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福柯的生死爱欲 >

第23部分

福柯的生死爱欲-第23部分

小说: 福柯的生死爱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拉凯,参见艾里邦:《福柯传》,第85—90页;英译,第64—68页。    
    这里和下面的有关巴拉凯生活的细节,出自安德烈·奥代尔:《德彪西以来的当代音乐》(Since Debussy: A View of Contemporary Music),Noel Burch英译,(New York; 1961),第163—203页。奥代尔的书也有一些有关梅西昂和布雷的有用的章节(他本人就认识这三个人)。    
    琼·佩瑟(Joan Peyser):《布雷:作曲家·乐队指挥·谜》(Boulez: Composer; Conductor; Enigma)(New York; 1976),第37、51、33页。关于福柯和布雷的友谊,参见艾里邦:《福柯传》,第85—87页;英译,第64—65页。而我掌握的一些材料表明,福柯和布雷的关系比艾里邦所说的要亲密得多。    
    让·巴拉凯:“即席谈话”(Propos impromptus),载《法兰西音乐邮报》(Courrier musical de France),第26期,1969年,第78页。    
    罗斯—玛丽·冉让(RoseMarie Jenzen)在“没完没了的中辍”[Linachèvement sans cesse,载《间隔》(Entretemps)1987年让·巴拉凯特刊,第123页]一文中,引用了巴拉凯1953年的这段评论。兰波致保罗·德门尼(Paul Demeny)的信,见《兰波全集及书信选》(Rimbaud:Complete Works;Selected Letters),Wallace Fowlie英译,(Chicago; 1966),第307页。福柯关于巴拉凯酗酒的谈论,见西蒙·瓦德:《福柯在加利福尼亚》(打印稿,1990),第21页。    
    奥代尔:《德彪西以来的当代音乐》,第194—195页。    
    贝克特的话转引自夏尔·朱利叶:“会晤贝克特”(Meeting Beckett),载TriQuarterly第77期,1989—1990冬季号。“真实的理性代价是如何?”(Um welchen Preis sagt die Vernuft die Wahrheit?),(谈话,1983);英译,载PPC,第18页。    
    在《疯癫与文明》出版之后,福柯在《世界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次答记者问。当记者问到这本书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时,福柯答道:首先是一些文学作品……[是]莫里斯·布朗肖……。”见“癫狂只存在于社会之中”,载《世界报》第5153期,1961年7月2日,第9页。也可见艾里邦:《福柯传》,第79页;英译,第58—59页。    
    关于布朗肖的神秘性,参见亚当·西特尼(P。Adams Sitney)为莫里斯·布朗肖《俄耳甫斯的目光》(The Gaze of Orpheus),Lydia Davis英译,(Barrytown; N。Y。; 1981)一书写的跋,见该书第163—169页。    
    艾里邦:《福柯传》,第79页;英译,第58页。1990年3月25日德费尔的谈话。论鲁塞尔的书的英文版非常奇怪地省略了福柯在最后一章里使用的一些破折号,这些破折号是福柯以布朗肖的方式用来表明他是和自己进行“谈话”(或对话)的。(然而,在《知识考古学》结论的英文版,这一习惯却被忠实地保留了下来。)    
    见西特尼同上书,也可见杰弗里·梅尔曼(Jeffrey Mehlman):“莫里斯·布朗肖”载《文学名人辞典》(Dictionary of Literary Biography),72,第77—82页。关于勒维纳斯和海德格尔,见布朗肖:“思考启示录:莫里斯·布朗肖致卡特琳娜·戴维的一封信”(Thinking the Apocalypes: A Letter from Maurice Blanchot to Catherine David),Paula Wissing英译,载《批评研究》,第15卷,第2期(1989年冬季号),第479—480页。    
    见杰弗里·梅尔曼:“《战斗报》里的布朗肖:关于文学与恐怖”(Blanchot at Combat: Of Literature and Terror),MLN,第95卷,第4期,1980年5月,第808—829页。    
    转引自梅尔曼:“布朗肖”,参见注释前文,第78页。    
    约翰·阿普代克(John Updike):“不乏死亡”(No Dearth of Death),见《沿岸航行》(Hugging the Shore)(New York; 1983),第546页。    
    PD,第21—22页;英译,第21—22页。    
    布朗肖:《文学空间》(The Space of Literature),Ann Smock英译,(Lincoln; Neb。; 1982),第52、267、54、243页。    
    同上书,第107页。    
    同上书,第54页。    
    关于布朗肖这些年的批判兴趣,参见《失足》(Faux pas)(Paris; 1943)、《失火的份额》(La part du feu)(Paris; 1949)和《未来的书》(Le livre à venir)(Paris; 1959)。福柯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布朗肖对他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向他介绍了巴塔耶,并通过巴塔耶把他引回到尼采那里。参见“Um welchen Preis sagt die Vernuft die Wahrheit?”(访谈,1983);还可参见PPC,第24页:“我早先曾疑惑我为何[于1953年再次]阅读尼采,但我知道得很清楚。我读尼采是因为巴塔耶,读巴塔耶是因为布朗肖。”    
    


