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国民党下台内幕 >

第35部分

国民党下台内幕-第35部分

小说: 国民党下台内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党营事业还依靠特权,大肆向银行借贷。到1999年7月,党营事业向银行借贷负债余额高达1028亿元,加上公司债发行余额329亿元,合计1357亿元,不仅造成党营事业财务状况恶化,而且金融机构坏账也不断增加。


第十一部分:“党产怪兽”党营事业之痛(1)

    国民党庞大的党产,不只是正当经营赚来的,还涉及许多颇受争议的党产来源与贪污问题,以及在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有学者指出,国民党党营事业能够发展到今天如此庞大的规模,属于全民的“国库”扮演了重要角色,即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国民党通过五大手法侵占“国库”财产。一是廉价购买及无偿占有“国土”。国民党惯用手法是“据地为王”,“先占先赢”;然后“廉价租用”,最后是“低价买进”。台北博爱特区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土地就是典型的例子,国民党在租用多年后,于1990年向“国有财产局”以37亿元买进,较当时市价低了40亿元。二是“政府预算补贴党营事业”。就是“国库”直接拨款给国民党党营事业,如中央社、中央日报、中正书局与中广公司等党营文化事业,过去长期接受政府预算补助。三是委托业务。即政府成为党营事业大客户,如中兴电工、中央产险等党营企业长期与政府所属的机构或公营企业有生意业务往来。四是双向委托投资,包括政府委托国民党做“人头股东”,如中华票券公司与“中国商业银行”等,以此规避“国会”监督。五是“党政合资”,政府与国民党携手合作创业,是党营事业得以壮大的关键因素,因为这类事业多半具有特许、独占、垄断性质,从而获得巨额利益。    
    国民党还依靠执政权与庞大的党营事业,大玩金钱游戏,操纵股市,投机外汇,大赚特赚。党营事业在市场呼风唤雨,玩股票,影响股价是其一贯做法。党营事业老板刘泰英被称为股市“爱国大户”与“多头总司令”自不在话下。在1996年两岸关系危机引起岛内股市大跌期间,党营事业不仅成为国民党护盘基金的重要出资者,也是市场上重要的支撑者。如在1996年5月20日李登辉宣誓就职当天,刘泰英下令中央投资公司、光华投资公司和华夏投资公司投入30亿元进场护盘,支撑股价,为李登辉“增添光彩”。党营事业随着时代的变化,已不再只愿从事长线操作,而加强短期投资,操作股票,于是股市已成为国民党牟利的最重要途径,国民党成为股市超级大户。1996年,国民党除上市、上柜公司股票外,还有478亿元的未上市股票,总计上市、未上市股票达1372亿元。这年后期,股价持续走高,七大公司持有的股票也不断增值,加上刘泰英在市场不断喊话,表示股市持续看好,仅8个月其股票与共同基金账面上投资就赚了585亿元,从原894亿元增为1479亿元。加上新上市、上柜与未上市部分,其持股价值合计超过2000亿,显然成为市场上的股市大户。执政党身兼股市大户,国民党这种做法可说是举世无双。    
