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死亡联盟 >

第36部分

死亡联盟-第36部分

小说: 死亡联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杭州刘庄,是毛泽东休假下榻之处。
  刘庄是广东香山举人刘学询所建,坐落在美丽的西湖湖汊中,设计为典型的岭南园林。庄中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池塘水流间,环境优美而安静,比起北京的颐和园,更胜一筹。毛泽东不喜欢颐和园,喜欢刘庄。因为一到颐和园,他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慈禧太后。他讨厌那个老太婆。再说,在京城,找他请示事情的太多,要休养或写东西,颐和园不是地方。除开刘庄的典雅环境,西湖醋鱼也极为有名。毛泽东喜欢吃鱼。
  这次毛泽东来杭州休假,带的秀才是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等。毛泽东和秀才们一起研究大思路,然后由秀才们拿出提纲,毛泽东再和他们研究提纲,再由秀才们起草,毛泽东再和他们一起反复修改。
  这样的工作方式,就决定了毛泽东有时忙碌,有时轻松。加上他前段曾生过病,身体需要调养,因此,罗瑞卿等也尽量给毛泽东安排些休息的项目,让他放松放松,不至过于紧张。
  毛泽东在杭州休假,北京那边中央日常事务,由刘少奇主持,但重大问题,还是要请示报告毛泽东。有些重要外宾,中央也安排到杭州来,由毛泽东出面会见。
  说是休假,在毛泽东的心中,却始终有两件事放不下心来,一件是宪法的起草,另一件就是高岗、饶漱石问题的解决。
  到杭州后不久,就使他发现了高岗的一个问题。
  这天,毛泽东来了兴致,吩咐罗瑞卿把江华找来打几圈麻将。想不到罗瑞卿用电话找到江华,江华竟然不知道毛泽东到了杭州。因为没有人通知他。
  江华和毛泽东极为熟悉,他是毛泽东的同乡,瑶族,当年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在红四军时担任过毛泽东的秘书。江华与毛泽东的熟悉和亲密程度,有两件事可以证明。一件是,江华与妻子吴仲廉的结婚报告,是毛泽东亲手批的。毛泽东批准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他们俩是老同学、老战友了,可以结婚。”另一件是,1938年江华要离开陕北去山东军区,本来毛泽东舍不得他去,但他坚决要去,毛泽东也只好依了他。可是要出发了,江华却坐在毛泽东的窑洞里磨磨蹭蹭不肯走,原来他想借毛泽东的望远镜带到山东去。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说:“原来你是要我的望远镜!这个现在可不能给你,我还准备在陕北打游击用呢!这样吧,我给你两盒烟吧。”在党内敢向毛泽东要东西的想必不是很多,除非熟到家了。可毛泽东到杭州来,竟然没有人通知江华这个省委书记!
  江华急匆匆地来到刘庄,客厅里已经摆好麻将牌,就缺他了。
  毛泽东见面就笑着嗔怪:“你这个江华,当了省委书记就架子大起来啦,还要八抬大轿抬你不成?”
  江华赔笑道:“主席,我冤枉啊!刚才电话里我跟罗部长说了,没人通知我,我不知道主席来杭州。”
  毛泽东不相信:“你是省委书记,还会瞒你?”
  江华口气很硬:“确实没有人通知我。”
  毛泽东沉下脸来,布置罗瑞卿:“你回去给我查查,是谁捣的鬼。”
  毛泽东向前挪了下藤椅,招呼起来:“来吧,下手。我说过: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是打麻将牌。”
  毛泽东伸开大手,哗啦哗啦地洗了几下牌,又停下来,解释说:“不要看轻了麻将,牌是184张,要按自己手上的牌,桌上打出来的牌,别家打出来的牌路,来判断自己和每家的输赢趋势。你要是会打麻将牌,就可以更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麻将牌里有哲学噢。”
  众人一起笑了。
  毛泽东的麻将牌玩得十分开心。然而由此引发的江华不知道毛泽东来杭州的调查,却使毛泽东十分生气。没等罗瑞卿回京,他就查明,原来是高岗和饶漱石搞的鬼。高岗说江华1945—1949年在东北工作期间反对过林彪。于是高、饶串通一气对江华实行了封锁。他们吩咐有关人员:凡是毛、刘、周、朱等中央领导人到杭州,一律不要通知江华!毛泽东听了罗瑞卿的调查汇报,说了句:“高岗不是封锁江华,是在封锁我。他要断我耳目!”