第三章 袒露的心注释(3)

    布朗肖:《未来的书》,第65页。德费尔在1990年3月25日和我谈话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布洛克的书对福柯和巴拉凯的影响,认为这是理解他俩关系性质的一个关键。    
    布洛赫的话转引自奥代尔:《德彪西以来的当代音乐》,第200—201页。对TS爱略特的参考是布朗肖在他的评论中进行的,出现在一个把布洛赫的著作与尼采的永恒回归观念进行比较的脚注中,见布朗肖:《未来的书》,第170页注。    
    见布洛克:《维吉尔之死》(The Death of Virgil),Jean Starr Untermeyer英译,(New York; 1945),第200—203页。我关于布洛克的理解,源自汉娜·阿伦特“赫尔曼·布洛克,1886—1951”一文,载《黑暗时代的人们》(Men in Dark Times),(New York; 1968),第111—151页。    
    见奥代尔:《德彪西以来的当代音乐》,第200—203页。    
    布洛克:《维吉尔之死》,第482页。    
    见《巴塔耶全集》第1卷(《最初的作品》)引言,第5页。    
    关于巴塔耶的生平,见米歇尔·苏利亚(Michel Surya):《乔治·巴塔耶:作品之死》(Georges Bataille; la mort à oeuvres)(Paris; 1987),及《文学杂志》(Magazine Littéraire)巴塔耶特刊(1987年6月,总第243期)。    
    巴塔耶:《性欲》(Erotism),Mary Dalwood英译,(New York; 1962),第168、185页(原作1957年出版于法国)。巴塔耶:《有罪》(Guilty),Brouce Boone英译,(Venice; Calif。; 1988),第13页(原作1944年出版于法国,系《反神学大全》的第2卷)。    
    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细节,源自巴塔耶的朋友米歇尔·莱利斯(Michel Leiris),参见他在《断想集》(Brisées)Lydia Davis英译,(San Francisco; 1990)中关于巴塔耶的回忆(第238—247页)。    
    见巴塔耶:“萨德的使用价值”(The Use Value of D。A。F。Sade),载《极端看法——巴塔耶1927—1939年作品选》(Visions of Excess: Selected Writings),Allan Stoekl英译,(Minneapolis; 1985),第102页。正在撰写有关巴塔耶的朋友罗歇·卡洛瓦(Roger Callois)的学位论文的克劳丁娜·弗兰克(Claudine Frank)告诉我,她研究过的一些巴塔耶写的信件就讨论了“牺牲”的问题。苏利亚的传记也提供了有关这个奇怪插曲的更多的细节。    
    巴塔耶:“萨德的使用价值”,参见注释前文,第102页。也可参见“尼采年谱”(Nietzschean Chronicle)(《极端看法》第202—211页),巴塔耶在此文中试图说明为何“他的”暴力狂喜不同于而且优于法西斯主义的暴力狂喜,这在我看来简直是强词夺理。    
    “越界之序论”(Preface à la transgression),《批判》第195—196期,1963年8—9月,第754页。参见“和米歇尔·福柯的谈话”(Conversazione con Michel Foucault),1967,参见注释前文,福柯在这里认为,巴塔耶对于他的意义在于通过“色情体验”实验“性欲主体”的消解(我译自原始法文手抄本,第19页)。    
    “越界之序论”(1963),参见注释前文,第574、751页; MM,第54页。关于性欲(eroticism)和“消极体验”,参见巴塔耶:《性欲》,第23页。    
    巴塔耶:《内心体验》(Inner Experience),L。A。Boldt英译,(Albany; N。Y。; 1988),第43、51、54页(关于“受刑的快乐”)。原书1943年出版于法国,系《反神学大全》第1卷。“越界之序论”(1963)引用了那段有关“受刑的快乐”的文字(见上述注释,第762页)。关于福柯把“越界”既看作理论也看作实践的态度,参见CF(1978年的谈话),第15—16页;英译,第46页。下面将谈到,福柯这些年对施虐—受虐淫性活动的迷恋,已经在损害他和巴拉凯的关系。    