    就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扩大蔓延之时,国民党大掌柜刘泰英在党营事业研讨会上大放厥词,在表示新台币汇率会贬到35元之后,市场便传出党营事业利用无本金远期外汇交易(NDF)赚进丰厚差价。同时李登辉警告,大陆可能出现如同东南亚的金融问题,加深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被外界认定为国民党党营事业大玩远期外汇交易,投机炒作外汇。台湾《联合报》一篇文章这样指出:“就在亚洲金融危机蔓延、人心惶惶之时,令人扼腕的是,执政党的党营事业却在此时加入投机炒汇行列,不仅难脱‘发国难财’之嫌,更是加重新台币贬值的元凶。国民党大掌柜一方面在市场放话新台币贬值,党营事业却一方面大玩不用本钱的远期外汇交易。一唱一和之间,又有多少炒汇钱轻松落袋,而寻常百姓的资产却缩了一成。”    
    国民党党营事业的金权勾结与过渡的金钱投机,引来外界更大的不满。台湾《联合报》于1999年12月6日的一篇社论中指出,国民党党营事业“无论是买票败坏选风,或玩弄特权与金钱游戏,或在股市中翻江倒海,套杀散户,问题的关键皆在于国民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又拥有如此庞大的党产,财大气粗,所以能上下其手”。有媒体批评道:“政党系以获得政权、服务民众为目标,绝对不是为了投资股票、追求金钱。当国民党一手掌权,一手赚钱时,政党如何公平竞争?在当局高唱‘冻省’可提高竞争力的同时,是否也该冻结国民党党产、废除党营事业,否则如何能让台湾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    
    有媒体批评指出,由于党产缺乏监督机制,党产操作已沦为一两个人的黑箱作业。“国民党党产的问题,不但反映了党内失去民主机制,而且污染了政风,戕害了社会经济正义,更已严重背离了政党国民党党产一直是外界质疑的重点,也是国民党头痛的问题应负的社会责任,而到了涉及违法或违宪的地步。归结而论,国民党党产问题可以说是现今民主政治及社会正义上的一大毒瘤,不能不加以铲除”。    
    对外界的指责与批评,国民党也曾承诺对党营事业进行改革与规范。在1996年召开所谓的“国发会”上,就“党营事业投资与经营范围”约束问题展开讨论,民进党与国民党在利益交换下达成有关党营事业经营活动的四大共识:党营事业“不得介入公共工程,不得经营垄断事业,不得介入政府采购,不得赴大陆投资”,并由行政部门做进一步的法律约束。这被民进党认为是一项与国民党斗争的胜利,其实只是虚晃一枪,这“四不”对党营事业经营与发展不仅一点未受影响,而且党营事业日益发展壮大。对此共识,台湾行政部门经过一年多的讨论,认为对党营事业投资与经营另立政党法规并不恰当,最后决定由“内政部”在修正“人民团体法”时,将党营事业投资与经营约束问题进行原则性与宣示性规定。其实,寄希望于执政的国民党行政部门制定规范本党投资事业与经营的法规,无异于缘木求鱼。


