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心理学 >

第33部分

心理学-第33部分

小说: 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细。同是谦虚的人,粘液质的人的谦虚带有自制的色彩,抑郁质的人的谦虚则带有胆怯的色彩。正因为如此,同一类性格的人,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在言谈笑貌上也有千差万别。

  气质对性格的影响还表现在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例如,胆汁质的人比粘液质的人更容易作出轻率的决定,粘液质、抑郁质的人比多血质、胆汁质的人更容易形成沉着向制力的品质。多血质的人比粘液质的人更容易形成见异思迁的品质。

  另一方面,气质本身在性格的影响下可以被改造。具有坚强性格的人可以“克制”、遏止他的气质中的某些消极方面,发展其积极的方面。例如,从事精细操作的外科医生所应具备的沉着的性格特征,在形成过程中就有可能改造着胆汁质的容易冲动和不可遏止的特征。果断性格的培养可以改变粘液质的人的反应迟缓的气质特征,坚强性格的形成可以使多血质的人改变注意力动摇。

  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具有同一种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养成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气质归根结蒂从属于性格坚强的程度。

  例如,胆汁质的人性急,在性格特征中可以表现为勇敢、坚决、果断、毫不动摇,也可以表现为冒失、鲁莽、急躁、做事匆忙、在激动下行动;多血质的人灵活,可以表现为活泼机智、富有同情心,也可以表现为动摇、冷热病、多情善感;粘液质的人迟缓,可以表现为镇定、刚毅,也可以表现为顽固、呆板;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可以表现为多疑、爱好思索,也可以表现为怀疑心重。由此可见,同样的气质,可以成为积极的性格特征,也可以形成消极的性格特征。气质是在人的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获得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在此期间,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学生的气质特点,区别对待。对于神经过程弱型的学生,应注意发展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的积极性,要求他们从事需要克服困难的活动,并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使他们逐步适应新的环境;特别不能对他们用高亢的语调严格批评,以免产生不良的后果——使他们表现不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丧失自信心等。对于胆汁质的学生,应注意不要轻易地去激怒他们,要设法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培养他们习惯于安静的和平衡的工作。对于多血质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活动机会与任务,并使他们养成扎实专一、耐心、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对于粘液质的学生要容许他们有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的足够时间。


第四节 性格的鉴定与培养

一、性格的鉴定

  人们经常依靠自己的经验去鉴定一个人的性格,但是准确地无偏见地对一个人的性格作出估价,是十分困难的。由于环境因素和人的行为表现十分复杂,为鉴定一个人的性格需要作系统的观察研究,还要从极其多样的行为方式中挑选出对他来说是典型的行为方式。

  性格鉴定的方法,一般最常用的是以下三种:

  1.交谈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性交谈,另一类是诊断性交谈。前者目的是搜集资料,后者目的不限于搜集资料,还要用来制定针对个人的治疗计划。对于交谈中发生的事件(言语和非言语反应)要进行内容分析。由于交谈情况复杂,被接见者的态度、惧怕心理和期待,交谈者的态度和训练程度等等原因,交谈所得的结论可能有错误。但交谈形式的标准化可增加所搜集资料的可靠性。

  2.行为观察法。这是在特定的(自然的或模拟的)情况下对一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进行观察的方法。用此法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时,既不受个人的自我意象的歪曲,又不受实验者意图的影响。

   例如“拾柴禾’的实验,是为研究儿童的勇敢性而设计的一个自然实验。这个实验是以保育院的40名小朋友为对象,在冬季黑夜里进行的。实验者先把一些湿柴放在离宿舍不远的棚里,把另一些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然后要求被试去抬柴以便烤火取暖。这时实验者在一个屋子里观察孩子的动静。这种实验情境在被试中引起不同的反应。有小部分勇敢者跑到山沟里去了;有些人说了一些埋怨的话;大部分人不敢走远,只到棚里去取柴。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对孩子们进行了一定的教育,使去山沟拾柴的人渐渐增多,但仍有20个被试没有什么变化。由此研究者观察到了不同人的性格的意志特征:有的是勇敢的,有的是动摇的,有的是畏缩、贪方便的,有的则是胆怯的。①

  为了鉴定学生是否诚实,教师可以把已经批阅过的卷子交给学生,让他们对照答案,各自评定,看他们有否更改答案的情况。为了鉴定学生是否有首创精神,教师也可以将需要首创精神的重大任务分派给不同的学生,从他们经常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来了解。

  3.综合研究法。这是把观察、谈话、作品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有计划地观察一个人的各种外部表现,搜集有关他的材料,并系统地加以分析整理,找出贯穿于其言行与外貌中的性格特征和类型的方法。

  4.测验法。心理学家还创制了类似智力测验的标准化测验来测度性格特征。自陈测验和投射测验是常用的两种测验法。自陈法通常包括大量问题,受测者对每个问题回答是或否。这种测验易进行也易评分,可得出客观结果,并可比较不同人之间的结果。常用的自陈测验法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Minnesota Multriphasic personality lnventory,简称MMPI)、卡特尔16因素测验量表、Y—G性格检查表和向性检查表等。