  毛泽东对高岗就更加恼火了。
  毛泽东的恼火,在会见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捷沃西安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公开对外表露出来。
  捷沃西安是1953年12月下旬来中国参加鞍钢扩建落成典礼的。捷沃西安在东北时,高岗亲自陪同,利用接待外宾的机会有意识地突出自己,抬高自己的地位。捷沃西安到北京不久,毛泽东就邀请他和尤金到杭州会谈。毛泽东指定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师哲陪同。师哲在延安时曾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俄文很好,曾随毛泽东访苏担任翻译。
  毛泽东在对若干问题做了一般了解后,便向捷沃西安和尤金介绍起党内和国内的情况来。
  毛泽东慢条斯理地说:
  “你们二位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朋友,实不相瞒,我们党内,或许也是国内,要出乱子了。有人搞分裂,搞地下活动,搞阴谋诡计。在中央内部,在高级干部中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自然,我今天说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将来情况如何变化,还要等等看。这个乱子的性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有人要打倒我。”
  捷沃西安和尤金惊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瞪着惊恐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望着毛泽东。
  “我们中国历史上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到战国时期,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叫做战国七雄。战争的最后结局,是秦灭六国,秦灭了楚。秦就是他们陕西。”
  说到这里,毛泽东用手指着师哲。师哲是陕西韩城人。
  “楚就是湖南。”毛泽东用手指着他自己。
  “这是历史上的事实。那么现在怎么样?还要等等看。”
  毛泽东轻松地谈古论今。说完,头向后往沙发上一靠,闭目养神了。
  捷沃西安和尤金交换了一下眼色,以为是师哲要打倒毛泽东。他俩再看师哲时,眼睛中顿时充满了敌意。
  毛泽东睁开眼来,自信地说:“秦楚之战,很快就有结果。不像对付日本,要打持久战。到时候我们会通报你们的。”
  师哲坐在旁边,坦然自若。他已经听出,毛泽东所说的陕西,是指高岗。
  这次极其出奇而又不寻常的谈话,是毛泽东有意放出的探空气球。他要试探一下苏联方面对搞掉高岗的反应,他知道高岗在苏联影响很大。尤其是斯大林,对高岗是很信任的。好在斯大林已经去世,问题不那么复杂了。他还要试探一下党内的反应。
  这一天,是1954年1月3日。