    巴塔耶:《内心体验》,第53页。巴塔耶:《性欲》,第11、23、24页。    
    “越界之序论”(1963),参见注释前文,第755—756、752页;另见LCP,第34—35、30页(黑体字是我加的)。“阿克的散文”(1964),参见注释前文,第457页。关于“纯粹的先在”的那段话,系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存在”下的界说。    
    巴塔耶:《性欲》,第11页。这里关于施虐—受虐淫性活动的简略解释,参考的是罗伯特·施托勒(Robert J。 Stoller)的《性变态:色情形式的仇恨》(Perversion:The Erotic Form of Hatred)(New York; 1975),以及盖伊尔·鲁宾(Gayle Rubin)、乔弗里·梅因斯(Geoffrey Mains)和列奥·柏萨尼(Leo Bersani)等人的著作。有关讨论详见第8章。    
    “越界之序论”(1963),参见注释前文,第755页;英译见LCP,第34页。    
    巴塔耶:《眼睛的故事》(Story of the Eye),Joachim Neugroschel英译,(San Francisco; 1987),第33页。    
    关于这部音乐作品的背景情况,参见奥代尔:《德彪西以来的当代音乐》,第165—170页。关于福柯为巴拉凯编排这些诗作的情况,参见瓦德:《福柯在加利福尼亚》,第21页。参见艾里邦:《福柯传》,第88页;英译,第66页。    
    吉尔·德勒兹:《尼采与哲学》(Nietzsche et la philosophie)(Paris; 1962),第199页。此诗见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364—367页(IV,§5)。    
    尼采:“阿利亚娜的抱怨”(Ariadnes Complaint),载《狄俄尼索斯颂歌》(Dithyambs of Dionysus),R。J。Hollingdale英译,(Redding Ridge; Conn。; 1984),第53页。    
    同上书,第59页。    
    奥代尔:《德彪西以来》,第191、172页。参见尼采:“阿利亚娜的悲叹”,参见注释前文,第55页;此处我自己的翻译根据的是福柯对亨利·艾伯特的法文译本的编排,而不是赫林达勒(Hollingdale)的英译。    
    PD,第28页。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及其他》(The Painter of Modern Life and Other Essays),J。 Mayne英译,(London; 1964),第28、27页。    
    尼采:《快乐的科学》,第232页(§290)。尼采:《权力意志》,第444页(§842)。    
    转引自艾里邦:《福柯传》,第89页;英译,第68页。1990年3月29日艾里邦和我谈话的时候,曾解释说这段话清楚地反映了巴拉凯对福柯迷恋施虐—受虐淫性活动的反感。他还解释了他不在书中把这一点挑明的原因:一方面(正如他在书的序言里所说的),他不想写一本“轰动一时的书”,这部分地是出于对福柯家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他必须当心法国的反诽谤法——此法特别严厉,据此死者所属的整个阶层都可以为死者的名誉打官司。艾里邦担心披露福柯和巴拉凯之间的恋情会引起法律纠纷,幸而这种担心被证明是没有根据的。不过,有关资料还难以充分掌握:艾里邦自己只获准看几个小时福柯致巴拉凯的信函。鉴于有这些困难,关于福柯同巴拉凯关系的介绍,实在是艾里邦最优秀的研究成果之一。    
    见瓦德:《福柯在加利福尼亚》,第21页。瓦德在这里说,福柯曾谈到巴拉凯酗酒并死于同酒精有关的原因。这件事对他是一个严惩的教训,后来他就很少喝酒。艾里邦的书说福柯在瑞典时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