。大学生的伙食费,最初是每人每月“京平银”4两5钱(每两银子合银圆1块4角)即6银圆3角,合今人民币252元。      
    到1920年秋季开学后,升为每月7银圆,合今2人民币80元。清华建校初期伙食免费,后来逐渐由缴半费而缴全费。清华学生必须遵守纪律,平时全部在校内食堂用餐;小吃、零食也由校内的“售品公社”供应,可以买到西式糕点、冰激凌、汽水、花生以及其他风味食品等。那时清华的交谊性宴请是常有的事,在“工字厅”请客,化几银圆钱就可以摆上一桌很讲究的酒席,海参鱼翅齐全。工字厅环境幽雅,吃过饭还可到“水木清华”流连小憩。……    
    1927年4月一期《清华周刊》介绍了“清华学生一日”:    
    生活规律、要求严格。早晨7点起床,半小时以内完成饭前准备工作。7点半早餐。8点0分上第一节课。教授都很认真,经常比学生还先到达教室,“同学则抱着课本,大步伐带着笑容,一幅勤奋浪漫的气象。”一上课堂,教师先叫同学背诵英文,没准备好的要提前声明,否则给0分;这样可促使你做好预习,并养成诚实美德。上午4节,课间休息10分钟,到9点55分做柔软体操(这是北大所无的)。12点到食堂吃午饭。饭后多数人到图书馆特辟的阅报室阅报。下午1-4点上课,没课的就到图书馆自修。一到4点,吹喇叭5声(后改为敲钟8响),图书馆和宿舍一律关闭,学生们都到体育馆更衣柜换上统一的运动服,到健身房或操场“强迫运动”,打球、跑步、游泳等,运动完毕在淋浴房洗澡,换上清洁的衣服。然后吃晚饭。饭后自由活动。晚7点半开始自修,10点半图书馆闭馆。10点50分打钟就寝,11点熄灯。此时整个校园寂静无声。学生一周的功课,以周六为最轻松,只上半天课。周五晚上为各社团聚会时间;周六晚上大礼堂放映电影,两角钱一张票。寒假很短,除了京津同学外,大都留在校内。    
    可见,20年代的清华大学生活,已经具有现代化高等学府的标准。    
    大学生们就在这样的生活状况下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思潮。    
    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新型学校,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现代知识阶层的根据地。    
    60年前的大学学费    
    近年以来,学费问题,特别是大学学费的问题,已经成了百姓家庭关注的重点。本文考证了30年代我国大学学费的实际情况,并将历史和60多年后的现状做一比较分析。    
    虽然19世纪末年满清政府有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和南洋公学等设置,但实际上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才正式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20…30年代,我国的大学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杭、广州和一些通商口岸等地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全国共有高等院校108所,仅北平、天津、上海三市就占46所,在校学生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学制度和规模逐步走向现代化、正规化。此后20年间,我国各大学先后培养出了几十万名大专毕业的专门人才,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从此,进入大学校园读书,成了每一个平民子弟的梦想。    
       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多少贫寒的家长,甚至是几代文盲的家长,为了让他们的孩子可以佩戴大学校徽而节衣缩食,含辛茹苦,作出令“今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牺牲啊! 一个催人泪下的典型,就是30年代阮玲玉主演的经典影片《神女》中那位“她”,为了培养儿子成为一个大学生,便以卖笑所得的钱,供儿子的学费。这部无声影片的解说字幕中写道: “每当孩子回家向她讲述学校生活时,她的心灵得到了莫大的安慰,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光彩。” 这是阮玲玉所创造的一个最灿烂的艺术形象;而《神女》也就成了中国电影史上流芳百世的杰作。    
    通常认为,在旧社会,上大学几乎是富家大户和贵裔子女的专利,一般劳动人民无力负担那样昂贵的学费,因而对于大学校门难以问津。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第三部分30年代大中学校经济状况(4)

    那么,30年代我国各类大学需要多少学费呢? 当时一个普通家庭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负担多大的代价呢? 恰好这就是我的研究项目,正可以用第一手史料准确地给出答案。    
    在30年代,我国的大学分为三大类:公立大学(包括国立、省立和部立),私立大学,还有教会大学。学费最便宜但是也最难考取的,是清华、北大、北师大、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这样一些主要由国家教育专款支撑的公立大学;而被称为“贵族大学”的协和、燕京、辅仁和上海圣约翰、沪江等等,这些具有西方 (特别是美国) 背景的非常洋气的教会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私立大学),近乎为外国大学的分部,学费特别昂贵;另外一些借助捐赠和基金会补贴的、中国人自己主办的私立大学,如天津南开大学、北平朝阳大学、中国大学、中法大学,上海复旦、大同、大夏、光华大学等,学费介于两者之间。    
    (一) 30年代公立大学的学费    
    我查阅了1932年修订的《国立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简章》其中第14条明文规定——    
    北京大学学费:每年银圆20圆,分两期、于每学期开学前交纳:  第一期自9月至次年1月,交10圆;第二期自2月至6月,再交10圆。又,体育费每学期银圆1圆。这就是说,北大学生每年交费共22块银圆。宿费全免。    
    30年代清华大学、以及北平医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等等的学费跟北大基本一样。国立上海商学院、国立上海医学院等,学费都是每学期10银圆,每年20银圆;但此外须交宿费12圆。    
    铁道部所属的交通大学(总部在上海、而在北平设有分部)的学费为每学期20银圆,每年40银圆。    
    又,1936 年制订的《国立北平(北京)师范大学学则》 规定: “本大学不收学宿费”,“入学新生除办理注册手续外,须交纳保证金20圆”,“本大学学生所交纳之保证金于毕业 (或病故)时发还,但自请退学或因故由学校令其退学者,已交纳之保证金概不退还。”    
     全国各地的师范学校一律不收学宿费。    
    (二) 30年代教会大学的学费    
    我又查阅到1934年修订的《燕京大学本科教务通则》中关于纳费的规定:“本大学生,每学期须于注册时,依照下列费用表纳费——    
    本科正式生学费    55圆    
    特别生附习生学费每学分 5圆    
    (学生以学分为交学费标准者,每学期至少需交学费15圆)    
    宿舍费(电,炉,水等)  20圆    
    医术费(药费另计)   2圆    
    体育费 2圆    
    杂费   2圆    
    这就是说,30年代燕京大学本科正式生的学费每学期银洋81圆,每年162圆。    
    此外一些著名的教会大学,如北平辅仁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 、以及广州岭南大学的学费,跟燕京基本上一样,每年大约160银圆。    
    (三) 30年代私立大学的学费    
    我还查阅到私立天津南开大学的学费。据吴大猷教授回忆:“南开的经费,学宿费为一主要来源。学费每年60圆,宿费两学期30圆(每年共须交费90圆),这与国立大学(如北大)之学费每年约20圆钱,自是很高的;但与教会大学(如燕京岭南等)比较,则是平民化的了。”    
    北平市私立平民大学学费第一学期26银圆,第二学期25银圆,每年共51银圆;    
    私立北平铁路大学(私立铁道学院)学费每学期29圆,每年58圆。    
    又,1934年制订的《私立中法大学组织大纲》规定:“本大学本科学生每年应该纳下列各费(甲)学费全年30圆,分两学期交纳,每学期各15圆;(乙)实验费每学期5圆,不足补交,有余退还。此外,须交纳保证金10圆。”这个学校是由留法预科改办的,不必住宿,所以学费比较低,合计大约45圆。    
    1933年制订的《北平私立朝阳学院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