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5570-拐点 >

第23部分

5570-拐点-第23部分

小说: 5570-拐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亡,随即接替指挥的帮带大副陈荣、二副陈京莹也先后殉国。“经远”吨位小,舷侧装甲防护面积小,舰体多处被击穿,而日本第一游击队的攻击越发猛烈,“炮弹全部命中,电光四迸,火焰冲天。”火势已经不可控制,燃烧至弹药库引发大爆炸,17时30分左右,“经远”左倾沉没。日军记载:“敌军终未升起降旗,一直奋战,死而后已,当可瞑目海底。”    
    由于“经远”的坚决抵抗,“靖远”、“来远”扑灭了大火,堵塞了漏洞,随即背倚浅滩,与日本第一游击队交战,直至战斗结束。    
    此时主战场上的双方战舰仅剩下“定远”、“镇远”与“严岛”、“桥立”、“扶桑”、“千代田”了,“平远”、“广丙”和“松岛”也都因重伤暂时撤出战场。日本4舰围攻中国铁甲舰,速射炮火力炽烈,然而其专门设计,意图击破“定远”、“镇远”装甲,装置于三景舰上的320mm重炮几乎成了摆设,战斗发射速度竟从正常的1发/10分慢至1发/1小时,且无一命中。铁甲舰防御坚厚,虽被命中极多,却几乎毫发无伤。反而是305mm巨炮给日舰威胁极大。至17时45分,伊东认识到想击沉北洋海军铁甲舰几无可能,且己方战舰也全部伤痕累累,形势并非完全有利,于是组织舰队撤退。    
    “靖远”、“来远”见日舰撤退,便向旗舰靠拢。“靖远”管带叶祖知道旗舰“定远”桅楼被毁,乃主动升指挥旗,召集各舰集中。“靖远”、“来远”、“定远”、“镇远”、“平远”、“广丙”6舰随后尾追日舰队一段,因速度较慢无法追上,乃转舵返归旅顺。    
    持续了5个小时的“大东沟海战”就这样结束了!    
    18日凌晨,“济远”首先抵达旅顺,方伯谦称“济远”舰艏漏水、火炮俱坏,因而退出战场。余船正在交战,胜负不明。旅顺口营务处道员龚照立即电告李鸿章。    
    至6时,北洋舰队余舰返回旅顺口。“广甲”因天黑在大连外三山岛搁浅。丁汝昌多处负伤,被人抬下“定远”。他布置马上维修各舰后,随即向李鸿章发电汇报战况。    
    19日,丁汝昌派“济远”前往三山岛牵引“广甲”出险,未成。后又派拖船“金龙”前去,但因搁浅较重,确实无法拖出,被迫将其就地炸毁。    
    20日,丁汝昌伤势恶化,乃请在林、刘中选一人代理职务,李鸿章选择了刘步蟾。随即,丁又向李鸿章发出第二封战况电报:    
    ……当酣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方伯谦首先逃回,各舰观望星散。日船分队追赶“济远”不及,折回将“经远”拦截击沉。余船复回归队,“超勇”舱内被敌炮击入火起,驶至浅处焚没。查战时,“定远”、“镇远”舱内亦为敌弹燃烧,一面救火,一面抵敌,皆无失事。“超”、“扬”若不驶至浅处,火即可救。“经远”同“致远”一样奋勇摧敌,闻自该管带等中炮阵亡,船方离队,如仍紧随不散,火亦可救。“广甲”管带吴敬荣随“济远”逃至三山岛东触礁。……窃自日寇起衅以来,昌屡次传令,谆谆告诫,谓日人船炮皆快,我军必须整队攻击,万不可里,免被敌人所算。此次“来远”、“靖远”如不归队,“定”、“镇”亦难保全,乃“济远”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广甲”随逃,若不严行参办,将来无以儆效尤而期振作,余船请暂免参,“定远”、“镇远”异常苦战,自昌受伤后,刘镇步蟾尤为出力……    
    10月5日,丁汝昌的第三封战况报告又至:    
    ……十八日午初,遥见西南有烟东来,知是倭船,即令十船起碇迎击。我军以夹缝雁行阵向前急驶,倭人以十二舰鱼贯猛扑。相距渐近,我军开炮轰击。敌队忽分忽合,船快炮快,子弹纷集。我军整队迎敌,“左一”雷艇亦到,各船循环攻击,坚忍相持。至未正三刻,“平远”、“广丙”二船,“福龙”雷艇续至。“定远”猛发右炮攻倭大队,各船又发左炮攻倭尾队三船,中其“扶桑”舰,三船实时离开,旋即回队,围绕我军,夹击包抄。开花子弹如雨,一排所发,即有百余子之多。各船均以船头抵御,冀以大炮得力。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驶出“定远”之前,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管带邓世昌、大副陈金揆同时落水。“经远”先随“致远”,管带林永升奋勇督战,突中敌弹,脑裂阵亡。“济远”先被敌船截在阵外,及见“致远”沉没,首先驶逃,“广甲”继退。“经远”因管带既亡,船又失火,亦同退驶。倭始以四船尾追“济远”、“广甲”,因相距过远折回,乃围攻“经远”,先以鱼雷,继以丛弹,拒战良久,遂被击沉。“超勇”舱内中弹火起,旋即沉没。“扬威”舱内亦被弹炸,又为“济远”当腰触裂,驶至浅水而沉。该两船管带黄建勋、林履中随船焚溺同殒。“来远”、“靖远”苦战多时,“来远”舱内中弹过多,延烧房舱数十间。“靖远”水线为弹所伤,进水甚多,均即暂驶离队,扑救修补。“平远”、“广丙”及“福龙”雷艇尾追装兵倭船,为敌所断,未及归队。此时仅余“定”、“镇”两舰与倭各舰相搏,历一时许,巨炮均经受伤……    
    李鸿章据此为邓世昌、林永胜等请恤。邓勇烈事迹早已传遍北京,不仅李鸿章接到噩耗当日老泪纵横,反复念叨:“不料今世尚有此人。”光绪此时更是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特赐“壮节”谥号。同日,李鸿章还转呈丁汝昌所撰《海军劝惩章程》,援引邓世昌船沉誓不独生之例,建议各舰凡前敌冲锋尽力攻击而至船沉,或机器损坏,或子弹罄尽,或伤焚太甚者,准免治罪,仍予论功,以为海军保存人才。这一建议被允准了。