第十一部分:“党产怪兽”党营事业之痛(2)

    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的党营事业便成为在野的民进党攻击与批判国民党的有力武器。尤其是每到重大选举期间,民进党就会大批特批国民党的党营事业,揭露其种种黑幕,给国民党造成很大的压力,在选举中显得相当被动,无法获得选民的支持。在2000年“总统”大选前,民进党“立法委员”于1999年12月20日举行“党营事业染指重大工程模式”记者会,揭露国民党党营事业近年来以配合“政府政策”为名,结合财团“党友”进军重大工程牟利,包括杨天生的长亿集团、沈庆京的威京集团、尹衍梁的润泰集团、林谢罕见的宏国集团、高雄陈家企业集团,都以国民党党营事业投管会委员的身份与党营事业合作,尤其是党营事业更与这些财团、派系结合,以政治“酬庸”换取选举时的选票支持。同时指称,国民党党营事业为了染指重大工程,自行建立起包括上游顾问设计、中游营建管理与下游营造厂商等一整套完整营建事业,完全背离了“国发会”达成的党营事业不得参与公共工程的共识。党营事业介入各项重大工程的方式包括土地变更、特权开发、与财团勾结、炒作土地及钻BOT(兴建、营运与转移)工程漏洞等。    
    国民党在选举经费与庞大人事费用支出的需要下,无法放弃党营事业,只能进行苍白无力的辩解。国民党“党营事业投资管理委员会”在其发表的“党营事业面面观”说帖中称:“中国国民党是合法登记的政治团体,党员和党之间不是公司和股东的关系,故无分配党产问题。依法,中国国民党党产和其他社团法人的财产一样,不能做分产的请求。就算财团法人要解散,其财产也必须清算,若有剩余,依法须归中央政府。”但这种说词,选民是不会轻易接受的。    
    然而,没想到因为2000年一场政权选举保卫战,惹出国民党党营事业的种种黑幕,党营事业再次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全社会的攻击与谴责。    
    在2000年“总统”选举之前的造势活动中,以李登辉主导的国民党,为打败民意支持率甚高的脱党参选的宋楚瑜,国民党不分区“立法委员”杨吉雄揭发出宋楚瑜儿子宋镇远,购买党营事业中兴票券公司票券的巨额资金来源不明案即所谓的“兴票案”,由此引发宋楚瑜在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与兼任党营事业公司董事长期间的资金往来内幕,于是党营事业的金钱交易与不法活动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国民党的候选人连战与独立参选的宋楚瑜造成极大的杀伤力。    
    研究国民党党产多年的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张清溪表示,国民党庞大的党产,已造成弊案连连、黑金政治泛滥,甚至成为民主政治的障碍。另一学者陈明通则指出,国民党党营事业已转变为金融资本形态,未来国民党若以金融机构操控地方派系,将形成类似日败选后的连战代理“国民党主席”,在孙中山像前沉思本的财阀政治,黑金问题将更难根治。    
    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并为了“总统”选举的需要,国民党“总统”候选人连战不得不提出将国民党党产交付信托的方案,计划由专业管理人或机构代管党产。然而,外界对这种办法能否改变党营事业这只黑金政治的怪兽,国民党能否与党营事业脱离关系,普遍持怀疑态度。有人认为国民党将侵占的公共资产信托是“黑钱漂白”。更有人指出,国民党担心政权不保,一直在大量出售党营事业的土地与股票,以换取现金。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将党营事业交付信托,到时候党营事业公司的资产可能个个被掏空,最后可能只剩下一个空壳。    
    由于国民党背负党营事业这一为外界长期诟病的黑金政治包袱,加上与党营事业相关的“兴票案”冲击,原本民意调查声望与支持率一直领先的宋楚瑜选情生变,代表国民党选举的连战形象也大受影响,结果宋楚瑜与连战双双在选举中失利,让民进党的陈水扁从中得利,国民党失去了在台湾50年的执政权。能否东山再起尾声尾声能否东山再起    
    


第十一部分:“党产怪兽”党内斗争持续上演

    曾经拥有号称200多万党员的国民党在2000年初台湾领导人选举中,惨败给不足20万党员的民进党,失去了执政权,成为岛内最大的政坛变局。此后,国民党迅速成立“改造委员会”,召开第15届临时代表大会,对国民党进行改造与整顿,试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夺回失去的执政权。    
    然而,4年之后,国民党与亲民党合作,由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联合参选2004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但在“319枪击案”等诸多复杂因素影响下,功败垂成,国民党未能夺回政权,而且面临更大的生存、发展的严重危机,国民党何处去?再度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连战夫妇和宋楚瑜夫妇参加群众大会争取选民支持在民主政治社会,政权在各主要党派之间轮替或转换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此在理论上国民党重新执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就目前台湾的社会现实、政党生态、国民党内部斗争与泛蓝阵营整合情况观察,国民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甚至不能排除中国国民党消亡或以新的政党取代的可能性。    
    国民党失去政权的最直接原因应是国民党的内斗与分裂。20世纪90年代初,新党的出走使国民党失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与政治精英。在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前,因党主席李登辉阻挠连战与宋楚瑜合作,迫使宋楚瑜脱党独立参选,国民党的这次选举分裂直接让民进党从中渔利,国民党失去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执政权。    
    国民党的党内斗争并没有因为失去政权、李登辉被迫辞去党主席与退出国民党而有所好转。相反,李登辉的阴影及其极端本土势力在党内仍具影响力,直接影响着国民党的改造与团结,也是国民党分裂与内斗的主因与未来东山再起的一大障碍。    
    国民党改造刚开始时,李登辉的人马不满台北市长马英九处理群众要求李登辉下台的游行抗议做法,将矛头对准了党内精英与社会形象良好的马英九。马英九不仅未能成为国民党改造委员会的成员,而且不断受到党内这批人士的指责。李登辉及其在国民党内的旧势力,千方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