  MMp的题目共计566题,分为十种临床量表,四种控制量表(即效度量表),题目采用肯定句。它主要用来鉴定异常性格。

   卡特尔16因素测验量表由187个题目所构成,每个因素归为两个名称:一个高分数,一个低分数。这些分数以图示作为一个剖面。有人曾根据这些特征从剖面图上得到飞行驾驶员、作家和艺术家的特征区别和性格类型(图11—2)

第十二章 个性(二)


第一节 能力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和活动联系在一起,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人的能力和了解人的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都是能力。只有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如活泼、沉静、暴躁、谦虚、骄傲等心理特征,虽然和活动的能否顺利进行也有一定关系,但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并不是直接影响活动的基本条件,因而不能称为能力。节奏感和曲调感对于从事音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准确地估计比例关系对于从事绘画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观察的精细性、记忆的准确性、思维的敏捷性则为完成许多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缺乏这些心理特征,就会影响有关活动的效率,就会使这些活动不能顺利进行。

  能力可分为一般的能力和特殊的能力。例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就属于一般能力,它们适用于广泛的活动范围,并保证人们较容易和有效地掌握知识,它与认识活动密切联系着,这也就是通常说的智力(智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节奏感、彩色鉴别能力等,属于特殊能力,它们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有机地联系着,一般能力愈是发展,就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各种活动中发展特殊能力的同时,也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

  要顺利地完成某种复杂的活动,往往需要有几种能力的完备结合。捷普洛夫(Б.М.ТеПЛоВ)对音乐才能作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具有音乐才能的人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基本能力:(1)曲调感,即区别旋律的曲调特点的能力,它表现在对音调的准确性的感知和对旋律的情绪反应上;(2)音乐表象,即能随意地反映音高关系和音强关系的听觉能力,它表现在再现听过的旋律,并能实现听觉与发声之间的迁移和转换;(3)节奏感,即感受音乐的节奏的能力,它表现在对音符之间的时间关系的敏锐感觉和准确的再现能力上。

  研究表明,不同的人在同一活动中,各种能力的结合可能是不同的。如音乐成绩同样优秀的学生,有的是某一种基本音乐能力较强,有的则是另一种基本音乐能力较强。因此,这种结合具有独特性。为了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才能。

  才能的高度发展就是天才,它是多种能力的最完备的结合,它能使人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

二、能力和知识

  能力和知识虽都是保证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能力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知识的概括化了的东西,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远较知识的获得要慢。

  能力和知识又是密切联系着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发展。列宁指出:“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①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它制约着掌握知识是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但是,能力与知识的发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具有相等的知识,但他们的能力不一定是相等水平的;而具有同样水平能力的人也不一定有同等水平的知识。一般地说,学习成绩好,智力水平可能较高,但是两个学习同样优异的学生,一个可能是才能出众,另一个可能是靠刻苦学习。因此,在有经验的教师看来,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三、能力发展的条件

  制约能力发展的条件有两个方面:一是素质;二是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

  (一)素质

  素质是有机体生来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大脑的解剖生理特点。

  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就谈不到能力的发展。双目失明的人难以发展绘画方面的能力;生来聋哑的人难以发展音乐方面的能力;无脑儿不仅不能发展各种能力,甚至难于生存。

  素质并不是完全遗传的,因为婴儿出生之前还有一段胎儿的发展时期。

  素质本身不是能力,也不能现成地决定一个人的能力,它仅提供一个人能力发展的某种可能性,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才能使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素质与能力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同样的素质基础上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能力,同一种能力可以在不同素质基础上形成,这完全取决于后天的条件。即使在某种素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还可以通过机能补偿的作用,使有关的能力发展起来。

  近年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特性对于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例如,神经过程强的人在相当强的附加刺激的作用下能集中注意;而神经过程弱的人,在这种条件下则不能集中注意。神经过程强而灵活型的人,知觉广度大;弱而不灵活型的人,知觉广度小。在技能形成时,弱而不平衡型的人,有较长时间的紧张,并出现多余和违反抑制性要求的动作。在思维过程中,神经过程灵活型的人比不灵活型的人在解决任务的时间上要快2~3倍。

  (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

  素质差不多的人,其能力发展所以有差别则是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所造成的。

  许多研究表明:物质和文化环境的改善出现了能力的提高。

  儿童(特别是3岁前)营养状况对智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①营养不良可以造成脑细胞数目低于正常发展儿童的数目。由于营养不良影响脑细胞的发育,从而影响心理功能的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恩格斯早已指出了食物的化学成分对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的作用。他说:“……最重要的还是肉类食物对于脑髓的影响;脑髓因此得到了比过去多得多的为本身的营养和发展所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