第一编  海权博弈屠城

    大战后的北洋海军损失5舰,实力大丧。23日,“浪速”、“秋津洲”出现在威海外海,被炮台击退,24日,日舰踪迹出现在烟台、旅顺、大连湾外。李鸿章深感震惊,于同日严令务必于10日内修复“靖远”、“济远”、“平远”、“广丙”4舰,“定远”、“镇远”、“来远”也务必于1个月内修复。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伤势远较中国舰船严重的“西京丸”、“松岛”等日舰仅在22日即基本修复。至9月24日,已经开始了测量鸭绿江航道、侦察大连湾的活动,准备支持陆军登陆攻击辽东半岛,占领旅顺。    
    日军的登陆集结预备工作自10月19日开始,自10月23日登陆大连花园口,至11月7日方才结束。将大山岩大将的第二军24049人及装备,以及2740匹马送上滩头。    
    甚至令日军都感到不解的是,整个登陆行动并没有也不可能做到保密,防守金州、大连、旅顺一带的中国陆军足有30营,15000人以上的兵力,北洋舰队当时也正在旅顺口驻泊,却没有遭到中国军队的任何干扰。显然,此时的中国军队在经历了黄海大战之后,丢掉的不仅仅是几艘军舰,更是丢掉了战而胜之的信心。    
    战争爆发后,北京陷入紧张。随着前线战局的败坏,京师绿营兵奉调山海关驻防,“调绿营兵日,余见其人黧黑而瘠,马瘦而小,未出南城,人马之汗如雨。有囊洋药具于鞍,累累然;有执鸟雀笼于手,嚼粒而饲,怡怡然;有如饥渴蹙额,戚戚然。”与日本成千上万人挥舞太阳旗,高唱《君之代》,送侵略军上前线的情形,实在是一个令中国人难以接受的对比。    
    11月3日,日本第一师团进攻金州,至6日即将金州攻克。7日,南下进攻大连湾,守将赵怀业望风而逃,将北洋经营多年,筑有大批坚固炮台和充裕储备的大连诸炮台群拱手相让。日军轻取大连湾,一举切断了旅顺口的退路。    
    11月5日,日舰进伺旅顺,被海岸炮台击退。这个消息非但没有激起军民的斗志,反而使得旅顺更为混乱。百姓开始逃难,船坞的工人更是仅剩寥寥几人,根本无法开工,“来远”等舰迟迟难以修复。    
    在此阶段中,海军本可出击,支持陆军抗击,然而此时的丁汝昌所想的已经不是如何进取,而是撤退保船。当日,丁致电李,请返威海。并在7日当晚率舰队离开。然而,清廷中枢为海陆军一而再、再而三的败绩震怒,10日,总理衙门转来措辞极其严厉的上谕:    
    前于初三日因旅顺防务紧要,电饬李鸿章身亲巡历,激励守御,迄今旬日,不见一字复奏。此外电询饬查之件,亦多无复电。当此军情万急之时,岂容如此玩误。现在旅防日危,该督更无筹划,但付之“焦急”两字。“定远”各船,前奏三十五日修好,嗣又称启碇机器未全,已久逾前限,不意今日来电,仍云尚未配妥,“来远”亦只修一半。不知两月以来,丁汝昌所司何事,殊堪痛恨!“定远”为该军制胜利器,今据称水道狭隘,不能展动,似与“来远”均尚在坞中未出。倘被贼堵口,直不啻拱手赉盗矣!着丁汝昌即日前往旅坞,将两船带出。倘两船有失,即将丁汝昌军前正法!李鸿章当凛遵谕旨办理,谅亦无从再为捏饰。旅顺援兵仍着设法运送,不得因来往冒险,漠视不救也。    
    然而,即便如此严厉的圣旨,也没有能够让北洋海军有所振作。而更不幸的是,14日,“镇远”又不幸触礁重创,管带林泰曾性格内向,深知情况紧急,后果严重,乃于16日晨自杀谢罪,管带一职由杨用霖代理。由是,力量单薄的北洋海军更不敢出海作战,李鸿章也是无可奈何。    
    17日,日军进攻旅顺口。18日,徐邦道率军在旅顺城北土城子一带阻击,后因后援不继,退回旅顺。21日,日军攻占旅顺后路的椅子山、松树山、二龙山、鸡冠山诸炮台,并攻占旅顺东南的黄金山炮台。帮办北洋军务宋庆率毅军一部在金州猛烈反击,曾一度有所进取,但因其他诸部均逃,独力难支,在日军优势兵力反击下失败。外部解救旅顺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当日,驻守旅顺的北洋沿海水路营务处会办龚照不顾李鸿章的死守训令,乘小船逃往烟台。22日,旅顺失陷,日军遂在旅顺大屠杀,数万居民仅存36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惨痛的悲剧。    
    旅顺是北洋海军最重要的基地之一,近20年营建,耗资数以百万计。以其防御配系,只要有高昂的士气和充足的给养,坚守数个月是根本不成问题的。10年之后日俄战争中的旅顺口争夺战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然而清军竟然仅仅6天就告失守,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第一编  海权博弈最后的威海卫(1)