  北京和杭州,密切配合,打响了毛泽东所说的这场“秦楚之战”。
  在北京主持工作的刘少奇,按照毛泽东的布置,加紧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定》。
  起草工作进展很快,4天就拿了出来。12月29日,刘少奇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这个决定。刘少奇当天即致电毛泽东:“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定草案,业已写好,特派人送上,请审阅修改并批示,这个草案曾经书记处会议讨论修改。”
  1月7日,毛泽东审阅了刘少奇送来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定》(草案)。在他的主持下,他和带去起草宪法的秀才们一起,对决议草案做了大量修改。最初的修改稿未能保存下来,后来人们看到的修改稿,毛泽东有两处亲笔修改。一处是,毛泽东在“阶级是党领导着的,党又是由它的中央委员会领导着的”一句之后,加了“党的中央委员会和省(市)委员会还紧紧地依靠着一批忠实的有能力的高级干部”一句。另一处是,毛泽东在“党的团结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应当把维护和巩固党的团结作为指导自己的言论和行动的标准”一句之后,加了“即有利于党的团结的话就说,不利于党的团结的话就不说,有利于党的团结的事就做,不利于党的团结的事就不做”一句。
  毛泽东盯着他修改过的《决定》,脑子里思考开来。他感到有必要召开一次中央全会,对《决定》予以确认,这样对全党的教育震动也会更大些。他同时又感到,高岗、饶漱石攻击刘少奇固然出于个人野心,但刘少奇确实有缺点错误,有和自己的思想观点不一致甚至抵触的地方,也应借此予以提醒和警示。他决定让刘少奇也在全会上做个自我批评。
  决心一下,他提笔给刘少奇写了这样两封信:
  第一封:
  少奇同志,并书记处各同志:
  信及决议草案收到。
  决议草案已做了修改,使之有根据些和更明确些。参加修改的,有在这里的几位同志,林彪同志亦表示同意。
  此决议似宜召开一次中央全会通过,以示慎重。
  中委大多数在京,不在京的是少数,召集甚易,加上若干负重要工作责任的同志参加会议。此议是否可行,请你们考虑。如召开全会,时间以在一月下旬为宜。议程可有三个:(一)批准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二)决定于本年内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三)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报告请刘少奇同志做,事先写好,有四五千字就够了。报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略叙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反,恢复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年的成绩等事;第二段,为了讨论和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纲要,有必要于本年内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并述代表已经选出,只待文件准备好,即可召开;第三段,将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的要点加以叙述,请求全会讨论和批准这个决议。此报告有三五天工夫即可写成,如时间许可,请用有线电发给我一看,如定于一月二十五日开会,则时间完全来得及。
  余请尚昆同志面报。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一月七日
  全会应发一简单公报,将三项议程公布就可以了,其他都可不公布。又及。
  关于第三个议程,应尽可能做到只作正面说明,不对任何同志展开批评。
  第二封:
  少奇同志:
  如各同志同意开全会,于你的报告稿宣读完毕后,似宜接着宣读你已有准备的自我批评稿,两稿各有一小时左右即够。自我批评稿宜扼要,有三四千字即可,内容宜适当,不可承认并非错误者为错误。如可能,请一并电告我一阅。
  毛泽东
  一月七日
  第二天,毛泽东指派杨尚昆带着他修改后的决定草案和他给刘少奇的信,从杭州赶回北京,向刘少奇当面传达他的指示。杨尚昆行前,毛泽东又给刘少奇一信让他带上。












  刘少奇同志:
  杨尚昆同志于七日下午十时由此返京,九日可到,带有修改了的决议草案及我的一封信。我在信中建议召开一次中央全会通过这个决议以示慎重,目前大多数中委在京,召开全会甚为容易,请待尚昆到后会商酌定。
  毛泽东
  一月八日上午三时
  刘少奇接到杨尚昆从杭州送回北京的决定修改稿和毛泽东的三封信,立即着手全会的各项准备,并把重点放在准备自己的报告和检讨上。开会时间初步确定于本月30日。他把这个打算报告毛泽东后,毛泽东又致电刘少奇,要求在全会召开前先征求对《决定》的意见。电文如下:
  少奇同志并书记处各同志:
  中央全会既定本月三十日开会,还有十几天时间,为使在各地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参加会议的同志事先有所准备起见,建议将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即日用电报发给他们阅看,如有因病因事不能到会的,请他用电报表示意见。同时可征求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委的意见,以供全会参考。又张闻天同志宜通知他到会。以上请酌定。
  毛泽东
  一月十八日
  毛泽东关于征求对《决定》意见的这一手很是厉害。它等于在广造舆论,一方面给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党内重要负责干部敲警钟,不要再跟着高岗、饶漱石跑;另一方面也是要他们人人表态,拥护《决定》,拥护党内团结,实际上也就是拥护刘少奇、周恩来。
  面临党内这个形势,高岗有点坐不住了。毛泽东离京前的那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既给了他很大希望,又给了他很大刺激。一开始,他听说毛泽东要大家讨论他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