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人生六味茶 >

第22部分

人生六味茶-第22部分

小说: 人生六味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样德性浅薄的人,难以承受如此的快乐。我怕自己会沉迷于此,流连忘返,耽误治理国家的大事,所以改变初衷,决定不来赴宴了。〃

  楚庄王不去京台赴宴,是为了克制自己享乐的欲望。由于楚庄王能注意与欲望对象保持一定距离,所以他才能在登基后,〃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成为一个治国有方的君王。

  现在有很多领导,因贪图钱财而受贿,结果被送进班房;也有的领导,因迷恋女色误信枕边风而断送前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强烈的欲望,有欲望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欲望,那么,你最好远离那些令你迷惑的对象。挺直人生的脊梁骨,夯实智慧之基。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做〃官〃必先做人,做人是成事之道,人品则是谋事之基;做人应以清白为贵,以正气为要。

  当前,干部腐败问题依然是百姓心目中最痛恨的社会现象之一。时下社会中流传的一些民谣,尽管带有偏见,却不能不说是对一些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的真实反映。幽默、辛辣语言的背后,蕴含着广大百姓对当前干部腐败现象的极端痛恨和无奈!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多一份忧民的良知,多一份忧国的沉思,做一个政治上有智慧的人,廉政上有良知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知识、有品质的人。

  有言道:〃当官一阵子,事业一辈子〃,〃仕途一时荣,伟业千古事〃。做官说到底是为了百姓做事。〃君自民间来,莫忘民间事〃,当是一种本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是一种责任,〃捧着红心来,不带寸草去〃,当是一种操守。做事要做到〃三不三多〃:不做急功近利、违背规律的〃蠢事〃;不做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假事〃;不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坏事〃。多做顺乎民心,利于发展的善事;多做求真务实,利于改革的实事;多做利国利民,利于稳定的好事。

  贪官贪官,就是因为贪欲才成就遗臭万年的恶名。奉劝诸位,莫因眼前小利毁坏一世名节。且看群众是如何看待清官和贪官的。

  中国古代社会里的廉官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与爱戴,老百姓以亲切的绰号来表达对廉官们的尊敬与怀念。对贪官,老百姓根据他们的特点,以绰号称呼之,以使其遗臭万年。下面是一些例子。

  〃一钱太守〃与〃十钱主簿〃

  〃一钱太守〃指的是汉代刘宠,字祖荣,历任县令、太守、太尉等要职。任会稽太守,郡内太平,政绩显著,被提升为将作大将(主管朝廷修建的官员)。临行前,郡内六位白发老翁,表民意,均出一百文钱相送,不收下就不让刘宠离开。刘宠无奈,收了每人一文钱,留下〃一钱太守〃美名。〃十钱主簿〃指的是北魏元庆智,性贪鄙,作太尉主簿时,事情无论大小,总要先得贿赂,然后再处理,或者十来个钱,或者二十来个钱都收,被人称为〃十钱主簿〃。

  〃铁面御史〃与〃金牛御史〃

  〃铁面御史〃指的是郭修,字华野,康熙年间历任江南吴江县知县、江南道监察御史。在任时,〃惟洗手奉职,至临患难,死生利害不稍动于中〃。他铁面无私,半年内参罢三任宰相、两位尚书。〃金牛御史〃是唐朝洛州的严升期,代理侍御史。他嗜食牛肉,巡查各处,下面都要为其宰牛。事情不论大小,只要献上金银,什么都可以平息,被称为〃金牛御史〃。

  〃赤足田农〃与〃四尽太守〃

  〃赤足田农〃指的是明朝吏部尚书吴琳,其为人廉洁正直,两袖清风。离任后,他务农归田,以田为宿,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赤足田农〃。〃四尽太守〃是南朝梁鱼泓,做过永宁等地太守。史载:鱼有〃侍妾百余人,不胜金翠,服玩车马,皆穷一时之绝。〃他经常对人说:〃我当一郡太守,要搞他个四尽:水中鱼蟹尽,山中麋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百姓尽。〃老百姓都称他为〃四尽太守〃。

  〃李草鞋〃与〃饿虎将军〃

  〃李草鞋〃指的是南宋李汝翼,宁宗朝时任九江元帅,贪欲十足,连营中最穷的士兵也不放过,规定他们每天交一双草鞋,士兵们私下称其为〃李草鞋〃。〃饿虎将军〃是北魏的元晖,他任侍中领右卫将军时,十分贪纵,被称为〃饿虎将军〃。后来元晖任吏部尚书,任命官员都明码标价:大郡绢两千匹,次等郡和下等郡递减半数,其余各官都有等级差额。

  千百年来,百姓对清官总是无比爱戴,对贪官则恨之如骨。一世为官,万世声名。在身后留下的是芳名还是骂名,完全取决于当官者身前的所作所为。所以说,当官莫贪,做人还是要讲良心的。

  不能贪心是基础,要想仕途顺利,还需要做人和处事的技巧。为官者有着不同于平民的身份和地位,确实一言一行都要有担当呢。

  容人之量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为官之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容人之量。不能小气,总是记仇。那样人都会远离你,没有人帮助你一起搞好事业。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树东莒县)。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领导用人需要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这些优秀的领导者大胆起用〃仇人〃,结果〃仇人〃帮他们缔造了盛世江山。

  人与人相处,都难免有冲撞、过节、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不计前嫌。如果老板与下属闹了点别扭,就寻机报仇,给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其实,你不是在给你下属难堪,而是在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你打击了你的下属,最终受伤害的还不是公司?