    11月24日,旅顺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军机大臣相顾默然,最后决定,将李鸿章革职留任,摘去顶戴,着迅赴大沽、北塘等处巡阅布置。而前线危局之时,内廷又生变故,26日,慈禧突然降旨,将珍妃降为贵人,同时将其弟志锐授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实际上变相发配出京。这一方面关系到宫廷内部的争斗,另一方面却也是给老于权谋的重臣们发出了一个公开的信号——太后对围绕在皇帝身边的清流党人已经不满了!    
    27日,李鸿章电告威海守将丁汝昌、戴宗骞、刘超佩、张文宣:    
    旅失威亦吃紧,湾、旅敌船必来窥扑,诸将领等各有守台之责,若人逃台失,无论逃至何处,定即奏拿正法。若保台却敌,定请破格奖赏。闻酋首向西船主官,甚畏“定”、“镇”两舰及威台大炮利害。有警时,丁提督应率船出,傍台炮线内合击,不得出大洋浪战,致有损失。戴道欲率行队往岸远处迎剿,若不能截其半渡,势必败逃,将效湾、旅覆辙耶?汝等但各固守大小炮台,效死勿去。且新炮能击四面,弟虽满山谷,断不敢进。多储粮药,多埋地雷,多掘地沟为要。半载以来,淮将守台守营者,毫无布置,遇敌即败,败即逃走,实天下后世大耻辱事。汝等稍有天良,须争一口气,舍一条命,于死中求生,荣莫大焉!    
    同日,御史安维峻等京官60余人联名上奏请诛丁汝昌。他们称前方“孤军捍垒,血肉横飞”,而丁却“晏坐于蓬莱阁重帏密室之中,姬妾满前,纵酒呼卢,视如无事”。又称丁汝昌“诞妄性成,自谓内有奥授,纵白简盈廷,决不能伤其毫发。而军中舆论,则谓其外通强敌,万一事机危急,不难逃亡海外”。更称如果日军“直扑威海,丁汝昌非逃即降,我之铁甲等船,窃恐尽为倭贼所得”。其想象力之丰富,其言辞之激烈,不知道让远在威海组织抗战的丁汝昌心里是怎样的冰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