  一个领导能做到像齐桓公这般不计个人恩怨才是真正的善于用人。容人也要有个度,不能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看看这个笑话,也许会给你点启示。

  相传古时某宰相请一个理发师理发。理发师给宰相修到一半时,也许是过分紧张,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唉呀!不得了了,他暗暗叫苦。顿时惊恐万分,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那可吃不了兜着走呀!

  理发师是个常在江湖上行走的人,深知人之一般心理:盛赞之下无怒气消。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连忙停下剃刀,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的五脏六腑看个透似的。

  宰相见他这模样,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问道:〃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为什么呢?〃

  理发师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解释说:〃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么能撑船呢?〃宰相一听理发师这么说,哈哈大笑:〃那是宰相的气量最大,对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从不计较的。〃

  理发师听到这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相爷气量大,请千万恕罪。〃

  宰相一听啼笑皆非:眉毛给刮掉了,叫我今后怎么见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发作,但又冷静一想:自己刚讲过宰相气量最大,怎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

  于是,宰相便豁达温和地说:〃无妨,且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就是了。〃

  领导者有宽容之心,固然让人钦佩。但当你的下属犯了大错误,实在难辞其究时,你还需要纵容、庇护他吗?领导者切不可沽名钓誉让人有机可乘。该严格的时候还是要严格的。

  上面考验为官者的气量,下面考验为官者的智慧。只有能把握得住人才,能使他们在自己手中充分发挥才干的人,才是称职的官员。

  用人不疑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了一个人,职责很重,信任却不深;信任不深,人就会有疑虑;人有疑虑,也就有了敷衍了事的心情。一旦有了这种想法,那事情可就越来越坏了。蜀后主昏庸懦弱,齐文宣帝狂暴悖乱,但是国家仍然得到很好的治理,就是因为任用诸葛亮、杨遵彦而不猜疑他们的缘故。

  管仲说:〃不能了解人才,有害霸业;了解人才但不能任用人才,有害霸业;任用人才但不信任人才,有害霸业;信任人才但又让品行不好的人干预他的事情,有害霸业。〃欧阳修曾说:〃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一个善于用人的领导者,不仅不会轻易怀疑别人,而且能以巧妙的处理,显示自己用人不疑的气度,消除可能产生的离心力,使得〃疑人〃不自疑。古代很多君王便是此道高手。

  冯异是刘秀手下的一员战将,他不只英勇善战,而且忠心耿耿,品德高尚。当刘秀转战河北时,屡遭困厄,一次行军在饶阳一带,弹尽粮绝,饥寒交迫,是冯异送上仅有的豆粥麦饭,才使刘秀摆脱困境,还是他首先建议刘秀称帝的。他治军有方,为人谦逊,每当诸位将领相聚,各自夸耀功劳时,他总是一人独避大树之下,因此,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

  他长期转战于河北、关中,深得民心,成为刘秀政权的西北屏障。这自然引起了同僚的妒嫉,一名叫宋嵩的使臣先后四次上书,诋诽冯异,说他控制关中,擅杀官吏,威权至重,百姓归心,都称他为〃咸阳王〃。

  冯异对自己久握兵权,远离朝廷也不大自安,担心被刘秀猜忌,就一再上书,请求回到洛阳。刘秀对冯异的确也不大放心,可西北地区却又少不了冯异这样一个人,为了解除冯异的疑虑,便把宋嵩的告密信送给冯异。这一招的确高明,既可解释为对冯异的信任不疑,又暗示了朝廷已早有戒备,恩威并用,使冯异赶紧上述自陈忠心。刘秀这才回书道:〃将军之于我,从公义讲是君臣,从私恩上讲如父子,我还会对你猜忌吗?你又何必担心呢!〃

  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道理简单易懂,真要做好还需要领导者有相当的容量和气度。

  潘睿是三国时蜀国的大臣,主管荆州事务。孙权攻取荆州后,他投降了吴国,被封为辅军中郎将。他是一个投降之人,平时只好少说话,多做事,由于一贯小心谨慎,又多次立功,后来被授以〃太常〃之职。

  有一年,孙权命令他统率五万大军去吴国与蜀国交界的五溪去讨伐当地的少数民族。这是潘睿的表兄蒋琬正在蜀国担任要职。于是,有一个叫卫旌的人,因同潘睿有点矛盾便上书孙权,密告潘睿和蒋琬私下往来,可能会投叛蜀国。这个告密是很能令人相信的,可孙权得到告密信后说:〃潘睿不是这种人。〃不只没有召还潘睿,反而将卫旌的信交给他,把卫旌免了官。潘睿感动异常,从此更加死心塌地为孙权卖命了。

  古代杰出的君王都是善于用人的高手,唐太宗李世民就深谙其中道理。

  刘师立本来是李世民属下的一名亲卫,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因参与诛杀李世民的政敌…原太子李建成有功,加官进爵升至左骁卫将军。后来有人告发说,他宣称自己〃眼有赤光,身体上有非同寻常的标记,姓名又与上天所暗示的帝王的名字相同。〃在专制时代,说这种话便是大逆不道,有谋反的嫌疑。李世民将刘师立招来,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